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花间集 > 分卷(58)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58)

    卫忠良磕响了头:陛下,明察!
    安清玄侧过头去,手肘支在扶手上,食指和拇指揉了揉眉心,再度抬头面对百官,眉心仍是紧蹙:欺上瞒下,多年不报,你们好大的胆子!
    王孟与卫忠良同时叩首:请陛下恕罪。
    王中书,你还有什么好说?
    陛下
    好一会不闻王孟说个所以然,安清玄断:来人,把王孟收押官狱,严加看守。
    卫忠良与王孟同时慌了:陛下!陛下
    侍卫将王孟带走,在被拖出殿堂前,王孟忽然高喊:卫尚书!
    卫忠良的心吊了起来,生怕王孟将他之事吐露,然而此后王孟便没声了,只瞪着一双眼,死死盯着背对他的卫忠良,直到连卫忠良的幞头都望不见才闭上发红的眼。
    作者有话要说:
    感谢离歌。独晨两次浇灌的营养液呀!
    因为给我投喂的人也没多到需要用一键感谢,我也不经常点开小说详情页,所以有些时候,留言、霸王票、营养液会没有注意到但非常非常感谢,手动比心~
    第73章 073
    安清玄把视线从王孟身上调回,目光落在卫忠良身上后,扫视百官,道:王孟之事朕早有取证,他贪粮七年,难道每年都是为了补给军队?二十年前,朕登基,同年解除海禁,流寇随后绝迹,就算他帮助抗倭三年,此后四年又是有何原由?
    七年二字一出,卫忠良满脸震惊,遭此一问,更是说不得原由,支吾:怎么会
    无论什么原由,这儿不是公堂此事交与花监察以及四皇子,御史台辅助调查,其余各司各部均配合取证。
    百官齐声:是。
    朕要知道这么多年,这粮到底被用在何处,更要知道是否有其他官员参与其中肖御史。
    臣在。
    你的任务与花监察的息息相关,望你们能通力合作。
    是。
    卫尚书,虽说你与王中书合谋远在朕登基前,但这是重罪!私押军粮在先,欺君罔上在后依照大宁律法,你知道后果。
    罪臣,当斩卫忠良叩拜,当年臣不愿连累王中书,不得已才与王中书一同欺瞒,自以为仁义竟不知是助纣为虐,误国殃民二十余载臣甘愿受死!
    大义言辞在殿堂之中荡开,片刻的静默过后,安清玄摆了摆手:罢了,念你抗倭有功,现下年纪也不小了,扣你一年俸禄,好好反省吧!
    卫忠良默然,抬起上身再叩首,磕足三个响头,哽咽一声:谢主隆恩。
    安清玄扶额:有事启奏,无事退朝。
    片刻不见有人动作,他从龙椅上起身,万八扬声;退朝
    处在人群之中受着赞美的花千宇收起竹笏,一边以笑脸应付,一边透过人与人的间隙寻找安明熙的身影在瞧见安明熙侧脸的那一刻,花千宇连场面话都不及讲,一双腿便朝着安明熙走去。
    出了人群,花千宇扬声:四殿下,这是要去官狱吗?即便安明熙既没有应声,也没有停下脚步,更转身,他还是小跑至安明熙身侧,侧头,再问:还是先去大理寺?
    也不知是否安清玄故意,即便话中提起四皇子,但安明熙这四皇子的待遇却不如花千宇这小小的监察御史,连出来应对半句话的机会都没有。既然不受重视,那么在一些擅于溜须拍马的人心中,四皇子地位自然不如作为太子表弟、丞相公子,又有状元之才的花千宇。何况在新皇登基前,皇子们除去兄弟这一层关系,更是相互竞争,为讨好一个无大用的四皇子,而站到储君的对立面,百害无利。
    好哥哥,别不理我好吗?花千宇保持着恰当的距离,不敢在大庭广众之下凑太近,也压低了声。
    安明熙看着脚下的的台阶,专心在下楼这件事上,被花千宇注视了好一会,他才道:既然不想让人知晓你与我亲近,又何必跟来?
    哥哥对不起,我不是
    安明熙没说错,花千宇确实不想安明熙因他的亲近引了人瞩目,他的一举一动在某些人眼中代表着花家,他不想让人以为花家有意扶持安明熙上位,他不想安明熙有半点触到那皇位的可能,他心中所认为的君主仍然是安明镜。
    他确实自私,因此连解释都无能。
    跟来前都要喊一声表明接近四皇子只是为了公事,花千宇如何想,安明熙怎会不知?
