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孤女在六零 > 第7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3节

    看到一向爽快的堂姐红着脸,阿米有心说几句,却又被大伯娘给抢了先,
    “知道自己手艺不好就行,赶明儿过去帮你妹做点活,也算没白当姐姐一场。”
    可见大伯娘是个精明人啊,不但是直接让闺女用工顶了礼,省下了开销,还顺带打着别的注意,比如看看顾建国,就知道阿米一个人过日子是怎么的松泛了,自家闺女过去干活肯定亏不到,说不得还能像是自家小儿子一样,学点本事来,这便宜才是大头。
    阿米即使不知道大伯娘心里的小九九,可对于收礼本就没啥想法,所以大伯娘一说也跟着点头,表示自己弄药材确实人手不够,堂姐来正好,一家子算是皆大欢喜了。
    “来,阿米,跟着大伯娘坐,咱们吃饺子,三鲜馅的,可劲吃,你也就今年吃大伯娘的手艺了,开了春,你大哥就要成亲了,往后啊,就要看你大嫂手艺咯。”
    吃起年饭,八卦什么的总是少不得的,一开口大伯娘就放了一个大卫星,开春大堂哥股解放居然就要成亲了?也是,这家伙也二十一了,开年二十二,山里算起来年级都不小了,是成亲的时候了,只是哪家闺女?咋没有听说呢?
    八卦还在继续,大伯娘的嘴一顿饭愣是就没有停过,从今年家里日子好过,钱挣了不少,所以有了足够的聘礼说起,说到未来的大儿媳妇的职业,县城小学老师的身份,还有未来大嫂家的家庭情况,反正一顿饭,阿米立马了解了这未来大嫂祖宗十八代的全部情况,可见这八卦的程度有多彻底。
    一顿饭热热闹闹,高高兴兴那是一定的,可惜这到底是别人家,吃完了饭,阿米依然要回到那一个人的屋子,不是大伯家不肯留,而是这里的规矩,要回家守夜,这不是别人能替代的,也不是在别人家就能完成的,这个时候不是后世,对大年夜是否在家已经看得有点淡了,该旅游旅游,该外头吃喝吃喝,这个时候家才是唯一的选择。
    寂静的夜,在喧嚣之后越发的寂寥,阿米坐在自己的屋子里,听着外头断断续续的爆竹声,不知不觉眼泪就那么流了下来。
    “阿米,新年快乐。”
    第101章 师恩
    阿米的年过的跌宕起伏, 很有些繁华过后寂寥的苍凉, 而另一边的洪教授家却是这几年里难得的热闹和温馨。洪教授夫妻和儿媳孙子,虽然一家子依然少了一口人, 却也已经足够让老两口深感欣慰了,更不用说年下的好饭菜,来年的新希望,每一样都让洪教授被伤透了的心重新温暖起来。
    “今年真是个好年啊,阿灿长大了, 挣钱了,还说要给我们老两口盖房子了,我是真高兴,我居然能享到孙子的福了, 半年前这事儿哪怕是做梦都没有这么美啊。”
    说到这里, 洪教授的眼睛红红的, 眼瞧着都要掉泪了,一个转眼又狠狠的吸了口气,吧这股子酸涩欢喜复杂的情绪给压了下去,转头对着自家老妻说到:
    “前儿我听着你和阿灿商量的怎么盖房子的事儿挺热闹, 趁着这会儿和阿灿他娘说说,让当妈的也知道知道, 自家儿子多出息, 好好地高兴高兴。”
    自打孙子来了,张老师那脸上因为苦难而多出来的皱纹好似都淡了好些,如今更是满脸的笑, 那种满足,好像比当初儿子出息的时候都多,或许吧,在这个国家,千百年形成了儿孙绕膝的特别人文,总觉得这才是人生最值得期待和向往的幸福,所以很多时候会出现这样的诡异情况,那就是叛逆期的儿子死在外头什么的那是一点没事儿,只要孙子在就成。
    呵呵,当然这也建立在早婚早育又不怎么听话的情况下,对洪教授他们来说,这个情况其实不存在,也没有那么极端,可谁让这一家子情况又有点不正常呢,儿子即使很乖,很好,很值得骄傲,可这会儿想在身边也不可能啊!所以下意识的用这样的方式让自己变得轻松些,日子好熬些也是有得。也因为这样,所以对这阿灿,这两口子下意识的越发的重视,也因为这样的重视,对于孙子的一点一滴的成就自然看得也更加的重要了。
    这不是,阿灿挣了不少钱,要盖屋子的事儿就被当成了最重要的炫耀成绩被反复的拿出来诉说,明明知道自家儿媳那也是早就知道了阿灿的收入,知道阿灿的计划,可这会儿还是忍不住自动自发的创造机会,让着一份幸福在宣扬一遍,
    “我们阿灿最能干了,还有计划,他说了,咱们不求大院子,反正咱们种菜也没有那个本事,索性后院就不要了,不成挖野菜也是能对付的,这山里最不缺野菜,果子,山珍这些东西了,正屋起三间,东屋我们老两口住,西屋平常他住,若是他爹能回来,那以后你们两口子住,院子里盖上两间厢房,一间空着,留着将来咱们一家子团圆了他住,一间做厨房,院子另一边种上几颗果树,做个鸡棚,以后咱们也好以后现成的鸡蛋吃,果子吃,瞧瞧,想的多周到,那么点岁数,连着爹妈爷爷奶奶都顾着了,可见是个顾家的好孩子,这屋子起起来,别说是以前的大宅子了,就是给个皇宫我也不稀罕了,就咱们阿灿起的最舒坦。”
