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大明帝师 > 第1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节

    在衙差的带领下,江夏走进了大堂。大堂的正前方坐着一名中年男子,男子大腹便便一脸油光,头戴乌纱帽,身穿团领衫,腰间束带。按照明朝的官职设计,从八品的官员应该穿的是绿袍圆领补子服,补子上面的图案应该黄鹂或者犀牛。看男子那服侍恰好符合这些特征,应当就是李钱顺无疑。
    李钱顺端坐正堂,在他的左下方还坐着一名专门负责记录的师爷,而堂上的左右两边则分别站着七名衙差。衙差手杵水火棍,棍的一半涂红色,一半涂黑色。红为火之色,黑为水之色,取不容私情之意,故名。
    江夏一进去,两名的衙差立刻开始高喊“威武”。喊完以后李钱顺拿起惊堂木用力一拍,“堂下刁民,见到本官你为何不跪?”
    江夏抬头看了李钱顺一眼,微微笑了一下后双手抱拳行礼道:“大人,小民有一事不解。小民一向安分守己奉公守法,为何大人要将小民抓来这衙内审问?莫非小民犯了什么王法?”
    “你有没什么触犯王法大人自会明断,不过你在公堂之上见到大人不跪,那大人就可以制你一个咆哮公堂目无上官之罪,来人啊,先拖下去打他五大板再说。”
    说完,李钱顺直接从签筒之中取出一支刑签扔到地上。那一支签就代表着五大板,按照李钱顺的权力他最多能打人五十大板,所以签筒里关于杖刑的刑签只有十支。
    一名衙差从地上捡起那支刑签,然后便挥了挥手道:“来人啊,把他押下去。”
    江夏没有料到李钱顺竟然连基本面子上的审问都不做,上来就开打。他原本还想拖到康轻烟来打点,但是现在看来自己恐怕得受点皮肉之苦了。
    传言那水火棍的底端夹有铁板,一棍下去足以让人两三个月下不来床,这五大板下去恐怕有的江夏受的了。
    江夏还待辩解两句,突然有人大吼一声:“慢!”
    然后有四个人走进了大堂,四人身穿绯红交领直身衣袍,腰间系着黑色束带。束带右旁边挂着一把制式统一的细窄长刀,左边挂着一块腰牌。
    四人走进大堂之后根本没用正眼瞧过江夏,而是直奔李钱顺而去。堂上的李钱顺看见这四人明显有些惊惧,四人走到李钱顺面前,其中一人从怀中取出一块令牌在李钱顺面前晃了晃。
    李钱顺立刻站起身书案后面走出来对着四人行礼道:“参见公公。”
    四人点点头,然后转身对江夏道:“你可以走了,去吧。”
    江夏愣了愣,能够不挨板子自然是好事,于是他转身就走。可是刚走两步江夏又觉得不对,这四个人来得实在太巧了,并且一开口就制止人了衙差打自己,那么这四个人很可能是为自己来的。
    如果不是为自己而来,只是找李钱顺有事,那他们大可以就让衙差动手打自己就是,又何必制止呢?
    江夏打定主意准备试探一下,于是他转过身道:“等等,难道这事就这么算了?我一向奉公守法安分守己,哪里知道这位大人不由分说就把我给抓来了,还要打要杀的。我脆弱的心灵受到了严重的伤害,我对大明律法的坚定信心也遭到了动摇,所以这事绝不能就这么算了。起码这位大人也得给我一个说法。”
    “说法?”
    新进大堂的这四人微微愣了愣,他们四个人全身东厂的厂卫。近来东厂上下接到了厂公刘瑾下达的命令,令东厂上下务必全力保护顺天府中群芳阁老板江夏的安全。
    能够让厂公亲自下令保护的人自然不会是凡人,所以这四人一点不敢怠慢。如今听见江夏要讨个说法。
    四个愣了愣后,其中一名厂卫反手就煽了李钱顺一记耳光,大声喝道:“你辱没大明律法,挟公报私难道还没准备给人家一个说法吗?”
