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带着鬼儿子们重生 > 第2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2节

    第66章
    这开春了, 农村山里好吃的菜就都下来了,这东西是谁采到就是谁的,家家都为了能多些野菜填肚子, 就让家里的老人领着孩子上山采野菜, 反正那点儿工分也是可有可无的, 所以, 托儿所最近除了三岁以下的什么都不懂的孩子, 基本是没有家长送来的,我们也乐得清闲,小河三人也跟着王耀祖他们一起采野菜去了。
    对于三个孩子, 我并不太拘着,主要是这年头真没有谁家丢孩子的, 大人都养不活,谁家愿意平白多一张嘴?又不是后世那些缺八辈德的人贩子,将好好的孩子祸害成残废给他们要钱,现在人就是想资助也是有心无力, 这无利可图的情况, 自然也就不会去打这注意,除非彼此有深仇大恨。
    再说, 小河他们身后跟着黑虎一家, 我又很明确的告诉黑虎和黑龙看着孩子, 绝对不许进山,不许离开哪个范围,更要注意陌生人, 除了家里的几个人,其他的,哪怕是一个村的,都不许靠近孩子。
    动物们有了灵智之后,其实也就是十来岁孩子的智商,并不能真的和人一样去思考复杂的问题,但它们会严格的执行着主人的命令,所以,我是很放心的。
    我要去山里采药,王立秋凑过来跟我商量一起进山,想他一个半大孩子,天天被困在这里也确实难受,索性这托儿所也就剩下十多个孩子了,我就点头同意了,顺便问了一下顾学礼,留下王润生和花伯来帮着刘三奶奶和小刘奶奶照顾孩子。
    要不是王润生和花伯来实在不是能照顾好孩子的料,我更希望带刘三奶奶和小刘奶奶过来,因为现在的时节,并不是采药的好时候,我更多的也是为了采些刺老芽、猴腿之类的野菜,只是不好意思在近处跟老人孩子抢,不过,采野菜这活儿,我们三人合起来也赶不上刘三奶奶一个。
    山菜里,我最喜欢的就是香椿芽和刺老芽,有营养还好吃,而王立秋和顾学礼,这俩人是只要遇到能吃的野菜就会摘下来,也不管事猴腿儿还是猫爪子,就连遍地都是的马蛇菜都不放过,他们也不分类,就是找到、挖出、扔到筐里。
    当地人采野菜和城里人不一样,他们更注重繁衍,比如婆婆丁,城里人来挖的时候,那是连根挖出来,当地人看着被扔在地上的根儿会心疼的不得了,捡回去洗吧干净,用盐腌上吃。而当地人采的时候,基本都是将大叶用镪刀切下来,里面没长成的小叶子和根会留在原处,这样,过几天就又会长出可吃的大叶子来了,来年这里也会长出一大片新鲜的野菜。
    我找到了一片刺老芽的聚集地,除了在树上采集嫩芽之外,我这次的主要目的是挖一些刺老芽的树苗移栽回去。刺老芽树,想要移栽活,就只能在刚开春,地上冒出嫩苗的时候,再过几天,或者嫩苗长得超过半米了,你就不能动了,因为,你就算是带回去也养不活。
    这里的刺老芽真的挺多的,不算我偷渡进空间的两大框和身后背筐里的大半框嫩芽,就连要移栽的嫩苗也挖出来了二十多株,再加上一麻袋的香椿芽,我此行的目的已经达到了,就在我起身准备捶捶腰,喊王立秋两人回去的时候,一只跟黑虎差不多大的小鹿跑了过来。
    看到我看它,直接撒腿就跑,我跟王立秋道:“这小鹿跑的真快。”王立秋摇头道:“它不是鹿,这个是狍子,它就能长这么大,大伙儿管它叫傻狍子,你看吧,它一会儿就会自己跑来。”
    正说着,傻狍子真的回来了,歪着脑袋打量着我们,看它清澈宛如婴儿的眼神,我没有想打死它的心思,于是挥挥手,示意它赶紧走吧,狍子以为我要攻击它,又撒腿就跑,只是,我听到一声熊吼的时候,就知道完了。
    果然,就看到一对儿大狗熊过来了,公熊的嘴里叼着傻狍子的脖子来到我跟前,将狍子放在我面前,眼里的鄙视很明显,这是再说,我连这么个小猎物都打不着,丢人!回头就对着母熊一顿展示着自己的强壮,还特意站在我旁边跟我比强壮。
    气得我咬牙切齿的,母熊大约也是嫌它丢人,嗷嗷叫了两嗓子,公熊立即消停了,跑到老婆跟前围前围后的转,还讨好的帮着舔毛,我其实特想报复的鄙视一下对方就是个怕老婆的,但,这样一来我不就跟这只破狗熊一样没度量,以后会被身后这俩笑话死的。
    我清了清嗓子道:“你们这是才醒吧?”母熊低声呜呜了两下之后又点了一下头,我听不懂它们叫什么,但点头我却是能看明白的,于是又道:“你们睡了一冬天,还是带回去吃吧,我不缺肉,你们正好补一下身体。”
    母熊摇摇头,又对着公熊嗷嗷两声,公熊赶紧跟着母熊屁股后面三两下的跑没影了,只是临走还不忘又鄙视的看过来一眼,这把我气得,个破狗熊!
