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玄幻魔法 > 无仙 > 第25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53节

    用饭的时候,乔木头兴冲冲地赶回来了,见到家中来了客人,还有些意外,随即便与对方称兄道弟。之后,他又跳下池塘摸了两尾鲜鱼待客。
    乔木头不过二十出头的年纪,长得很魁梧。其黝黑的脸膛上,总是带着几分憨厚的笑容。听说林一是迷路至此,他哈哈大笑了起来,说对方不是好道之人,分明是个游学的书生。若不然,云游之人,哪里有迷路一说呢?
    这哪里还是一个乡下人说出的话?不待林一生出好奇,木头便不打自招了。他的这些见识,皆是来自他的师父。而他的师父在镖局中见识颇广,在十里八村是个妇孺皆知的人物。
    木头回来后,草舍前热闹了许多。叙话间,午饭已备好了。小饭桌移至篱笆外的树荫下,左望草舍炊烟,右倚碧水池塘,有徐徐的风吹来,使人感到凉爽而惬意。
    两道农家小菜,一大盆鱼羹,木头父子与林一三人相围坐定。老乔带着歉意说粗茶淡饭的不成敬意,又摸出一个酒坛子劝酒,在旁边独自用饭的乔氏亦是抿唇而笑。
    乡下人的酒桌上没这么多的礼数,共饮了一碗酒之后,三人不再客套,大吃大喝起来。
    鱼肉鲜美,汤味醇厚,难得的美味啊!许久未吃过东西的林一,禁不住放开了肚皮,不忘连呼快哉!客人吃出了兴致,使得乔家三口笑容满面,伸箸劝让不停。
    饭后,木头要去邻村有事,要林一在此歇息一晚,明日一早再结伴同去镇上。后者无不应从,谢绝了老乔的作陪,独自一人去池塘边的柳树下睡觉去了。
    老乔又去忙活他的鸭棚,乔氏却在门前针补着几件旧衣衫。这夫妇俩手头上闲不住,却又均是一脸安闲的神态。
    农家日子的清闲,是忙在手头,闲在心里。
    躺在柳树荫下的林一转过头来,双手枕后,悠闲地翘起了腿,却是望着垂绦般的柳枝,默默出神……好似那漫天的星光飞坠而下……又化作片片符飞入了他的体内,汇集至识海之中,接着,一个个字符连在了一起……
    树荫下的林一闭上了眼睛,心念一动,那神识深处的文字纷至沓来……
    第四百四十一章 乔家镇
    ……惟斯之妙术兮……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天道无适莫兮,常传于贤者……
    这是什么?口诀还是功法?
    ……天不爱道,地不爱宝,吾岂敢藏私。以《洞真经》传世,仆体太上之心,使人人成道,个个归真……
    《洞真经》?这是一篇经文,通篇是大道至理,讲述的是修炼中每一个不同层次的不同感悟。
    ……此之谓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也。修习者须熟记于胸,反复体悟。有云,思之思之,又重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将通之。非鬼神之力也,精诚之极也……
    经义如此飘渺通玄,这《洞真经》使人一时不明白。而玄天殿至宝,又岂是凡物?无论与否,它存于识海深处,倒不会遗失或者忘却了。
    慢!不同层次的不同感悟?
    双目紧闭的林一,忽而皱起了眉头,细细翻阅着经文。修士修炼的初期,无外乎练精化气,练气化神、练神化虚,而《洞真经》则是将仙术与修为分为上中下三关。下关乃是借助天地之灵气,扶助胎息,以行炼炁化神之功,分为化神、炼虚、合体三步;中关为梵天四境,上关为洞天三境;而之后,还隐约提到一个罗天境,已是超出三关仙术的范畴。而此篇经文最后署名一个‘奎’字,其意究竟,无从知晓。
    神明或告人兮,心灵忽自悟……道法自然,水到渠成……思之思之,又重思之……
    柳荫尽去,暮色降临,林一兀自闭着双眼,俨如沉睡中。惟有其嘴角在轻轻蠕动,好像在默念着什么,一如梦呓。直至乔木头回转,他才倏忽睁开了眼睛,迷茫的神色中,多了几分清明。
    用罢了晚饭,林一与老乔父子唠了会儿家常,便借口初秋燥热,借了条草席与木头两人一道在池塘边露宿。
    眼下是八月初的天气,一轮新月高悬,夜风送爽,池塘四周虫鸣唧唧,间有流萤闪动,生趣盎然。
    一张草席上坐着两个年岁相仿的人,木头是人逢喜事精神爽,话语声不断。林一则是微笑着,不时附和两句,神色中却若有所思。
    玄天门定不会罢休,黑山宗同样要落井下石,此时的归灵谷说不定已成为了险地,至少,眼下是回不去了。若不然,怕是未至正阳宗便会被人追杀。
    正阳宗又会如何对待自己?不知道。玄天境中,晏起在最后关头的一反常态,使其性情变得莫测起来,亦是使得人猜不透他的心思。若是正阳宗与玄天门真的走到了一起,怕是自己在大夏没有立足之地了!
