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大宋小吏 > 不好意思,方才吹了个牛

底色 字色 字号

不好意思,方才吹了个牛

    为开封府报一事, 包拯下一次进宫时, 就把云雁回带上了。
    进去的时候,恰好官家在同数位大臣谈事, 包拯就叫云雁回在外面带着,自己进去。一看,里面不但有首相王芑, 以及几位老臣, 居然还有云雁回的舅舅郑苠郑知院。
    包拯和大家颔首打招呼,然后待他们事毕后,将开封府想办府报的事说了一下。此事条理较多, 所以他没有选择上书, 而是亲自来讲。
    恰好枢密院的人也在, 竖着耳朵一听,立刻表达了一下不赞同。
    包拯觉得很奇怪, 你们办你们的邸报, 我搞我的府报,到时拿给你审没有违法违例的地方就行了吧, 犯得着反对吗?
    枢密院的人表示,尼玛, 你也知道要拿给我们审啊,本来我们就够忙了,这不是在加重我们的工作量吗?
    包拯一想, 好吧, 那既然如此, 不如给进奏院审?
    按前朝的管理,其实邸报本来就是进奏院编审的,是本朝太宗时才改了制,进奏院只管发抄了。
    枢密院的一听就知道包拯在怼他们,更是直摇头了。
    包拯嘴一撇,就差没说出来那句占着茅坑不拉屎了。
    仁宗撑着下巴,“唉,包卿这个主意是好的,只是枢密院的确……”
    包拯冷不丁道:“不是微臣的主意,这其实是——郑知院,的外甥的主意。”
    其他人都吓一跳,还以为他要说是郑苠的主意,连郑苠自己也从看戏状态转为惊愕,听到后面才知道是大喘气。大家不禁狐疑地看向郑苠,郑苠的外甥?这和郑家有什么关系啊?
    连仁宗也想了好一会儿,然后想起来,云雁回那厮不就是郑苠的外甥么。这个云雁回,也太小心眼了吧,才被他说过没文化,回去就憋着要弄个邸报出来。主意是好的,质量能行吗?
    郑苠显然也想到了这一点,顿时无语。
    包拯,这是在现场拉人站队啊。
    不过郑苠在旁边听得津津有味,其实也觉得这个主意不错,于是当即说道,“这孩子不学无术,但是还算尽忠职守,能够有心为开封府做些事。”
    把郑苠拉下水,成了一个开始,在双方拉扯下,其他人也纷纷湿了裤脚,不得不参战。
    仁宗默默看了半天,等他们吵累了,才淡淡道:“好了,依我看,此事是个好事,便允了开封府办。既然枢密院无暇,那就请位老翰林代劳吧。”
    仁宗点的这位老翰林姓胡,当年以翰林学士知枢密院,年老后便潜心在翰林院做学问,带学生了,乃是两朝元老。如此一来,即便云雁回主编的邸报质量不行,老翰林也能看着点。
    仁宗自问,他对云雁回这小子够好了吧?
    而有了这么两重背景,便是枢密院的,也说不出什么来了。官家特批,但是批的人够资格,够身份啊,没得挑刺的地方。
    仁宗当即就把胡翰林传了来,要和他讲一讲这个审稿的事情,人家是老臣,还是要问一下意见的。如果不愿意,他也不能强逼。
    这时,枢密院那位又厚脸皮地表示,还没见过郑知院的外甥呢,叫来看看?
    大家都是当官的,吵完立刻就能笑谈了。
    郑苠笑了两下,“我也是许久没见到他了呢。”
    因为郑凌的关系,很多人都以为他们两家已经和好——不过实际上,也的确缓和了很多。
    既然如此,就宣云雁回进来吧。
    待到云雁回进来后,大家才发现,郑苠的外甥如此年轻。
    “唔,好像没在朝中见过,现在何处为官,什么官职啊?”枢密院的问道。
    云雁回给长辈们行了礼,老老实实回答:“临时工来的……”
    包拯在旁边顺口补上了临时工的意思,“就是我招来的,无品无级之小吏,也没有参加过科举。”
    众人:“……”
    什么情况,郑苠家的小辈是要逆天啊,又是进翰林图画院的,又是去开封府做小吏的。
    仁宗微微笑:还没有让大家知道,不但没参加过科举,其实连书也不曾读呢。不过,人就是想办报纸,怎么了?
    关心了小辈没一会儿,胡翰林也来了,白胡子一把,来了就被赐座。
    仁宗便给胡翰林说了一下此事。
    然而胡翰林觉得,本老头的时间还有更重要的事情要去做,这么区区一个邸报,也要浪费我每周半个时辰?不太好吧?
    仁宗极力促成此事,因为胡翰林极欣赏包拯,于是他说了一下这是包拯力求的,还有前段时间您老人家也很关心的安肃军走私大案,也是提出主意的这位云同学出了大力的。
    其他人倒是一起“咦”了一声,因为点的是赵允初,所以没有仔细了解过案情的人,多半以为全是赵允初的功劳。郑苠倒是打听过所以知道,但是他没在外传播过啊。
    “果然是英雄出少年啊。”
    “外甥肖舅,外甥肖舅啊……”
    郑苠听了后面那句,脸上浮起了一些笑容。真是可惜了,这是他的外甥,若是嫡系子弟,该有多好。郑苠还幻想了一下,自己有这么个亲儿子或孙子,会怎么怎么教。
    胡翰林一听,遂缓了许多,走到云雁回面前,想要考校一番,包拯他是已经看过了的。
    胡翰林以前根本不认识云雁回,而且刚来,不知道这位没读过几年书,一听去边关办过走私案,又对邸报上心,心里第一印象是好的,下意识觉得有才能干,因为这年头做官大多考的进士,于是问他,“你读书做官,是为了什么?”
