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一个门客的自我修养 > 第7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9节

    易姜府上也多了许多不速之客,来自天下各地的有识之士前来请教鬼谷派学问,但都被东郭淮挡在了门外。
    她本也无心应付这些,不过希望可以得到少鸠和裴渊的消息,便抽空接待了几人。
    公西吾没有住在相国府,在咸阳城外的宅邸落了脚,只偶尔过来,不曾引起旁人注意。今日悄然来了府中,由息嫦引着一路往书房而去,刚到后院内便听到高谈阔论之声。
    园中两个士子坐在易姜对面,苍青曲裾深衣的中年士子慷慨激昂,论及天下大事引经据典,粗粗一听便知道是阴阳家子弟。
    阴阳家如今很是吃香,齐人邹衍创立此派,以阴阳五行理论来阐述朝代兴替之事,五德始终,此消彼长,由此为列国君主所钟爱,因为符合他们扩张的舆论需求。
    公西吾却只对这一派的天文历算感兴趣,诸子百家之中,唯有阴阳家精通于此道,夜观天文,推算历法,无可出其右者。
    但是易姜好像对另一个士子更感兴趣,那人穿的有些破烂,形容也有些憔悴,但说起话来口若悬河,竟然都是些奇闻异事。
    他也听说过这类,是小说家。他们从一些官员中脱颖而出,原本专门记录民间街谈巷语,呈报上级,后自成一家,但通常被视为不入流者。
    易姜一旦遇到感兴趣的事物,原先颓唐的神色都鲜活起来,双眼晶亮。因为小说家所言代表平民社会的四方风俗,这对她而言是比较新奇的。
    不过她所言对旁人更加新奇。对方说四海之外有夷洲,住着化外之民;她便跟着描述那些住民的相貌,反倒跟自己亲眼见过似的。对方说空中有鸟可遮天蔽日,载天神出没;她便说她见过一种鸟也大得可以遮天蔽日,载的却是人,还是一大群人。对方说有人可顺风闻声,远至万里;她便说有一种事物,使用便可以与任何想对话的人交谈,远隔天涯,却似近在咫尺。
    最后将那位小说家说得一愣一愣的,讪讪地闭了嘴。
    公西吾忽而生出一种感觉,她说的这些事物竟不像是空穴来风,看她神情,好像是真见过一样,是她那个世界里的么?
    他站了片刻,还是不动声色地离去了。这些时日以来多有不易,易姜难得有这样放松的时刻,见到他只怕又要紧绷起来。
    易姜并不知道他来过,与二人谈至傍晚方歇。
    向来士子读书,无外乎为了功名利禄。由士子成为门客,再由门客跃升为官员,最后施展才能,一展抱负,这是大多数士子必经的途径。易姜以为这二人特地登门拜访也是要求个门客之位的,然而他们只是来讨论学术的,讨论完便告辞离去。
    那位小说家意犹未尽,还与她约定好来年来谈,他要出访各地,去找一些更新奇的见闻来。
    易姜亲自将二人送到门口,正要转头回府,宫中车马忽至门前,一个内侍连走带跑地扑到跟前来,尚未说话先开始嚎哭。
    秦王薨了。
    她连忙乘车入宫,连朝服也没来得及换。
    赵重骄果然报了仇,覆灭了四十万秦军,拉下了白起,还将秦王给活活气死了。望着宫中四处悬挂的白绸,她一时之间竟不知道该有什么情绪。
    秦王算是列位君主之中寿命长的了,在位五十六年,享年七十五岁。他少年称王,一生起伏坎坷,终生目标坚定。礼官以“威烈昭彰,天下为骧”为其谥号,是为昭襄王。全国服丧,葬于芷陵。
    为防外患,国不可一日无君。
    易姜这个相国不得不终日出入王宫,太子的情形叫她忧心。他已经是五十多岁的年纪,又终日病着,即位当日迈上王座的双脚都是颤巍巍的,最后还是子楚扶着将他送到了王座上。
    果然,刚刚风平浪静不过三日,新王便一命呜呼。
    天下哗然,秦国真是好运到头了,竟然在短短半年里一连失去了两位君主。
    所幸早就立了子楚为太子,还不至于造成争夺王位的纷乱,子楚顺利即位,嬴政被立为太子。
    这些事情尘埃落定,时间已经入秋了。
    易姜的身体已经完全康复,却有了新的忧虑。子楚即位后做的第一件事是将重新启用白起,因为白起是将他从邯郸迎回秦国的恩人,但白起重病,不如往日了。可他还有另一位恩人想要重用,她也并不陌生,那就是吕不韦。
    如今子楚借口出兵楚国,要收走她手上蜀地的三十万兵马,她便有数了。他想让吕不韦取代她。
    此时出兵楚国时机未到,赵国是兵家必争之地,不得到赵国,只能攻占楚国西部,并不能完全吞并楚国。而要攻占数座城池,大可不必特地去蜀地调兵。
    但这番回复并没有使子楚放弃,他提到了却狐,正是因为却狐叛国致使秦国精锐折损,才不得不需要从蜀地调兵。
    整个秦国都知道却狐是她的人,却狐的错自然也需要她来承担。易姜无言以对,唯有退让。
    东郭淮匆匆走入书房,衣摆上沾了一片飘落的枯叶也未察觉:“主公,秦王急诏您入宫。”
    易姜皱眉,兵权都收回去了,他还要什么?