    琢磨了半晌,算是对《洞真经》略有所知。这部经书对于修为低的人没大用处,反之,修为愈高,将会从中获益愈多。经文中的要义,对那些元婴无望的老家伙来说寓意非凡,说不定有所体悟之下,修为会更上层楼。
    只是,将《洞真经》拱手奉上,便能在正阳宗内寻得一世的安逸?如若这般,倒不如将其送与玄天门,或是将其大白于天下。而余行子与公冶平等人还是不能放过自己,最终,交出身上所有的东西,能不能换回一条性命,尚未可知呀!在他们来,自己身上的一切,皆是窃于他玄天门。
    匹夫无罪,怀璧其罪!莫过于此!
    修为低劣,便是说理的地方都没有。‘不为仙门所困而大夏之时,三只龙簪将合而为一……’炼制龙簪时,兰琪儿便是如此的暗示自己。是激励也好,是示情亦罢,不过是表明了一个道理,那就是用修为,用拳头说话。
    忽而,林一想起了仙人顶,想起道观前那个手指戳天的吴道子。无处讲理的时候,便只有用自己的拳头,自己的钢刀……
    一个是低俗的落魄之人,一个乃是至尊仙门中的仙子,无奈之时所说出来的话,竟是如此的一致。
    一直以来,铭记师父的教诲,守本心而行自然。却是忘了,本心蒙尘时,又该如何!心不染纤尘,方能自然而然,行事不受负累。
    大道至简、至真,亦是至俗啊!一味刻意,何尝不是失去了自我?
    事已至此,还是先躲开修仙界为好!如今,易了容貌而隐了灵力,暂且藏身于凡俗,以静观变!
    ……
    次日的一大早,林一便告辞了老乔两口子,与木头一道循着乡间小径匆匆上了路。
    二人走至邻村,遇见了在村口等待的一人,乃是个三四十岁的壮汉,生得孔武有力,远远地便摸着络腮的胡子哈哈笑着。这人便是木头口中的师父,名叫乔善,为镇上镖局的镖师。这次有事回家,他便顺道将木头带上,好为徒弟寻一个吃饭的差事。
    以貌取人,乃世俗常情。如若再幻化出一个猥琐的中年人,讨人嫌,未必便不招人注意。故而,林一这次依照着元风的模样易容,人显得比原来好了许多。何况,那两个便宜师侄,本来便是一等一的相貌。
    早间洗漱的时候,林一干脆将道髻去了,绾了个寻常的发髻用龙首簪插上。此时的他,倒是有几分清秀书生的模样,使得木头的师父见了,对其颇有好感。
    乔善是个江湖人,生性豪爽而健谈。三人再次上路后,他便与林一说起了左近的一些见闻。二十里路不远,说话间便到了乔家镇。
    这是一个傍水的小镇,街道与河水并行,树荫与房舍成排。过桥穿巷之后,便是乔家的镖局所在。
    人家到了地方,林一借机告辞。乔善自身有事不便挽留,便说两日后将走镖县城,届时可结伴而行。他将对方视作了真正的游学之人,后者不置可否地笑着拱手作别。
    林一与乔善师徒分手后,便独自在镇上溜达。他寻了个成衣铺子,先将一身的灰袍换作了青衫,又在路边买了根玉簪换去了龙首簪,这才来至街口的乔家客栈要了间上房住下。
    乔家客栈的上房在二楼,凭窗临街,榻、桌、凳、几齐全,胜在干净而清爽。与伙计吩咐了声,林一便紧闭房门,尔后走至榻上坐下。
    将要阖目调息,林一又轻轻摇了摇头,摸出紫金葫芦灌了口酒。这么久以来,行动坐卧皆是修士的模样,早已成了习惯。而大白天的便于闹市中闭门静坐,显然不妥。
    是再寻一个荒僻无人处躲起来,还是假借凡俗的喧嚣来掩饰身份,为此,林一想了许久。最佳之地莫过于归灵谷附近的那个地下灵脉,可此时的他,根本不敢御剑飞行。何况,哪里距此尚有十几万里呢。亦不能一味的躲避,至少要对仙门的动向略有所知。故尔,藏身于凡俗之中,倒不失为一个法子。
    已然来至此处,改头换面之后,他林一便是一个凡人,倒无须刻意去隐藏什么。之所谓,小隐隐于山林,而大隐隐于市?
