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花间集 > 分卷(65)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65)

    姿势?
    花千树眯起眼,笑笑:知识。语落,他又忽然正经了起来:如若你不想伤害四殿下,就不该在这时乱来。
    为何?还要看天时地利?
    花千宇越来越怀疑花千树在忽悠他。
    他身体还未成熟,受不住。
    虽然还不清楚如何受不住,但听闻此番话,花千宇顿时红了脸,好一会才压住嘴角带着羞意的笑,问:那何时才算熟了?
    瞧面前少年怀春的模样,花千树的心情很是奇妙,然更多的是好笑,这点也能从他的表情看出。
    等他哪年不长个了,兴许就熟了吧!
    花千树起身,离开了座位,花千宇也随他走到了楼下。
    这是去哪儿?
    给你寻春画去。
    这么快?
    顺便甩开你。
    花千宇心道:你看我是会纠缠的人吗?
    还未出主楼大门,花千宇便觉身后有人跟随,本以为错觉,再行几步出了外头,他便被人叫住:花监察。
    这会还能遇上同僚?
    花千宇转身,一见是个陌生青年,但他还是作了一揖,正要问人身份,那人便主动介绍:在下大理寺卿,诸葛行云,字流风,与花监察在朝堂上有过一面之缘。
    他就是新任的大理寺卿?在下?现在的三品大官都这么没排面的吗?这人二十有五了吗就官拜三品?就算知晓当今圣上看好青年才俊,但也夸张过头了吧?就连他那十八岁时考取状元,为官十二载的大哥做了六年尚书属官都没能转正,这人骗子吗?江湖骗子又如何知道他监察御史的身份?
    也许是花千宇无声太久,诸葛行云的视线已落在花千树身上。
    花千树可不想与和生意无关的官僚打交道,何况还是大理寺的,正要走,便听那人问:这位是
    不用回头,花千树也知道这人是在问他。
    这位是花千宇一时也不知如何介绍。实话说,他们兄弟三人长得是有几分像,可花千树不愿意被人知晓自己的真实出身,只想老实做个商人。
    花千树抢在花千宇编出个所以然前转身,推开纸扇,用火树银花四个大字遮去半张脸,露出笑眼道:在下银火,幸会。
    不知是否是花千宇的错觉,诸葛行云的眼似乎红了,但有一点显然不假,那便是诸葛行云盯着花千树,好一会都没移开视线。
    花千宇悄悄后退,退至花千树身后,用花千树的后背挡着脸,小声问:你是不是抢人女人了。
    躲在折扇背后的花千树同样低下声回应:你兄长我从不碰有夫之妇。语气恶狠狠,露出的眼却还是笑着的模样。
    诸葛行云忽然回神,作揖:行云失礼了。
    行云?诸葛行云?
    花千树脑中陈列出诸葛行云这特别的四字,眼前的人也与记忆逐渐匹配。
    听到他这般唤,诸葛行云顿然抬头,却只见他打着哈哈:哈哈哈好名字在下还有事,再会。花千树退后,一不留神撞了身后的花千宇,花千宇朝诸葛行云作了一揖,就随兄长离开了。
    匆匆走下石阶后,花千树对花千宇道:你说得对,我抢了他女人。
    第82章 082
    安明熙来到大理寺查阅卷宗。
    上午,他和花千宇在御书房听安清玄说到颜氏,然颜氏一脉还在朝中活跃时,安明熙还不到六岁,朝堂之事即便入了他的耳,也不会惹来他的关心。
    颜氏乃太后母家,也许当时年轻的安清玄能顺利继位也有他们辅佐之劳
    安明熙对太后的认识不深,长久以来,二人见面的次数五根手指都数得清,他只记得太后是个十分冷淡的女人,以及她那看似与安清玄同龄的容貌。
    颜氏案被单独辑录,书中不仅记载了对颜氏的审理过程,对其合谋者以及听命于颜氏而造成恶果的下属们的审理也有记载,因颜氏腐败造成,后经大理寺重审的冤假错案也收录其中此案由三司使会审,当时还是御史大夫的王孟也参与了肃清、审理的过程。看时间,王孟想是由此升任中书令。
    颜氏贪腐,多年来不义所得可填满国库。颜复身负宰相之职,却勾结同僚,一再以受贿与行贿的行径侵染朝纲,使礼崩乐坏。决意清理门户、重振朝纲的安清玄下令彻查,所有牵涉其中之人皆被处置,本该满门抄斩的颜氏因太后求情、皇帝之孝得以保全性命,仅流放漠北,而一切的主导者颜复逃不了一死。
    颜氏案结案后,朝中大半官员受审,处斩、抄家、降职、发配边疆,朝廷人才凋零,受益的是次年春天参与会试的举人们。
    安明熙循着声音望去,青年作揖:殿下。
    你是
    诸葛行云放下手,直起身,答:大理寺卿诸葛行云。
    看着这位年轻的大理寺卿,联想对方方才所述,安明熙推断:阁下也是颜氏一案的受益者?