    顾学礼吓得两腿有些软,看到狗熊都走了,就一屁股坐在地上喘着粗气对我说:“小俞啊,那狗熊上你跟前儿的时候,我差点儿没吓尿了。那会儿我是死掐着自个儿,才没跟女的似的尖叫出来。”
    王立秋等着个大眼睛兴奋地问我:“俞大哥,这俩就是我大哥说,你们当初巡山的时候遇到那两只?听说当时母熊受伤了,你当时咋想的给熊看病?我哥说你老牛b了!”说着还冲我翘着大拇指,我也懒得搭理他,对着他脑袋抽了一下,就过去看顾学礼去了。
    好半晌顾学礼才缓过劲儿来,我扶着他站起来之后,顾学礼摆手道:“没事了小俞,我上后面去方便一下,要不一会儿整不好就真丢人了。”王立秋指着地上的死狍子问我道:“俞大哥,咱们一会儿往你家后山那边走吧,这个直接从房后扔进去?”
    我点头赞同,这时顾学礼喊我道:“小俞,你看那个是不是你贼爱吃的猴头菇?”我听了声音赶紧过去,顺着顾学礼的手,这才看到枯树干的地方,确实有两朵拳头大的金黄色猴头菇,相比于白色的,这种黄色的更好吃,我急忙要去采下来。
    顾学礼一把拉住我,脸色通红的说道:“小俞,你先上一边,我给你摘,你别过来。”我奇怪地看向顾学礼,就看他脸色更红了,这是唱的哪出啊?直到顺着他的视线,我才反应过来,这里刚才正是他小解的地方,赶紧点头跑了。
    有了这两朵猴头菇之后,我们往回走的时候,就开始四处啥么(看)周边的枯树,只是我和王立秋的运气实在算不上好,小半筐的猴头菇,基本都是顾学礼找到的,王立秋不服气的说道:“顾大哥,按理来说,我和俞大哥的眼神应该比你好才对吧?”
    顾学礼擦擦汗、喝了口水才慢悠悠的道:“你没看着我带眼镜啊?”王立秋不解的问道:“带眼镜咋了?你不是因为近视才戴着眼镜的吗?”顾学礼点头道:“当然是因为近视才带的眼镜啊,但你不知道近视镜相当于放大镜啊?”
    王立秋若有所思的点头,觉得很有道理,我对着他的额头拍了一下之后说道:“傻小子,顾大哥逗你玩呢,眼镜是根据眼睛近视度数来做的,是为了矫正视力,让视力恢复正常,近视镜对于视力正常的相当于放大镜,但是对近视镜的主人却不会,谁天天带着个放大镜在眼前,早就晕倒了!”
