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终极教师 > 第6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0节

    松岛纪不由对方炎高看了一眼,心想,先不管这个年轻的老师有没有才学,单是待人接物这一块就非常的优秀。
    因为历史原因,华夏和东洋两国的国民都心存矛盾。方炎提出让学生们让座,是因为他们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另外,他特别点明,华夏男人都是勇敢宽厚的绅士,并且把勇敢放在宽厚的前面,潜台词就是说,我们应该揍你的时候照样揍你,但是我们讲究礼仪的时候也不会让人鄙夷。
    这些东洋来的客人自律性极强,拿到座位的女生自动朝着各条走道走过去,一个一个的排列起来。那些没有椅子的男生则按照高矮个并排站在墙边,不发一言,态度端正,就像是经过特殊的训练。
    等到大家安顿下来,方炎继续讲课,说道:“外面流传这样一句话,学问之美,美在让人一头雾水。诗歌之美,在于煽动男女出轨……这是一句笑话,也可以是事实。为什么说诗歌可以煽动男女出轨?就是因为它含蓄朦胧,让人不经意间就怦然心动。它可以触及精神灵魂的震撼,融入了世俗冷暖社会万千。”
    方炎看着台下的学生们,笑着说道:“在你们这样的年纪,有没有被一首情诗感动?被一首诗歌所征服?你们有没有想过为自己喜欢的对象写一首情诗……这个问题我不需要你们回答。我知道,一定会有。”
    台下学生呵呵大笑。
    在他们最好的年纪,遇到最美的你,怎么可能会甘于平庸拒绝表白?
    他们对爱情心存幻想,将它看作生命中最重要的拥有。他们愿意为了另一半做各种各样疯狂的事情。
    在酒吧和情敌打架,骑着摩托车在马路上兜风到深夜,冬天的夜晚坐在公园里即使冻的直哆嗦也不舍得分开,存半年的零用钱只为买对方喜欢的生日礼物,手牵手走过一条又一条街却不会买任何东西……
    成年以后或许会觉得有些愚蠢,但是现在的他们想起这些就觉得甜蜜到骨子里。
    青春如诗,他们也用青春写诗。
    “从古至今,我们的前辈先贤为我们留下了丰富的诗歌宝藏。”方炎扫视全场,声音充满感情的念道:“泪眼问花花不语,乱红飞过秋千去。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我住长江头,君住长江尾,日日思君不见君,共饮长江水……活灵灵现,千百年之后,仿佛还有美景在眼前。”
    方炎笑呵呵地看着台下的学生,说道:“你们最喜欢的诗歌是哪一首?或者哪一句?”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有学生回答着说道。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又有人回答道。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每一个学生心里都有一首最美的诗歌,所以大家回答的都非常积极。秦倚天翘课不在,九班四十名学生中有三十几人回答了这个问题。
    松岛纪看了之后暗自点头,心想,老师讲课不沉闷能够带动学生的参与情绪,这个年轻的老师做的非常不错。
    有些学生听的懂华夏语,能够直接的感受到方炎所讲的那些诗歌的意境美感。
    还有一部份学生的华夏语并不好,那就只能依靠翻译来帮忙。
    当然,翻译虽然懂得语言上的转换,但是受到文化程度的限制或者对诗歌的理解不够深入,翻译成日语后效果自然要大打折扣。
    这节课快要结束的时候,方炎允许学生们自由提问。
    一个头发稀疏的中年男人站了出来,用流利的华夏语说道:“老师,你好,我是武仁大学的国学老师藤野三郎,刚才听了你讲的诗歌之美,心里受到了极大的震动……华夏文化,渊源流长。唐诗宋词,在世界任何一个角落都能够得到回响。”
    “我不明白的是,华夏人有着那么多年的文化历史,出现过那么多的杰出先贤,为什么到现在,却有这样一句奇怪的话出现呢?”
