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总裁在后宫崛起(穿越) > 分卷(125)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125)

    高悦道:那你这么说,那老太医也不一定是个直肠子,他那时候恐怕是犹豫了很久才找了个你什么病情的借口,以此相劝,要你不要进女色。估计,还是无法搜集有效证据,能证明是后宫里的哪位嫔妃在用蛊虫吧。也或许是,他不会捉蛊就算知道了是哪个嫔妃也苦于没有证据,所以才会用那个办法,让你远离后宫。
    都有可能。不过,你若好奇这事,正好可以趁这次与他接触,私下问一问。
    也行。
    高悦和周斐琦这会儿都在书房里,两人并肩坐着,一套一套检查着书案上的试题。今日周斐琦已经在早朝上宣布,让人张贴告示,选平京世家出身的哥儿进户部应考。
    这个皇榜一贴,便立刻在平京城内引起了轩然大波。不但各家各户的哥儿们惊喜不已,就连很多大户人家的女子都好奇热议。她们一直将哥儿视作同类,想着如今世家哥儿都可以入六部之一接受正式的选拔了,那是不是她们也可以期待一下,用不了多久,她们这些饱读诗书的女子也可以有这样的机会,登科入仕,在官场之上叱咤风云呢?
    这些舆论随着考试的三日之期临近,也发酵得越发高涨。甚至在考试的头一天,景阳宫里不断有女妃来拜访高悦,她们有得是自己好奇,有得是受人所托,不过目的都是相当统一,就是来打听关于女子登科这个事情,朝中是否也有后续安排。
    高悦听完她们的疑问,突然发现大周朝的女子里或许也有不少人才,最典型的一个例子就是太后李氏。不过,为女子开科的难度更甚哥儿,毕竟封建社会重男轻女,哥儿怎么说十六岁前都是按照男子教养,社会接受他们登科入仕的态度更宽容一些,大臣们在他和周斐琦的连番操作之下,如今也被洗脑洗明白了。可就算如此,那是废了不知多少力气和铺垫。还有就是,高悦这个标杆人物,所起到的核心作用。
    但是,若为女子开这个先河,目前首先也得有个标杆人物吧。这个人可不好找啊!
    第103章 寒露二候
    没有标杆人物,可以慢慢寻找。让女子登科入仕这件事情,运作起来是可以预见地困难重重,但也可以潜移默化地去推动,无论多么困难,对高悦来说都不是他拒绝做这件事的理由,因为,当他看到那些女孩子们期盼又晶亮的眼神时,他就知道这件事情,不论别人如何看待,在他来说,就只有四个字责无旁贷!
    他会将这件事记在心里,亲手种下这颗种子,将来,待其长成参天大树时,他可以底气十足地告诉全天下的女子,你们可以在大周这片土地上,实现自己的梦想!去努力吧!
    然而眼前,高悦当然也想这样说,可形势逼人,他也只能委婉地道:此事需从长计议。你们既已身在后宫,便先做好后宫表率吧。
    嫔妃们闻言,形色各异。然而令高悦有些意外的是,她们竟无一人流露出失望的神色,甚至有个别人在听到高悦这番回答时还双眼一亮,看起来竟是对高悦莫名其妙地信心十足,这个反应令高悦回瞬间就想起了几个月前的赤云道长,那时候他也是这样无条件无理由无根据地相信高悦就是大周的吉祥物!
    高悦:呵呵呵,她们会不会误会了什么呀?我这样说难道很容易令她们想歪吗?
    事实上妃嫔们根本没有想歪,她们会因高悦话里透露出来的一丁点儿希望就如此兴奋的本质原因,还是来自从小到大一直在承受的生存氛围和封建礼法的长久压迫。
    这就像是一个从出生就生活在黑暗中的人,一直长到二十几岁,从来都是听说别人在晒太阳,直到有一天,有个人为了安慰他,而委婉地劝告她,说你如果能等得起,或许也有机会去晒太阳,那么这个从来没有晒过太阳的人必然会顺理成章地接上这样一句:我等得起,多久都愿意!
