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孤女在六零 > 第3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6节

    咳咳咳,那个想出这个主意的人是营参谋,谁让别人把能送的都送了呢,他实在是想不出什么了,所以直接给了这个,按照他的说法就是,做被子要用布的,还要缝,多难为孩子,直接寄过去,天暖和就用毛毯,冷了就用军被,都是实在东西,保证暖和,还能给孩子省事儿,多好!
    好吧,确实实在,阿米记得,她前世的爸爸是转业军人,也有这样一条部队带回来的毛毯,从她两岁,一直到三十岁,那毛毯依然坚守着阵地,连个毛边都没有,可见质量杠杠的!
    至于实在?也确实实在,看看,那边看到那些军用品,眼睛都开始发亮发红的几个小子们就知道了,一个个又多眼红,多喜欢,她能说不喜欢?能说用不到?说了估计能让人啐一脸唾沫。
    “恩,这衣裳有点大。。。。。啊,这个我能改,就是这胶鞋,我实在穿不下,也不知道谁合脚,那个大伯,你看呢?”
    赶紧的问题丢出去,也放出去点好货,好歹让红眼兔子消消火吧!等等,那鞋子怎么也该是大人的吧,顾建国,你抢什么先?你能穿的下?曲红星,你更小,闪开吧,看看人家曲红军的速度!咦,大伯,你也太不矜持了!和儿子都抢上了?眉开眼笑的,显得你脚大?
    不过今天真的很热闹很热闹啊!家里笑声真多,真好听,阿米也忍不住咯咯咯的大笑起来。
    第50章
    阿米很快乐, 是的,很快乐, 虽然她将各个寄来的东西很多都分了出去,可可还是很高兴,觉得好像一下子和村子里的人关系越发的亲近了起来,甚至感觉顾小麦那个哥哥也变得特别起来,用着他给的东西送人情, 送的那么的自然, 好像他们本来就该是这样的关系,这让阿米长久以来的那一分孤独也被冲淡了不少。
    “阿米,你这手可真是够松的, 看看, 这么多东西都送出去了,不心疼啊!以后可不能这样了, 来,看看,大伯娘给你改的, 这里折进去了,长高了放也方便。”
    曲大梅,秀芝的姑姑,阿米的大伯娘这会儿就在阿米的家里,帮着阿米修改那套留下的军装,虽然是最小号的,可在阿米这里, 当个外头的罩衣都嫌太大,不得不重新拆了好生改,这样的活太细致,阿米还真是做不来,自然只能靠着大伯娘了,而大伯娘过来后,一边做活,嘴巴也一刻不停的说着,满嘴都是教导阿米怎么俭省过日子的事儿,虽然阿米送出去的东西很多都是到了她家和她娘家,可她还是替阿米这孩子心疼,说白了就是好处得的多了,自然而然的就开始下意识将阿米当成了自己的孩子在那里数落。未必是真的阿米做的不对,而是这么说,这么教导,才显得亲近的关系。
    说来,阿米送出去的确实有些多,或许是这些衣服什么的多半阿米自己真的没法子用的关系吧。鞋子一双给了大伯,一双给了曲红军,谁让他们两个当时正好在,而且还穿着正好呢,便宜了他们谁也没话说。还有一套军装给了顾建国那个小子,还是和阿米自己剩下一套一样要改改才能穿,剩下的帽子一个给了秀芝爹,因为是冬天的雷锋帽,秀芝爹赶车正好能用上,还有一个阿米倒是自己留下了,她冬天去林子下套子的时候也能用上,至于那五双劳动手套,阿米自己留下了两双,好换着用,剩下的三双都给了老村长,以后村里有什么重活的时候,给做活的人用,也算是支援村子里的劳动生产了。
