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孤女在六零 > 第12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26节

    榜样的力量永远是无穷的!阿米他们即使没能考上大学,一样成为了村子能耐人!出息人!他们的成功方式也被无数人家牢记,并准备复制。诡异的,成了教育兴村的最佳宣传,效果强大。
    第190章 城里生活
    新房子买好了, 收拾起来自然有村子里亲近人家来帮忙, 不知道剩下了多少的工钱, 连着那回廊对着花园的那面墙壁上的孔洞,都被村子里的大爷们给堵了起来,按照他们的说法, 这样才安全, 小姑娘家一个人住着,不能让人看清楚底细,不然引来了贼偷可就麻烦了。而阿米这房子的气派, 当然也引来村人的一阵阵惊叹。八卦的妇人也在研究着值钱多少的问题。
    阿米大大方方的摆出来自然是不会怕他们问的,很干脆的表示,这房子买的大式因为还有小麦的份,想着小麦将来转业分配后的结婚孩子问题, 这才买这样大。理由很正当,说起来也绝对说的通, 村子里那些习惯了子子孙孙想的远的老人只有点头的份, 哪里还会琢磨其他?就是心疼钱,那也不是他们能管的,人小麦如今可是干部,可不就是不缺钱嘛。
    好容易在纷纷闹闹的喧哗中收拾妥当, 寻着人脉关系, 搜刮了一堆成套的家具摆了进去,阿米也终于能住上小楼了。不过还有一件事儿不能不办,那就是暖屋回礼, 这也算是还上村子里乡亲们为了她这忙里忙外的跟着折腾了好久的回礼。顺带也是让亲戚们知道自家门在哪儿,免得来了城里不知道地方,也是给村子里人来县城多一个落脚的地方。
    啥?来人多了麻烦?越是贫穷的地方,对于亲戚邻里那是越看重,因为以往,他们总是依靠着团结的亲如一家的力量,安稳的度过一个个危机,所以也形成了他们对这种乡里乡亲的亲情看的分外慎重的习惯。在这样的情况下,你一旦出头了,不在和以往一般照顾村子里的人,那对山里人来说,绝对是一种背叛,是要被唾弃的。
    阿米没那么傻,平白的得罪村子里让她依靠了多年的亲友。再说了,这一次不单是她,连着顾建国也一并准备搬出来,住到那单间去,有了这么个小子在,即使有啥事儿估计喊道自己的时候并不会多。重男轻女的另类好处就是,关键时刻,男孩子承担的也比女孩多。
    想来想去,到时候最多就是村子里人过来借宿罢了,这有什么难为的?她本身就不是那么小气的人,加上屋子确实不少,就是没这个规矩,遇上了难事儿,阿米还能看着不管?还能不让他们借宿?
    阿米不觉得未来这些村子里的人来自家借宿有什么不好,更没有那些进城后心里自卑的人敏感下意识的想要掩盖出身的那种心虚。或许真的是心胸坦荡,或许是长久以来从上辈子遗留下的洒脱,或许是她真的孤单的狠了,对村子里的人特别亲近,反正阿米只觉得热闹,满脸都是笑,欢欢喜喜的看着一群人在新屋子里闹腾。
    不管怎么说,阿米的城里生活总算是开始了,虽然到了城里,她那一身山林里的本事似乎就没有了什么太大的用处,可到底早就心有准备。像是她这样的,除非能按捺住了进取心,不读书,不上进,嫁在村子里,一辈子不出村,不然这走出去,用新的本事或许未来更光明的前程是一定的。