    是,行云不才,却在殿试一过便得任大理寺正。
    现在,安明熙真真切切地体会到了当初朝廷有多缺人。
    冒昧一问,诸葛寺卿年几许?
    二十八。
    九年前十九岁,入仕初任便是五品大官,安明熙想,这话说给花千宇听,不知花千宇是什么反应。
    见安明熙听到他的年龄后微扬嘴角,诸葛行云也没多想,只问:四殿下为何突然对颜氏案产生兴趣,莫非与如今的状况有关联?
    还不可知。
    安明熙不想让诸葛行云觉得他有所隐瞒,于是解释:王孟、张怀一案需要追溯过往,我试图找出某种联系,但现在还一无所获。
    说完,他将手中早已阅完的案卷放回原来的位置,转问:张怀案的审理有结果了吗?
    表面已断案,审理结果昨日已报上刑部审批,但主犯行踪、粮食去向、背后可能存在的真正主谋等都还未调查清楚,只判几名小吏并无大用。
    诸葛行云话语的重点在后半段,安明熙却从他前半段的话听出了点什么:想必那些小吏早已被审理完毕,只是陛下不想消息走漏,才把复核拖至昨日,是吧?
    诸葛行云点头:殿下说得不错。
    把此等大事藏到昨日,特意留给花千宇揭露,花千宇出尽风头的同时,连带着安明熙都有了表现的机会,安清玄不可谓不用心良苦。另一方面,这不也说明不仅诸葛行云,整个大理寺都受安清玄信任吗?作为大理寺主官的诸葛行云非同小可。
    父皇很看重你。
    诸葛行云微微弓腰,低头。
    张怀案的案卷,让我看看吧!
    是。
    案卷记录的犯人们大多都说自己只是听命行事,不知实情,偶有几个能指证张怀贪了税粮的人也说不出这被贪的部分被运往何处,即便严加拷问也得不到答案。
    此行没有结果,失望之余,安明熙忽然想起蓝海逸之事,问了诸葛行云才匆匆赶至花府,但掀开车门帷幔,安明熙也只能瞧见还站在门口的花千宇,显然花千宇刚把蓝海逸送走。
    花千宇瞧见他,于是朝他走来,伸手,道:我去了皇城,守卫说你早已出宫,后来又去了御史台寻你,也没见你的踪影。
    我在大理寺。安明熙扶着他的手,走下车。
    花千宇想也是,不然安明熙不会这么凑巧在这时赶来花府。
    海逸说,谢谢我们多日来的照顾,希望我们今后能平安顺遂,心想事成花千宇靠在安明熙耳边,压下声音,百年好合。
    安明熙不由回头看了一眼车夫,见车夫表情无异,确认花千宇的话没被听见后,无奈道:最后一句是你另加的吧?安明熙确定自己有在蓝海逸和老仆面前与花千宇保持恰当距离。
    花千宇也不否认,转问:明熙在大理寺可有见到年轻的大理卿?
    你认识?
    一面之缘海逸说若非寺卿,他的诉状不会这么快受理。也是经由蓝海逸描述,花千宇才能确认在花满楼所见之人身份非虚。
    你不问我去大理寺做什么?
    去看卷宗?
    瞧花千宇一副了然于胸的模样,安明熙倒想看看他还能猜中多少:看谁的卷宗?
    张怀的,还有颜尚书。
    还真被摸透了。
    既然清楚,为何不来大理寺找我?
    明熙不说,千宇也没处猜呀何况去前耽搁了点时间,时间不多,千宇也只能先回来,带着明熙的心意送送海逸了。
    花千宇定然不会说他的耽搁是因在路边摊买书画的时候被他大哥抓了个现行。
    他还算好的,只被教育了一会;倒霉的是他二哥,被抓去祠堂跪祖宗了。
    也好。安明熙侧过脸,朝城门的方位望去。
    花千宇顺着他的目光投去视线,也没瞧见什么,于是转回脸,问:这一行可有收获?
    安明熙也收回目光,对着花千宇,说:查不到什么父皇给了我一封供认状。说完,他从怀中取出信封,递给花千宇。花千宇接过,从未封口的信封中取出供认状粗略一看,又把它收了回去,道:我已在御史台看过原件。
    你那边呢?
    花千宇不答反问:不如我们入府里聊聊?
