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孤女在六零 > 第8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7节

    “秀芝爷爷这会儿估计都能笑傻了。”
    顾建国在阿米加门口神色有些复杂,眼睛不由自主的往家里看,他家两个哥哥这会儿估计很沮丧吧,哎,这些人啊,就是麻烦。
    第123章 离开
    能穿上军装, 带上大红花, 走上另一条坦途是多少农村小伙儿的梦啊,如今自己的村子就出了这么一个, 可想而知曲红军走的时候有多少失落的青年去相送,就好像是在送一段梦一样,阿米也在这一群人中,静静的看着回来告别的曲红军,看着他露出的大大笑脸, 看着秀芝一家依依不舍的泪花,充满骄傲的笑脸,心下对这个时代人的感情有多了几分理解。
    当初知道自家大哥成为其中一员的时候,阿米更多的是欣喜和震惊, 欣喜与自己不是孤单一个, 震惊与相隔的距离。同时还有几分心虚和惶恐, 生怕自己这个夺舍的灵魂会被认出,会被排斥,对于周边其他人的态度是什么样,已经有些模糊了, 好像也是这样,带着羡慕, 带着同喜, 那时候真的没有太多的心情去观察这些。
    如今,在这一刻她才算是正式的感受到了当兵对于这些人的意义。从此跳出农门,即使退伍, 只要优秀也能分配到一个好单位,获得这些山里人梦寐以求的城里人的身份。连着家人也多一点人脉,多一点出路,这让多少人向往。
    终于,曲红军走了,一步三回头,慢慢的走出了村子,再也看不到人影,村子里的人却依然看着那条路。
    “咱们这上山的人又少了一个了。”
    顾建国关注的重点似乎总是和别人不一样,他家两个兄弟都去考,一个都没中,这会儿居然还有心思说这个,阿米都想翻白眼了。
    “咱们不是也要上学嘛,如今去山里的次数又不多,大不了到时候拉着大哥和二哥一起好了,这两个不比其他人强啊。反正如今村子里的狩猎队去山里都是轮着的,也不是每次都用的上他们。”
    或许是从山里得到的好处不少,让整个村子都受益的原因,如今村子里对于上山打猎还是挺热衷的,没当田地里不忙的时候,村长总是会组织一下去山里走一圈,这样一来,不但每年的上缴计划完成的又快又好,还能给村子里各家多点出息,整个村子都拥护的不行。也因为这样,最近这附近几个山里村子小伙子大姑家的行情都好了不少,谁家都希望结亲能结个好人家,以往他们这里地偏人少,加上条件不好,路难走,婚事都有点麻烦,多半都是周边村子自己解决,如今因为上次野猪的事儿,让山里村子的名声也好了不少,被不少人看在眼里,自然记挂的人也就多了起来,这不是,连着顾大伯家的老大最近也正忙着相亲呢。
    “我二哥倒是没问题,可大哥?我娘最近可忙乎着给他找媳妇呢,这都想看了好几家了,说是既然考不上,那就老实的娶妻生子,给家里添香火,说的大哥脸都红了。”
    看看,连着顾建国说起这事儿都忍不住嘴抽抽,可见如今他哥这吃香的程度有多可怕。
    “我娘那里相看的还是挑拣过的,说是家里不错的人家呢,要是把过来说和的全算上,怎么都能有五六家了,往年哪有这样的好事儿,前年我大哥原本定下的那家为了100斤碎玉米就退了亲,嫁了别家,如今这来说和的,居然还说是能有两个箱子做嫁妆,这差别大的,我娘那下巴抬得都能碰到房梁了。”
    顾建国说起这个小小的孩子居然也有那么点唏嘘的味道,前几年的日子确实是不好过啊,大灾开始那一年,大家都没什么准备,一时间吃的不够,为了活下去,可不就是什么法子都想了吗,用100斤粮食换媳妇,那已经是厚道了,就是一二十斤换个媳妇也不是没有,甚至有些人单纯为了让自家能省点口粮,将孩子送人的都不少见。
    所以顾家大哥顾解放的事儿那是太正常了,正常都没有力气理由去生气,最多就是像现在这样,自家日子过的好了,让对方看看,当初那种选择错过了什么,好歹硬气一回罢了。