    这么些年,一个月一次的抽奖,技能类其实算下来也增加了不少,即使是看着像是山里猎户的本事,放到了城里也未必就是无用的。比如那不一般的耳朵,除了在林子里听野兽的声音,难道不能在城里用来观察环境?不能用来窥探人心?什么办公室政治,你这边八卦一说,那边立马就能知道,这效率该有多高?想想都能觉得酸爽。
    还有那鼻子,就是放到现代,想在水里下点药啥的,也妥妥没戏,更不用说这个年头连个侦探片都没看过的人能想出的拙劣的把戏了,阿米对自己在这城里生活,那是相当的有信心。甚至能通过鼻子,闻出身边的人中午吃了什么,刚从哪里回来,这本事,混个官场都是委屈了。真该去特勤玩007的把戏去。
    还有那些乱七八糟的技能,什么书法,什么数学,什么机械的,每一样拿出来或许不能算很专业,却绝对在这小小的地方足够使,还有英,日,俄,德四国语言,阿米觉得就是当个外交官其实也不是不能胜任。
    有了这样的信心再来看目前的工作,除了统计就是制表,这样的工作只要数学不差,那做起来真的很轻松,甚至能空出大把的时间来作其他的事儿。比如弄点课外书籍读读什么的。
    若是一般山里的孩子,或许感觉到了轻松之后,毫不遮掩的就这么干了,不过阿米不一样,这娃子即使再上辈子没经历啥办公室政治,可也不是什么小白,知道有些事儿做的说不得,所以很是小心。
    做手里的活怎么也不会比老手做的快来彰显自己,每次进度差不多了,就停下翻看点别的东西,等着前辈们做好了,再补上最后一点交上去。而且还是隔上几天稍微提速一点点的那种。这样看着像是努力追赶前辈的效率,可目前还不尽如人意,需要继续学习的状态,让办公室的其他人一个个都很满意。而阿米自己也满意,因为这中间自己停顿的时间用来看其他书,这办公室任何一个人都不会在意,就是看到了也会当没看到,这就是潜规则,是心照不宣的默契。
    阿米这么懂事,自然投桃报李的机会人家也一样会多给,甚至很多时候这种所谓的投桃报李很是让人哭笑不得。比如知道了阿灿和阿米是青梅竹马,几个促狭的不知道联想到了什么,一个个搞得和红娘一样还特别兴奋:在下去检查设备或者其他时候,总是会寻点借口让阿灿跟着回城里。等着人到了,又对着阿米挤眉弄眼,一脸我多仗义,我多为你想的模样。
    “今儿他们又寻了个什么借口?你也是,怎么每次都跟着跑,也不知道开溜,上山下山的可不轻松。”
    接过阿灿的背篓,朝着里头一看,一只野鸡,两只野兔,不用问也知道,这估计又是为了洪教授夫妻弄的肉食,阿灿去工作了,还不在家住,那老两口固然是少了一个小伙子口粮的负担,可同时也少了能为家里打猎补充肉食荤腥的大孙子。说不上什么尚算不上算。
    好在阿灿从来都是个孝顺孩子,知道心疼爷爷奶奶,所以趁着工作正好也是在山里,就想法子在气象站附近做了点套子啥的,等着休息日送到家里。后来有了这城里阿米的同事的召唤游戏,他索性直接往阿米这里背,城里邱亮每天都回去村子里,托他带给洪教授很是方便。
    当然了,既然来了怎么也要给阿米带点吃的。
    “我这会儿先去找邱亮,让他把兔子带回去,这野鸡咱们留着,炖野鸡汤,下班你先拿到家里收拾,我等去过邮局,见了邱亮就去喊建国。”
    阿灿那都是什么心思阿米还能不知道?这追求女孩子的手段真心让人懵/逼。送个野鸡,还要女方自己杀鸡拔毛做菜,顺带还要带个电灯泡过来蹭吃,这手法!已经可以上天了!若不是阿米也算是实在人,若不是这年头处对象连拉个手都能被划入流/氓,训一顿阶/级斗/争啥的,阿米真想照着他脑袋来一下,好让他也清醒清醒,明白一下啥叫傲娇!