    这一巴掌煽下去,江夏立刻愣住了。
    第021章 报应
    早听说大明锦衣卫权力大,嚣张跋扈。东厂权力更在锦衣卫之上,比之锦衣卫更加嚣张跋扈。以往李钱顺不相信,但是现在他是真的信了。
    他好歹是个从八品的朝廷命官,又在顺天府任职,怎么说在顺天府也是有头有脸的人物。一个小小的东厂小档头居然敢煽他耳光,这让李钱顺又惊又惧。
    东厂虽然只对皇帝负责,不经司法机关批准,可随意监督缉拿臣民。但是手下的厂卫倒也没有嚣张到随便敢煽朝廷命官耳光的地步,既然他煽了,那肯定有他煽的道理。
    李钱顺猜测江夏的身份必然不同凡响,恐怕他背后得有个大人物庇佑着。如果不是的话,那就是群芳阁的幕后有一个大人物撑腰,而这个大人物恐怕还和东厂有几分关系。
    想到这里李钱顺全身打了一个激灵,他注意到这次来他这知事衙门的四个东厂厂卫居然全都是公公。
    要知道东厂虽然是由太监执掌大权,但是里面的办事人员并不全身公公,反而多数是从锦衣卫里面挑选的骨干精英充当。而为数不多的一些东厂里的公公,那基本上就全是……厂公刘瑾的亲信。
    刘瑾?李钱顺心里有一个猜测,莫不是群芳阁的幕后之人就是刘瑾刘公公吧?
    不得不说李钱顺久在官场混迹,心思也通窍玲珑。他这胡乱猜测几下,竟然将所有真想都猜的个八九不离十了。想到此处,李钱顺再也不敢拿捏自己朝廷命官的身份架子,接着又猛煽了自己几个耳光道:“下官一时糊涂,以公报私犯了王法,下官知错,知错了。”
    见到李钱顺如此识趣,东厂的这四位厂卫也不愿意再为难他。毕竟都是在顺天府行走的人,何苦将人往死里得罪。其中一名厂卫看向江夏道:“如何?说法已经给你了,如果再不识趣恐怕就有些僭越了吧?”
    江夏微微一笑,他对着四位厂卫躬身行礼道:“多谢四位大人,四位的恩德在下没齿难忘。”
    听见江夏记自己的恩情,四位厂卫也很高兴。毕竟是厂公交代要小心照顾的人,身份必然不同凡响,能记自己一个情,说不定哪日就能得到回报。四位厂卫也齐齐拱手还了一礼,说了声:“职责分内之事,公子不必客气,快快离去吧。”
    “是。”江夏点点头后离开了知事衙门。
    眼见江夏走后,四位厂卫中的其中一人对李钱顺道:“大人,方才多有得罪还望海涵。不过此人乃是厂公亲自交待要好生照顾之人,所以方才所作所为也是迫不得已。不过厂公也说了,切不可透露他有刻意照顾他之意,所以这事还望大人给予保密。另外奉劝大人一声,群芳阁不想大人想象中的那么简单,大人别想着去轻举妄动,另外约束一下家妹,让她少去群芳阁吵闹。”
    四位厂卫如此说话李钱顺哪里还不明白群芳阁与东厂的关系不一般,李钱顺一边用衣袖擦着额头上的冷汗,一边点着头道:“下官省得,省得。各位公公放心,下官再不敢如此了,再也不敢了。”
    “嗯。”四位厂卫点点头后对着李钱顺抱拳行了一礼后离开,李钱顺也立刻躬身还礼,恭敬地说道:“公公慢走。”
    被人当众煽了一巴掌还得对人点头哈腰,这就是权力的力量。目送四位厂卫离开以后,李钱顺愤怒地叫了一声:“李菊花,老子跟你没完。”
    李菊花也就是春意楼李妈妈的名字。
    从知事衙门出来以后江夏立刻看见韩于以及另外两名群芳阁里的护卫正在坐在一辆马车旁边等他,见到江夏出来,韩于和他两名护卫立刻迎上来。两名护卫对着江夏叫了一声“江爷”,韩于则关心地问道:“江兄弟怎么样?你没事吧?”
    江夏摇摇头:“我没事,是康妈妈叫你们来的吗?”
    “嗯。”韩于点头道:“你一走我就去胭脂阁找到了康妈妈,康妈妈一听你被抓走了立刻坐着马车往城北去了。等她从城北回来以后她说你不会有事的,让我驾着马车来这里等你。”
    江夏听后点了点头,康妈妈的表现和刚才知事衙门里的那四个人都证明了一件事,那就是群芳阁绝不像表面上看上去那么简单。不用多猜群芳阁的幕后肯定还有一个能量极大的后台。不过江夏搞不懂,如此有能力的群芳阁为什么要将一半的股份转让给自己?
    难道真是看出了本人天纵英才所以想笼络我?唉,太优秀了就是不好,想低调都低调不下来啊。江夏在心中暗暗说道。
    群芳阁的后台是谁,在康妈妈没有向他明说之前他也不准备问,反正该他知道的时候他自然会知道,不该他知道的时候他打破砂锅问到底反倒令大家尴尬。
    回到群芳阁以后,群芳阁里的姑娘们立刻上来嘘寒问暖。康妈妈也关心的问他有没有什么事,得知江夏没事以后,大家都松了口气。江夏当即宣布今天晚饭加菜,以庆贺自己平安归来,群芳阁里的人欢喜不已。
    下午的时候江夏原本想跟韩于一起好好喝两杯,毕竟他先前那么够义气,不顾一切的维护自己。不过还未找到韩于是江夏就碰到了崔念奴的新丫鬟小晴。
    小晴今年才十六岁,长得乖巧可爱,是康妈妈刚刚买进来的丫鬟。不得不说,康轻烟挑女人的目光还真心不错。
    见到江夏,小晴对他行了一礼道:“江爷。”
    江夏笑着点了点头:“是小晴啊,怎么样?在这里工作的还习惯吗?”