    “什么话?”方炎笑着问道。挑事的来了?心存这个想法,就不自觉的朝着坐在后排的陆朝歌看了一眼。
    “唐朝文化在东洋,明朝文化在南韩,民国文化在台湾。”藤野三郎扶了扶眼镜,微笑着说道。“为什么会有这样的说法流传出来呢?难道说,华夏人都不愿意传承自己的祖先留下来的优质文化吗?”
    第72章 比一比不就知道?
    现在民间有这样一种说法:想学习唐朝文化可以去日本,想学习宋朝文化可以去韩国,想学习元朝文化可以去蒙古,想学习明朝文化可以去缅甸,想学习清朝文化可以去香港,想学习民国文化可以去台湾。
    意思是说,唐朝文化的精髓由东洋继承,宋朝文化的精髓被南韩继承,民国文化的精髓则被台湾继承。
    那么,华夏国人又继承了什么呢?
    对于外来文化,我们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但是,对于自己国家的文化传承,有些国人却反其道而行,取其糟粕,弃其精华。
    也正是因为一些人的忘本,导致华夏国人时常被外国人士鄙夷嘲笑。
    藤野三郎是华夏国文化领域研究专家,对这种说法自然深以为然。于是,现在当着大家的面向方炎提出这个问题,不无使方炎出丑的打算。
    你是教语文的,也可以说是国学,你们的诗歌如此优美,你们的知识如此丰富,那么为什么还会有这样的话流传出来呢?
    华夏国的文化精髓却要跑到其它的国家才能够领略体会,这不是一种莫大的讽刺吗?
    “我也听说过这句话。”方炎坦然说道。有些事情一味否认是没用的,只能显示这个人浅薄愚蠢。“藤野先生既然是华夏文化研究者,一定听说过这么一句话:有井水处皆有柳词。”
    “是的,我知道这句话的出处。”藤野三郎微笑点头,说道:“这是形容华夏国一位叫做柳三变的词人作品流传之广泛,凡是有井水的地方就能够听到柳词的传唱。不得不说,华夏古文化确实博大精深,让人为之向往。”
    藤野三郎话里有话,他只说华夏古文化博大精深让人为之向往,但是,现在的华夏又有什么样值得让人为之倾倒的文化存在呢?
    方炎自然听出他话中深意,笑了笑,接着说道:“藤野先生听说过‘凡有井水处皆有柳词’这句话,那你知不知道这句话后面还有一句?”
    藤野三郎知道方炎一定会反驳自己的观点,但是方炎没有把话说清楚,他也只能摇头说道:“暂且不知。”
    “凡有人烟处皆有华夏文明。唐朝文化在东洋,明朝文化在南韩。这恰好说明华夏文化发扬传承的好,全世界都在学习和认同。华夏文化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这是我们华夏国人的骄傲和自豪。”
    “是吗?”藤野没想到方炎竟然如此不要脸的曲解自己的攻击论点。心里暗怒,说道:“据我所知,这句话的理解和方炎老师的解释截然相反。做为一名研究学者以及文化传承者、传播者,我们应该谦虚谨慎,实事求是。”
    藤野三郎扫视全场,说道:“方炎老师,在自己的学生面前撒谎,这可不是一个好习惯。你是老师,如果你撒谎,你的学生将会受到不好的影响……不仅仅是我,我们所有人都清楚,那句话的真正含意是对华夏国人没能保护和传承好自己的优秀文化感到遗憾。”
    “是的,方炎老师刚才有句话说的很好。是国家的,也是世界的。我们仰慕华夏文化,你们弃之糟粕,我们愿意将它完好的保存下来。一代又一代的传承,打磨筋骨,丰富知识,提高全民族的个人素养。”
    藤野三郎笑呵呵地看着方炎,同时也看着在场的众多朱雀学生,说道:“华夏国有位老先生说过,今人有过,不喜人规,如讳疾而忌医,宁灭其身而无悟也。为什么要讳疾忌医呢?坦白的承认自己的缺点,在还可以拯救的时候改正,从今天这一刻开始努力……这不是更好的解决问题的方法吗?”