    当然了嘴上是不能这么说的,再说了人阿灿进城一趟时间不短,怎么也不可能今晚走夜路回山,如此一来的话,肯定要在城里住宿,让阿灿住到阿米家若是在山里那是没问题的,那么多房子,谁也不会瞎想,可这是城里,还是刚搬来,邻里之间最是好奇的阶段,那是怎么也不能这么干的,否则只怕第二天阿米脖子上就要挂上个破鞋的牌子了。
    如今这政治风气诡异,虽然不像是历史上那样,什么人都斗,一句话不对都能遭殃,可这并不是说所谓的□□就没有了,像是事关风气道德问题的,大家伙儿还是挺积极的。所谓的有所收敛,那也只是在政治敏感的一些问题上。
    所以顾建国很重要,除了做电灯泡,彰显一下阿米二人没有私相授受的问题之外,还要负责带着阿灿回去,在他那三十平小窝里暂住,做阿米和阿灿分开的见证啥的!孤男寡女可真的要避嫌!
    哎!虽然顾建国时不时能混上一顿好吃的,能和小伙伴热闹热闹确实挺不错的,可表示上那么一个政治任务,人顾建国感觉也挺奇怪的好不!瞬间感觉长大的代价不是一般的大。甚至在想,等着自己寒暑假不在城里,这两人该怎么办?想凑一起吃顿好的都难了。
    最关键的是,阿米一个人住在那么个大院子里,人顾建国其实很担心的好不,这里可不是山里,自家村子里那是周边都是村民,自然不用操心阿米有啥危险,可这里呢?这是城里,万一遇上坏人了,阿米就是喊个救命,屋子里都没人应啊!要是遇上特/务啥的,那岂不是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了?
    这样一想,顾建国心下有些后悔,感觉那房子是真买错了,哪怕是为了能多几分安全感,当初也该让阿米买个筒子楼的单间才对,那样多少人包围着她?多安全啊!
    再不成。。。。。。看看刚才劈完了柴火,这会儿又帮着拿碗筷的阿灿。顾建国头一次觉得,自家妹妹便宜他似乎也不是不行。
    第191章 曙光
    城里的生活和山里真的是不能比, 即使阿米以前读书的时候也算是长期在城里住着了, 可到底和如今不一样。因为成了正紧的气象局的职工, 户口,粮油关系也一并到了城里,她开始要拿着户口本买粮食, 拿着副食品补贴的本子去买菜了, 这让阿米很不习惯。
    比如说买大白菜,去年过冬前,阿米难得寻了个空隙时间, 一大早拿着本子去采购,去了才发现,自己来晚了,这排队排的人都被寒风吹得瑟瑟发抖不说, 居然连着排了三个街口都没完,好些人居然是从昨天晚上开始就过来了, 你说说, 这都什么事儿啊!最要紧的是,这一次就要直接买完,还不能分几次的,这样一来问题就来了, 这一买就是几百斤, 谁有这本事能背回去?所以来的人大半都是一个人排队,其他人推着小车什么的,在边上等着, 等轮到了,直接几个人上来,一起搭把手装到车上。
    看到这一幕,阿米才发现自己这么过来实在是太out了,根本就不是买白菜的架势,忙不迭的去寻了顾建国,也学着别人弄了辆小推车,运了三回,这才算是将自己的那份白菜运了回去。
    你说顾建国?说来还是这家伙聪明啊,当时是想着一个单身大男人,小单间开火也不方便,看着学校的食堂做菜不错,所以索性在学校食堂搭伙,每个月的蔬菜粮食等定量直接划给了食堂,每次去吃饭从本子上划,到了月底有剩余的直接结钱,不够的就自己补上。反正他就是有油水不够,也能在阿米这里蹭点阿灿带来的肉食,所以在食堂吃饭总能剩下不少余额,日子过得很是不错。这一次也是这样。往日还觉得搭伙有点浪费,不如自家做省钱,可如今看来,却是省了老大的麻烦了,顾建国瞬间对自己当时的决定万分的满意。
    除了这个买菜的问题,还有烧火的问题。这城里烧柴火十分的不方便,没地方砍柴不是!所以大家都用煤球什么的,这一来买煤也成了大事儿,最要紧的是,这东西一样,也是要定量的,为了俭省,还要在买回来之后,自己和泥做煤球,那真不是一般的麻烦。即使阿米力气再大,也没法子省功夫。好在她还有后招,比如做蜂窝煤。