    老太太一口一个我们阿灿,听得这少年脸都红了,他是真没想到,不过是一个冬天,总计不过是二百块钱的盘算,居然就能让自家爷爷奶奶给提升到这样的高度,眼珠子往如今这小小的里外只有两个半间的小屋子看了看,莫名心里觉得这该不是如今这屋子实在是太小,所以把自己的成就夸大了吧!想到前头还说的什么大宅子,什么皇宫,那脑袋都垂的快得颈椎病了,他又不是没有在京城老宅子住过,那可是正紧的四合院,还是个带着后罩房的那种,那院子宽敞整齐不说,连着院子也是青砖铺地,一眼就能让人看住好赖来。这山村的石头泥胚能比?越想越觉得可话里头打趣可能性太大,想到后来,索性红着脸,厚着皮猛地一抬头,急吼吼的说到:
    “奶,别说了,明儿开春了,咱们那屋子只能起哥半腰石头的土胚屋子,而且还只能是茅草顶子,不是啥好屋子,最多宽敞些罢了,你这么说,孙子可真没脸见人了。”
    听孙子这么说,老太太不满意了,
    “怎么能这么说,这起屋子的钱,那可是你拼了命打猎换来的,你才几岁,能有这样的本事就是不容易,在奶奶心里,那就是最好的,是我孙子能干,是我孙子有孝心。”
    这一点没人能反驳,就是孙明霞也觉得没错,儿子连着不在的父亲的屋子都想着,这不是孝心是什么?在看看这桌子上的肉,那也是儿子弄得,这就是本事,这就是能干,就是她也从没有想过,到了这里之后,自家儿子居然能有这样大的改变,能学到这么大的本事,靠着这个,她觉得,以后就是日子再不济,这孩子也不用发愁了,自己也能安心了。
    刚想着安心,刚想着一家子好好的吃顿饭,不消停的事儿又来了,不过这一次是好事儿。
    有人来找洪教授,被老村长带了过来,门一开,洪教授的眼泪就下来了,门口那个胡子拉碴,一身衣裳皱皱巴巴,瘦的几乎站不住的三四十岁上下的男人一看见洪教授直接就流着泪跪了下去。
    “先生,先生,我终于找到您了,先生,呜呜呜。”
    洪教授伸出手,流着泪,一把抱住了那个狼狈的男人,紧紧的,像是抱住了什么珍贵的宝贝一样,呜咽无语,最后还是张老师抹着泪上前请了老村长进来,随即又拉着那个男人进屋。
    “赶紧坐,饿了吧,吃,赶紧吃。”
    坐下好容易有些平复心情的洪教授不知道说什么好了,只是一个劲的将自己的碗往那个人手里塞,反倒是张老师在一边和老村长开始解释了起来。
    原来那是洪教授以前的学生,还是解放前就收下的学生,那时候到处的打仗,所以各处孤儿特别的多,有些条件好的良善人家多少都会救济一二或是收养几个,或是当伙计,或是当个徒弟,洪教授家那时候也收了好些个,其中就有这个男人,十二岁就跟在一边,半是学生,半是助手的长大,到了解放的时候,这男人年级也不小了,已经有了二十多岁,学问也不差,因为当时到处缺老师,缺技术人员,所以就被推荐去了南方的一个气象站当技术员。也算是国家干部,原来以为这洪教授出事儿之后,只怕是就此断了联系,不想这会儿却找来了。
    “我在那边得到的消息也晚,还是上头领导找我谈话,问我老师的政。治问题,我才知道,当时我就懵了,那混账当初靠着先生一家才躲过了解放前那一关,活了下来,有吃有喝,安稳的到了现在,做这学问,当了个体面官,他怎么就能这么忘恩负义,上头说要我举报点材料,我不肯,就停职让我反省,好在我到底是孤儿出身,贫下中农的底子,最后啥都没查出来,恢复了工作。
    当时我就想着,我能恢复工作,只怕这事儿不至于没有半点翻过来的希望,只是怕这会儿先生过得艰难,您都这个年纪了,要是糟了什么罪,那可怎么好,所以趁着年前没事儿就请了假,说是去京城看病就出来了,到了京城却怎么都没有找到您的消息,我这一路寻了好些以前的同学,这才一点点的找到这里。”
    他说到这里的时候,手里的那一碗饭已经下了肚子了,孙明霞还打了水,递给他,让他好生的擦了擦脸,总算看着不至于那么吓人了。而这边老村长听了也是一阵的唏嘘,这人啊,吃百样米,从来就没有一样的,看看前头告状的那个,再看看这个,就知道这差距有多大了,当先生,一样为学生付出心血,有的人接受的理所当然不说还能反咬一口,有得呢,就心怀恩德,知道什么叫师恩难报,人品优劣就是在这样的事儿上体现出来的。
    “师兄,你这过来只怕知道的人不少,你这里刚恢复工作,这样一来,只怕又要麻烦了。”
    孙明霞对这个师兄能在这个时候不离不弃,一路艰难的寻过来那是相当的感动,只是她从来也不是个只为自己想的自私人,立马就想到了这后果,忍不住又有些为这个师兄担心起来。
    “你这是说什么话,先生说是老师,可那时候对我和对儿子有啥差别,我从十二岁开始就跟在先生身边,从学问到做人,从吃穿到前程,哪一样先生不细致周到?这样的情分,若是只因为怕牵连就立马斩断了联系,那我还有脸做人嘛?就是死了,我都没脸见祖宗。我若是不来这么一趟,不亲眼看看先生,那我能心安?”