    我这个傻徒弟也是没谁了,前外不要觉得这么大个人,竟然这样,觉得稀奇。现在人的知识面还有见事,都远不及后世,某些事物对于现在的三岁孩子都是再简单不过的常识,可是对于这时的人来说,那就是天方夜谭。
    眼镜对于我们来说,那就是再平常不过的一样生活用品,但是,在现在的人眼里,那其实挺神秘的,很多人都会固执的认为,眼镜代表知识,带眼镜就代表有知识,而镜片的薄厚,则代表知识是否渊博。
    顾学礼带着眼镜,但是何欢却视力正常,自然是不带眼镜的,当时何欢接手村小学的时候,就有人找到村长说:“他们那里,有个带眼镜的,一看就是有大学问的,让他来教咱们村的娃吧?这何老师这么年轻,还没有眼镜,能行吗?”
    这言论差点儿气的何欢去市里买副眼镜回来,表示自己也是有学问的,结果,无意中听到俩村民唠嗑道:“那个带眼镜的,长得挺好的,跟个白面书生似的,就是眼镜玻璃不太厚,估计学问也有限,算了,谁教咱娃儿,只要能认俩字儿,以后不做睁眼瞎就行了。”
    想到自己没事儿在鼻梁子上面放两块儿厚玻璃,何欢很干脆的打消了自己先前不靠谱的决定,他当时找顾学礼抱怨的时候,差点儿没把我乐抽了。
    第67章
    我们回来的时候, 刘三奶奶他们刚把孩子们都哄睡着了正要开饭呢,看到我们回来赶紧帮着把背筐卸了下去,刘三奶奶对我们说道:“赶紧洗手, 正好一起盛出来了, 俺们刚才还说要添把火给你们温着那。”我顺口问道:“小河他们回来了吗?这几个臭小子算是玩野了, 也不知道这一天哪来的那些精神。”
    刘三奶奶乐道:“那几个小兔崽子, 一个个的猴精, 到了饭点儿还用招呼?那小嘴儿都跟抹了蜂蜜似的,不过,也比小狗有用了, 咱们今天吃的这荠荠菜炖豆腐里的荠荠菜,还是这几个小东西给采回来的, 对了,你们蘸酱的巧根蒜跟婆婆丁,都是他们挖回来的,这会儿可能累狠了, 吃完饭就睡着了。”
    吃完饭之后, 刘三奶奶他们坐在院子里帮我收拾菜,有的用水一焯, 到七分熟然后晾晒上, 比如猴腿儿、蕨菜之类的, 等想吃的时候一泡,然后用肉一炒就是一道好菜。也有的用事先准备好的大粒盐搓洗之后腌上,就能吃上一年, 比如香椿芽。
    刺老芽是个好东西,但现在这条件却没办法保存,用盐腌制的话,这个吃的时候就会齁咸,用水是泡不掉进去的盐的,晾晒之后就会变得柴,很不好吃。但要是有冰箱,只要焯好了空掉水冻上就好,吃的时候就和新鲜的一样。
    这东西虽然不好保存,但却特别好吃,也挺好收拾的,它因为是长在树上的,而刺老芽的树上又都是刺儿,动物轻易是不会上去的,所以,只要简单的看看有没有小虫,有没有太老的,然后用水冲洗一下就可以了。
    将刺老芽剁成小段之后,放入鸡蛋里加上盐搅匀,然后用锅煎炒一下,鸡蛋熟了,它就好了,又嫩又香的味道,你只会恨它老的太快,很多时候,没等你吃过瘾呢,它已经老的不能吃了,你只能等来年再说了。
    我让王胜利和王春生过来给我搭个狗窝,正好晚上我们就一起吃狍子肉了,炖狍子肉的时候,是在屋里炖的,这是怕被人发现了,尽管因为家里有狗,还是大狗,我也不敢大意了,过年的时候的事情,那就是个警告。
