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带着鬼儿子们重生 > 第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节

    我说道:“就是字面的意思,这宋红军应该已经死了,你可以直接揭发检举了,因为,你要只是因为当过老师,并不会被批、斗,顶多就是家庭成分上不好,想在市里找工作费点劲儿,但是,你揭发检举宋家和黄家滥用职权、迫害百姓,作为受害的劳苦大众的形象出现,那就是另一回事儿了。”
    因为这何欢曾经帮过王立秋,村长自然是很愿意报答他,很快就将这份由几个高学历的文化人措辞,我帮着填了一些博可怜,让人一看就落泪的话语的信,交到了上面。这时代别的不说,一个个的工作积极性却毋庸置疑,接到检举信之后,革委会立即派人去调查,结果就是,凡是何欢教过的学生,都可以证明,他从来没打骂过学生,尤其是,他教的就是数学,根本涉及不到任何政治问题。
    在何欢表示了,自己就算是平反了,也愿意为了支持农村建设,留在村小学里任教的时候,上面很快的给了平反证明,将他的户籍按照知青的身份安进了四队集体户,因为村小学是在四队儿里。
    至于补偿什么的,这年代就别幻想了,趁早洗洗睡吧。当然,何欢是不在乎有没有补偿的,对于他来说,能以自由身,平平安安的见到自己的老母亲,已经是天大的幸事了,别的是不敢再要求的了。
    因为这卫生所要改建成带着幼儿园的卫生所,所以,村民就都趁着这段时间农闲的时候,赶紧帮忙盖房子,扩围墙,反正这年代只要你不占耕地,大队也同意认可,那房子随便你盖,所以,大家一商量,干脆多盖几间屋子,给以后出生的娃子们也留出来地方。
    一些老人,盖房子帮不上忙,干脆就在家,找点儿板子啥的,钉些桌椅板凳,村民们都心眼实,他们觉得,人小俞大夫的娃儿,可不缺奶喝,但人家俞大夫却为了村里的孩子们,自掏腰包买了四只揣崽子的羊,就是为了孩子们能好,他们这些受益的人,哪能不伸手帮忙干点啥?那以后不是让人戳脊梁骨?
    就是村里的老太太们,都不去天天数家里的鸡蛋还差多少够买两包盐或者东家长、西家短的扯老婆舌了,她们现在都是三五成群在村里找个大树,人手拿着些稻草聚在下边编草甸子或者凉席,等炕砌好之后,好拿去铺上,省的直接睡凉炕。
    这些倒是都好说了,但是这被护褥子可就让人犯难了,村民们是绝对不会拿自家的被护给孩子们送过来的,那家里还睡不睡觉了,更何况有的条件不好的,一大家子就围着那一条被护,所以,这是行不通的。
    我空间里倒是有都是布匹,还都是上等的锦缎,但是,拿出来以后,我可说不出来历,那麻烦事儿可就多了去了。村长也是三天两头的往乡镇局跑,最后,还是乡政府的领导们,实在烦的受不了,让我们去将市招待所淘汰下来的那批被褥领回来了,村长还顺手把人家那些磕掉碴,但是不严重的盘子碗都给划拉回来了。
    村长统计了一下,村里六岁以内、两岁以上的孩子,总共有四十八个,供中午一顿饭的话,大队一个月给拨出来二十斤苞米面,半斤食盐,其他的就得我们自己解决了,这已经是村里能拿出来的最大量了。菜蔬上倒还好说,我那园子里的菜,就足够了,但是,总是这么吃,哪有什么营养可言啊。
    我想了一下,干脆挨家买了几只老母鸡,跟之前的那些鸡一起关进了鸡棚里,隔三差五的煮些鸡蛋给孩子们改善一下伙食。然后又去肉联厂买了不少肥肉靠油,以后这炒菜炖菜就都得用荤油了,至于是否会因此产生三高,这个真不用担心。
    当然,这里要是什么事都指着我和王立秋肯定是不行的,就是加上王润生三人搭手,也是不够的。所以必须找两个人过来帮忙洗菜做饭,村长也承诺,来这里做饭的,都按照壮劳力的十个工分算。