    不甘和孤独充斥在安明熙心间,朝参之时如此,下朝之后亦是如此。
    本以为父皇对他的态度有所改变,被轻视至今的他有机会漏点锋芒,但今日在大殿之上,就算他因皇子的身份得以站于百官之前,也像影子一般毫无存在感,连陪衬花千宇的资格都没有。
    安明熙本想甩下花千宇,暂时静静。但抬头瞧见等在石阶之下的安明镜,他即刻拉起花千宇的手腕,下了石阶后,一个劲地往城门走。
    步履匆匆,花千宇只来得及朝安明镜点了下头,算是打了招呼。待走远,安明熙松开了花千宇的手,因一路不闻花千宇再言语,他问:恨我吗?问话时也没回头观察花千宇表情如何,不知道是不在意还是怕面对。
    为何?花千宇问,声音中竟然带着笑意。
    你知道为什么。
    因为太子?若这样便恨了你,我拿什么对你说爱?
    安明熙难以话语回应如今的处境他应该早有预料,当初选择了暂时放下,留到未来面对,但如今这未来来了,他还要把问题寄放到下一个未来吗?
    我该拿你怎么办安明熙低头喃喃。
    嗯?花千宇把耳朵探了去,但没来得及听清安明熙的低语。
    没什么,去见蓝海逸吧。
    他又把问题留在了未来。
    方踏入卫府中,卫觞便问:祖父在朝堂之上为王中书说话,揭露了二十年前之事,就不怕陛下迁怒,按律处置?今日之事,觞儿看得心惊胆战。
    卫忠良将幞头摘下,递给仆人,挥手示意他们退下,这才回道:不然等着王孟张口将我出卖吗?陛下是仁君,也清楚先皇对我的态度,我这粮要得有理有据,陛下不可能重罚,就是这一年俸禄可惜了。
    祖父怎么知道如此,王中书便不会把当年之事全盘托出?
    王孟不是蠢人,即便把我这个幕后主谋说出去了
    行在长廊中,路遇丫鬟靠近行礼,卫忠良停下话语,点头,从丫鬟身旁走过后,才接着道:他仍难逃一死。不把我拉下水,不牵涉谋反,至少还能保住他族人的性命。
    指望王孟在大难临头之时保持清醒,这一步太险。
    所以我才为他说话,让他清楚我是站在他那边的。即便他把我供出来了,在我挺身为他求情的情况下,他突然指认我是主谋,不得让人以为他这是为了脱罪而胡言乱语?
    他手中也许有证据。
    再有力的证据一时也拿不出来,他也有了机会冷静。还是那句:不把我供出,让我处理好这个烂摊子,不牵涉谋反,至少他家人还有命他不会想要玉石俱焚,我总能占上风,也总有后手。
    那何不在陛下派人下苏州调查之时,便灭了王孟的口,伪装成自杀,一了百了?
    张怀失踪,王孟即刻自杀,这样的情形不管怎么想都是有人在背后掌控,祖父我可不想让人继续深查,毕竟能藏在中书令之后的人也不多了。
    卫觞拱手:祖父向来谋略得当,是觞儿多嘴了。
    卫忠良忽然笑了起来,笑得和蔼,眼角的褶子都藏着对长孙的疼爱:觞儿是个好孩子,祖父愿意教你更多,有什么问题,尽管问。
    那祖父冒险派人刺杀四皇子,从一开始便是为了解决王中书吗?
    卫忠良摇了摇头:这个结局也是在我的预料之中,我也为此做好了准备王孟当上中书令后,与我平起平坐,权责之重甚至有超越我的趋势,确实引我忌惮,然而屯粮之事暴露,虽有益于铲除这个中书令,但于我而言后果不可估计,我也尽量避免如今的局面比起劣迹斑斑的王孟,滴水不漏的花决明才是我急需解决的隐患。即便我私下派人宣扬花家的声名、权势之大危及皇室正统,但陛下似乎仍然不为所动他是皇帝,不可能不为所动,也许只是差一个引子一个引子不够,便两个,两个不够便三个,总有一天我能把花决明从一人之下的位置上拽下来。
    觞儿一直不明白,花丞相只是一介文官,权力再大也没有兵权,为何祖父这般执着于将他铲除?
    因为他是丞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只要他在他的位置上,私下半数官员仍随他而动。他执政多年,这点威信还是有。你看他表面上不屑于党派之争,事实上他只需要往百官中一站,便有数位官员随于其后,其中不乏武将以花决明的手段,说他古板正直是看低他了。
    卫觞低头,若有所思,好一会,恍然,又问:杀四皇子这一步不是失败了吗?虽然今日在大殿之上无人谈及此时,可不管陛下是否真的疼爱四皇子,陛下不可能不在意有人要对皇子下手。
    卫忠良笑笑,拍拍卫觞的后背:这一步也早有后手,澜儿潜伏在恭亲王身边,可不只是为了打探消息,更是我为除去王孟这一隐患而做的准备。
    这如何作用?