    炖好之后,趁着天黑没人的时候,我们拿到了卫生所会餐,因为小刘奶奶和刘三奶奶不愿意跟一群男人一桌,我干脆一家给劈了一个腿,让她们带回家做着吃去。而这边不仅有王润生他们,还有我们大队的队长和恰好过来的三队队长。
    干烀狍子肉再加上刺老芽炒鸡蛋,一盆子蘸酱菜,让大家吃的大呼过瘾,村长特意拿来了一坛子白酒,得有十多斤,也是直接见了底儿。
    黑虎和黑龙不知道为什么,更喜欢吃生的骨头,所以,在收拾狍子的时候,连着头再加上身上的骨头,我都直接剔出来给了它们,但是,狗崽儿的奶牙却咬不动骨头,只能用肉汤泡着苞米面吃,不过,我将内脏都剁碎了煮成狗食留给它们了。
    黑虎和黑龙最近开始长本事了,可以自己三两步的越过栅栏去后山,可能是吃狍子吃出甜头了,干脆自己去捕猎,好在一般的时候都是在晚上,而且也不会走远,它们一般只会捕猎野兔、野鸡这样的小动物,自己吃完了就会给家里带一两只,所以,我家的菜桌是越来越丰富了,可惜,这个轻易是不能和人分享的。
    什么事情都是不患寡而患不均,一次两次,大家只会羡慕你买了两条好狗,时间长了,这就会由羡慕变成嫉妒,而嫉妒心重的人,那是什么事情都做的出的,到时候一定会以事出反常必有妖的借口要求打死两只狗,而原因也只会是,我的不着的,你们也别想得到。为了安全,我轻易不让它们给家里捕猎,但是它们自己去山里抓吃的,这个谁也说不出什么。
    我挨着栅栏种了一圈的刺老芽,它们很快就会长起来,然后将栅栏挡的严严实实的,以后就没有人能顺着栅栏往里看了。另外,谁要是敢翻墙进来,保管能扎烂糊你,刺老芽的刺,可是绝对不会给你留情的。
    当然,大黄在的牛棚子和黑虎它们的狗窝处,是没有刺老芽的,主要是方便黑虎和黑龙进出,不过,你若是想要从这里进来,那不好意思,就算是没被黑虎它们咬伤,也会被大黄踩住,想出去都难。
    因为季节变化,每到开春,老人孩子都容易上火感冒,吴老因为这个季节返潮也病倒了,我带着孩子们去看他的时候,老头还硬挺着说没事儿,但是一口黄痰接着一口的往外咳,看的让人心疼,什么都吃不进去。
    我想了一下,去河边割了些河芹菜回来,剁肉馅给他包了饺子,可能是合口了,吴老竟然一口气儿吃了十多个,把潘建刚高兴坏了,一个劲儿的说:“小俞在这儿多住几天吧。”其实不用他说,我也会在这儿住下的。
    吴老不爱喝药,总是说挺挺就过去了,这苦药汁子进肚就是败胃口的,这吃不进去饭才越来越重的,也不知道他老人家是怎么得出的这套歪理邪说。不过,不爱吃药没问题,咱们可以喝药粥啊,这个我拿手。
    清香甜润浓稠的花生杏仁粥自然也就成了首选,这个粥主要的功效就是祛痰、止咳、平喘,吴老很爱喝,但是,当连续三天顿顿喝这个粥的时候,尤其是我还不让他吃咸的或者是肉类,而卢将军几个故意使坏,在他面前拿婆婆丁之类的菜,蘸着我特意炸的辣椒酱的时候,吴老不干了,很委屈的表示,自己都不咳痰了,能不能吃点儿蘸酱菜啊。
    被我无情的驳回之后,又暗地里示意潘建刚给他偷渡一点儿,潘建刚是不敢直接拒绝,但他会装作看不懂暗示的直接拿着酱和菜,当着吴老的面儿问我:“小俞啊,这能行吗?”吴老恨得牙痒痒,不过看着我敲桌子的样子,还是只能狠狠地瞪潘建刚一眼,然后也不用我回答,直接摆摆手道:“拿走拿走!个叛徒!”