    这是个肥差,十个工分是什么概念?那是一个成年男人,从早上五点在地里干活到晚上七点,中间午休一个小时的计分标准,而女人一般最多也就能得到八个工分,而给生产队放羊的老人,只有六个工分,所以,这个活,是大家都抢破脑袋想要争取的。
    本着肥水不流外人田的原则,我选了刘三奶奶和小刘奶奶,自然是又惹了很多人不痛快,但是,谁也不得不承认,这两个老太太干活是真麻利,还干净。至于村长媳妇儿,她还需要每天领着妇女们干活呢,自然是不可能到这儿来干活的。
    小学不像我这儿,一直得工作,他们礼拜天是休息的,一大早何欢来到我这儿借自行车要去废品收购站掏登些小学课本,回来给学生们讲课,我听了之后,也想看看那传说中的废品收购站,于是让王立秋看着家,跟合欢一起去了,顺便再买些骨头回来给孩子们熬汤喝,在这里生活了一个星期的孩子,脸上都有了一些光泽。
    废品收购站里,除了一些书本之外,就是一堆破桌子烂椅子,至于传说中金银、陶瓷等宝贝,我是没看到,但是,那些被列为□□的孤本著作,却真的不少,这样的书,自然是不可能让人拿出去的,所以,我只能暗度陈仓的装进空间里,然后挑出一摞的小人书和空白纸张。
    出来的时候,何欢也挑了一大摞的课本,基本都是小学和初中的语文数学,白纸也找出了一摞,来到门口,看守的人,认真的检查了一遍我们挑的书籍,确定没有违禁品,才上称,总共花了两块钱,何欢要给我他挑的那份儿的钱,被我拒绝了,因为我知道,他的钱是跟村长借的。
    来到卖肉的地方,没想到今儿个运气不错,不仅猪肉摊还剩下一角子连带着下踹(跟板油差不多,也能靠油,但是出油量不如板油,但靠完之后,会留下不少油梭子)的少半个猪的猪肉,我赶紧掏钱和肉票都买了下来。
    而且,猪肉摊旁边的牛肉摊也剩下大量的肉,牛肉在这儿并不受欢迎,因为它身上都是瘦肉,就是肥油靠出来牛油,也不适合做菜,又腥又膻,除了回族人,是没有人喜欢的,至于牛肉,虽然相比于1.35的猪肉,它只要1.1,还不要肉票,算是便宜透了。可是,牛肉不爱烂糊,实在耗费柴火,人们都不愿意买,所以,这里一般也不会有卖牛肉的。
    牛骨头自然不会像猪那样,一刀切着卖,只能剔出来喂狗,肉摊会把那牛骨头剔的干干净净的,绝对不会让你找到一丝残留,我跟卖牛肉的人商量了一下,我买下他五十斤的牛肉,他将那些牛骨头都送给我,一堆牛油也只收了我两块钱。
    来的时候,何欢骑车驮得我,他早就从王立秋那里知道我不会骑车了。回去的时候,只能让何欢驮着这一大堆东西先走,我在后面慢慢的往回走。何欢跟我说了一声:“俞大哥,那我先把东西送回去,就回来接你。”说完就骑车走了。
    我正往回走的时候,一个妇女拽了我一下,然后小声的问道:“同志,要不要挂面?”挂面在这个年代绝对是好东西,只是太贵了,一斤中等面粉只要0.28元,但是一斤挂面就要1.5元,还不一定能买的着。
    也不怪这人鬼鬼祟祟的,因为这时候私下买卖,会被称为投机倒把的,被抓住了的话,不仅会没收东西,整不好还会被公开批评,城里的工人甚至会被开除。
    我低声问道:“多少钱一斤?你有多少?”女人道:“我这儿有七斤,我要七块钱加五斤粮票。”我说道:“你得让我看看东西,要是全碎了我可不要。”
    女人点点头,拎着我到一旁的死胡同里,把放在墙角的篮子上的布打开,里面整整齐齐的码着挂面,不像现在的挂面那样雪白好看,面色有些灰黑,但是,一掀帘子就能闻到一股面香味儿,我点点头同意了她的交换条件,把钱和票都递给她,但是我没有东西装,最后又给了五毛钱,直接把篮子和盖布也买了下来。
    卖完东西,女人快速的离开了,从始至终,我也没看清对方的样子,我也不介意,开始继续往回走。正在我打算歇歇的时候,听到了一个消息,那天回去的革委会的人,不仅当时死在村里的一个,后来有一个地主,割破了绳子后,连着杀了四个革委会的,然后趁乱逃走了,连带着很多臭老九一起逃离了。