    这就是一颗希望的种子。这颗种子因善念而生,代表着人们对自由和平等的追求。这颗种子从空中落下来的时候,高悦接住了它,并将它种在了自己的心里;嫔妃们也接住了它,将它握在了掌心,而这颗种子里的力量渗入掌心的纹路,顺着血流,淌过心尖,震动脉搏,将希望的力量传递到她们的四肢百骸,也点亮了她们的眼眸。
    这是个美好的愿景,但是现下,所有人能看到的还只是一片混沌的雾。
    而高悦显然也没有更多的精力专注于此事,因为明日便是户部应试的日子了,他眼下最重要的事情是先为大周的朝堂引入第一批哥儿人才这也同样是开天辟地般的一个壮举!
    高悦很重视这事。因此这头开考的前一天,他和周斐琦商量过后,便出了宫,亲自去户部检查考场和后续流程。这个事,名义上是户部选人,实则选出了来的人还是他用,因此从考试过后的审卷、批卷到初筛再到最后的面试环节,高悦都会全程参与。而且,他为了公平起见,就连齐鞘这个最亲的嫡系想要应试都是与其他人一同走这道流程。齐鞘最理解高悦,也最支持他,听高悦和自己说完这个安排后,欣然接受,且这几天竟然关起门来静心备考,可见在他心里同样也有一颗被埋藏了多年的希望种子。
    周斐琦安排了梁霄陪着高悦去了户部。
    应试前夕,纵然李尚书秋闱运作经验丰富,面对这次给哥儿的应试也十分重视。他根本不需要皇帝说也不用高悦提醒,自从皇榜发出的那天起,他就一连三日亲自在盯这个事情的各项布置和环节的演练。
    这次,给哥儿监考笔试的考官全部都是李尚书亲自选拔出来的户部十六司的精英。这些人不论官职高低,皆有同一个特点,就是铁面无私,人都是极其有原则的清官,他们之中,有些人其实思想并不开放,对于户部将设立计司这事大多没什么意见,但是,对于计司将全部采用哥儿这个事说实话,若非看在高悦金薄的份儿上,那他们是绝对不会松口的。
    因此,李尚书就是看重了他们这些心理,选出来的这些人,必然是这场应试最严苛的考官。这一来可以保证考场纪律,二来可以保障监考的公平性,第三,李尚书也有意让那些憧憬官场却无缘多时的哥儿们第一时间清醒一下自己的脑子,认清这个官场的严苛程度,打消他们幻想出来的那些美好的不切实际。
    高悦到的时候,李尚书正在给明日的监考官们划重点
    他的声音中气十足,高悦才进衙门大院就听他在说:一个时辰一场,每过一刻钟一定记得报一次时辰,这次报考的人数众多,午间截止时已超过五百人,因此明日新增两个考场,原定的每场五官改为每场三官,重新分配的监考名单
    李尚书大声念出各位监考官的姓名,高悦回身对梁霄笑道:看来李尚书干劲儿十足啊。
    梁霄道:李尚书这次可谓如愿以偿了。
    两人笑着往里走,礼部衙门的通值小吏早先一步跑进正堂去通报,因此,高悦等人才走到廊前的台阶处,李尚书中气十足的朗读声便停了,紧接着正堂门口便迎出来一串人影儿,走在最前面的是一个神采奕奕的老头儿,自然是李尚书了。
    论品阶,高悦当向其行礼,李尚书却没摆一点儿架子,和高悦互相见了礼,便一脸笑意将他往堂里让:没想到毕焰君亲自前来,老夫有失远迎,罪过罪过,毕焰君快快堂里坐吧。
    尚书大人不要客气,再过几日,我便是户部一员了,届时还望大人多加照拂,我今日前来是来帮忙的,您就当我是来提前实习的计相,咱们自然相处就好。高悦边说,边又冲在场的各位监考官行了个揖礼,道:此次是为我计司选拔人才,也是为户部增员新锐,明日开考,可要辛苦列位同僚了呢,高悦心中感激不尽,在此请各位受我一拜,以示感谢!