    ——这句话,本来是非常土非常普遍的问题,一点新意也没有,多少读书人和官员都自问或被人问过。最简单,也最不好回答。
    但是胡翰林问起云雁回,却是让在场其他人觉得有点可乐了,这孩子根本没有做官呢。仁宗几人更是想,书也是没有读过几天的咧。
    包拯正想澄清,不想云雁回竟嘎嘣吐出来几句话,倒是掷地有声:“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众人都愣了一下,表情有些变了,然后看向云雁回的眼神也不一样了,尤其是胡翰林。
    当然了,不包括仁宗、包拯和郑苠。
    仁宗:“……”
    云雁回不在公文里引用文言,不代表他在现代没有学过语文啊,上次他不还活用了“苟利”句。
    方才这四句,是北宋大儒张载的名言,不过这个时候,张载应该才十五六岁呢。当然,“早”在现代,云雁回就学过这四句话了。
    这四句话言简意宏,简单解释就是为天下确定正确的精神,教育民众使他们为自己的命运努力,为圣贤们延续学说,最后一句好理解了,开万世太平。
    在后来,这成为了很多读书人的目标,都要泛滥了,但是在现在,还能够让人有振聋发聩之感。
    在场除了云雁回以外的人,有一个算一个都是饱学之士,更浸淫民生朝政,自然更为深刻地体会到言内之意。
    胡翰林沉思良久,吐了口气,点点头,“很好。”他回身对仁宗一躬身,“冲着年青人如此有心,老臣愿意为枢密院审此周报。”
    他愣是一脸我们大宋若是人人有这样的理想,不愁不富强。
    仁宗:“……”
    胡翰林接下任务,老怀宽慰地离开了。
    剩下的人,正想要夸一夸郑苠的外甥,发现郑苠居然一脸茫然。
    仁宗心里充满了荒谬的感觉,但是又抱着一丝“期望”,毕竟也没规定文盲就不能有大志了,看着云雁回道:“你从未说过,你还有如此志向?”
    云雁回赧然低头:“回禀官家,不好意思,我,我方才吹了个牛……”
    众人:“………………”
    仁宗扶住了额头,“你……”
    他真是昏头了,方才居然有一丝怀疑,他就说呢,云雁回个写文书通篇大白话的人,不说别的,他能为往圣继绝学?继个食谱还差不多!
    郑苠和包拯也是哭笑不得,感情,只是为了忽悠胡老啊!
    可是,哪条大宋律也没规定过就不能吹牛了。他若是不承认,还能归为在皇帝面前撒谎,可是他认了,而且他不是骗的皇帝,能把他怎么着啊?
    云雁回惦记仁宗的话,可憋着坏呢!
    仁宗手指虚点了他几下,最后也没说出来什么,因为即使是吹牛,这几句话也值得深思,“你啊,滚出去吧。”
    云雁回笑呵呵地退出去了。装完逼就跑的感觉,真好。
    ……
    这下关系算是打通了,接下来云雁回就要组织一下编辑组了,开封府六曹之中,士曹最为清闲,又贯来玩弄笔杆子的,因此从士曹之中便点了好几位来做编辑。
    然后,再下公文给赤畿县和各厢政府,言明此事,要求他们择优选出通讯员,必要有一定文化水平,年轻一些,脑子活一点的,然后统一送到开封府来进行短期培训。
    这可是个好差事,能够在开封府免费吃住一段时间,日后也有借口常来,如此一来,名额真个是打抢一般。
    至于能否胜任通讯员的任务,完全不在他们的考虑中。
    写邸报,那有什么难的?
    ※※※※※※※※※※※※※※※※※※※※
    谢谢各位大人的霸王票:
    小唯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0 20:22:47
    花生米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0 20:39:32
    花生米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0 20:39:40
    20755040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0 21:27:22
    verbena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0 22:03:06
    苍苍苍青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0 23:55:19
    苍苍苍青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0 23:55:51
    燕来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1 10:23:18
    yaya扔了1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6-10-31 18:12:21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