    第26章
    钱是真的不抗花,就是在这个大米才三毛五一斤的年代,我兜里的钱票也花出去了不少,在这么坐吃山空下去,肯定是不行的,孩子们以后长大了,哪都是要钱的,至于在俞家老宅收上来的金条金砖等物,我并不打算动,等以后孩子们大了,就都给他们分了。
    孙婶给的报酬,我还真就不太敢动,或者,等以后天下太平了,换个地方居住的时候,拿出来当做摆设还成,卖,我是不打算卖的。书籍上就更不会拿出去卖了,我甚至都没打算让它们再一次面世,而是打算慢慢的抄写出来。
    我找到村长,对村长说道:“叔,养活这些孩子,想让他们生活的好点儿,我打算偶尔进山采些药材,拿去收购站换钱。”
    村长大手一挥道:“这个你不用跟我说,反正你不采,那些药材在我们眼里也就是一堆草,村里人就认识黄连这样简单的药材,也向来都是谁找着归谁,是自家泡水喝还是攒着送收购站去,都是自愿的。”
    这里漫山遍野的都是药材,值钱的园参每斤收购价20.10元,次一些的红花四块五一斤,贝母八块五一斤,基本都是往山里走几步,就能摸着,至于块八毛钱一斤的五味子、甘草和黄芪这样的,那更是漫山遍野都是。
    我一般都是只拿前三种,需要进深山,村民们不太认识的药材去换钱,这些就足够我跑一趟就弄上个百八十块的。至于后面的那些,我只甘草弄回来的多一些,是用来煮水给孩子们喝,因为它能清热解毒,剩下的只要够用就行了。
    或许是现在的孩子都是散养惯了的,或许是这里还在村子里,也或许是,这里吃的喝的比家里好多了的缘故,我从一开始就没看到过孩子们哭闹着不来的时候,现在更是,只要说不送他们来,就会在家撒泼打把的哭闹。
    三胞胎现在在村里混的如鱼得水,比我人缘好多了,在小朋友眼里,更是带头的存在,因为我给他们讲的故事多,或许因为当初浑浑噩噩的,记得有限,但是,在这年代足够糊弄的这些傻孩子们一愣一愣的,眼带崇拜的看着他们,连带的,更是天天都希望早早地到托儿所来。
    总的来说,现在村里村民因为没有孩子拖累,孩子们更是天天活蹦乱跳的没病没灾的,偶尔嘴里还蹦出一些有趣儿含着道理的歌谣,再也不是一张嘴儿就“拉大锯,扯大锯,老家门口唱大戏...”这些人也因此干活就更有劲儿了,周围的其他村子,一看这效果好,哪个村子没有几个干不动活的老人?还有那些天天无事生非的知青。
    咱们不求你们能做的跟二道河沟村的俞大夫那样,但是,照顾孩子,别磕了碰了,来回中午给做些吃的,这总能完成吧?不会?那没事哈,我盖房子这段时间,你们就去那边学习两天,回来还做不好,没事儿,咱们在工分上找。
    可以说,我现在在所有知青眼中,都是一个祸害,我是因为打心眼里喜欢孩子,所以,无论做什么,都会觉得心甘情愿,这自愿和非自愿的自然不能比,小孩子哭闹又实属正常,有的时候自家家长还打两巴掌那,所以,初时看到孩子屁股上的巴掌印,家长虽然心疼,也都没说什么。
    但是,当有跟我们村来往或有亲戚关系的人家,在听说我们这边,不仅我自己掏腰包给孩子们弄来了羊奶和鸡蛋,每天的粥菜里都是有荤油的,在孩子们哭的时候,我向来都是好脾气的哄着讲道理,另外几人,包括那三个臭老九,都是耐心极好的,从来没有过打骂孩子的情况的时候,周围村民不干了。
    这事儿就是这样,不怕别的,就怕比较,尤其是还出现了各村知青偷吃孩子们伙食,让孩子们饿肚子的事儿之后,村民们不仅逼着知青们赔了粮食,还天天都跟防贼似的防着他们,大队长也对他们更没有好脸子了。
    一开始,甚至周围的村子还过来商量,要不直接把孩子也送我这来得了,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一群羊也是放。但是,这显然行不通,这天天接送孩子更费事儿了,再说,临近的村子行了,那别的更远的村子那?这孩子都送我这儿,我往哪搁?
