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山河怀璧 > 第一百零六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一百零六章

    京逢冬来,薄雪载道。
    天际晓星烁烁低悬,值此时辰晨光未破,李清珏已合眸倚坐车中,摇摇晃晃地赴宫参朝。
    帘外寒风不时过隙涌入,冰刀似的吹拂颈侧,吹得他倦意全无,忍不住将官服之外那袭鷃蓝锦裘拢得更为严实。
    掌下锦料触来绵软,裘绒细腻极为暖身,瞧来平淡无奇,仿佛市井之中随处可寻,实却独一无二,乃平怀瑱亲择貂绒贡缎命服局精工细作缝制而成。
    从前亦曾有过如此一身,李清珏尚为少年时得太子相赠,银绣的花软缎,令他喜爱不已,一用经年。可那袍子太过惹眼,今李清珏非何瑾弈,出入署间颇不适宜,只好藏进柜底,免教人洞察真身。
    此后随意置过几件,全因平怀瑱无一瞧入了眼,生怕将他给冻出好歹来,转头便为他送来此刻身着之物。若非其貌无华,李清珏还真不知该如何收,自也懂得此乃平怀瑱用心之至,晓他不愿张扬,故而刻意为之。
    但这裘袍总归有人识得,初为朝臣之年,他身覆此袍行在宫中,逢道偶遇一服局宫婢,满面讶色掩都掩不尽,抬眼将他看了半途。
    那时心有自嘲亦有不快,觉枷锁在身,于人目光里行得步步压抑。然而时至当下再作回首,竟不察早在哪时就已无甚所谓了……
    袍内暖如融春,李清珏合眸假寐,趁车架未至宫门前再稍适休憩,晦光随眼睑敛尽无余,脑中一晃闪过昨夜梦境。
    李清珏恍惚,醒时神思迷离,险些忘了昨夜奇梦。
    梦里暮日半落未落,京道之上闲人各自归家,万事如常。他自宫里独归,一路缓步回府,迈府门而入时未有留心察觉,顶头匾额所书那崭新“李”字何时变作旧名。
    旧时门童和悦一笑:“二公子回来了。”
    李清珏足下一顿,愕然回首,忽已置身堂前。与他一道门槛相隔之内,父母兄嫂无不在场,其乐融融道着家中琐碎事。
    他胸膛骤跳,好似那心要从喉里跃出来,急不可耐抬步往前,差点儿被高高门槛绊倒。
    室内母亲探身将他扶住,眉间温柔教他多年未肯忘却,其声如阳煦暖:“慢些,怎还同幼时那般冒冒失失。”
    李清珏凝神看着她,久久不敢挪眼,好半晌沉笑出声。
    笑着,梦散人醒。
    醒时怅然若失,却难记清所梦为何,直到此刻重拾画面。
    事去久远,李清珏思及家人已无当年大悲,只隐痛惋惜,想梦中之景倘若为真该得几多圆满,奈何终此一生也难达此愿了……
    车架愈行愈缓,似已快至宫门。
    李清珏合一合眼,静心不再胡思乱想,片刻后闻帘外低低半声马嘶,驱车家仆挑帘迎他道:“大人,到了。”
    “好。”
    李清珏解落裘袍,借他手臂搀扶跳下马车。
    寒风陡来,身旁家仆裹着暖和厚袄直看得替他不忍:“大人还是穿着袍子去罢,这往殿里还得行上多少步,当心凉坏了身子骨。”
    “无妨,行几步便暖了,覆袍入朝未免太失礼度。”李清珏笑作摆首,体贴嘱道,“今晨风大,你往车内等我,不必在外久候。”
    “是,多谢大人。”
    不远处宫门大启,正有朝臣三两行入。