    □□,粮票这些自然是不会给出去的,可那苹果沙枣什么的,都分给了村子里的老人,阿米自己只留下了一点尝尝味道,军用的被子,毛毯这个自然是不能分的,这是留给顾小麦回来用的,可那些羊毛,骆驼毛的却没有什么大用了,留下阿米准备纺了线给顾小麦做毛衣毛裤的部分,其他的合着上几回留下的那些理了理,怎么也有三十斤,给了大伯家和秀芝家一些,剩下的也分了出去,给了村子里的日子最不好的困难户。
    不是阿米矫情,不知道藏东西,实在是东西不少,又有些太打眼了,留着不用吧,时间长了,这东西说不得就黄了,脆了不好了,还不如送出去做人情呢。你说做冬天的衣裳?真心不缺,看看阿米如今存下的皮子,就知道冬日能有啥待遇了。
    至于这些东西给出去?那阿米也是心里有些成算的,三十年河东,三十年河西,谁又能看的出将来那块地下有金子?只有阿米知道,几年后,越是艰苦的人家,那就越是安全。到时候这些人或许也将成为最有利的盾牌。
    而阿米给他们这些也是有讲究的,山里人家皮子基本都不缺,可到底皮子不是棉花,做衣裳能勉强,做被褥实在是不成的,有了这些,做上一条薄被应该也能成,有火炕在,这被子即使在冬天也足够了。
    在阿米看来,这些得了阿米好的人家虽然不多,或许也未必人人感激,可事儿在这里摆着,不管是以后阿米长大了,还是顾小麦回来了,这些送出去的人情,获得的口碑,总能让他们兄妹在这个村子获得最好的人缘,几年后的动乱里,说不得因为这个,还能让她能更顺当些。
    是的,阿米如今已经开始有了新的目标,为将来做起了准备,自从她和顾小麦联系上了之后,彻底的肯定了这个哥哥之后,阿米就一直在做一些准备,给顾小麦寄最需要的吃的,即使知道哥哥可能未必能吃到多少,也一直给,就是想着靠这个,让没有背景,没有后台的顾小麦在部队里能走的顺当些,若是能慢慢的爬上去最好,毕竟后面那些年里,也就是部队相对安稳,受到的冲击最少了。若是有顾小麦在部队,连带着她也能受益,这可绝对是最好的投资。
    至于村子里,阿米也在不动声色的拉拢着村子里的人,一点一点的让自己融进去,不再是特立独行的一个,而是像一滴水融入海里一般,免去那些出头可能带来的危机。阿米初步的打算就是,在六五年之前,让哥哥和自己,在部队,在村子里彻底的站稳脚跟。若是能在全面停课之前,让顾小麦上军校,那最好,不成,也要保证自己中学毕业,顾小麦自学完中学课程,为兄妹两个的将来打好基础。
    想要完成这样看似很简单,其实特殊的年代里很不简单的目标,阿米很小心,也很认真的在做一切可能给未来带来好处的事儿。所以即使大伯娘说的满脸心疼,阿米也只是没心没肺的笑着说道:
    “大伯娘,我的,哥哥的,都有了,穿的,盖的,都有了。”
    “是,是都有了,有了就不能再存着?你啊!这东西多精贵啊,外头寻都寻不到,我和你说啊,你那骆驼毛,刚送到人家手里,人家立马就卖了,换了两倍的棉花,看看,人家都不见情。这好事儿难不成你自己不会做?“
    大伯娘说的是谁,阿米知道,就是村子里日子最不好过的李三奶奶家呗,李三奶奶家真说起来比阿米家还难些,她家是村子里唯一的外姓,是建国之后流浪过来的,一个瘸了腿的男人,带着个病弱的老娘,还有个捡来的儿子,就这么三个人凑成了一个家,就住在村子里最破的屋子里,靠着李三奶奶在家喂鸡,李瘸子李丰收一个人做活养活,李三奶奶如今都六十多了,身子还不好,能做多少事儿?李丰收一个瘸子,四十的人了,又能干多少重活?还有那个孩子,虽然是个男娃,可到底只有十岁,还没到能干活的岁数,这样一来,这个家有多难,真是看到的人都知道。