    “我们不是不愿意承认。我们只是没办法承认。”方炎笑着说道。“藤野三郎先生一味的给我们扣帽子,一味的告诉我们你所说的就是事实……可是,情况当真是藤野三郎先生所说的那样吗?我心存疑惑,我的学生们同样也心生疑惑。”
    “为什么会有人认为唐朝文化的精髓由东洋继承,宋朝文化的精髓被南韩继承?”方炎表情温和,声音平静,脸上带着淡淡的笑意,说道:“藤野三郎既然是华夏通,那么一定听说过这样一个童话故事吧?”
    “在一口废井里,住着一只青蛙。一天,青蛙在井边碰见一只从东海来的大鳖。青蛙自豪地对海鳖夸海口说,你看,我住在这里多么惬意呀。我要是高兴,就在井里跳跃游玩,累了就到井壁石洞里休息。有时把身子舒服地泡在水里,有时愉快地在稀泥里散散步。你看旁边的那些小虫、螃蟹和蝌蚪,它们谁能比得上我呢?我独自占据这口废井,多么的自由自在。先生为什么不下到井里面观赏游玩一番呢?”
    “海鳖对青蛙的邀请不以为然,说道,你见过大海吗?海的广大,何止千里?海的深度,何止千丈。井水可以干枯,可是,大海却从来都没有尽头。我更愿意生活在大海里,因为那里才是真正的大千世界。你整天坐在井水里,又怎么能够知道世界的广袤博大呢?”
    方炎的童话故事讲完,教室里面燥动起来。
    九班的学生们自是激动欣喜不已。他们听到藤野三郎攻击华夏文化传承,心里就很不乐意了。但是,他们却不能站出来反对。因为武仁考察团是远道而来的客人,如果他们表现的过于激动,学校方面可能会对他们进行惩罚。
    但是,方炎不怕学校的惩罚,他也无视朱雀中学的一干领导老师近在眼前。该说什么就说什么,该争什么就争什么。不懦弱,不逃避,有观点有故事,言词犀利让人心里舒畅不已。
    在自己的地盘被人打脸,谁愿意把脸凑过去啊?
    “方老师真捧……”
    “方老师的故事讲的好,太精彩了……”
    “就是,井里的青蛙怎么知道大海的宽广博大呢?”
    和学生们的表现不同,朱雀中学的领导老师脸色就有些不善了。
    一年级语文组组长贾思亭小声对身边的老师说道:“不知进退。怎么能这样和客人讲话呢?恐怕事情要糟。”
    “就是。要是客人生气了,取消和咱们朱雀中学的联谊学校,那可就丢脸丢大了。”
    “陆校长,你得站出来说句话……”
    陆朝歌坐在松岛纪的身边,面无表情,不发一言。
    如果说朱雀中学的学生反应是喜悦,朱雀老师们的反应是惊慌,那么,武仁代表团的反应就是愤怒了。
    那些熟悉华夏文化或者说能够听懂华夏语的人,在方炎讲故事的时候,他们的脸色就已经阴沉下来。
    这是坐井观天的故事,在方炎的嘴里,他们就成了那只坐在井里悠然自得的青蛙。这样的语言攻击,他们怎么愿意接受?
