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和尚他君临天下了 > 第6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6节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婳妤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81章 朝暮(13)
    皇宫御花园里的桂花开得正欢,满园飘着淡淡的甜香,秋风拂过,细小的花瓣如雨般落于石板路上。
    琉璃亭内,谢知渊手中端着一盏暖茶,薄唇微白,神色淡然。
    石桌上的棋盘中黑白相间,相互对弈,这棋的输赢已不重要,他们之间的棋从不定输赢。
    坐于对面的李墨在棋盘中落下黑子,缓缓抬眸看谢知渊,这人身犯旧疾,在府上没趟几日,就跑来同他解闷,以前可是喜好自己钓鱼的。
    谢知渊像是有事想问,却又什么没说,李墨将秋赏之事同他说罢,若是养好身体,一同前往。
    谢知渊颌着首,前些日子科举忙,而今得了空,正好可闲情逸致一番。
    皇家秋赏自来声势气派,到时不少臣子随同,于官家子弟而言,是笼络关系的机会,谁不想在皇帝跟前露个脸面。
    李墨瞥了一眼他端茶杯的手,似乎有些心事重重,淡然道:“今日有何事便说吧。”
    谢知渊放下茶杯,开口道:“西昭女国洪水泛滥,此次是求助大盛而来,陛下的决定是?”
    原来是想问询问这个,李墨单手自然垂在膝盖处,此事他确实还未表态,不过西昭公主是个聪明人,自也看得出他有所图。
    治水工程是辛劳且漫长的,尤为像西昭这样靠着大江的国家,少说也要花费五六年的时间前去治水。
    李墨道:“那得看他们西昭拿多大的代价来换。”
    谢知渊捻起罐中白棋,下在棋盘之中,深刻在心中的人,不管她身在何处,什么身份,只要一眼便能认出。
    谢知渊看着李墨,轻轻道:“陛下何须这般为难芙阳公主,当年先帝圣诏,庇护西昭百年,陛下所为的便是违背圣诏了。”
    李墨蹙了下眉,“朕不过是先帝的废太子,这皇位是朕征战四方而来,如今改朝换代,先帝所欠下的恩怨与朕无关,更与大盛无关。”
    谢知渊道:“陛下,大国理应风范之大,道不远人,人无异国。”
    他的语气不紧不慢,平和淡然。
    李墨挑起眉稍,谢知渊竟会仁慈地为西昭说话,当年他为僧人时,这人口中可没有一句好话。
    谢知渊微顿,提道:“听闻西昭有意和亲大盛,陛下回拒便是可惜了。”
    李墨漠然回应:“朕的后宫满了。”
    谢知渊掩唇咳了咳,神色如常,目光转向不远处的桂花树,鼻尖还有淡淡的馨香。
    他怅然道:“臣已近而立之年,家中尚无妻儿,甚为伶仃。”
    听言,李墨顿时疑惑住,凝视着谢知渊的面容,他言语自来绕话,前头铺垫这么多,是惦记着西昭公主?
    李墨低笑了声,转而看向棋盘上的黑白两子,淡漠道:“说得是,谢家三代单传,是该成一门亲事冲冲喜气,别再过几年身体不行了。”
    谢知渊没什么表情,知李墨是在调侃,他二人没少互相戏弄,是他这两日为这事辗转难眠,挥之不去的是那张容颜,所以这趟他定要来。
    李墨则压下一棋黑子,缓缓说道:“这棋你若是赢了,西昭女国和亲一事可说。”
    话语落下,二人抬眸对视,李墨是松了口,但于他而言,西昭二十年朝贡可不够,当年先帝圣诏上写的是百年朝贡,率先失约的可是西昭女国。
    谢知渊垂眸看向棋盘,一旁的棋罐中,棋子洁白光滑,心绪微起……
    亭外叶落无声,雁朝南飞。
    遥望当年,转眼竟已过两年,他不再是辽西城那个身坐楠木轮椅的画师谢五。
    那个女子寻遍百草,踏过春夏秋冬,治愈他的腿疾,最终竟是坠河而去。
    战乱初起,将李墨从杜若寺寻回之时,谢知渊已是将死之人,脱去平西王的身份,化名为谢五。
    那时辽西之中,百年医馆回春堂,声名赫赫,谢知渊前去求医,却被告知死期。
    庄家大小姐庄新月,自幼学医,温柔心善,她抱着一试的心态为他医治,若是治得好,他便为她作画百张,作为报酬。
    就此与她相识,时日长了,便暗自欢喜上了。
    殊不知她心中有人,是回春堂少堂主周霖安。
    庄家世代种植草药田亩,与回春堂为世交之家,二人青梅竹马,郎才女貌。
    谢知渊作为旁边者,只能沉默着感情,只字不语,无人知他的情意早已疯长。
    在庄新月的劳心医治之下,他从一个将死之人到迈步行走,整整四年之久,为她作的画已不止百张,越画下去,她的容颜便越深刻入心。
    而她与周霖安也临近大婚,好一对悬壶济世的新人,情投意合得让人嫉妒。
    那时他体疾未得痊愈,做不到喝那碗喜酒,更见不得她因婚事而沾染的满眼欣喜。便催促李墨尽早结束潼关之战,不辞而别,赶赴洛阳。
    怎知他离开之后,周霖安同庄家三小姐私通已久,大婚之日合谋将庄新月推入江河之中,三小姐代替大小姐嫁入回春堂。
    战乱平定,谢知渊回辽西之时,世上再无庄新月,心如刀绞,一怒之下将那对奸夫.淫.妇乱棍打死,辽西也再无回春堂。
    他寒疾未愈,医者已去,自此无人可医。
