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武侠修真 > 道系少女 > 第1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节

    =================
    书名:道系少女
    作者:一碗叉烧
    文案:
    在苏却魂穿修真界,好不容易成长为某修真大派大佬后,就差最后一道九天玄劫就能飞升,但苏大佬毅然决然决定留在修真界看护自家弟子,刚过了几天退休老干部的悠闲生活……她。又。穿。回。现。世。了???
    而且是自己保持十四岁少女的模样,在道观某处睡了三百年后???
    ……感谢三百年前自己有个后来当了道士的大侄子,不然苏却敢保证自己绝不会全须全尾的躺在破烂烂的道观里,而是在其他不可说的地方。
    现在,前修真界大佬,现无身份黑户少女苏却。发现除了读书这件事外,最重要的是赚钱。
    她大侄子的曾曾曾徒弟,就快穷得保不住这个小道观了。
    一想到这里,佛道双修,终归符修的大佬就想掐死天道这个王八蛋。
    清静无为? 一念嗔心?
    呵呵。不知诸位可知斗战胜佛?
    外表佛儒双修,内心道法自然的苏却,开始认真思考去隔壁佛寺摆摊算卦的可操作性。
    ----------
    排雷如下:
    1.洁党、c党请回避。
    2.谢绝扒榜
    3.本文依旧是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架空。
    4.年纪渐长,心越玻璃,请关爱单身汪,轻拿轻放【勿喷】(重点)。负分随意,我不在意积分和文的排名
    5.想到再加
    -----------
    内容标签:幻想空间 穿越时空 励志人生 现代架空
    主角:苏却 ┃ 配角:宋枕 ┃ 其它:
    ==================
    ☆、第1章 我头上有犄角~\(≧▽≦)\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个节日对华夏众人来说一直有更深远的特殊含义在里面。不过随着时间推移,它现在在年轻人眼里,则代表了放假、玩。虽只有三天,但却聊胜于无不是。
    也因为这样,位于c市向来很有名气,常年香火不断,供奉络绎的佛寺现在人山人海也是很正常的了。
    放假嘛,也是带着一家人到另一个陌生的城市看人山人海的代名词。
    不过相比佛寺的香火袅袅,人声鼎沸。紧挨着的隔壁山峰上,半隐在重重树木之后,只露出些许的道观,倒是显得格外的……高出不胜寒。
    “哎?导游,那边是偏殿吗?”跟团的某人在导游介绍寺庙来历后,给游客十几分钟留念拍照的时间,再继续往上攀登时,好奇问。
    “那边啊?那边是道观。”导游听了跟团人的话后远远的朝那个方向看了一眼,心里撇了撇嘴后冲大家笑,“没什么好看的,所以就没带大家过去。相比之下倒是等下我们要去的偏殿,里面有让方丈开过光的玉器,听说对儿女姻缘、事业学业很有效果,大家可以去看看,价格……”
    导游正在介绍该玉器如何玄妙厉害的时候,跟团的其中一人好像现在才回过神来,左右张望后低头看着跟着自己的儿子,傻眼,“你妈呢?”
    儿子听了,茫然的摇摇头。
    男人见了,一把抱起儿子来回走了好几遍都不见人影。偏偏两人的手机全在他这儿,妻子手上就拿了个单反。
    跑了好几趟后也累得慌,抹了把汗水将儿子放下地。脸上带了点儿焦急,恰好这时导游见时间到了招呼大家集合,然后继续往上走。男人见了急忙招呼,“等等等等,我老婆不知道去哪儿了。要不你们先上去吧。”
    “不行啊,团票在我这儿呢。”导游为难。
    进偏殿后,才是正殿。之后参观完望尘崖后,一行人就坐索道下去,然后上车去下一个景点,根本就不会沿路返回。偏偏人旅行社买的是团票,也没法把票给他。
    这样留也不行,等也不行,实在急人。同行的人里面虽有小年轻,但也有不少都是四五十岁的大妈大爷们,所以抱怨后也不知谁戏谑的指着旁边的“卦摊”笑着开玩笑,“小伙子要不求只签,问问好了。”
    说完众人哈哈大笑,但笑完后朝卦摊看去却又在惊奇后笑着扭头和相熟的人玩笑,“哎?现在就算是假的也假得这么不诚心了吗?”
    一边说一边指指卦摊。
    只见卦摊后,坐着个身穿道服,但下身却是牛仔裤的男人,不免摇头笑,冲他半开玩笑的问,“哎,年轻人,你一副卦多少钱啊?”
    被叫年轻人的隔壁道观排行第二的道人听了,放下书慢吞吞开口,“一天三卦,每卦百元。”
    这话一出口众人哗然,这个价格还真敢喊。
    “你这个这么贵谁会找你算啊。”大妈大爷们七嘴八舌,纷纷叹息摇头。
    现在的人,真是什么赚钱的营生都想得出来。这里是佛寺,偏跑到这里来穿个道服算卦,跟害怕谁不知道他是假的一样。
    啧啧啧。
    “哎?这里的人还算心底好,都没敢他走呢。”大爷和旁白的熟人念叨,半点没顾忌当事人就在面前,听得一字不差的坐在那儿,冲人家指指点点。
    排行第二,但却被尊称为“十二道人”的他,觉得自己能有这份类似“唾面自干”的定力,多亏他师傅的殷殷教导。
    所以他现在也只是将手上写得跟鬼画符一样的三五倒扣,双手放在膝上,眼观鼻鼻观心。
    见他这幅模样。就连围着他的大妈大爷不禁也忍不住讪讪,忙换了对象,又扭头戏谑和妻子走丢的两父子去了。
    估计是激得狠了还是怎的,男人忍着怒气牵着儿子上前,直接拍了一张百元大钞到卦摊上,有点儿堵几个聒噪人嘴的意思,直视十二,“算吧,我和我老婆走丢了。”
    十二点点头,将钱暂时放在一边后,从一边拿出三个粗布做的,已经系好的小布袋,以此排开摊放卦摊,抬眼看向男人,伸手做了个“请。”,“随意拿一个,里面有你要的答案。”
    话才落,男人和众人都愣了一下,然后旁边才安静下来的大妈大爷们又笑了起来,一面笑一面摇头看着男人,“哎哟,这真是……花钱买教训的现场版啊。”
    男人原本就心里有火,这一路上车上就这群人最闹腾也烦。刚转身想爆发,被导游见了,赶紧上前按下来,哈哈打圆场。
    “哎呀哎呀,钱都花了,结果没出来谁说得准呢,来来来,李先生你先看了再说嘛。你看人家道人还在这儿坐着呢不是?”
