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龙神后裔 > 255:爷爷留下的笔记

底色 字色 字号

255:爷爷留下的笔记

    第三天,建筑施工已经开始了,具体设计等有专业团队来做,监督方面爸妈亲自上阵,倒是不需要李北风操心什么,因此他便趁着工人翻修祖屋的机会,把里面的一些老物件拿出来整理一下。
    可是没想到中午的时候,一个建筑工人忽然在老屋房后发现了一个地洞,李北风接到通知过来查看了一下,原来这是间小型地下室,里面充满了呛人的腐朽味道。
    地下室里除了一盏气死风灯,还有几只铁箱子,拿在手里挺沉的,里面也不知道装了些什么,为了避人耳目,他将这几只铁箱子一并拖出来,搬到了自己的车后备箱里。
    随后趁着工人继续施工的空档,他徒手扯掉其中一只铁箱子上面挂着的铜锁,打开看了看,原来里面封存的是一些老旧的手札笔记。
    泛黄的草纸已经潮湿发霉,不少内页都黏连在了一起,他随手拿起来翻看,却吃惊的发现里面记载的是爷爷的一些见闻。
    李家先祖来自于修真界,这一点李北风早就知道了,可是有关爷爷的事情他却所知不多,因为在李北风还没出生以前,爷爷就带着奶奶离开了家里,一直到现在都未曾再现身。
    老爸对于爷爷和奶奶的离去也十分不解,不过因为他天资有限,而且没有玄龙戒辅助,也一直没能踏上修炼一途。
    对于这些陈年往事,老爸很少愿意提起,李北风只知道自己的爷爷叫李慎修,但却不知道他的生平,没想到在老屋地下埋藏的铁箱子里,居然找到了爷爷的笔记。
    费力的翻看着一页页密密麻麻的钢笔手写字,大部分字迹因为常年处在潮湿阴暗环境下都有些模糊不清了,但仔细辨认的话还是可以读出内容的。
    笔记里记载了爷爷从十六岁开始修炼到三十岁之间,这十四年的所有见闻,很多新奇的东西连李北风都没听说过,他如获至宝的把这些笔记收起来,准备找专业人员好好处理一下,然后再仔细阅读。
    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让他们顺便盯着老屋这边的翻修工程,便驾车急冲冲的去了市里一家专门技术处理古书籍的书店,将铁箱子里的笔记都交给老板。
    这些黏连在一起的笔记很容易弄坏,一不小心用力大了都容易撕毁,为了最大限度的得知爷爷当年都干了些什么,李北风也只能请专业人员来处理。
    整个下午的时间他都呆在书店里,老板整理出一点,他就看一点,直到天黑都没有察觉,这些笔记的内容带给他的震撼实在太大了。
    老板是个四十来岁的中年胖子,对笔记的内容十分不屑,认为是一个神经病人写下的,本来嘛,在普通人眼里,修炼,妖魔鬼怪什么的,都是神话传说里的东西,这种煞有介事的胡诌八扯,不是写小说就是编故事,有什么可当真的。
    然而为了李北风付出的高价还原费用,他也只能陪着加班加点,用专业处理工具一点点把这些笔记整理好,交到雇主手上。
    笔记里提到了一口井,是老屋院子里的那口古井,李北风的爷爷说那是一个灵脉的灵眼,用来灌溉蔬菜会让蔬菜带上灵气,吃了对身体大有好处。
    在笔记里,爷爷对这口古井大加赞誉,李北风联想起小时候在老屋居住的那七八年,似乎真的没怎么生病,连感冒发烧都没有。
    反观村子里的其他小朋友,不是感冒就是咳嗽,村头的小诊所里时常有家长领着孩子去打针吃药的,而自己却几乎不会生病,家里人也是如此。
    看来这口井下面应该确实有点名堂,不过李北风不准备动,只是给老妈打了个电话,让她告诉施工队,不要动那口古井。
    天黑的时候,李北风给老板留了一笔钱,让他继续把这些笔记整理好,等自己明天再过来拿,反正在普通人眼里,这些像被水泡过一样的烂书根本一文不值,他也不担心书店老板会起什么歪心思。
    回到老屋的时候,天色已黑,只好在院子里架起大锅做饭,一会儿吃完饭还得去镇子上的招待所睡觉,家里老屋已经被拆了,也只能先这样凑合几天。
    大锅里炖的肉是李北风从玄龙戒取出的黑蛟肉,不到二十分钟就已经香飘四溢,整个村子都能闻得到,很多乡里乡亲的都被香味吸引前来凑热闹。
    其中有很多都是当年的老街坊,村子里经济条件比较落后,近些年就剩下一些老人和留守儿童还在,年轻的不是外出打工就是全家搬离了。
    璧山村三面半是山,唯一的一条土路通往外面,还时不时被大雨和山洪冲刷,变得泥泞难行,沟壑遍布,条件实在没法和城里比。
    老村长李才林拄着拐杖来了,嗅了嗅鼻子,笑呵呵的跟李集打了声招呼:“李集啊,你家炖什么好吃的,真香啊!”