    潘建刚也不在意他耍脾气,很是愉快麻利的带着东西出去了,吴老那带着不甘又含情脉脉的样子,险些没把我笑得肚子抽筋。又过了两天,我给他把脉,看他确实没有大碍了,才同意他吃正常的饭菜,但是,每天早起必须泡一碗绿豆糕吃下去降火。
    这绿豆糕是我自己做的,没有卖的细粉儿,吃起来带着一点儿粗糙感,不过,因为里面加了野生蜂蜜,味道还是不错的,这个不独吴老,几个认识的老人我都让他们每天早上起来喝一些。因为绿豆不能管饱,只能算是副食,所以卖的并不贵,而俞家本就是中医世家,自然知道它的好处,留的自然也就多了一些,吴老等人也没有想问过我,哪来的这么多绿豆。
    就在我要回去的时候,王立秋找了过来,说是麻婆婆给我拍了电报,让我去给她小儿媳妇看看病,人现在在军医院住着呢。就凭麻婆婆对小河他们的帮助,我也是必须得去的,小河他们只能留在吴老这里。
    回了村,我开了介绍信就赶紧走了,村长现在是没时间管我了,那几个知青已经闹到革委会了,他们是死活不愿意留在这里了,我想了一下,对村长说:“这知青就是离开了咱们村,也肯定会再派过来新的知青,人品什么的谁也说不准,要是有可能,你就去黄旗屯问问那里的知青,他们愿意换过来不,那几个孩子我接触过,人品都是没有问题的。”
    我也只能提个意见,这事儿还得他们自己决定,我带着简单的换洗衣服和医药箱就赶紧走了,毕竟,如果不是病情真的严重了,麻婆婆是不会给我拍电报的,有一分可能性,她也会带着儿媳妇回来,因为这老太太不是个愿意欠人情的。
    麻婆婆的小儿子是在n省和j省的交汇处的b县,这趟火车的列车长正是刘英,看到我之后有些惊讶,知道我要去b县的时候,就给我安排了单独的一个卧铺间儿,好能好好休息,我领情道谢后,她就出去了。
    天快黑的时候,刘英拿了两个苹果进来,就是那种不太大的国光,在这年代已经算是不错的水果了,我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你留着自己吃吧,我个大男人不用的,你们女孩子多吃点儿水果对皮肤好。”
    刘英坐在我对面床上,有些局促不安的样子,像是有话要说,又不知道怎么说才好,跟她平时英姿飒爽的样子大相径庭,我问道:“英子是有啥事儿吗?咱们哥俩都这么熟了,你有啥事儿就说,只要我能办到的,肯定帮忙。”
    第68章
    刘英想了一下说道:“俞大哥, 你想没想过,以后要和什么样的女人重组家庭?”我一愣,脑海里出现了之前吴老说的话“你呀, 要是对人家姑娘没那意思, 就赶紧趁早说清了。”心中了然, 原来是这样啊, 我既然无法给人家女孩幸福, 自然也就不能含糊不清的耽误人家。
    于是我开口道:“我这辈子,在感情上只爱过一个人,以后是不会再让任何人走进我的心里了, 就守着小河三个好好过日子了。小河三个不能接受家里多出个女人,我也无法适应陌生人介入我们家里。
    更何况, 重新组成的家庭,就会再有孩子的出现,人心都是偏的,我不希望小河他们受到委屈, 再说, 小河他们被我娇惯的性子有些独,有弟弟妹妹的出现, 即使仍然跟以前一样疼他们, 他们心里也会受伤。所以, 我干脆就不打算再婚了。”
    刘英知道,我这是说给她听得,有些狼狈地深吸一口气道:“那俞大哥, 天不早了,你先休息吧,我还得去各个车厢看看。”我点头道:“去吧,妹子,有事儿吱声,哥一准儿帮你。”刘英背着身点头道:“那谢谢哥了。”说完就走了。
    我把玩着桌子上的两个国光苹果,心里也有些难受,我知道刘英是个好女孩,热情、大方、又负责任,但是,不说我从心里接受不了和个女人组成新的家庭,就是心里,也只有前世老公一人,虽然因为过了望乡台之后,前世的情感都淡漠了下来,但是我并没有失忆,反倒是那些恩爱场景始终历历在目。
    剩下的两天里,刘英没有再过来,我也没打听过,我相信她是一个拿得起、放得下的女孩儿,只要给她时间,她会想明白的。其实,我有些想不通,为什么刘英这样条件很好的女孩子,也会想要嫁给我这样带着孩子的男人?难道不知道后妈不好做吗?
