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科幻小说 > 青龙涧奇案 > 第2章 宝藏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章 宝藏

    朱元璋说完看向他二人哽咽道:“我恳求二位兄弟一定要替我保守秘密,否则兄长我明日就会爆尸街头。”
    两名侍卫发誓道:“大哥放心,就算我们死,也绝不会向任何人透露一丝消息!”
    朱元璋用力拍了拍两人的肩膀道:“我的身家性命就全拜托两位兄弟了!”
    两人急忙回道:“大哥严重了。”
    朱元璋对他二人道:“以免夜长梦多,你二人连夜带人出发,切记一切保密。”
    此二人后来就消失在了军中,照朱元璋的话说,是自己亲自下令,命二人秘密去前方刺探军情去了。
    至于二人为什么没有回来,他猜测说十有八九是暴露了身份,被对方给杀害了。
    本来这件事情没有人知道,直到一九二二年左右的时候,这魏村和单家圩子的两位村长破天荒的约在一起喝酒。
    他们酒喝多了,说这魏村和单家圩子就是那两名侍卫的后人。
    这魏村的祖先叫魏仁慈,这单姓的祖先呢叫单义气。
    当年二人带着那些宝藏呢就来到了这青龙涧,就找了一个地方把这些宝藏给埋了。
    埋完之后呢,为了不走漏风声,他二人就把带来的兵全给杀了。
    之后二人就在这里隐居生活了起来,主要目的呢就是守护这批宝藏。
    朱元璋曾对他二人说过,自己一旦势力大了就会回来取回宝藏,再带着他们共谋大业。
    谁成想后来朱元璋发展顺利,每日都沉醉在胜利之中,慢慢的他就把这件事情给忘了。
    可害苦了这两名侍卫,他们日盼夜盼,就这么到死也没能盼来朱元璋。
    两名侍卫在临终前,把藏宝的位置画在了一张图上,然后一分为二,他们分别把手中藏宝图传给了自己的儿子。
    并要他们的儿子发誓严守这个秘密,还要祖祖辈辈守护这份宝藏,直到朝廷召唤为止。
    按说有这个关系,两个村子关系应该很好才对啊,后来怎么就闹到刀兵相见的地步了呢?
    这人啊都有私心,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别说两个村子了,就是亲兄弟为了钱财都有大打出手的时候。
    这没有水,粮食就没得收成,没有粮食就会饿死人,要不怎么会拼个你死我亡呢。
    那次是魏村的村长主动来的单家圩子,还特地买了好多东西,来到单家圩子村长家里喝酒。
    也就是那次,这两位村长喝多了,无意间爆出了这个秘密。
    单家圩子村长的儿子听到这个秘密之后,就急忙追问宝藏的下落,两位村长反应了过来,就用话搪塞了过去。
    也就是那晚,不知何故,两位村长喝完酒之后就都死了。
    后来警察局都来人了,说两个人都是中毒而死。
    两个人死了不说,这藏宝图也跟着不翼而飞了。
    虽然魏村的村长临终之时也没能跟儿子说上一句话,可是他还是从他妈妈那里得知了宝藏的秘密。
    这回仇恨就更加深了,他带着魏村几百口人来到单家圩子,说肯定是单家圩子村长的儿子为了独吞宝藏,下毒毒死了自己的父亲。
    这个怀疑,警察局也这么想过,可是当晚死的还有单家圩子的村长,你说要是他下毒的话,不是连自己的父亲也一起毒死了吗?
    再有就是那晚他自己也陪着一起喝了酒,而且村里还有两人也一同陪着喝酒,他们都没事。
    后来警察局终于在死者的手帕上化验出了毒的来源,原来有人是把剧毒抹在了他们随身携带的手帕上。
    那个时候还没有现在这个纸巾,吃完饭一擦一丢就好了。
    那个时候的人都随身携带一条手帕,吃完饭都是用手帕擦上一擦。
    但是到底谁下的毒?警察局也没能查出来,因为没有证据,就把单家圩子村长的儿子给放了回来。
    可是魏村村长的儿子能同意吗?
    他老爸无缘无故的就这么死了,他心里本来就有火,再说这里面还夹杂着宝藏的事情,那他就更坐不住了。
    这不就带人来单家圩子找事来了。
    这农村以前呀,特别是这一个祖先下来的,这村长都是世袭制,村长死了就由他儿子继续当村长。
    这魏村来了这么多人找自己村的村长闹事,那他们肯定不接受啊,这一次双方又打了起来。
    魏村的人没有全部都来,就在单家圩子吃了败仗。
    这魏村当然也是不能接受,当晚就磨刀霍霍,准备夜袭单家圩子,要把单家圩子给灭了。
    幸好魏村有一家的媳妇是单家圩子的,她趁着夜色,连夜跑回单家圩子报信。
    单家圩子提前做了准备,魏村看占不了多大便宜,这才撤了回去。
    自此两个村啊,那仇恨就更加深了,基本上是三天一小打,五天一大闹,从来就没停过。
    好在后来警察局知道了,出面干预,警告两个村说只要出了人命,那就会把全村人都抓起来,这才让两个村安分了许多。
    时间很快来到了一九五七年,日本鬼子两年前已经无条件投降,而三年内战的主战场也不在这里,这里的人民得已修养生息。
    单家圩子和往常一样,人们吃了饭,都集中到了村子里人缘最好的阿山家里。
    因为这里有每天晚上都会来的“三叔”。
    这三叔兄弟四个,他排行老三,村里人都叫他老三,因为爱给孩子们讲故事,孩子们都叫他“三叔”。
    三叔人高马大,身材也壮实,相貌长的也好,唯独是头上没几根头发,农村人称之为“秃子”。
    为了掩盖这个天生的缺点,三叔整日都戴着一顶帽子,就是炎热的夏季,也从不摘下帽子。
    而且这个帽子就是他的尊严,你和他开什么玩笑都行,唯独不能摘他的帽子,否则绝对跟你翻脸。
    三叔今年有四十好几了,因为有着超常人的记忆,他存了一肚子的故事。
    在那个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电视,没有广播,甚至没有电的年代,这样的人就是孩子们最喜欢的人。
    大人们干完了一天的活,吃完饭,因为没有其它的娱乐项目,也都汇聚到这里。
    大家互相聊聊天,也可以打发打发时间,最重要的是可以刷存在感。
    佛争一柱香,人争一口气,所有的人活着,拼命努力无非就是为了证明自己。
    农村人也一样,如果你的话题够吸引人,成了今晚的话题中心,那么今晚你的话题就是今晚的中心,所有人都围着你,那种被众星捧月的感觉,可以让他们无比的高兴,无比的自豪。
    一般来说,主题永远都掌握在三叔手里。
    他从小就聪明伶俐,有过目不忘的本领。
    更重要的是他记忆力非常好,别人说一遍,什么事情他都可以记得清清楚楚,一字不差。
    他还读了几年书,眼界自然也比村里大多数一个字不识的老农民开阔了很多。
    今晚三叔的故事,更加的吸引人,看他四周听得津津有味的小孩子就知道了。
    这个故事之所以吸引人,因为它真。
    这是一个真人真事,而且就发生在隔壁村,甚至每当孩子产生疑问的时候,坐在旁边的村民可以站出来给三叔做证。
    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故事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