    “就是我儿子在城里买的肉,我也不知是什么牲口身上的。”李集并不知情,只好老实说,当时看到李北风从车后备箱里拿出一大块肉,足有二三十斤,也没看出这是什么肉,外表看起来有点像鸡肉,可是纤维比鸡肉粗的多,倒是有点像某种大鱼的肉。
    李才林在院子里石板搭成的凳子上坐下,咳嗽了几声,就拿出烟袋锅子抽上了,边抽边和李集聊着家常和一些陈年旧事。
    从他的话里,透露出一个信息,就是希望李集能出点钱,帮村子里修条路,今年老李家挣了大钱的消息已经在村里传开了。
    又是承包五十亩山林果园,又是承包水库,还要翻修老屋,这让村里的其他人很眼红,很多前来凑热闹的村民也都很赞成老村长的话。
    李北风在旁边默不作声,悄悄冲老爸点了点头,李集看到儿子的眼色,笑着说道:“修路不成问题,但是我有个要求,既然是为村里做贡献,我可以出钱,但也要大家多少出点力才行,否则那些施工队可不一定愿意来咱大山沟里啊。”
    老村长李才林乐呵呵的说道:“哪能都让你自己出钱出力,这些天你不是还要忙着在山上建农家乐么,只要你答应出钱,村子里还能动弹的保证全部出工出力,谁敢偷懒老子用拐杖打烂他屁股!”
    围观的村民哈哈大笑,纷纷表示会参与修路,这对璧山村来说可是件大好事,现在已经深秋了,各家各户的农活也都已经忙完,想不出力也找不出合适的理由。
    现在修路可不像过去那么廉价,十几二十万就能修出一条水泥路,物价飞涨的今天,想从璧山村修一条十二公里的水泥路到镇上,起码也得投个四五百万才够。
    如果村民肯帮忙,就能节省一部分人工开支,并加快速度,说不定到明年开春就能通车了,然而却有人提出了一个更为现实的问题。
    有人说从璧山村到镇子上,还有其他好几个村子,他们既然也需要走这条路,总该有所表示吧,就算多少出点钱也是应该的,否则自己村里出钱修路,反倒让他们搭便车,那不是太便宜他们了。
    倒不是村民们心眼小,而是璧山村因为在大山脚下,地势偏远,但俗话说靠山吃山,这边的果木繁多,夏秋两季经常有外村人组团过来偷摘水果,一到入秋时节,他们还进山乱砍乱伐,给村里造成了不小的损失。
    为这事璧山村和他们邻村关系都不太好,而且因为璧山村比较穷,其他几个村的姑娘也都不愿意嫁过来,甚至瞧不起璧山村的穷光蛋。
    李才林叹了口气,主动把这件事承揽下来,说会和其他村村委联系一下,看他们愿不愿合伙出钱修路,不过即使这样,也有很多人对那几个村子骂骂咧咧。
    李北风默默的听着他们闲聊,无所谓的笑了笑,这就是人心啊,想占便宜的太多,肯出钱出力的太少,不然以现在农村发展速度,凑个几百万修条路有什么难的,都想等别人修好了跟着沾光,自然就没法把路修起来。
    因此他忽然插了一句:“村长爷爷,这事您就不用操心了,修路的钱我家全包,只求大家力所能及的帮下忙,让路尽快修起来,多花点钱不算什么。”
    城里的环境太差,而且灵气基本全无,对李北风的修炼没有半点帮助,他劝说父母开农家乐的原因之一,也是希望能有个安静点的地方修炼。
    老村长听到李北风的话,顿时乐得看了他一眼,夸奖道:“还是李集家的孩子有出息啊,不过这事他们几个村也该出点钱,不然咱们就另选路线,不从他们村子路过,看他们怎么办。”
    修路的事情很快就敲定下来了,村长联系了一家资质不错的建筑公司,总造价四百五十九万的施工款按照工程进度给付,李集没让别人花钱,自己付清了。
    想开农家乐自然得有良好的交通环境,否则坑坑洼洼的乡村土路,那些城里的有钱人才不会跑这么偏僻的地方遭罪。
    十五人同时开工,不出半个月,家里的老屋就已经焕然一新,变成了五间大瓦房,只可惜没有自来水和天然气,否则比城里舒坦多了。
    这些天李北风除了在镇子上的书店里呆着看笔记,就是在山里到处闲逛,心境也稳固了很多,而且修为还小有增进。
    可惜进入金丹期以后,每一个小境界的提升都变得极为困难,这点增进和之前相比,可以用慢的令人发指来形容了,好在他并不着急提升,而是尽量多花时间陪在父母身边,因为他从爷爷的笔记里发现了一个惊天大密。
    原来神目族的藏身地,早在二十六年前就已经被爷爷发现了,只是对方实力太过于强大,爷爷一直隐忍没有去惊动他们,而是在处心积虑寻找提升修为的方法。
    这个意外发现让李北风大为振奋,或许爷爷并没有真正失踪,而是和奶奶在什么地方修炼?不过他觉得自己的这个想法有点太不靠谱,在通信高度发达的今天,如果他们还活着,为什么不给家里送个信?#####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