    你对人家孩子好,人家和孩子不一定领情,只会觉得这是应该的,而你对人家孩子稍有不顺,世人自然会谴责道:果然是后妈!渣男甚至会说一句:你太让我失望了,没想到你是这样的女人,我真是看错你了。(当然,这是指真的对孩子好的后妈说的。)
    我下车的时候,想了一下,将这两个苹果收了起来,如果留在这里,那就有划清界限的嫌疑了,以后再见面可就要尴尬了。车下,麻婆婆正和自己穿着便服、站的笔直的小儿子在车下等着,那男人足有一米八的身高,魁梧的体魄,没有一点儿像麻婆婆的样子,要不是脸形和眼睛,我是不会相信这人是麻婆婆的儿子的。
    麻婆婆见到我,很高兴地说道:“没受到回信儿,我就知道你肯定是直接赶过来了,看,到这儿就接到人了。”我有些不好意思,我能说,我对拍电报无感,将这事儿忘了吗?只能窘迫的叫了一声:“麻婆婆。”
    就在我有些不好意思的时候,麻婆婆的小儿子走了过来道:“您好,我是麻岩西,这次因为内人的病情,要麻烦俞兄弟了。”我伸出右手与他相握之后笑道:“麻兄客气了,平时在村里我也没少麻烦麻婆婆,这不过举手之劳罢了。”
    因为担心麻岩西妻子的病情,所以,我拒绝他们让先吃饭的意见道:“趁着现在天早,嫂子还没进食的时候,我把脉更好一些。”麻岩西一听也不再客气,只说了一声:“那俞兄弟受累了。”
    麻婆婆有些心疼的说道:“别说是一大早,就是白天也吃不进去啥,本来就瘦的皮包骨头,这现在又疼的跟头把式的,一宿宿的折腾,这人都快折腾坏了。”麻婆婆真是打心眼里心疼自己的儿媳妇,就和自己的亲闺女没啥区别,我只能安慰着。
    麻岩西是个连长,开着部队的吉普车过来的,但这吉普车看起来就像快散架子了似的,麻岩西有些不好意思的说道:“那啥,部队离这边有点儿远,这车看着是寒碜点儿,但是有劲儿,前两天儿小韩还给修理过,你就放心吧。”
    放心吧,啥叫打脸,看看麻岩西就知道了,这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地方,车子直接灭火了,麻岩西挺不好意思地说道:“这车有的时候脾气不太好,一说它,它就不乐意,不过你放心,一会就好。”
    说着,他就下车去检查去了,我自然也不能在上面干等着,再说,这辆走一步,喘三喘,摇两摇的车,我真的是坐够了,什么叫没有对比就没有伤害?早先吐槽村长家的牛车能将屁股颠八瓣儿,可是麻岩西这辆吉普车却可以将人直接颠出内脏。
    下了车,毫无准备的我,直接呛了一口沙子,那风直往肺里钻,那难受劲儿别提了,我弯下身将嘴里的沙子吐出来,麻岩西赶紧拿出个军用水壶递给我道:“俞兄弟漱漱嘴儿,怨我没跟你说清,这里风太大了,一般人受不了,所以这里除了我们部队跟我们看着的监狱基本没有人烟。”
    我慢慢适应过来之后道:“这风真大,一般人想适应确实不太容易。”麻岩西叹气道:“这里常年风沙,当地老百姓都戏称这里一年刮两次风,一次能刮半年。”麻岩西收拾了半天,但这车死活不给他面子,气的麻岩西咣咣踹了两脚,但人家依旧稳稳地站那儿。
    麻岩西有些无奈的对我说道:“那俞兄弟,你和我娘先在这儿等会儿,我跑回部队叫个明白人过来修理它,你放心,不远儿,我顶多两个小时就能回来。”麻婆婆也说:“小俞上车吧,让他去叫人,咱俩在这儿等着。”
    我想了一下说道:“我还是和麻兄先去吧,看看小嫂子到底是咋回事儿。”说实话,这车我是真不愿意坐,我现在是情愿走路也比坐车强,我挺感谢当初张队长只想着把我往远场发配,这要是整到这样的地方,我估计我会崩溃的。