    要说比阿米好的,也就是好歹人家李瘸子是个男人,家里人口也有三个,分粮食总能比阿米多些,好歹家里有两个大人,村子里不用担心他家那个小子会无依无靠出事儿。好歹那个孩子是个男娃,打猪草,挖野菜做的也很是像样,零零碎碎也能挣点小工分,给家里添点出息,弄点吃的,偶尔还能帮着在家里后院翻腾着收拾点菜。
    可他们没有阿米能干,没有阿米的力气,李瘸子也不会打猎,只能靠着种地养活一家,负担也同样比阿米重,这样一比,阿米心里自然觉得这家其实比自己惨些,这一次给骆驼毛什么的时候,给他家的就是价值更高些的骆驼毛,还是给了两斤。
    虽然自己给的时候已经有了心里准备,知道会过日子的李三奶奶估计这骆驼毛不一定会直接用在自家身上,可听了也确实心里有些不好受,好在她知道自己的目的,也明白李三奶奶的难处,所以笑呵呵的对着大伯娘说道:
    ”给了他们了,自然就是他们自己的,想怎么用那就怎么用呗,再说了,换了也好,两斤换了四斤,那就是能做两床被子了,划算的很呢。“
    大伯娘一听这话,感觉自己到是有些被噎着了,侧着眼睛看了阿米一眼,砸吧下嘴,随即说道:
    ”往日瞧着你不声不响的,倒是没瞧出来,你这孩子,倒是个心里有数的,我一说你就知道说的是谁家,人也大气,晓得人家的难处,最重要的是,嘴上也把得住,知道往宽里说话,不像大伯娘,虽然常常心软,可就是嘴巴不饶人,做了好人都不让人见好,还是你这样好,以后不会吃亏。“
    这大伯娘就是自嘲都要先说一句自己的好话,这性子也没谁了。可你还别说啊!阿米回过头想想,其实大伯娘还真是个有意思的人,虽然是嘴巴毒了些,可她这人很有些恩怨分明的味道,做什么都好像有那么一个标准,不亏不欠,阿米以前不怎么亲近她,她就冷眼看着,大伯愿意帮着争取救命粮,她不阻拦,可要她真将自己家的拿出来,她也不肯,可到了阿米后来一次次往她家拿东西,立马她还的也多了起来,就是东西没有,帮着做活也多了,基本上一来一往,好像都算计好的一样,绝对不让阿米吃亏,也不会让她自己觉得付出了不值得。
    这样一想,阿米突然觉得大伯娘真的很不错,作为一个现代过来的人,其实更加适应和这样的人交往,人家太热情了,她有时候还感觉吃不消呢,当然话不能这么说,现在的实际情况也不允许阿米这样做,她可没有大伯娘那样的底气,没有大伯娘这样儿子丈夫都能当顶梁柱的家庭。
    ”大伯娘挺好的,不欺负人,也不占人家便宜,还能干,听人说,很多啥当官的人家的媳妇在村子里可厉害了,大伯娘就不这样。“
    用这孩子的口气,用听来的含糊说辞,阿米明晃晃的拍着马屁,还一本正紧的像是说什么正紧话一样,弄得大伯娘立马笑得眼泪也出来了。
    ”刚还说你好,立马就露陷了,到底是个孩子,连说个好话都没个准,什么厉害,那是说人家当着干部家属不干好事儿吧!真是个孩子,这事儿就是知道也别多嘴啊!你一个孩子,别管那么多闲事儿。能干出这些的,都不是什么省油的灯,要知道你说这个,可别让人黑了。“
    这马屁果然听着挺舒坦,看,大伯娘立马不单给解释说明了一下这个情况该怎么说,顺带批判几句,说一下自己的见解,外带还嘱咐起了贴心话,阿米立马装乖点头。狗腿的拿着自己刚穿好的线递上去,还陪着个笑脸,不会改衣服啊!不然自己早就做了,也省的大伯娘像是摸小狗一样摸自己脑袋。