    阿米记忆里对这个也是很清楚的,当时自家爹妈还在,为了这事儿还在家里叹息过几回,说是自家能力不足,都帮不上忙,要是能有点剩余,好歹也能帮着凑点粮食,给人家送去,那样也不会让顾解放受了这个委屈,今年的顾解放可是有二十二岁了,当年那可正是原本说好成亲的年份。
    想到这个,阿米也跟着说到:
    “大伯娘这会儿估计心里终于能舒坦了,就是不为这个,如今家里房子那么好,那么宽敞,家里出息也不少,家底比以往不知道厚了多少,凭着这个,大哥的亲事也肯定要选最好的。”
    “可不是,我娘说了,新盖的两间厢房其中一间就是大哥成亲的婚房,另一间留着给二哥,今年怎么也要把他们两个的亲事都给定下来,趁着手里有钱,把喜事儿办的热闹些。”
    其实家里去年日子就好多了,也有了重新定亲的底气,只是今年是征兵年,当时家里就想着先看看情况,万一要是能去部队,那这条件就能更好些,说不得还能选个更好的,不想最终这事儿还是没成,不过也因为这一拖,倒是让家里底气更足了,不说别的就是那新盖的屋子,就能引来更好的媒人。
    “得了,我们回去吧,红军哥都不见人影了,收拾收拾,明儿咱们去山里,好些日子都没有野鸡汤喝了,有点馋嘴。”
    两个半大的孩子,像模像样的在那里一边走一边商量明儿的事儿,不远处老村长看了这一幕,笑着对边上的顾大伯说到:
    “这些个娃娃,一个个的比你们都强,就一点,这糟蹋东西也比你们厉害,前几日在家居然还嫌弃他娘做菜不舍得放油,说是阿米说的,挣钱就是为了花的,打猎就是为了吃的,亏了嘴最不划算,你听听,这都是什么调调,简括朴素,勤俭持家都能丢脑后了,一个个嘴巴都吃刁了。”
    听着这话,顾大伯也忍不住点头,可不是,他也一样被打击了,不过到底是自家孩子,怎么也要帮着说几句好听的。
    “是娇气了些,不过话又说回来了,这些个娃娃,如今这打猎的本事都不比那些大人差了,虽然人小力弱的,可配合的好啊,收获都不少呢,他们又没有什么养家糊口的责任要承担,这挣了钱可不就是光顾着嘴了嘛。能时不时的上缴家里一些,给咱们这些家长分担一二,已经是很懂事了,我家那屋子能盖起来可有他们的功劳在,有这一出,我就是要说教都有点不好意思了。”
    说起孩子们挣钱,老村长也满意的很,他家就三口人,日子本就比旁人轻松些,自家孙子如今又有了挣钱的本事,更是过的松快,今年上半年,他家索性将屋子大修了一番,彻底弄成了石头加砖加瓦的大屋子,还加盖了两间厢房,就是等到孙子成亲生子都不用担心不够住,更不用担心破旧,怎么都能用上几十年,他这一辈子都不用为这个担心了。这样的大孙子,在他心里,比他那早死的儿子都出息,怎么可能感觉不好?说娇气也就是不习惯夸孩子罢了。
    “孩子们都大了,一个个都长本事了,所以啊,都想飞了,这红军是飞出去了,只是不知道这些孩子将来会怎么样。要是一个个都能飞得高,飞的好,我啊,就啥都不愁了。”
    这山沟沟里飞出个凤凰是多少人的期待,即使不能沾光,不能靠着一二个人让这个村子大变样,可只要是有这样的人,这村子里的人就不会失去希望,就会永远有奔头。
    “是啊,都飞了,这都已经是出了两个军人了,在村子里的人也比以前有出路,村子里有了厂子,就是再不济,以后这香皂厂里混点饭吃也是能的,老村长,我看啊,这么下去,咱们这山沟沟,也能变成福窝。”
    对于香皂厂,如今村子里的干部寄予很大的希望,往日只觉得是能和隔壁村落什么的,换点好东西,可如今成了国营的,还出产这么多,就是在心大的也知道在,这厂子很有搞头,是个能依靠着富裕的单位,怎么能不多点想法?这山沟沟里的田地永远都比不上平原地区,坡地的面积和产量就很是问题,村子里人口在不断的增加,没有战乱,没有天灾人祸的情况下,这人口增加的负担自然也会越来越重,若是没有别的出息,单单靠着这些地,过上几年,怎么够吃?好在天无绝人之路啊!
