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山河怀璧 > 第八十一章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八十一章

    不多时,从前分外熟悉之人便出现在眼中,蒋常一早未能认出,直到雁彤自院口越渐近了,才难以置信般露出诧异之色,霎时间心中百味陈杂,禁不住酸了眼眶。
    过往虽是奴才,却是皇后身边备受优待的一等宫女,衣食住行比之其他宫人从不会差了分毫,只留人艳羡的份。而眼下这位,神容枯槁无状,面颊瘦了半圈,就连鬓发也是仓促打整,如何会是雁彤?
    若非眼底所余那份不愿示弱的浅浅倔意,蒋常绝不肯信。
    “雁彤姑娘,”蒋常声哑,手指头颤了颤,按说两人年岁若放到民间,他便是唤声“婶”也不为过,可在宫中雁彤至今未嫁,教他身为后辈实也唐突冒犯不得,只得抑着心酸守礼问道,“太子嘱我来瞧瞧您,您……在这地儿还好着么?”
    这明知故问之话引出雁彤倏然一笑,亦不从心答他:“好。”
    蒋常闻此清淡一字,满面难过再掩不住,窘迫垂首,此间目光扫过她垂在身侧的一双手掌。那手布着道道伤口,在这时节绝非冻裂所致,而是浣洗粗衣时在水中泡得久了,轻易便被刺手衣料给割出痕迹。
    他张了张口没再顾着礼节,上前半步攥着手腕抬起细看,眸里怒气浮了起来:“掖庭宫的管事便这般待您?太子曾派人嘱过,要多加照顾着您,就顾成这样么!”
    雁彤如常面貌为之破裂,呆了一呆从他使力掌中将腕挣脱退后,喉咙滚了又滚,好容易重归平静,垂眸劝道:“蒋公公莫要动气,总归是情理中的事。”
    “情理中?这些个人就一点儿不把太子爷放在眼里,不把皇后娘娘放在眼里?”
    “自是放的,”雁彤苦笑摆首,抬眼释然看着他,一语道破,“只是宫里主子那样多,有人护我保我,自也有人恨我害我。那掌事的何尝与我们不同,终究不过一介奴才,哪知该听谁,不该听谁?我能同旁人干着同等活儿,不多受欺凌,已算是他照顾了。”
    蒋常哑口无言。
    雁彤朝他揖身一拜:“蒋公公费心了,还请蒋公公切勿将今日所见告诉皇后娘娘。娘娘身弱,经不起神伤,也教太子莫多牵念。”
    “可您……”
    “如今太子更有要事在身,娘娘盼了多年,公公亦是明白人。”
    蒋常遭她噎了回去,说不出半个“不”字来,沉重点了点头。
    雁彤总算放下心,笑与他施礼离去。他在原地望着,赶在两步后往前追了追,低道最后半句:“您保重,皇后娘娘也盼着您回去。”
    雁彤脚跟微顿,眉心微不可查地拧出一抹哀痛,旋即干净拂尽,颔首答应一声。
    蒋常心中颇觉动荡,久久难以平息,目送她行出偏院,片刻后垂眼瞧着足下浓草,深知夏前冬长,但不知这在夏犹冬的日子,何时才是个头。
    好似冷了许久了。
    他叹息抬眼,抹掉掌心凉汗。
    离开前,蒋常再去见了掖庭宫陈公公一面,多塞了两锭银,恩威并济,直教人拿得腿肚子打颤,好令心里有所期,盼着如此能让雁彤好过一些,事到如今也只好这样寻求安慰。
    一通奔波下来,待出掖庭宫时还不过当日之卯。
    天方初明,旭安殿里平怀瑱起了身,未如平日般瞧见蒋常身影,料他是记着吩咐出外忙活去了,于是也不待他,更未携旁人,独往养心殿而去。
    自皇上抱病休养,早朝多有不至,太子代为批折已成常态。而昨日皇上龙体愈病,平怀瑱愈加不可懈怠,侍奉之余不落国事,夜里归去得越发迟晚。
    这般整日地忙碌,离殿时已至深夜,漫天寒星。
    来时初明,去时久暗,平怀瑱莫名失神,仰头对月,一步一步徐徐踏阶而下。行了没两步,身旁忽有一人靠近扶他,他转头看去,见是蒋常,许是白日时候便跟来了殿外守着。
    “太子当心足下。”蒋常低声关切,只怕他顾着抬头一脚踏了空,仔细扶着到了平地才收手退却半尺。
    平怀瑱与他行远数步,周遭无人时问出两字:“如何?”
    “雁彤尚好,太子安心。”蒋常念着雁彤的话,狠心不道实情,罢了又怕平怀瑱觉出端倪,忙牵走他的心思,趁光影晦暗从襟里摸出一纸信来。
    平怀瑱果不追问,凝眉接过收回袖里,回殿后近灯烛将之展阅,渐渐地怒从心起,狠将脆弱宣纸揉作一团,投入烛笼火中。
    举止就在眨眼之间,蒋常再是机敏也不及捞出信来,急得在旁瞪眼:“太子,这信……”
    这信他自是瞧过的,字句所述,无一不是宜妃罪状,与棉春死因。
    过去千罪万罪皆可罢,最不该是皇后一朝失势落冷宫,宜妃仍死咬着不依不饶,妄图借此时机落井下石,唆使棉春暗害正宫。棉春从不是大义护主之人,贪生怕死,唯利是图,可如今也算看得明白,知左右不过死路一条,又怎敢蠢至得罪太子,教家人再无活路可寻。
    她是到山穷水尽时,万般无奈,含怨自缢,携一身凄惨悬于梁下;是恨宜妃亦恨皇后,恨宫里权属纷争不把奴才当人看,生生拿她作祭。
    平怀瑱手掌扶笼,指尖被偶起火星燎得生疼,攥破碎金飘絮的一围笼纸。
    蒋常顾不得那化作灰沫的信纸,忙将他手托离火点子,思及清晨时候探寻棉春住处,几乎未费功夫便在枕下找到这篇满载血泪的遗书,忽于此刻间灵光骤现,隐隐懂了平怀瑱焚信之举。
    是那丫头太傻了……
    棉春以为一死可令宜妃倒台,却忘了在这节骨眼上,宫里早没了半寸安生。皇上龙体不虞,皇后身弱势颓,该由谁来治宜妃,又如何治她?