    见男人没动,蹲下身对小男孩说,“小朋友来选一个吧,打开后就能马上看见妈妈了哦~”
    原本被这氛围弄得眼圈儿都红了的小男孩听了,先看看爸爸,见他点点头后,才指着中间的小布袋。
    导游见男人没伸手的打算,帮忙拿过来让小男孩儿打开后,从里面抽出一张小纸条,上用小豪写着“数十下”三字。
    毛笔字迹秀气,但笔锋勾勒转折之间却略显慵懒随性,一看就是字如其人。
    有好事的探头见了,将上面写的念出来后又是一顿戏谑,就连同车的其他年轻人和长辈听了也忍不住皱眉侧目。
    好不容易出来玩,却遇到这样的人同车,真是烦。
    “没事没事,那小朋友我们一起数好不好?”导游内心也是哔了汪了,但依旧得硬着头皮打圆场不是?
    小男孩儿点点头。很乖的跟着导游数数。
    刚数到“十”,好事者脸上的戏谑才浮起来,正欲开口,就听台阶处传来声音,“哎?!你们刚刚去哪儿了?我都找你们半天了。”
    应声回头,不是男人抱着儿子找了半天的妻子又是谁?众人瞠目结舌时,小男孩儿已经喊了一声“妈妈!”朝女人跑了过去,一把抱住她的腿。
    “……不会吧?”大妈大爷们呐呐。
    “巧合吧?”
    众人开始议论纷纷,惊异不定的看着卦摊后一看就像个骗子的男人,以及他桌上的另外两个锦囊。有些跃跃欲试。
    一百元虽然多,但要是真灵验,那就是小钱了。
    旁边有一对中年夫妻互看一眼,赶在其他人下手前,先一步掏出两百放在桌上,“师傅,这两个卦象我们买了。”
    十二抬头,只收了其中一百放在一边,然后微微摇头,“一人一卦。”顿了顿伸手做了个“请”,“请。”
    夫妻两人听了,最后还是女人拿了其中一个锦囊,其余人早被吊起了胃口,逐一围了过来,张望着等着两夫妻打开小布袋。
    女人刚欲拉开就顿住看向十二,“道长,你不问问我们求什么?”
    旁人听了也跟着点头。哪有不问就直接给锦囊的呀。
    “不用。”十二道人摇摇头,“心中所想,锦囊有答。”
    啊哟,玩得高深啊。要不是真的是同车来的,不然都以为是拖了。不过除了同车的,其余不认识的游人虽然被这里的热闹吸引,但依旧是带着看“骗人把戏”的眼神在一边看着的。
    一脸“看你们玩什么把戏”的架势。
    中年夫妻两人听了,点点头拆开小布袋,里面纸张笔墨相同,写着“小人作祟,前途有损。”
    其余人念叨出来,看向中年夫妻,但在他两人的脸上也只看见茫然。显然也没懂是什么意思,不免拿着纸条给十二道人看,“道长,这个什么意思啊?”
    十二道人看了一眼,想了想后说,“你们刚才想的谁,什么事。答案就和所求有关。”
    夫妻两人听了,道谢后将东西收好从人群中退出去,去和在外围等着,即将参加中考的女儿汇合。
    就在桌上还剩最后一个布袋,有人准备挤上前时,另一边较少人群有人被拍了拍肩膀,扭头一看后微微颔首示意后退开,让出过道来。然后穿着袈裟的和尚就双手合十冲十二道人微微颔首,“十二道长,主持请您相售最后一布袋。”
    一面说一面准备将用红纸包着的钱递上去,却被十二道人伸手止住,疑惑抬头看向他,却听他说,“今天出来时,尊驾已经提前打过招呼了,不收方丈的钱。”顿了顿嘴角带了些笑,“就当是给我家小黑交的猫粮钱了。”
    说完双手奉上小布袋,一行佛礼,一还道礼。毫无冲突。
    倒是看得旁人一愣一愣的。
    感情……这不是假的呀?
    正想着时,旁边传来脆生生的“爸爸!”,然后就见一个十岁出头的小姑娘,拎着一篮子东西爬山上来,冲十二道人走近后冲和尚微微鞠躬,“护院叔叔好。”
    “小云好。”
    被叫小云的小姑娘将篮子递给十二道人,“爸爸,馆主爷爷叫我拿来的,小祖姐姐说分点给第一个算卦的人。”
    小祖。
    刚说完,十二道人先看了一眼还站在自己身边一副“我什么都没听见,我只是在念经”的和尚一眼后,点点头。掀开用干净纱布盖好的篮子,拿了三块用树叶包裹的槐花饼,送到和其他人一样站在一边看热闹的一家三口面前,微微颔首后递上树叶包裹的槐花饼。
    “道观自己做的,不嫌弃就收下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