    这东西早在五几年就已经开始流传,只是他们这样的小地方一直没被传到罢了,这么简单的东西,就像是一张纸,稍稍一桶就开,她不过是和顾建国及阿灿两个说了一声,没几天,这两个家伙就做好了磨具,等着帮她把这些煤饼子都变成了蜂窝煤,两个人还招呼了邱明等几个同村的小伙子,拿着磨具满县城的转悠,帮人做活,连着几个节假日下来,一人挣了不下二十块。都快赶上学徒工一个月的工资了,这让村子里出来的小伙们很是高兴。
    即使如今村子里土地不少,打猎还能补充收入,各家都不怎么缺衣少食,可能挣钱这还是很让人心动的,更重要的是,村子里的其他人不是阿米,他们挣钱的途径和方式没有阿米这么多,收入依然不高,这样的意外出息,已经很让人满意了。与此同时,也一样是村子里出来走进城市的顾建国和阿灿继续维护小伙伴们友谊的一种方式。
    要说进城有什么好,或许工业券是个亮点。自打阿米他们进城,按照工资,二十块发一张工业券的标准,这几个月攒下来还是很有用的,最起码什么毛巾,什么热水瓶都能置办了,剩下的还能支援一下村子里的其他人家。还有布票,像是阿米这样从来不缺的更是能当做不错的礼物,往村子里送人情,不管是婚丧嫁娶,还是生孩子什么的,这布票都很实在。
    阿米的自行车终于能名正言顺的骑了,可惜即使保养得再好,这车也经不住村子里那么多人使用,看着已经旧了好些,再加上自家大伯总是靠着这个进城开会,村子里的人习惯了进城来借车,真直接一并带走了,那村子里那些人只怕一时半会儿的也会不习惯,不方便。阿米狠狠心,索性把车给了大伯,与此同时,为自己当初的冲动购物感觉后悔,早知道这样,还不如留着到现在再买呢。
    不过她这些想头也真的只是想想,毕竟自行车票人家也是有时限的,不是金子银子,你想藏几年都成,所以最终只能安慰自己,反正以后有工业券了,攒下来即使没有自行车票,也一样能买得到。
    不管怎么说,阿米的城里生活在磕磕绊绊中慢慢的开始,也在日复一日的流水中慢慢的变得平静,就像是当年一下子到了山村中一样,生活总会教会你怎么适应。
    城里和山村相比,人多了不少,自然看到的东西也多,比如某些解/放前的地主的□□,比如某些被定性的罪犯的审判,有些阿米看着过于严厉和苛责,有些却欣慰这个时候人们对于善恶的批判。而在这之外,还有无数的暗流在涌动,即使是在人数稀少的气象局联络站,也偶尔能察觉到这样的不一般。
    “你是说你们气象站的副站长搞揭发?不是吧,那就是个山里的小地方,他能知道省城大人物的问题?”
    火炉边阿米一边磕着刚炒好的榛子,一边听着阿灿说些八卦,听着听着就觉得很有些问题。忍不住提出了质疑。
    “很多人都说他这是在山里呆的发疯了,为了调回城里瞎来,可上次我跟着站长去省城送资料的时候听说,那个被揭发的似乎是什么京城大官的亲戚,我觉得吧,这事儿只怕后头问题不小,很可能又是什么上层交锋,让下面的人出头试探呢。至于那些问题?即使他不知道,总也有人知道,只要抓住了小辫子,到时候谁管他是怎么知道的?”
    工作之后的阿灿越发的沉稳了,有洪教授夫妻教导,还有他爹的前科,这人眼睛那不是一般的利,很多事儿看的透透的,虽然在外头不声不响,一派老实人的模样,可阿米知道,他那不是老实,是用心在观察,暗暗地将这些都记在心里,用这些别人的事情在磨砺自己。
    就像是这次的事儿,说来表面上简单的很,就像是外头无数的贴大字报的人一样,下级揭发上级的某些不当言论,生活问题,可他却愣是能从中看到不一样的内涵。从这一点来说,他比阿米强多了。
    “京城的大官?你这是啥意思?难道说你怀疑这是京城里有啥变故造成的?不该吧,这么远也能扯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