    之前一场大病,她整个人都瘦了许多,这几个月又因为接连国丧而忙碌,更是没有什么精神。出门之前她稍稍添了薄妆,换上赤色朝服,祥云瑞鹿的绣纹隐隐在衣襟上浮动,这是地位的象征,吕不韦正期待着这地位。
    子楚成为秦王后气质与之前大不相同,王公子弟都是善于伪装的。之前老秦王在世时,他知道自己不受宠,需要仰起鼻息生活,做什么都小心翼翼,看起来简直有些懦弱。而如今端坐王座之上,眼神看下来时都带着几分睥睨。
    这整个秦国都是他的了。
    易姜进了大殿一眼看见他这神情,心中唯有感慨,依附别人而生果然是无法长久的,纵然一人之下万人之上,身家捏在别人手里,永远都不能说安稳。
    殿中只有几位重臣在,太子嬴政也在,长高了不少,端端正正地坐在案后,侧过脸看向她。
    易姜见了礼,上方的子楚却像是有意羞辱她一般,过了许久才允许她直起身来。
    “相国不必多礼,今日唤相国前来,是要与相国叙叙旧罢了。”
    易姜心思微转:“臣愿闻其详。”
    子楚的脸上浮出一抹得意:“相国当初为赵国效力,可谓尽心尽责,就连本王,也是因为相国你出谋划策才被迫去邯郸做质子的呢。”
    易姜皱眉,终于明白他对自己的厌恶来自于何处。“王上明鉴,在其位谋其政,臣若无此忠心,也不配现在身在秦国。”
    子楚笑了几声,朝下方几位大臣扫了一圈:“听到没,相国可是顶顶忠心的人呐。”
    众人呐呐齐呼:“王上英明。”
    子楚倏然冷脸:“既然如此忠心,为何叛逆却狐行刑当日,相国当众与之洒泪而别,还企图阻止行刑呢?”
    易姜脸上血色褪尽,垂头道:“王上见笑,儿女情长罢了。”
    “哦?儿女情长也不至于轻重不分吧,或者说,此事另有隐情?”
    易姜袖中的手紧捏成拳,面上不动声色。这根本不是什么叙旧,而是要翻旧账。没想到这事竟然引起了他的怀疑。
    子楚笑了一声:“义渠旧部的人都知道却狐为人,他一出事便有人在喊冤,本王即位自然要好生查一查。相国瞒得不错啊,为何要将却狐的尸首安葬去赵国啊?”
    易姜手足冰凉,他竟然查到了。
    “如何,说不出话来?”子楚的语调一收,猛地踹翻了眼前的桌案,惊得在场的大臣纷纷跪地。他愤然起身道:“叛国的不是却狐,而是赵国的长安君!他还是你做门客时的主公,想必你们主仆二人情深的很,一早计划好要来坏我秦国好事!”
    易姜咬紧牙关,提了衣摆跪地:“王上明察,并非如此。”
    “本王查得很清楚!待本王处决了你,再发兵赵国不迟!”他当即朝外唤了一声,禁卫大步走了进来。
    大臣之间立时响起一阵嗡嗡之声,交头接耳不断,却无人敢出言阻止。
    嬴政忽而站了起来,一板一眼地见了礼:“父王且慢,相国攻韩立下大功,不可轻易断生死。”
    子楚瞪了他一眼,似乎是嫌他多事:“逆子,如何教的你?为王者不当机立断,以后反受其累!”
    嬴政瞥了一眼易姜:“老师教导,乱世铁腕,治世却需仁德。父王如今已在王位之上,行事不该动辄杀伐论断。”
    子楚被他噎地说不出话来,再看向易姜,愈发憎恨,竟然将他的儿子教的与她一条心了!
    “好,本王暂且不杀你,但相国之位要交出来,既然你说你忠心,那便去芷陵为二位先王守灵吧!”