    只恨当初没强行带走她。
    时隔两年,竟在长元殿上见她缓缓走来,谢知渊险些乱了方寸,压不住如潮般的心绪。
    为了基本的自持,他退出长元殿,却在外面等了很久,看那夕阳西下,心无法平静。
    直到她从殿内走出,谢知渊问了最想问的话。
    画过这么多次画像,他绝不会认错的,可她不认识他。
    见新月匆匆离开,谢知渊略感苦涩,事到如今,还是想拥有这个女子。
    她成了西昭公主楚芙阳,正好他也不是画师谢五,就当重新来过,这次他先下手为强。
    如今他这寒疾还未好呢,她身为大夫,可要负责到底,不能抛下病者。
    先前李墨命谢知渊接应西昭公主入城,他是该接旨的,但这体疾,忌讳喝酒。
    之前科举结束,同李墨在长元殿贪了杯,区区两杯便发了病,在府上休养好几日。
    ……
    金秋时节,正值秋赏,几日之后,皇帝便把秋赏之日定下了,玉泉园是座皇家园林,内置山庄别院,落于盛京城外。
    帝后出行共赏秋色,本是出游赏玩,不必拘礼,京城各官家子弟小姐也会有机会一同前往,就连扶风驿的西昭公主都收到请函。
    自上次从长元殿内出来,楚芙阳再次觐见皆被拦在门外,西昭不归纳大盛,皇帝与她便没什么好谈的。
    突然而来的秋赏请函,让楚芙阳一喜,或许这是个机会。
    秋赏的事定下后,长公主那儿又有了喜事,刑部侍郎陆元澈说了媒,定了亲,正是扬州刺史的女儿,不久后又是一场亲事。
    听了这消息,姜卿儿大喜,同李墨说道:“话说这红线,还有我的功劳呢。”
    李墨只是低笑了声,她说的无非是乞巧节时的事,但他那日心里跟猫抓似的,看着她和陆元澈同游扬州,他恨不得上前去把她抓走。
    见李墨反应平平,姜卿儿小小地哼一声,他回应道:“卿儿真棒,陆元澈是该成婚了。”
    姜卿儿道:“是咯,你们这一个个的都是单身汉,陛下当年要是早点还俗,把卿儿娶了,就不必等到现在。”
    李墨揽住她柔软的身子,“你还真是为难人呢,那时还是杜若寺的住持,怎好娶媳妇,莫闹得什么和尚风流韵事出来,受千古流传?”
    姜卿儿咯咯笑起来,眉目弯弯,便说了他一声淫僧。
    李墨也不同她争辩,不管是昏君还是淫僧,都是卿儿的,昏给她看,淫也给她看。
    秋赏之日转眼到来,出城的车队浩荡,是来了许多人,在首的马车宽大华贵,皇家的气派大方,玄武府的侍卫众多。
    趁着风和日丽,难得闲情游玩,姜卿儿心情也愉悦不少,不曾想竟来了如此之多的人。
    人群之中,瞥见兄长程亦安的身形,姜卿儿心头微喜,在玉泉园要游玩两日,或许能和兄长叙叙旧。
    听福公公所言,陆元澈和魏小姐也来了,这二人打打闹闹的,欢喜得很。
    马车平稳地走在官道上,车厢大而宽敞,铺着柔软的绸毯,左侧的矮桌上放着茶水,桂花糕看起来很酥甜。
    前去玉泉园,还需一个时辰的路程,本是有两个太监在里头伺候的,皇帝见着碍眼,便让其退下了。
    姜卿儿有孕在身,摇晃不得,且容易困倦,这马车行得缓慢,不一会儿,她便乏上了。
    李墨命人备来给她解闷的玉琴,还没开始用,姜卿儿便挪着身子过来,靠入他怀中打盹。
    她的身子温香软玉,淡淡的女儿香,李墨低首在她颈窝闻了闻,一直都很喜欢。
    而在随行的另一辆马车之中,西昭公主身穿一袭碧白色的罗裙,腰系紫色香囊,席地坐在车厢的一角。
    楚芙阳面容精致,葱白的手放在身前,战战兢兢地看着不远处长相俊美的男人,她也不是说怕他,就是觉得古古怪怪的。
    她一个尚未出阁的公主,理应不是和他共乘一辆马车,这是安排错了,还是她上错马车了。
    谢知渊容色温和,行径优雅地斟了杯茶,问道:“渴了么?”
    楚芙阳摇摇头,发上的流苏轻轻晃动,她的梳妆衣着与大盛有所不同,但别有一番风情。
    作者:终于把谢王爷的事写出来,主要是他的事和主角关联不大,就一直没提。
    第82章 朝暮(14)
    楚芙阳瞥了一眼谢知渊递过来的茶水,淡淡的金色,虽然觉得古怪,但人家的好意,拒绝会显得太无礼。
    “多谢平西王爷。”楚芙阳伸手去接茶杯,无意间触碰到他的手指,凉凉的。
    谢知渊微笑之后,身形靠回车壁上,斟起一杯茶水润喉,他容颜生得白白净净的,眼眸细长,薄唇微白,处处都好,就是有些男身女相,总觉得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
    楚芙阳捧着茶水抿了一口,这个平西郡王她听说过,早年时双腿残废,因生得貌美,行军打仗时皆带着面具。
    前些天在长元殿时,都一副病秧子的模样,这回是见不着他那天的苍白面色了,但手指冰凉,应是体虚。
    这样的人还算和气,并不会觉得气氛冷然,他们这般同乘一辆马车,是不合礼数,想必是特意安排的,这平西王是有话要说吧。
    想说那日他询问的人,楚芙阳微低眉,她缓缓道:“我可是同王爷的友人长得很相识?”
    听她突然开口,是在说之前在殿外的事。
    谢知渊挑了下眉稍,回应:“是很相似,眼角的痣,位置分毫不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