    既然南行一事陛下透露给了恭亲王,一旦出事,陛下不可能不传唤恭亲王,若恭亲王死不认账,那这事也许就过去。若查到澜儿身上,澜儿所引出的也只会是王孟。
    这么多年不在身边,祖父难道不怕叔叔背叛?
    背叛?他是我养大的孩子,是我的亲骨肉,若我连我的孩子都不信了,我还能信谁?我信的,也只有我的血脉。
    卫忠良的手搭在卫觞的肩上:那张龙椅,也许祖父还来不及坐上便驾鹤西去了,到时候,你便是祖父的希望。
    卫觞单膝跪下,低头:觞儿定不辱使命。
    起来吧,卫忠良伸手,让卫觞握着他的手站起来,你还稚嫩,要学的还有很多,有什么想向祖父请教的,尽管发问。
    是,觞儿谢过祖父!卫觞作揖,低头之时忽而双眼一转,放下手,直起腰,对卫忠良道:若是王中书在狱中受人引诱,为保全自己,将祖父供出,该如何?
    是,所以他啊,该自尽了。
    作者有话要说:
    以下是(我妹要求加的)补充说明:
    宁朝的制度最显著的特征大家可能都看出来了,是在三省六部制的基础上改的,主要特征就是三省之上加了一个丞相整合三省的工作,所以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按品级其实侍中(门下省长官)= 中书令(王孟)< 尚书令(卫忠良)< 丞相(花决明)。
    然后前朝没有丞相一职,而宁朝从开国开始,丞相一直都是花家的人,所以对卫忠良来说,花决明是多余的(除非他代替花决明的位置成为丞相)。
    然后虽然尚书令品级高于中书令,但因为中书省(决策机构,负责草拟、颁发皇帝的诏令)的工作内容,中书令王孟和皇帝安清玄越来越近,权责也越来越大,让卫忠良担心王孟会脱离自己的掌控,另立门户然后卫忠良就觉得这个位置该换个新人了。
    祝大家新年快乐!
    第74章 074
    人还未至大门,方望得俩熟悉人影,花府的两名守卫便兴高采烈地朝里头一呼:小公子回来了!
    小公子!
    是小公子!
    下人闻声聚在门后,为避免把路挡了,一个个从侧边探出头来,朝外望去。
    花千宇伴着安明熙踏入大门,对着仆人们,笑笑道:久见了,各位。
    久见了,公子!
    公子们好!
    奴婢去和少夫人说。
    七八个仆人说着欢迎之语,内容短而类似,听来也不算太嘈杂,倒是那跃起后落地的脚步声引了花千宇注意
    乐洋再度跃起,单手撑着一位仆人的肩膀,借此侧翻,翻过人墙,而后安稳落地。恰好面对着两位公子的乐洋灿然道:公子!黄公子!他双臂保持张开的动作,像表演后谢幕的杂耍艺人。
    被借用肩膀的乐奇揉了揉肩,虽说不痛不痒,但若不是两位公子在,他定会忍不住骂乐洋几声哼,真爱现。
    再聚的兴奋过后,乐洋注意到花千宇与安明熙两人不同寻常的氛围。前者面上虽然带笑,但返家的他显然兴致也不高,何况后者。
    花千宇扬起唇角,道:叫四殿下。
    仆人们一惊,齐齐行礼:四殿下。把黄公子离开没几个月,怎么就变成了四殿下这个问题压在了心底。
    蓝公子呢?花千宇问乐洋。
    蓝公子早些便出发去大理寺了,他说他知道接下来该怎么做,无意外的话不必劳烦公子和四殿下。
    那花千宇看向身旁的安明熙,照理,这时间禁军已将王府控制,我们是否要先至王府查探?是先查底细,还是先审问王孟?
    安明熙没有回答,目光不由朝廊道投去,抱着婴儿的沈淑芸从廊道中走出,她的身后跟着两名幼童以及两名丫鬟。
    她来接你了。
    闻言,花千宇还不及顺着他的目光看去,一声千宇传来,花千宇转身,见来人,不由喜上眉梢,唤了声:嫂嫂。
    穿上这身朝服,气派极了走来的沈淑芸打量着花千宇,感慨着,瘦了,长高了,也晒黑了。
    不知是否因她的眼神太过温柔,其间竟似有泪光。她本就是柔弱又易伤情的女子,怕她真掉泪,花千宇打趣:气不气派倒不知,但着实惹眼,整个大殿仅我一人拿竹笏,服青衣唉,好吧,万花丛中一点绿,也算是出了风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