    这唯一的解决办法,就是找出村里真正喜欢孩子的老人,好好看孩子,再找到认真负责的人,帮着督促监督。
    王润生和花伯来,他们都不知道自己的家人现在在哪儿,甚至都不能确定自己的儿孙是否还活着,所以,都格外的喜欢这些孩子,尤其是嘴甜会哄人,一口一个大爷爷、小爷爷的小海,更是他们的心头肉,有时候去放羊的时候,摘到点儿黑天天,也会特意留着给他吃。就连小海随口说了一句想要秋千,都会想法儿连夜给做出了一个结实的。
    当然,因为感激我,对另外两个孩子,也是喜欢的,自然不会亏待他们,只是,小河总是抽出时间就愿意围着话少的顾学礼,询问着一些稀奇古怪的问题,也真亏了顾学礼本来就是个书呆子,对于好学的孩子,打心眼里喜欢,就是问题再怪,也总是耐心解答,甚至还会变相的鼓励小河问问题。
    而性格稍有内向的小湖,却更喜欢没事儿的时候缠着我,让我教他医术,每天都会学习一篇新的药方,没事儿的时候就会嘟嘟囔囔的自己背诵,只要教他新的偏方或者药物习性,都会看到他眨巴着亮晶晶的大眼睛,小嘴往上翘。
    大约是因为在地府的时候,日久天长让他的精神力得到锻炼了的缘故,小湖不仅过目不忘,而且还会举一反三,偶尔的时候,会在看我配药的时候,问我:“爸爸,这里为什么不加一点儿xxx,那样药效不是会更好吗?”
    当听说加入这个药会引起一些人的胃部刺激,最好还是用xxxx这样温和些的药材替代,会不伤身的时候,就会一脸恍然大悟的样子,然后再把自己知道的药方再琢么一边,为啥用这个而不是用效果更好的那个药材。
    当然,这三个孩子玩起来的时候,也是很疯的,我并不反对他们淘气,只要能注意安全,我都是不会说什么的,但是,他们淘起来有时候是真的挺气人的,比如,把我的听诊器的胶管剪下来做弹弓。
    虽然我更加注重中医,把脉的时候居多,听诊器更多的时候,只是放在那里做摆设,但是也不能让他们这么遭禁东西,而我又舍不得揍他们,实在没办法,我只能选择谁糟践了东西,就将零食折现还款,什么时候还完钱了,什么时候再吃主食以外的东西。
    当然,你若是能够干一些力所能及的活计,以此换取报酬还款,也是可以的,比如,早期帮着放羊回来的王爷爷、花爷爷挤羊奶,挤够一桶可以换取两角钱的工钱,比如挖够一小碗的蚯蚓喂鸡,然后将鸡蛋取出来,也可以换得两角钱。
    像这次,一个听诊器需要十八元,而参与者是三胞胎共同作案,所以,赔偿的时候,自然是三胞胎平分,每个人需要支付六元钱,这可是一笔不小的债务,两天之后,最喜欢小海的两个老头,哄着小海去想别的办法吧,实在是这几只羊,已经受不了他的小手,没完没了的撸了,已经只要见到他,母羊就尥蹶子跑,追都追不上。
    小海无精打采的摆摆小手道:“不撸了,我跟着羊屁股两天了,总共也就得了六毛钱,还整得小羊都没奶吃,让我爸又扣了我两块钱,我才不干了呢。”
    同样满脸沮丧的还有小河,挨着小海坐着说道:“谁说不是那,这院子里,都让我给翻了一个遍了,现在蚯蚓估计都搬家了,不敢再在这院里住了,我就换了一块钱,老爹却趁机让小刘奶奶帮着把菜籽种上,还说省的浪费了,这土翻得真细。最可气的是,这不算额外工钱!”