    麻岩西也心疼媳妇儿,一听这个,也只能脸红的说道:“那俞兄弟还得受累,我一会儿给俞兄弟接风,咱哥俩再好好喝一杯。”我笑着点头道:“行,我就等着好酒好菜了,要是不好,我可不依。”
    我又回头看了看麻婆婆,有些迟疑的问:“就让麻婆婆自己在这儿,没什么问题吧?”麻岩西摆手道:“能有啥问题?你看这儿,这么长时间有人影子吗?连个鸟都不带过来的,害怕风大折了翅膀。”
    就在麻岩西帮我背上医药箱准备关门走的时候,迎面一辆军用大卡冒着黑烟过来了,卡车在吉普车旁边停下,一个士兵下来给麻岩西行了个军礼之后说道:“连长,这个又不行啦?这三天一小修,五天一大修的,咱就不能跟上面申请个能从市里跑一个来回的车?回回都得再来个车往回拉你,我这儿掐点儿看你没回来,就赶紧过来接你了。”
    能跑一个来回的车?好家伙,这要求还能更低不?还有,什么叫回回都得来个车往回拉?我戏谑的转头看向麻岩西,这哥们的黑脸也看不出来好不好意思,但是耳根和脖子却通红的,麻岩西恶狠狠的看了一眼自己的兵。
    对方根本不在乎他杀人眼神,看来这位就是个纸老虎,平时跟手下的兵相处的都不错,麻岩西抬脚踢了对方一下道:“废啥话?来了还不赶紧去拿绳子!还有,你以为老子不想要新车啊,上面不是说,咱们这地方,去了风就是沙,来回坑坑包包的路,去了卡车,啥车过来都没好,这才不给批的吗?”
    小兵撇嘴道:“那你也不能为了撑面子,把人家淘汰的吉普车和拖拉机组装在一起啊。”麻岩西恼羞成怒的道:“哪那么多废话!赶紧的,还有,等会儿回去,你给老子负重五公里去!让你话多,就是没累着!”人家也不在意,笑嘻嘻的就跑了。
    麻岩西挠着脑袋道:“那个,俞兄弟,咱们上车吧,我这回寻思刚修好,咋也能跑回去,谁知道手底下兵不争气,修个车也修不明白,这才让你见笑了。”麻岩西是个黑脸,脸红脸白都不明显,但我不行啊,这一憋笑,整个脸就通红了,只能点头上车,省的尴尬。
    见我做好了,麻岩西说道:“俞兄弟,咱们得先把玻璃都关好了。”我了然,就卡车那冒烟劲儿,真得把窗户关好了,果然,卡车掉头之后,那黑烟看东西都费劲儿,麻岩西很淡定的把雨刷器打开了,将上面的一层灰抹干净了,等黑烟散了,这才下车,跟自己的兵拴绳子。
    二十来米的麻绳子,俩人配合默契的打着扣子,一看就不是第一次操作了。麻岩西打开车门上了车,然后笑着说道:“这回咱们不用走了。”想了想又加了一句:“你那药箱子真不轻巧。”麻婆婆冷笑道:“行了,别没话找话了,我来看你,我说你咋光是跟我说,这是你私车,就没看你开呢。”
    第69章
    麻岩西的妻子一看就是个干净利索的女人, 就算是被病情折磨的骨瘦如柴,也还是把自己整理的干干净净的,不知道是因为知道我要来还是受丈夫影响, 起床之后, 就将被护叠的整整齐齐, 就算是疼的汗水顺着脸颊往下淌, 也绝不靠着被护, 坚强的样子,让人佩服的同时,也有些心疼。
    麻岩西介绍道:“这就是我媳妇儿华娟儿。”我笑着说道:“嫂子好。”麻岩西又对华娟儿道:“媳妇儿, 这就是妈总提起的俞鹿年俞兄弟,你这病也是多亏俞兄弟提醒, 要不,等知道的时候就晚了。”
    华娟儿靠着丈夫的胳膊,勉强勾了勾嘴角,看来是真没力气说话了。我笑道:“嫂子先躺下, 让我把把脉吧?”麻岩西一听, 赶紧扶着华娟儿,将人放倒, 我坐在床边的凳子上, 细细的把脉, 只是这华娟儿的脉,已经弱的若有若无了。
    半晌,我将两边的脉都把完之后沉思着, 直到我抬头,才发现三双眼睛都紧紧地盯着我,麻婆婆看我抬头了,才小心的问我道:“小俞啊,你嫂子这病能治不?缺啥少啥药材,就让你二哥去找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