    他这话说的那个理直气壮,说的斩钉截铁,说的洪教授又是一阵的眼泪,说来咱们这个国家千百年讲究的就是天地君亲师,为啥这师也能排上?因为作为一个负责人的老师,对于弟子所付出的,有时候往往比父母都多,父母或许生养一场也就能算是尽了心力,而作为传道受业的恩师,有时候那是将弟子作为自己思想学问的继承者在对待的,是一种文明文化的延续,这样的关系,亲近的真不是血脉就能抵消的厚重。
    在这样的情况下,师恩两字的分量真的不是什么人都能理解的,当然老村长也一样不能理解,因为他没有过这样的经历,可他却也能从不同的角度去看待这一份感情,比如这个男人千里寻找的艰难,比如这师生见面的激动,从中他看到了最真挚的情谊,这就足够他判断出一个人的好坏来。
    “难得来了,正好一起过年,也算是团圆了,洪教授,你这里地方小,估计住不下,一会儿我让我孙子过来,让这位同志晚上去住村部吧,反正那里如今也算是咱们村半个客栈了,啥都不缺。”
    “村长,谢谢,谢谢了。”
    这会儿洪教授不知道该怎么应对才好,只是顺着老村长的话一个劲的感谢。
    “谢啥,又不是外人,我引来也不过是怕人家找错了,来核实一下罢了,好了,不耽搁你们吃团圆饭,我也回家了。”
    老村长对洪教授那是真信任,也没有啥多听一会儿的意思,直接就这么走人了,他没有看到,这会儿那个刚才还一个劲说话的男人这会儿正吃惊的看着桌子上的肉发傻呢。
    不是说先生是下放来接受再教育的嘛?怎么这日子过得,好像比自己还好呢?难道这里有啥不对?他有点糊涂了。
    第102章 师恩2
    洪教授转头回到饭桌上的时候, 顾军那眼珠子还没有从那一碗肉菜上下来, 对的,顾军就是这个胡子拉渣的男人, 南方某气象站技术员。这年头,技术人员工资其实也不高,像是他这样年近四十,高学历,工作十来年的人, 级别也不差,是10级,属于预备工程师,算的上是年轻有为, 说出去都妥妥是高收入干部, 可细细的分析却不然, 因为在二类富裕地区工作,所以工资里头少了补贴,只有七十七块五,这样的工资看着不少, 却因为工作环境和单位的关系,福利也少, 什么都要自己买, 又因为生活在城市里,开销大,钱真心不够花, 更别说他还有三个孩子要养,媳妇工资又不高,还是独女,以至于他还有老丈人家要贴补的情况下,这点钱,一个月能吃上三五顿正紧肉就不错了,日常能有个油渣子烧菜,都是不错的荤腥。
    所以啊,当他看到自以为应该日子很苦很难的先生日子过的这么奢侈的时候,那肯定是惊讶的,说来他也不是没见过其他的下放人员,他所在的气象站就在城市边缘的山上,人迹罕至,所以也设立了一个下放人员营地,收容所在区域有问题的各类人员,他常能听到些诸如吃不饱,或是干活苦之类的传言,也因为这样,他才会那样的担心,一门心思的想寻找先生,想着是不是能用自己随身带着的二百块积蓄改善一下先生的处境,让他过的稍微好一些。
    可他看到啥?环境是不成,大山里头,路都不怎么通,只能有个牛车往来,住的也差,这么一间屋子,看着就是什么仓库的偏房,墙都薄得很,估计不保暖,可怎么饭桌上就不一样了呢?
    “赶紧吃肉,这可是阿灿打猎的收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