    看着哥哥弟弟的样子,小湖干脆直接瘫倒在地说道:“周扒皮都没咱爹黑,药材不晾干处理好不给钱不说,晾晒坏了还得倒扣钱,哪有这样的啊!”
    想要罢工,但是看着桌子上摆着的点心,三胞胎又狠狠的咽了口口水,倒是挺有骨气的,都没选择偷吃或者接受王立秋他们的给予,都乖乖的等自己还完债再吃,所以,他们只能继续打起精神来,想办法还债。
    也不知道是他们自己研究出来的,还是谁给支的招,他们竟然求着王立秋组织孩子们上外面玩耍,然后哄着大伙一起帮他挖野菜,而他们自己却找着附近那些虽然不值钱,但是量大的药材,倒是很快就把债还完了。
    三个人精还知道把自己的吃的,分给所有帮着他们干活的小朋友,因为数量有限,其实一个人就能吃到一小口罢了,但是这些被卖了还帮着数钱的傻孩子们,还高兴的一个个在那傻笑。
    第27章
    时间进入七月份的时候,天就和要下火了似的,人们热的都快喘不上气了,我不得不天天熬煮绿豆汤给孩子们解暑,酷热的天气让人变得脾气暴躁,村里几乎天天都有人因为一些小事儿大打出手,我和三胞胎大约是因为曾经是鬼,阴气重的原因吧,倒是不觉得如何难捱,但也是热的睡不着觉。
    想要效仿村民们拿张凉席睡在院子里,但是看着虎视眈眈的蚊子,我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最后没办法,实在是舍不得孩子们受苦,只能把他们送进空间了,那里的温度始终都是恒温,进去就会觉得舒服的不得了,但是,出来的时候,就会因为温差觉得更难受,所以,我一般都是在后半夜凉爽下来的时候,把孩子们放出来适应着温度。
    我自己倒是不用进去,因为练习的功法让我几乎寒暑不侵,我每天会坐等月上中天的时候,运转几圈内力,消除一天的疲劳和不适。
    只是,像今晚这样的月色,是很容易勾起人的回忆和思乡之情的,我又想起了前世的亲人们,可能是像人说的那样,死了死了,一死百了,人死之后,尘缘就随着那副臭皮囊了了吧,我在地府那么多年,却始终没看到过老公和大儿子,甚至连任何亲人都没见过。
    只有那些每年按时送来的香火,让我知道他们大约的寿数,都算是长寿的人,我也放心了。但是,那股思念感,却让我心里空唠唠的,我干脆拿出一碗鹿、鞭酒,坐在院子里特意请人做的藤椅上,就着牛肉干,一边喝,一边随着月色放空心神。
    我的酒量一向是很好的,即使这一杯酒马上就见底了,我仍然是清醒的,毫无醉意,就在我要再倒上一杯酒的时候,我面前出现了一个人,不对,是一个鬼,我认识他,这人正是那个倒霉的地主,我挑挑眉看向他道:“你来做什么?”
    那个地主说道:“你果然能见到我,孙嫂子没有骗我。”一听他说孙嫂子,我就知道是谁了,于是开口道:“那你的仇人也被你报仇了,你还怎么不去投胎?你找我干什么?先说好,要是你还有什么仇人,那也别找我,不管是帮你报仇还是怎么的,我都是不会插手的。”
    听我这么说,那地主也不意外,他说道:“我没有什么仇人再惦记了,只是因为我是横死鬼,不能马上投胎,留在地府中,我又没有香火可食用,最主要的是,我死的时候,衣服都被人扒了,在那边实在是太冷了,我又没有什么亲人能给我送衣服。孙嫂子说,我可以找你换取。”
    原来是这样,我想了一下说道:“换取?那你又是打算怎么个换取法?”那地主说道:“下面什么都没有,但是,普通的阴间土却随处可见,孙嫂子说,这土拿到阳间,就是避暑圣物,你给我一些香火和衣物,我给你拿来阴间土,怎么样?”