    无奈地撇撇嘴,林一拿着酒葫芦来至临窗处,把酒远眺。
    许是河道的缘故,船只往来不歇,乔家镇不失为一个热闹的所在。神识中,一两百户的人家与街市上的行人之中,并无修士的身影。这是一个真正的凡人小镇。
    冲着窗口的是一石拱桥,几个人迎面走来,均衣饰考究,气度雍容。走在当间的,乃是一留着灰白胡须的老者,由一个婢女搀扶着,颇有兴致地四下打量。一旁还有一男一女两个年轻人相陪,与其神态亲昵。后面跟着一个中年男子,是个下人的模样。
    第四百四十二章 同道非道
    从桥上过来的这几人,许是走得累的,来至乔家客栈门前,便寻了张桌子临街坐下,犹自兴趣不减地说笑着。 其谈笑声,自然瞒不过林一的视听。
    这是一家子,或者说,是祖孙三人。老者应为致仕的官员,归乡养老来了。而那一男一女为其孙子与孙女,为兄妹二人。
    应是离家多年的缘故,老者一路行来,颇多的感慨,尽是说些往事与两个晚辈分享。
    “这么一晃眼的工夫过去,便已是数十年之久!可谓是乡音未改,鬓毛已衰……呵呵!有生之年,得以叶落归根,幸事也!”老者扶须叹了一声,接过婢女递过来的茶盏,又冲着一旁的孙子孙女说道:“当年,我东方家亦是豪门望族啊!未料想,子辈已无,孙辈亦惟你二人而已。”
    曾是豪门望族?看来这位老先生为官一世,两袖清风,这应是一个以学问起家的真正读书人。
    陪坐一旁的男子,有着二十五六岁的年纪,相貌英俊,气度不凡,却令人意外地穿着一件道袍。此时,他陪着笑脸说道:“祖父勿忧!有我与燕儿承欢膝下,自有天伦之乐也!”另一侧的年轻女子亦是出言宽慰道:“大哥说的不错啊!东方家自有兴盛之日!”
    见两个小辈懂事,老者呵呵一笑,不无用意地说道:“小朔啊!成家方能开枝散叶,人丁兴旺才能重振门楣!你呀,还是早早寻一门亲事,让老头子去了这一桩心病才好啊!”
    “祖父,我大哥是一门心思寻仙问道,哪里还有工夫成家啊!”女子抱怨了一句,又冲着那男子说道:“大哥,你不妨先成家,有了子嗣之后,再去修道不迟啊!”
    这女子身着烟柳色的长裙,容貌俊美,十七八岁的年纪,大家闺秀的模样,说起话来,嗓音甜美而动人。不过,男子闻言后面呈苦色,摇头说道:“修道怎可成家?成家又岂可修道?”
    “夺”的一声,老者将茶盏顿在桌子上,神态威严地说道:“哪里来的这么多谬论!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回家之后便为你寻一门亲事!就这么定了!”那男子不敢忤逆,却要冲着妹妹瞪眼,对方却是抬起下巴,示威一般地娇哼了一声。他神色一怔,只得无奈地摇摇头。
    祖孙三人又说了会儿话,便循着街道去了一家驿馆。林一兀自立在窗前,目光却是落在两个劲装的汉子身上。东方?不会这般巧合吧!还有,这两人……在小声嘀咕着什么……总算是赶上了……?
    ……
    在老乔家的那个池塘边,林一从乔木头的口中得知了许多有用的东西。此处的村妇走卒,皆知晓神仙的存在。神仙又在何方?在深山,在天上,就是没人亲眼见过。
    得悉这些,林一安心了不少。现如今他是明白了,这天上未必没有修仙的高手飞过,隐迹于人群中的修士,他亦绝非是个例外。仙凡互不交集,而又相安无事的情形,才应该是这个世间本来的样子。
    在乔家的客栈之中,林一悠闲地度过了两日。只是,整个乔家镇都在他的神识之中。任何的风吹草动,他皆了如指掌。
    ……
    这一日,天已破晓,乔家镇尚笼罩在一层淡淡的晨霭之中。镇口的码头,雾气氤氲的水面上,停泊着一只四五丈的船。水乡的河道上多是舢板,故尔,这种船可称得上是大船了。
    乘船者乃是致仕的官员东方家,随行护送的乃是乔家镖局一干人。待人到齐了,艄公即将开船之际,码头上出现一个青衫男子。
    东方祖孙三人立在船头,正观赏水乡晨景之时,见这么一个年轻人出现在码头上并未在意,却是突然听他清声喊道:“乔师傅可在?林某应邀而来。”正在船尾忙活的乔善听了,忙赶至船头,哈哈笑道:“原来是林公子啊!请稍待!”他回首冲着镖局的同行打了声招呼,又走至东方老人的面前,说道:“这是一位游学的书生,欲搭个顺风船,不知东主能否行个方便?”