    第51章 秋收1
    六二年的秋收是充满了欢乐的, 看着满地的粮食,被几年灾荒压抑了许久的人们, 迸发出十二万分的动力来,就是村子里的小娃娃,老太太一个个都在家里呆不住了,走到了田野边上,或是帮着捡麦穗, 或是帮着扎捆, 反正没有一个是闲着的,阿米自然也不例外,虽然还小, 可谁不知道自家村子里的阿米, 那就是个比男娃子力气都大的!所以阿米很是识相,每天过来帮忙, 或者是帮着推车子,或者是帮着翻晒,若是那天手里的活计被那些不忍心看小孩子干活的大人们抢了, 她也会主动去砍柴,背上大大的一捆,拿到村子里给收割的村民做饭的大食堂里。
    她这样的表现看在一群老人眼里,那自然是一万个赞好,说她勤快,说她本分,就是那些辛苦收割的主力军, 看着这么一个小孩子也干这么多活计,心下也觉得不好意思偷懒了,一个个越发的努力,倒是间接的带动了整个收割的效率。
    “瞧瞧,瞧瞧,多有干劲啊。”
    “可不是,这老天爷总算是开眼了,今年有了这夏收和秋收的粮食,咱们总算是能安生的过日子了,不用担心到了冬天又出什么人命。”
    “是啊,今年上半年,各家菜干也做了不少,还有些肉干,有了这些,加上这些粮食,吃到明年是不怕了,还是咱们山里人日子好啊,听说有些地方今年虽说没有了旱灾,可雨水也说不上多好,收成也只有往年的七八成,这日子肯定不好过。”
    “可不是,没有存粮,没有咱们这样的大山可以弄吃的,想要吃饱可不成,不过好歹估计是不会饿死人了。”
    村子里几个老人一边收拾着晒场里的稻草人,防着鸟雀,一边忍不住往田地里张望,每看一眼那收割的粮食,眼里就多一分笑,说话间更是慢慢的自豪,都说他们山里人怎么怎么不好,看看,到了关键时刻,还是他们山里人日子过得最舒坦,就是城里人哪有他们这样的好日子啊!几乎每一个月都能吃肉,山里野菜随便采,都不用担心没菜吃。
    “说起来今年阿米那孩子估计能分不少钱了吧。”
    “咋的,你眼红啊。”
    “我眼红啥?我家里那毛背心,还是那孩子给的羊毛做的呢,我能眼红那样个好孩子?我可没那个脸。”
    “没眼红就好,要我说,阿米那孩子吧,按她的贡献,应该能分更多才是,你算算啊,这大半年,这孩子从山里打猎,分了几回大东西了?几乎是每个月都有那么一次,靠着她,咱们可是享了大幅了,家里那几个每次打猎得的东西,那一回舍得就这么吃了?不都去换了钱了?也就是阿米弄回来村子里分肉的时候,才能吃到些新鲜的,家里肉干还有那孩子弄回来的呢。”
    “不用你说,我们都知道,说来,这孩子是真本事,要是她爹妈都在,那日子该过的多美,儿子成了军人,还是个干部,闺女又是这么能干,说不得过上几年,那妥妥的是咱们村的头几家兴旺人。”
    “算了,说这个干啥,这都是命啊,那三年里,丢命的人还少了?咱们村就少了有十个吧,新中国好啊,这天灾年头,能只死了这几个已经是不错了,要是解放前,整个村子能活下来几个都不知道呢,像是阿米这样的孩子,估计都保不住。”
    老人说话,说着说着就容易拐弯,明明是说这丰收的,就能说道阿米身上,说道阿米身上了,又能转弯到了新旧中国的比较上去了,好在边上都是一样的老人,说岔了也没人反应过来,不然让人听了还不得影响到他们的威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