    “听说你家那口子在相儿媳妇了?年头上就老谭家刚新进来一个,老戴家进来一个,出去一个,如今到你家了,过不了几年,这村子里只怕又要多好些奶娃娃了,咱们村人丁又要兴旺了。”
    “您也别羡慕我,你家那小子也没几年了,您老不是连他成亲的房子都备下了嘛,对了,老村长,咱们这田是不是在开一点?不然等着这些新婚的两口子生了孩子,分口粮可就紧了。”
    “我也这么想,咱们这里也不可能出去买,隔壁其他村也一样紧张,没有买的可能,还是要靠自家,这两天咱们转转,看看哪里合适,到时候我去上头说。开荒这事儿总要让上头知道,顺带申请点政策,可不能到时候一上来就让咱们多交粮食。”
    “是这个理儿,老村长想的周到。”
    不过是走了一个人,这一下子似乎连着村干部的心气也一并带的高了起来,干劲十足。
    第124章 清点和抽奖
    生活总是这样, 该怎么过还是怎么过, 纷纷扰扰的,又快到一年的秋收了。不用说阿米到时候必定又是个后勤的工作, 谁让她是女娃呢,谁让她家就她一个呢,村子里的人们就是在缺人手也不会把注意打到这么一个女娃子头上的,能让阿米帮着弄吃的,已经是对阿米能力的肯定了。
    阿米对这个工作也挺有热情的, 所以很是服从村子里的分配,与此同时,趁着这遍地丰收的时节,也难得有心好生收拾了一下自己这半年的收获。
    自打四月份抽奖抽到了数学丛书之后, 阿米的运气似乎一直都不怎么好, 五月份居然来了一本语录, 这是让她提前进入十年的节奏?再有六月份居然是酱菜方子,这山沟沟的人家还能缺这个?