    一些华夏语不通的代表团成员听过翻译讲解后,看向方炎的眼神更是充满了敌视。这是耻辱,也是侮辱。
    藤野三郎脸色难堪之极,出声说道:“这是很不友善的行为。如果朱雀中学不能给我们一个解释的话,我们会立即结束考察行程,断绝和朱雀中学的一切校务合作。并且,我们将通过东洋大使馆就此事向华夏国讨要一个公道。”
    教室里喧嚣吵闹,明显的分成了三种对立的情绪。
    方炎在讲这个故事的时候,就已经知道了各方的反应。
    他笑呵呵地摆手,说道:“藤野先生不要激动,我只是讲了一个童话故事。我可没说你们就是井底的青蛙……请不要产生这种无谓的联想。你非要把自己代入这个角色,这会影响两校之间的友谊。”
    “那么你说……谁是井底的青蛙?”藤野三郎恶声说道。心想,如果你在乎两校之间的友谊,就不会讲出这样带有侮辱性的童话故事了。
    “那只井底的青蛙才是井底的青蛙。”方炎一脸认真的回答道。“藤野先生为什么一定要追着这个无聊的问题不放呢?我们应该关注的是,谁是废井,谁是大海。”
    “那么请问……谁是废井谁是大海?”
    “华夏文化自然是大海了。”方炎说道。
    “……”藤野三郎胸口气闷,有种当场晕倒的感觉。华夏文化是大海,那么东洋就是废井。东洋是废井……不还是那只坐井观天的青蛙吗?绕了一个大圈子,就是为了再侮辱他们一次?
    “不管是东洋还是南韩,或者其它的一些文明国家,他们所传承的文化只是大海的一条支流。”方炎说道。“不积小流,无以为江海。而江海之所以能够称之为江海,就是因为他支流众多,水域广阔。我这么说,藤野先生不会反对吧?”
    “事实当真如此吗?”藤野三郎满脸的嘲讽。“一味的躲闪隐蔽,只能够证明你们自己心虚。如果支流比大海更加宽广博大,那么,支流还是支流?大海还是大海?这样的问题,你们自己可以固步自封视而不见。但是,你们堵不住悠悠之口世人之眼。”
    方炎也笑,说道:“那么,你用什么证明支流比大海更加宽广博大呢?”
    “比一比不就知道?”藤野三郎冷笑说道。
    第73章 借钱可以不还?
    朱雀中学和武仁高级中学是联谊学校,每年都会互派代表团进行交流学习。在交流学习的过程中,两校学生也会进行一些小范围的比赛切磋。
    譬如演讲比赛趣味知识抢答以及短跑田径等运动体能方面的赛事。
    所以,现在藤野三郎提出要进行比赛,在场众人并不觉得奇怪。
    原本就是应有内容,只不过被人提前了而已。
    问题是,方炎如果应战的话,他的班级是否就代表着朱雀中学?朱雀中学又是否愿意被方炎所在的九班所代表?
    要搁以前,都是一班尖子班派学生出来参与接待任务的。
    “比什么?怎么比?”方炎问道。
    “就比茶道书法击剑三项。”藤野三郎自信满满的说道。“如若我们输了,那么,我收回刚才那一番话,当众向你道歉。”
    “好。那就这么决定了。”方炎说道。“什么时候开始?”
    “不急。”藤野三郎冷笑出声,这小子太狡猾了。现在只说了己方若输怎么赔礼,还没说他那边输了要如何惩罚呢。“如果是你方输了,又待如何?”
    “我方不可能输。”方炎摆手说道。觉得这是一件不可能的事情,不值得浪费时间讨论下去。
    “……要是输了呢?”藤野三郎又憋了一肚子气。方炎就像是个充气筒,三言两语,呼呼几下,就把他这个大气球给吹饱了。
    方炎想了想,说道:“如果我方输了,我也向你赔礼道歉,并且承认你说的唐朝文化在东洋是正确的。”
    “一言为定。”藤里三郎说道。
    方炎挽起袖子,问道:“什么时候开始比赛?我们是先比茶道书法还是击剑?要不就先击剑吧,大家都喜欢看热闹。咱们先热闹热闹?”
    藤野三郎看到方炎一幅想要打架的架势,说道:“方炎老师……你要干什么?不是你我比赛,是我的学生和你的学生进行比赛。华夏文化是否得到传承,不只是由我们这些老师决定。而是由这些国家的未来来决定。”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