    小晴点点头道:“习惯,谢谢江爷关心。”
    “江爷,小姐有请。”
    “念奴找我?”江夏点点头道:“好的,我知道,我这就过去。”
    “那江爷跟小晴一起过去吧,小姐让我把江爷叫去,我要是一个人回去岂不是没有完成小姐的嘱托。”
    江夏顿时失笑,他点点头道:“好,我跟你过去。”
    刚走了两步之后江夏突然一下停住脚步,他摇摇头道:“不行,我不能你叫我去就去,要不这样我考你一个问题,你答中了我就跟你过去,答错了你就一个人过去如何?”
    “啊?”小晴顿时傻眼了。
    江夏笑着说道:“听好题目哦。盆里有六个馒头,六个人每人分到一个,但盆里最后还留着一个,这是为什么?”
    小晴掰着手指头在哪里数,嘴里嘟囔着:“六个馒头六个人,每人分了一个盆里应该没有馒头了呀。为什么会还有一个呢?难道是有神仙,变了一个出来?”
    小晴还在犯迷糊的时候,江夏已将朝着楼上走去。小晴顿时焦急地问道:“江爷,你要去哪儿啊?”
    江夏道:“我去见你们家小姐。”
    小晴嘟着嘴道:“不是说我没猜出问题你就不去的吗?大骗子。”
    说完,小晴又开始掰着手指头在那里想,六个人六个馒头……
    生活的美好有的时候就是这样,和美丽的姑娘玩玩暧昧打情骂俏,和要好的兄弟喝酒吃肉谈天说地,然后没事的时候再调戏一下可爱的小丫鬟,何其乐哉。
    江夏上了四楼以后便直接去了念奴居,敲了敲念奴居的门,崔念奴走过来把门打开。
    江夏走进屋里说道:“听小晴那丫头说你找我,有事吗?”
    崔念奴摇摇头道:“没有,听说先前有几个衙差来把你给抓走了,我担心你,想叫你来问问是不是那王公子知道了上次的事所以……”
    江夏摇摇头:“傻丫头,你就放心吧你,不是王公子找我麻烦,而是春意楼的李妈妈。不过现在已经没事了,所以不必再提此事。”
    说着江夏牵着崔念奴的手到圆桌旁边坐下,他说道:“念奴,现在我也是群芳阁的老板之一了,我想问问你,你想不想赎身?”
    “赎身?”崔念奴神情一喜,然后又迅速黯淡下来,“我赎身得要八千两银子,这可不是一笔小数目。”
    江夏摇摇头道:“八千两对于一般人来说确实是个不小的数目,不过我可是群芳阁的老板,你的赎身银是多少我说了算。”说着江夏从怀中取出几张纸递给崔念奴。
    崔念奴将那张纸展开一看顿时失声叫道:“三千两?”