    李清珏稍正衣冠,徒步往前,道上偶遇同僚与他虚与委蛇,他皆含笑回礼,罢了与之同行数步,议些要务时政,留身后鞋履印雪。
    待入乾清殿中,各人才止了闲话持笏归列,未至启朝时辰,耐着性子等皇帝临朝。
    殿内座座铜炉将身熏得极为舒适,众人方在途中得以清醒的一番神智现又迷糊起来,困意四起,少顷,却听着后殿一声响亮传唱,骤将背脊挺直,睁明了双眼。
    皇帝竟是赶早到了,急坏了高殿之下踩着时辰赶来之臣,忙不迭拾摆小跑,匆匆入殿。
    平怀瑱分毫未予怪责,不往那狼狈几人看上半眼,每逢早朝视之所及总以李清珏为先。而堂下这人亦抬首望来,与他目至一处,怡然浅笑。
    李清珏笑罢垂眸,随蒋常唱朝之声同群臣共礼,起身后静闻旁人接连启奏,所陈诸事细致入心,禁不得为平怀瑱叹气,料他又当好一番案牍劳神了罢。
    自今夏入冬,平怀瑱连月间本就忙碌不休,除三日一朝之期,两人相见时候愈发转少,就连太子都曾有问:缘何父皇时常寻不见身影。
    李清珏不知平怀瑱作何劳碌,得良机过问时未解其惑,总被三言两语带过话去。
    先前不算放在心上,是觉平怀瑱乃一国之君,政务缠身确是常情。直到眼下他才隐有所感,恍然料到此人大抵是有事相瞒。
    李清珏不慎走神,列旁同僚何时奏完全然不知,直想着散朝之后要与平怀瑱好生问上一问。
    原本如此打算,怎想下一刻,高座皇帝忽出数言震惊满堂。
    “既无事启奏,则朕有一事告与众卿。
    “开年之初朕观《帝训》,曰‘重贤臣,亲忠良’,此六字重比泰山,令朕长思难绝。朕思历朝历代不乏忠魂赤胆,此乃天下之幸。然天下亦有言道,‘千古忠臣难见信’,朕闻之生悲,实不愿忠骨销、忠魂断。
    “朕以此自省,为君予仁予信,明察秋毫,不冤忠良。至于陈年错案,虽已时过境迁,但平反昭雪终有时,朕愿还良臣清白之名。
    “宏宣年间之冤假错案,现有一桩,乃前朝尚书令何炳荣之罪。何炳荣为官清廉,政绩斐然,为人身正,其忠可鉴,万不该以叛臣之身留名于史。今朕洗其冤,正其位,追封何炳荣为文峥侯,追封何李氏为正二品诰命,赐宝地为墓,立碑文诵德。”
    语出百官惊诧。
    叹声纷起,堂下李清珏如立身无人之境,周遭万物沉寂,只他于空旷天地间独独立着,渐看身前云烟席卷。漫天朦雾之中有过往数十年间的众生百象,其象纷陈杂乱,而雾愈转浓……至某一时,刺目艳光倾盆泼洒,云开雾散,日丽中天。
    堂中碎声始终不歇,近阶前瑜王最是平静,先呼“万岁”。众臣如梦清醒,忙收敛议论之态,随他叩拜皇帝。
    李清珏于百官之中俯身拜下。
    从此前冤尽去,但留何家清白于世,坦荡满襟。
    延狩八年冬,李清珏辞官离朝,携兄嫂亲侄南迁闲居。
    延狩九年春,帝不豫,长卧病榻。
    同年秋,帝仙逝,太子即位,更年号明祐,瑜亲王摄政。
    明祐帝登基当日,平溪崖如约回府,自暗处取来平怀瑱去前忽而予他之物,乃一雕龙飞凤玲珑匣。
    启之,其内静置两物,玉骨山河扇一柄,暨密旨一道。
    平溪崖赌物如见兄长,执扇未展,良久放回再将密旨展阅,乃平怀瑱所手书:“帝贤则尽忠,保山河永泰。帝不贤,则取而代之。”
    平溪崖摆首轻笑,收信回匣,缓至窗畔倚榻远眺,静看云舒。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