    “哦!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此乃好事啊!快请!”老者忙点头应允。乔善道了声谢,便让艄公搭出跳板,不忘高声招呼道:“林公子脚下留意啊!”
    来者便是林一,他呵呵笑了下,便抄起衣衫的下摆,缓步上了船,冲着乔善拱拱手,又来至那老者的面前,躬身致谢!
    “呵呵!老夫东方闻之,致仕返乡之际,偶遇同道,幸甚!”老者竟是郑重回礼,俨然是将林一视作了一个真正的学子。
    完了!林一神色一怔。心忖,这下真是弄巧成拙。若是对方接下来便是以文论道,怕是自己要落荒而逃了。想到此处,他不敢再佯装下去,忙说道:“小子四处云游,虽说是寻仙问道之举,实乃闲情逸趣所致!当不得老先生同道的抬举!”
    “啊?”东方老人的脸色拉了下去,顿时一摔袍袖,斥道:“何为闲情逸致?不过是游手好闲罢了!年纪轻轻,却不学无术。哼!”他竟是一转身步入了船舱,根本不理会船头的情形。乔善怕东主怪责,冲着林一使了个眼神,便借口有事遁了。
    林一颇显尴尬地笑了笑,正想着如何自处,却听到一个惊喜的声音响起
    “偶遇同道,平原真人东方朔,这厢有礼了!”
    东方老人的孙子,自称平原真人的东方朔,冲着林一施礼过后,便一步冲上前来,颇为亲切地笑道:“道友仙乡何处呀?道号如何称呼?”
    笑容顷刻间僵在了脸上,林一无奈地回了一礼,说道:“在下林大,闲云野鹤而已!并无道号!”
    “大哥!你怎么又四处乱攀道友啊?”提起修仙访道便如同换了个人,兄长如此模样使得妹子极为不悦。
    “呵呵!此乃小道的妹子东方燕。林大道友不必与其见外,便将她当作自己的妹子。”东方朔极为熟稔地引见着,却又忽然想起什么,在原地踱着步子,念念叨叨地说道:“大!极也!不符我道家要义啊!大!乃一也!可二可三可生万物,道友不妨改名为林一,方显我道家之根本。如何呀?”
    “不!”失声说了一句,林一不由得带着审慎的神色打量起东方朔来,见其神情笃定,少顷,他还是摇摇头,苦笑着说道:“他日若有所成,再议道号不迟!”
    哥哥痴迷仙道,而这个陌生人却有投其所好之嫌。东方燕秀眉轻蹙,径自去了船舱。
    “此言大善!”不理会妹子的异样,东方朔一把拉着林一走至船头的甲板上坐下,与其兴致勃勃地说起神仙的见闻来。
    不一刻,水面上晨雾散去。披着朝晖,大船缓缓驶出了乔家镇。
    盘膝坐在船头,看着两岸的风光,林一时不时点头笑一下。身边的东方朔谈兴甚浓,大夏各地的风物人情,以及所结识的各路道友,被他喋喋不休的一一道来。
    被东方朔一口喊出名字,还真是吓了一大跳。以为是隐世的高人当面,林一不得不留意起这个官宦子弟,未及,又放下心来。
    这个喜好仙道的东方朔,周身并无灵力波动,只是一个寻常的凡人罢了。方才一说,纯属借题发挥,无意中撞了一回巧。而使人意外的是,其资质迥别于常人。也就是说,这是一个可以修炼的人。
    东方朔所津津乐道的,不过是一些神仙鬼怪的传闻。对此,林一不感兴趣。他在意的是有没人熟知那些仙门,并与其有所来往。抑或是,这个东方家的背景及其由来。
    许是见对方兴致泛泛,东方朔有些不忿起来,说道:“我可是结交过一位真正的仙人……”
    此时,船拐了个弯,将浓荫掩映下的水道抛在了身后,转入一条十余丈宽大河。随着船帆被‘哗啦啦’扯起,两岸的景致霎时间生动起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