    谁家没有一两个拿手的酱菜腌制秘方?虽然说这灌顶过来的方子很实用,数量也多,足足有十个, 让阿米能丰富一下冬日的腌菜品种,可酱菜就是酱菜, 怎么也变不成其他稀罕东西啊。
    最最要紧的是, 或许就是因为这个方子,七月的抽奖居然就来了酱菜坛子,还是足足有五个, 半人高,难道说,这是金手指觉得卖酱菜也是个好技能?霉运来了怎么都抵不住,八月五十斤的小米,九月两斤的绿茶,没有一样让阿米满意,为了这,早就狠下心不去收购站瞎转悠的阿米忍不住还是去了几次,偷偷的卖了不少东西,咳咳咳,也偷偷弄回来不少好货,呵呵,不说这个,就说这卖了东西后的抽奖吧。
    果然阿米的猜测是正确的,霉运啊,就是这么笼罩在她的头顶了,虽然也有英语精通,植物学精通的技能大爆发,也有老红木座钟这样的实用家居,可另外的两次却是让人吐血的大亏本,一次是奶糖五斤,一次是棉被一套,要不是那奶糖是这个时代奶香味最浓厚的那种,要不是那棉被一套是带着被褥枕头,单件足足不下五斤的实在货,阿米都觉得这是系统故意折腾自己呢。
    好在阿米从来都是心大的,凡事都知道从另一个角度去想,这才好些。酱菜怎么了,这酱菜也实用的很,家里有了这些坛坛罐罐的,趁着秋日好生做点,到时候走亲送礼都用的上,早饭就这这个还是挺不错的,再不成做点酸菜鱼,酸辣肉什么的,也是一种消耗。小米也很不错,早饭用这个做粥,营养好着呢,怎么都能吃上一两个月。绿茶更是城里都少见的,价钱还不便宜,村子里就是老村长也不舍得买,常年吃山里的野茶。有了这两斤,就是自己不吃,寄给顾小麦也成啊,多好的送礼佳品,说不得还能派上大用场呢。
    至于英语精通,这东西这会儿虽然用不上,可等着十年二十年之后呢?多一门语言就多一条路,这可是人家犹太人最信奉的至理,不这样人家也不能再无数国家兜得转生存,可见这实用性有多强。要是自己多几门这语言上的优势,以后混个外交部都有可能。植物学最令阿米欢喜,因为有了这个,这大山在她眼里就又揭开了一层面纱,什么能吃,什么有毒,什么能治病,比中医草药常识都细致,对阿米以后采药,挖野菜都能起到很大的作用。什么?植物学用来挖野菜大材小用?那你说怎么用?这会儿让阿米这么个孩子去研究所不成?再说了,这年头对植物研究好像也没有后世那么讲究吧,真有研究所?
    所以啊,忽忽悠悠的近五个月的时间里,真说起来阿米的收获并没有什么大的惊喜,连着库存也没有多少增加,唯一看着有点惹眼的就是多了一个座钟,就摆在堂屋的条案正中,和主席像肩并肩。
    这年头有那么一个钟都是个稀罕货,村子里就没有几家有的,刚摆出来的时候倒是也引来了不少人的稀奇,不过阿米用一个收购站边上的旧货摊淘换来的借口就糊弄了过去,现在可不是民国时期了,这年头更流行那种铁皮的闹钟,这样木质座钟确实不够新朝,说是旧货很符合常理,更不用说是在收购站边上的旧货摊了,只要一琢磨估计不少人都觉得,是那种坏了的座钟被卖到了废品收购站,然后有人拿了修缮一新再卖出来的。这种脑补很是方便了阿米,同时也引动了好些人往收购站和旧货摊走动。
    阿米家这个村子这一年多的时间里不少人家手里都有了几个钱,有了钱,粮食不缺,屋子修完的情况下,自然而然的添置家当就成了必然。特别是那些即将或已经添丁进口的人家,更是想多置办几样像样的家当,能给自家脸上添点彩,让亲家或是亲戚上门的时候多赞几句,显摆一下自家如今的条件。
    往日对这样的行动他们多少还有些犹疑,毕竟这都不是小钱,可如今看了阿米的那个座钟,就像是打开了一扇新大门一样,让他们有了新的目标,那就是旧货摊和废品回收站,新的太贵,这些总不会贵了吧,比如说,去弄点瘸腿的桌椅回来,自家会做木匠的,几下子下去,五个凳子凑成三个,那不是一样一下子就添了三把老木料的好凳子?差了门的柜子弄回来,自己再寻点一样颜色的旧木板凑一下,家里就能立马多个衣柜多稀罕?
    除了这些,还有些日常能用上的东西一样样的从废品回收站和旧货摊一点点的走进了山村里的小屋里,现在看着似乎不怎么起眼,甚至在县城等地方,还有人觉得这些山里人穷酸,捡破烂,可事实是,到了后来,二三十年后,这些人一个个都是红着眼睛妒忌的望向这个小小的村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