    这可使不得啊,高毕焰!
    是啊毕焰君,这可,这可是要折煞我等啊!
    众人七手八脚连忙把高悦拦住,李尚书在一旁见高悦如此,却眼冒金光暗自点头,心中还感叹,这个高悦可比他那个表叔年轻的时候强多了。说到底,还是皇家后宫锻炼人,看这孩子小小年纪就如此人情练达,想必之前在后宫定然没少吃苦,不过如今总算是熬出了头儿!
    高悦这一番礼貌感谢,瞬间博得了众位同僚的好感,也成功拉近了和新同事们的距离,李尚书心中甚慰,道:既然高毕焰是这番打算,那么老夫便托个大,咱们继续之前没有说完的事情,高毕焰也来听一听?
    好。旦凭李尚书安排。
    户部的会议继续。李尚书依旧主持进度,不过这次他虽然嘴上说着自己托大啦,但每做完一项事宜的安排,他都会立刻征询高悦的意见,由此可见,李尚书才真正是官场纵横多年的人情高手。
    高悦看出了李尚书此举真正的用意。他可不认为李尚书这么抬举着他是看在他背后皇帝的面子或者怕得罪了他招来枕头风儿的背后小暗刀儿,他很明白,李尚书这样做只是为了借助这个当众开会的机会,抬他一下,这样对他后续来户部迅速立稳脚跟儿很有帮助。
    因此高悦也很配合,李尚书问他的意见,他也没怎么谦虚,该说什么说什么,一针见血,直接要害。高悦心想,李尚书都给他抬轿了,他这会儿再不拿出点真本事来,怎么对得起老人家这份苦心。
    于是,这个会议,自高悦加入后,户部的大院里能听到的声音就不再只是李尚书中气十足的嗓门了,几乎每过一会儿就有阵阵恍悟的惊叹从正堂里传出,好似凡人炸见财宝般,引得过往来去的官员们频频驻足,好奇张望。
    等他们弄明白是怎么回事后,纷纷感叹:高毕焰不愧是手握天赐金薄的哥儿,这新奇百出的点子,可不是一般人能想得出来的。
    这个会议因高悦的加入,在后半场效率肉眼可见地在提高。甚至在散会前,敢于大胆发言出谋划策的官员已经不止高悦一人,这个细节的转变,李尚书看在眼里,欣慰在心里,他觉得把高毕焰争取到户部来简直是他这辈子做得最正确的一个决定!
    高悦等人从正堂里出来后,他并没有走,而是征得了李尚书的同意,亲自去看考场了。他一去,那些本已散走的监考官们竟然又都跑了回来,一个个也不急着下值了,纷纷跟着高悦一起去了考场。
    监考官员里,还有人和高悦开起来小玩笑,说什么听君一席话胜读十年书,高毕焰以后可要多教教我们呐
    高悦见此,只觉得求知欲也是人类的本能这话果然不虚,看看不论现代还是古代,根本没人能抵挡得住知识的魅力呀!而他肚子里这点儿墨水,偏巧正对了户部这些官员的胃口,这不就是现实版的好锅配宝盖儿吗?
    李尚书统领户部几十载,还是第一次发现户部这帮后生竟如此活泼,于是老心一开怀,便也加入了考察考场的大部队里了。
    本次户部计司人才选拔的主考场征用的是原秋闱乡试的考场,也就是在平京东南的贡院。原本户部估计京城世家子弟中哥儿的数量定了三间作为主考场,但是,没想到这次的报考人数远远超出预期,这还不是因为皇榜上特别标明了参考人员只要是世家出身就不限婚配与否,这一条规定,简直大大拓宽了参考报名人员的范围。要知道全京城常年驻扎的数百世家,哪一家还没有几个身长反骨,心怀沟壑又苦于哥儿身,不得不嫁做他人妇的哥儿啊?