    阴间土能不能避暑,我是不知道的,但是,这给死人送个衣服和香火,却再简单不过了,到时候就算是没用,也无所谓,这就是说明我和他只是交易,不产生因果罢了。于是,我点头应下道:“那行,什么时候交易?”
    倒霉地主大喜道:“要是可以,你现在给我一个桶,我马上就去取来交给你。”我点头起身,取来一个闲置的水筲交给他,这鬼的东西,自然是不能承装实物的,只有我的空间有些特殊,是随着我投胎后具象的,我在地府的时候,也是盛装不起来的,不然早就收集阴间土,看看能不能给摇钱树分枝了。
    他一挥手收走了我的水筲,然后说了一句马上,就也消失了。我去后院找了一沓子草纸,和了糨子糊了信封,然后用孙绝户之前留下的镍子(给死人做钱的东西,按上就是一个大钱印子,写着丰都银行收的字样),蘸着墨汁开始给他做钱,也就是香火。
    好不容易将这一沓子钱印完了,已经快一个小时了,倒霉地主踉踉跄跄的出现在了我面前,咣当一下把水筲放在了地上,实物,尤其是还装满了阴间土的实物,对于鬼来说,那就是跟扛着两百斤重物没什么区别。
    我从空间拿出一个元宝,那是我从硬件带回来的香火,虽然具象之后,在阳间人眼中,就是不折不扣的金元宝,只是上面的字有些特别,但在鬼的眼中,那就是散发着香味儿的食物。我对着不停吞口水的倒霉地主说道:“你先吃点东西补补体力,我这就把这些香火烧给你,还有,收好布匹...”
    边说,我边拿出一匹布,正要交给他,他赶紧摇头道:“别给我布,我也不会做衣服。”我想了一下说道:“那你要是不嫌弃,我这有用过的衣服,你要不?现做肯定是来不及了,你也知道现在这个世道,但对封建迷信,这草纸还是个人家做的。”
    倒霉地主赶紧说道:“不嫌乎,一点儿都不嫌乎。”我将我在阴间的衣服拿出了两套递给他,他高兴的一转身就穿上了一件,然后将另一间小心的收好。我跟他从后墙跳出去,来到他的埋尸处,将这些纸钱烧给了他,看着他心满意足的消失了,我赶紧回了家。
    来到水筲跟前,就是一股寒凉之气,倒是并不刺骨,我走进水筲低头一看,竟然是一个个拳头大小的黑色玉石,竟然是传说中的墨玉,用手一摸,凉丝丝的,很舒服,这大概就是人们传说墨玉养人的原因吧?
    我拿起来看了一下,这一个个不规则的球形,应该是因为,那倒霉地主用手一捧一捧的装进来的原因吧?有的上面还有手印呢。
    我将这阴间土做的墨玉放在身上,仔细的感受着,不放心之下,我还特意运起功法感应了一下,发现不仅不会对身体造成伤害,还会养护体内的五脏,虽然缓慢,但是绝对有效果,这次是真的赚大发了。
    倒霉地主是个实在人,这阴间土他是压实了,再压实,这水筲里几乎没有空隙,我将这些宝贝单独送进了一个房间放着,只留出一块儿,啄么着怎么雕刻成牌子给三个孩子带上,以后也就不用非得把孩子们送进空间了。
    不过,别说我没有雕刻工具,就是有,也没那份儿本事,再说,真整出点儿像样的东西,没准还会招来事端,我想了一下,直接拿起锤子对着手里的玉石砸了下来,捡出三块儿大小差不多,又足够让孩子们消暑的。
    我快速的缝了三个小袋子,装进玉石之后,想要给孩子们戴在麻婆婆给他们系的红绳上,但是又怕坏了事儿,决定明天一早,拿着东西去问问麻婆婆,说实话,我现在并不怎么信任孙婶,上一次是利用我们来到这里,因为我们是受益人,我就没追究,但是如果这次再出事儿,那可就是要命的了。
    也幸亏我多了一个心眼儿,第二天一早,我带着这玉石来到麻婆婆家,老太太正打着草纸,我的都是从她老人家这里拿的,我将手里的玉石拿给麻婆婆看,老太太看着漆黑如墨,色重质腻,纹理细致,光洁典雅的玉道:“你家这玉倒是好东西,但若是其他颜色的,那就更好了,这玉叫做墨玉,是养人的好玩意儿。
    但是,传说这东西是阴间的鬼,没事儿的时候踢土玩儿,来到阳间透气儿的时候带上来的,所以,阴气重,一般不能给小孩子带,你还是等你家孩子大一大再给他们吧,再说,孩子小,不经意的时候要是丢了,那就可惜了。”
    我听了之后,垂了垂眸,我不知道孙婶是在算计什么,还是真的没想到什么,但是现在没法说,正好我看到麻婆婆在擦汗,于是又问道:“那大人带着肯定没事儿吧?”