    这信,不过一纸废书而已。
    至于平怀瑱,当有一日得以治她时,区区一信便作多余了。
    蒋常暗自思透,想也不必多话,半声不吭地换了笼盏罩子,清扫台里余烬……
    棉春之死,终未惊出半寸涟漪,举宫上下除却当夜目睹者,甚无人知晓她已身死,就连宜妃许也只能揣测一二。
    渐渐地宫人忘了此名,各殿昼夜如旧,唯冷宫稍有不同。
    太子令吴阳成与江良骥二人交相护于殿内,夜不闭目,仅隔一帘确保皇后万全。
    后宫安宁表象之下暗流汹涌,前堂则更是不平。
    武阳侯兵马明调,引军两千至京郊营中大肆操练,将逢秋来正宜演兵,除却两千精锐,大军仍稳驻境南风雨不动,令朝中无人可挑出弊病。
    而其党日肥,同流诸将虽未各个借由归京,然皆不动声色挪身千里,渐于京外暗罗密网。
    风雨欲来,夏渐无踪。
    平怀瑱添了一重衣,玉骨山河扇依旧不离腰身,每日里待在养心殿的时辰多过旭安殿,各家皇子早拿他当作他朝真龙,倘打了照面,兄弟之礼不免逊于谦恭之仪。
    此间便连六皇子平怀颢亦不例外,敛了浮躁气,不再似从前一样既恨又羡地偷瞥他腰间扇子,总目不斜视地望他一笑,继而垂首问候。
    情义真真假假,平怀瑱自能分辨,弯唇回敬不予只字,话不投机半句嫌多。
    回回如此,这日相逢平怀颢却叫住了他,平怀瑱回首对上其目,听他皮笑肉不笑道:“自皇后搬去冷宫,弟弟久未得缘请安,不知皇后近来安好?”
    “好是不好,亲眼见了便知,皇后所居是为冷宫,而非佛寺,去一趟哪需得‘缘’?不过是弟弟太忙了。”平怀瑱不留情面,当着一众宫人将他好一顿嘲讽,亲眼看着他因口舌笨拙失了下风,施施然又道,“不在这宫里的,见一面才需缘分,不知久居璃崇的刘大人可好?想来也是多年未见了。”
    平怀颢变了脸色,目里寒意一时不挡。
    平怀瑱看得嗤笑出声,意味深长:“何时刘大人归京,定知会一声,本太子亲自相迎。”
    两人所拒不过三尺之遥,周遭煞人气势已刺得众宫人垂首默默,大气不敢出。
    良久,才见平怀颢松了牙根,缓笑半声,其后又是放肆两声,大笑罢向他一礼,转身拾道离去。
    平怀瑱收回目光,手中扇慢展慢合,觉平怀颢没了少年时那份懦弱,更觉时至今日已令他积怒颇深,快是时候了。
    当夜落了一场秋雨,是经夏时少不见的滴滴棉针,簌簌洒落地上。
    旭安殿明灯未熄,平怀瑱执笔近案,点墨书信。
    秋风过窗而入,吹凉脖颈,他转头望了一望,暂将手中细毫搁下,行近拢窗,随窗栏轻响声似听着了旁的细微动静。
    蒋常方被遣退不久,寝殿内室素无人近身侍奉,平怀瑱心神凛然,万分戒备地转回身去,这一望竟将熟悉眉眼入目,不由怔愣片刻。
    李清珏近前两步,手执薄衫为他披覆在肩,一身常服白得炫目,声轻如雨道:“冷了尚还记得关窗,可曾记得添衣?”
    平怀瑱松懈筋骨,任他双手贴在襟前理了一阵,缓缓握着吻到唇边,语气里尽是无奈:“你近来每每入宫寻我,都不提早与我说了,还如此不加遮掩。”
    手指温温热热地为之亲昵,李清珏未急作答,侧首将殿里物什望了半圈,视线渐渐转到顶上,觉渐改陈设之中,梁柱最是旧貌。好一会儿过去,他将双眼落回平怀瑱眉间,摇头回道:“多少年前,我这般来见你,多少年后,我也这般来见你。”
    话未尽,便被紧紧拥到怀中。
    平怀瑱低声道“好”,一遍一遍不厌其烦,鼻间盈满李清珏素净气息,连日以来的心烦意乱尽化雾散。
    “快了,清珏,快了……”
    平怀瑱越揽越紧,心中无数情愫只凝作这寥寥几字。
    然李清珏全懂,静静地把下颌垫在他肩上,遥望着书案,仿能瞧清纸上墨痕。
    那信恰是书给他的,平怀瑱未料他会来到宫中,正将诸事借笔细细嘱托。
    而今筑梦早不在京中,藏玉巷少了清雅一楼,京外山林人迹罕至之处却多了数重屋。李清珏手下死侍虽离京暂匿,但无时无刻未严阵以待,只等一时之令,赶赴皇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