    只不过,有些人上了些年纪后,被生活磋磨得失去了斗志,而有些人虽郁郁不得志勉强向生活低头,但身上的反骨却并没有因此而折,只要给他们一线曙光,那绝对是立刻破土发芽给你看!
    所以,这次报名的人数就这么溢了。五百人那三个考场是肯定装不下的,因此李尚书紧急加设了两个考场。然而人数的增加便意味着竞争也必然会更激烈!毕竟户部这次的计司也不过设立了新晋十余人的名额,五百取十,这份压力可不是一般人能承受得起的。
    去考场的路上,高悦被李尚书邀请同车而乘,小幸子和梁霄都陪着高悦登上了李尚书的马车。好在那马车宽大,坐四个人也不挤。
    马车里,李尚书和高悦对面而坐,小幸子和梁霄分别坐在马车门口的两侧。
    李尚书对高悦道:此次,老夫和陛下为计司申请的名额只有十余个,如今却一下子报名了五百多人,这个情况难免会出现桃好李也好的时候,这入选计司可不单是考验考生们了,还是对咱们为上之人的考量啊。
    高悦心说,什么为上之人的考量啊,我还不知道你,你不就是担心你家那个儿子pk不过别人,被刷下来后伤心难过么?但这个事情不是很好解决吗?
    高悦耐心听完了李尚书这席话,笑了笑,道:大人何必如此忧虑?若是到时候真遇到了桃好李也好的情况,咱们大可增设一实习之职,先把人才储备进来再说。
    实习之职?
    李尚书纳闷地问,思索片刻又道:高毕焰的意思莫非是要给各职位增设一个副职?
    高悦道:也不全是。实习呢就是给经验不足,但又有潜力的人一个转正的机会。一般在转正前的这段时间,是咱们户部计司对他个人的观察期,当然也可以叫是互相选择期限,一般以一个月或三个月为期限。在这段时间里,如果咱们觉得这个人咱们看走眼了,那么提前就和他说好,可以随时将他除名。另一方面,他也可以在这段时间里随时自请除名。不过,咱们将他除名,有俸禄,他自请除名没有俸禄。
    另外,实习官员的俸禄只有正式官员的八成,同时,他们只有执行权没有决策权,一切核心事务,都要等到转正之后,才能参与。
    这会不会有点儿过于严苛了?
    李尚书会这么说,心里当然还是想着他儿子万一只能混个实习官员,被这样对待,他很担心那小子会受不了!
    高悦依旧笑容淡淡,道:这么点儿委屈都忍不了,将来又怎能扛起重任?李老,您在朝堂叱咤风云数十载,这一点恐怕比我有更深的体会吧?
    他见李尚书脸上露出尴尬神色,索性就把话说开了,道:李老啊,您家李公子或许比您想象得要更优秀。
    诶?李尚书一听高悦这话,脸上的表情立刻阴转晴,忙问道:高毕焰是如何看出来的?
    高悦便笑着和李尚书聊起了令这位两朝元老十分头疼的那个哥儿儿子李皎阳。
    一行人到了考场后,高悦在五个考场转了一圈后,便提议每个人都将明日的监考流程演练一遍,另外在集中讨论一下这一日的考试可能会出现哪些意外状况,并一一商讨出最优解决方案。
    高悦这边和户部众人积极准备明日的监考事宜。
    平京里各世家子弟也在抓紧时间准备明日的应试相关。因为是大周史无前例的一次哥儿应试,能了解到的相关讯息极其有限,大家只知道这次是试题是高毕焰和陛下亲自拟定,想来难度应该不低,至少也得是殿试的水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