    麻婆婆一边干活一边说道:“大人怎么带都没事儿,墨玉又叫魂玉,据说能滋养灵魂,但是,这玩意儿就只能是传说了,毕竟谁看到过自己的灵魂了,没看到你又怎么知道长不长的?不过,带着这玩意儿,倒是能睡好觉。
    早年我那侄儿媳妇,可是大户人家的小姐,他们家好东西老鼻子了,但是这墨玉就一块儿,她也跟你似的,对这身外物不那么注意,看着我儿子苦夏,干脆就把这玉给砸成几半儿了,给我俩儿子和侄子一家一块儿,打那之后,我儿子这身子骨是越来越好,后来还当了兵。”
    我听后顺嘴儿问道:“这墨玉的传说,看来还是你侄儿媳妇告诉你的啊?”麻婆婆摇头道:“这倒不是,我那侄媳妇儿是个标准的大家小姐,平时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绝对不会说这些闲话的,这事儿还是我大儿子他们部队那的喇嘛说的。”
    第28章
    我无法确定神通广大的孙婶到底知不知道这件事儿,但是,这却提醒了我,跟鬼打交道的时候,一定要多留个心眼。麻婆婆看我半天没说话,就转身看了过来,我笑着把那些大小不一的墨玉拿了出来道:“那您把这些带身上避暑吧,这些是我砸碎了挑出来给孩子们留的之后剩下的,您戴在身上凉快凉快吧。”
    老百姓都说玉养人,也有黄金有价玉无价一说,但事实上,这年头玉并不值钱,两个菜团子就能换来一块儿水头上好的玉佩,这砸的七零八碎的就更不值得什么了,因此麻婆婆也没推辞,笑着接过说道:“这回可是我老婆子又偏得了。”
    我一边伸手帮着麻婆婆忙活,一边感慨着调笑道:“麻婶,你说这阴间的土都是养神的墨玉,这就难怪过去的人,除了回来报仇的,再就没人回来了。”
    麻婆婆笑骂道:“都挺大个人了,这嘴也没个把门的,啥话都说,鬼神也是能随便开玩笑的?这要说墨玉是阴间土变的,估计也是因为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的原因吧?咱们阳间人,有肉体,需要吃喝,土地就生粮食,让人吃饱。这阴间的鬼,没有身体,吃不了东西,这阴间土就只能养神了。再说,这事儿谁说的准到底是不是啊。”
    说笑了几句,我就往回走了,刚走出三队儿,就看到王立秋骑着我的自行车过来了,见到我面儿就喊道:“俞大哥,快点儿上来,有人突然倒了,现在被抬到卫生所了。”我一听,赶紧跳到后座上让王立秋带着我回去。
    我到的时候,人已经陷入半昏迷了,面色青紫,牙关紧闭,浑身汗出如浆,身上恶臭,却是已经大小便失禁了。我看了一下瞳孔,把了把脉,不用问了,这人是心梗无异,只是,现在普通的抢救肯定是无效了,好在我没事儿的时候,因为空间内的萆荔快泛滥了,所以熬制了不少药丸留在空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