    安明熙摇头。
    是还想去哪吗?不然也不必一直守在马车旁,像是随时都要再出发。
    我想去御史台向肖御史打听过往。他是下定决心执掌天下、统领百官的皇子,有些消息既然不是只能通过皇帝之口才能得到,他就不该依赖安清玄。
    明熙如今就站在相府门口,为何不进门让丞相给出回答?
    安明熙愣了会,随后从花千宇身旁走过,同时道:那走吧。他向花府大门走去,花千宇跨了一大步,即刻与安明熙并了肩。
    若非花千宇点醒,安明熙大概也不会发现自己会下意识避开与花氏(除花千宇以外)产生接触的选择。但,既然安清玄把花氏看得这般重要,又十分欣赏花决明,安明熙想他必须先放下仇视的心,而过去的债,他会在登上至尊之位后一一讨回。
    王中书本在京城为官,乃吏部侍郎,其父为门下侍中,比他还小上几岁的姑姑曾是先帝宠妃。先帝好战、近女色,晚年更是王侍中私下谏言,先帝大怒,罚以杖刑。次日,侍中拖着伤体照常上朝。
    花千宇问:没人为他说情吗?
    花决明摇头:先帝固执且情绪不定,若在当时求了情,我想王侍中也就永远不必朝参了。
    然而又过一日,王侍中因伤体加重,当即晕倒于大殿之中。不及先帝令下,侍郎便跑到侍中身旁 ,确认侍中只是晕倒过后,侍郎下跪一时心切,言辞稍显激烈唉,先帝重颜面,若非百官在先帝发怒前一同下跪求情,王侍郎的处境也不会比他的父亲要好。但这仇先帝还是记上了,中书重新站在大殿之时,当日侍郎便被先帝以擢升之名下派至苏州,再也没能回京即便后来侍中病逝,他也未能到棺前服孝。
    花千宇想,这么听来,不得志也许只是王孟为了掩盖真正原由的谎话,他的叛逆更像是为了报复先帝。
    与花千宇隔了张桌子的安明熙问:卫尚书呢?他似乎也与先皇有些纠葛。
    花决明稍稍低头,垂下眼眸:下官不清楚。只是某日,吏部的卫尚书也被调至南方。
    也是吏部?王中书曾是卫尚书的属官?
    花决明摇头,道:那会的他们还都只是侍郎。他们曾是同窗,也是同时考取进士。
    花千宇撑着下巴,喃喃:这么看,确实关系匪浅
    坐在他对面,一直安静聆听的花千墨问:千宇怀疑卫尚书?
    花千宇笑笑,道:在真相出来前,谁都值得怀疑,不是吗?不过在卫尚书最可疑的情况下,花千宇反而觉得也许另有其人。
    安明熙问:若卫尚书真是幕后主使,他又为何要在殿上为王中书说情?他并非因殿上那一幕便信了卫忠良,只是单纯探究将卫忠良定为主谋的话,卫忠良在殿上为王孟求情是否合理。
    花千宇说出了自己曾经想过的可能:知道王中书重情,以此堵住王中书的嘴?
    花千墨合上眼帘:真相不明,不可胡言。
    花千宇吐出舌尖,又在花千墨看向他的那一刻把舌头收回口中。
    千墨说得不错,花决明也对花千宇道,人言可畏,这话若传了出去,对卫尚书的影响不可谓不大。
    花千宇向斜对面的花决明推手,恭敬地低下了头:父亲大人说得是。
    放下手后,花千宇抬头又问:爹和墨哥对卫尚书与王中书有何看法?
    花决明喝下手中茶,道:虽然偶有政见不合的时候,但他们确实都是为江山社稷着想着。十年前颜尚书带头贪污造成动乱,陛下命我暗中彻查京中所有官员,当时的我以及之后深入各个府邸彻查的同僚们都未能查到二人罪证。
    花千墨补充:王中书虽然寡言,上谏也给他留下了不好的回忆,但大事当前,他从来不避讳直言。
    安明熙顿然站起,对着花千宇道:明日去御史台看看,若仍找不到线索,最晚等到后日,我们再去一趟苏州。
    花千宇放站起,还来不及应是,便见花决明也站了起来,说道:恕下官直言,四殿下才逃出生天,陛下想是不会答应让殿下再度涉险。
    那让谁去?千宇吗?
    花决明弓腰,抬手作揖:千宇定不辱使命。
    安明熙甩手,将手背在身,沉声:我也不会答应让千宇单独涉嫌。
    花千宇一脸感动地看向安明熙,本就朝向安明熙地脚尖向前动了半个脚掌,且显然有张开双臂的意思。察觉旁人动作,安明熙稍稍侧头,瞪了他一眼,收到眼刀的花千宇立即垂下手站直,正正经经地对安明熙道:殿下放心,千宇不会有事。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