    易姜缓缓抬起头来,竟然出奇地平静:“谨遵王命。”
    原本她安排的后路很长,在这样的位子上要全身而退本就不容易,但一旦成功就能带着无忧过上自由的生活。可没想到会因为赵重骄这件案子而在中途被掐断。
    她唯一该庆幸的是保她命的是嬴政,他现在能保她,将来就可以保住更多无辜的生命,总算没有枉费她苦心教导一场。
    禁卫押着她直接送去了芷陵,没有允许她中途停顿相国府,就连东郭淮都不允许跟随。
    这地方距离咸阳百里之遥,只有一间茅舍,四周都是守兵。吃的东西如同粗糠,难以下咽,她从锦衣玉食一朝跌至深渊。
    要离开,还是要东山再起,她必须要做个抉择,才能仔细计划。只是被禁锢于此,恐怕朝不保夕。
    深秋寒夜,风卷过陵地,呜呜的响,在晚上听起来分外瘆人。
    易姜缩着身子在枯草铺就的木板床上睡不着,外面就是两座坟墓,她离死亡的距离如此之近,不禁生出害怕来。
    守军在外围,就算他们不动手,这里也有可能会窜来盗墓贼,她随时都有可能没命。
    刚想到此处,茅舍的门开了,她几乎立即就翻坐起来,来人悄无声息地接近,伸手捂着她的嘴。
    鼻尖嗅到那阵熟悉的气息,她才安静下来,一把拉下他的手:“你来干什么?”
    公西吾的声音低低地在她耳边响起:“我不知情形,要亲自来确认过才安心。”
    易姜急忙推他:“快走,带着无忧离开秦国!”
    公西吾的手紧紧撰着她的,掌心微凉。
    她陡然来了力气,将他拖拽到门边:“你不想活了吗?”
    公西吾一怔,侧头朝外看了一眼,对她叮嘱了句“保重”,匆匆踏入夜色。
    外面很快就传来整齐划一的脚步声,领头的守军打马近前,举着火把到了茅舍前,四下找了一圈,又瞥了一眼易姜,毫无收获地走了。
    ☆、第92章 修养九一
    公西吾此番入秦原本只是来探望重病的易姜,早已准备归齐,只是因为秦王忽然薨逝,才停下了脚步。
    燕国已经大半落入齐国之手,秦国接连动荡,时局开始向齐国有利的方向倾斜,他自然需要观望一下。却没想到这一停留,竟然见到易姜出了事。
    子楚本就对她怀有旧怨,此番赵重骄的事叫他寻得了机会,要想翻身实在太难。
    屋外回廊上空空的一阵轻响,无忧踩着脚步进了屋。他又长高了一个头,那张脸愈发得像父亲,嘴唇却特别像母亲,总是带着笑容。如今他已经渐渐懂事了,见父亲一整天站在窗边发呆,便知道他是在思念母亲,走过去牵住他的手陪他站着。
    窗外山石累叠,孤零零地生长着棵树,树叶早已黄了,落了厚厚一层在地上。
    天像是被洗过一遍,蓝的纯粹,公西吾衣衫的白映着窗外的灰黄,有几分单调萧瑟。他侧头看了无忧一眼,目光又投向窗外,直到门口传来聃亏的声音,再收回视线,无忧已经站着在打瞌睡了。
    他将无忧抱起送去里侧榻上,返回来问聃亏:“情形如何?”
    聃亏刚正的脸上眉心皱成了川字:“不太妙,吕不韦领了相国衔,看他的样子,恐怕是要下杀手。”
    公西吾在屋内踱了几步,每一步都在计算自己的计划。目的太大,涵盖列国,大到王公贵族,小到贩夫走卒,全都可能牵扯在里面。他要为易姜做最坏的打算,但自己可能会损失到难以想象的地步。
    “相国府有什么动静?”他看向聃亏。
    聃亏道:“没什么动静,哦,好像息嫦不在。”
    公西吾若有所思。
    却狐系赵国长安君假扮的消息已经不胫而走。义渠旧部的人松了口气,只要不是却狐所为,他们以后可就不用被区别对待了。
    消息传到赵国,举国惊叹,赵王丹震骇,竟然当着宫人的面痛哭流涕不止。
    平原君下令举国哀悼,百姓上至耄耋老儿,下至总角小童,无不出行于道前洒酒祭奠。
    列国闻言,盛赞国士无双。尤其是疑心病重的魏王,一直念叨着,恨不得叫魏无忌将之作为榜样,有这样忠心的弟弟,他才可以高枕无忧啊。
    而魏无忌只醉在温柔乡里,不问世事,根本连这个消息都不曾听闻。
    疑心仿佛是君主天生必备的素质。自从查到却狐案背后的阴谋,子楚便没有安心过。赵国战事是由易姜一手经营的,她以前还叫桓泽时便被赵太后器重,合纵失败而被秦国追杀时还是长安君带她逃出邯郸的。以她与长安君之间的交情,之后出了临阵倒戈的事,不可能没有她的参与。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