    江夏点点头道:“从现在开始,我会努力存钱帮你赎回卖身契,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成为一个自由人。到时候如果你喜欢可以暂时住在这群芳阁,如果不喜欢的话我再另外给你安排个住处。”
    “江大哥……”崔念奴感动不已,整个人顿时靠到了江夏的怀中。
    突然之间念奴居的门“砰”的一声被人推开,一道清脆的声音说道:“我知道了我知道了,最后那个人把馒头和盆一起拿走了,所以盆里还剩下一个……馒头。”
    小晴风风火火地破门而入,崔念奴早已经被吓得坐直了身体。江夏终于明白什么叫自作孽不可活了,刚刚温香软玉在怀,还没来得及享受呢就被这个小丫头给破坏了。
    江夏一脸怨念地看着小晴没有说话。
    第022章 风声
    还有三天时间群芳阁“维多利亚的秘密”t台秀就要开始了,这段时间里顺天府持续发酵有关于群芳阁“t台秀”的话题。越来越多顺天府的百姓知道了群芳阁t台秀是什么意思,也越来越多的人知道了之前群芳阁那次仙女降临t台秀的内容是些什么。
    终于,风声传到了内阁大臣李东阳的耳中。
    李东阳是何许人也?准确的说他的官职应该是户部尚书、谨身殿大学士、太子太傅兼内阁大臣。
    户部隶属六部之一,手掌全国土地、赋税、户籍等财政大权,在六部之中的权力举重若轻。而户部尚书一职更加是户部的首官,至于谨身殿大学士这个官衔只是个虚衔,属于一个荣誉性的称号。而太子太傅这个属于正一品三公之序,意思就是太子的老师。
    至于最后一个内阁大臣的官衔,又是何分量,首先我们得搞清楚,内阁是什么样的组织。在明朝内阁是皇帝的秘书机构,仅备顾问兼协理章奏,并不参与决策。意思就是一群帮皇帝拿主意的人。
    这个官衔乍一听不怎么样,但实际上一深究就有些吓人了。影响天下的重大决策,一般来说皇帝都会召集内阁成员开会商议,并且多数时候会听从内阁成员的意见。那么即是说内阁成员往往左右着天下大势的走向,决定着天下很多大事的处理。
    李东阳身兼财政、内阁两项大权,又位列三公权力可谓是大到可怕。而不仅如此,偏偏他还是明孝宗朱佑樘临终前的托孤大臣。当今皇上朱厚照并无子嗣,李东阳这个太子太傅的身份代表着他当初曾经是朱厚照的老师,从朱厚照还只是太子的时候就负责教导他为君之道,故而朱厚照对于李东阳是又敬又畏。
    在朝堂之中,深受朱厚照宠爱的刘瑾、张永、马永成、高凤等八个太监被称为“八虎”。“八虎”之中虽然相互勾心斗角,但是一旦遇到文官抨击就会抱成一团,以刘瑾和张永为首共同抗击文官们的抨击。几次博弈八虎都大获全胜,所以朝廷之中鲜有大臣敢再于八虎为敌,唯独李东阳不同。
    正德一朝共有内阁成员十七人,这十七个内阁大臣便是以李东阳为首。其余的大臣如果找八虎的麻烦,可能朱厚照会回护八虎,甚至还会惩戒找麻烦的大臣。但是若是八虎招惹到了李东阳,那么李东阳便是直接到朱厚照的御书房里大声手中拿着先帝遗训声泪俱下地大声控诉。
    他不止会控诉八虎,也会顺带连着把朱厚照一起说在里面。自从朱厚照登基以来,这已经是一件形成了套路的事。凡是李东阳控诉八虎,必定会先找到朱厚照陈述一番为君之道,大吐沫星子喷朱厚照一脸。然后面朝东方跪地请出先帝遗训,最后放声痛哭说自己有愧先帝所托,接着要生要死让朱厚照来劝,直至朱厚照答应他惩戒八虎为止。
    八虎之中,因为李东阳被打过板子的一共有四个人,丘聚、谷大用、魏彬、罗祥全都被打过。另外刘瑾还被罚没过五年俸禄,并且在家面壁思过一个月不准出门。如此一个人物,八虎俱不敢惹,就连朱厚照也忌他三分。
    如今在李府宅院的书房之中,同为内阁成员的曹元和梁储也在此处。二人本就是李东阳门下学生,又是李东阳一手提拔起来的人。在孝宗一朝时二人就已经是太子太保兼吏部侍郎,如今二人一个是吏部尚书,一个是吏部侍郎。如此位高权重,全赖李东阳的提携,故而二人算是李东阳一系的铁杆成员。
    李东阳的宅院并不大,当然,作为内阁首辅大臣他的宅院也小不到哪里去。不过李东阳有个习惯,那就是无论如何书房一定要够大。作为明朝有名的书法家和文学家,李东阳的书房不说藏书万卷,但七八千总是有的。并且那些书籍大多陈旧,一看就是经常翻阅的。
    书房里,三人各自坐在一把太师椅上,身旁的小木桌上放着普通的糕点果脯和茗茶。一盏茶品完后,李东阳已经和曹元、梁储商议了不少国家大事。眼看这才小型议会已经进入尾声,李东阳感叹道:“刘公、谢公推案哭骂言辞激烈为皇上所恶,已然乞休致仕,当年四位辅臣如今还留于朝中者仅老夫一人矣。”
    “自从皇上即位以来,一直都大肆扩充皇庄,别构宫苑,假借巡视搜括民财,劫掠妇女。天下怨声载道,人民苦痛。又宠用宦官,任意缉拿民众,诬辱朝臣。如此嬉游废政,真是不知该如何是好。东阳得先帝临终指定为内阁首辅,可是如今一言尚不敌八虎一语,真是有愧先帝所托啊。”
    李东阳说的文绉绉的,实际上意思就是当初四个辅政大臣如今已经只剩下他一个还在当官了,其余四个想谢迁、刘健他们都因为骂朱厚照骂的太厉害被他讨厌,最终离开了官场。自从朱厚照登基以后做了不少坏事,他感觉自己有愧先帝所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