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总裁在后宫崛起(穿越) > 分卷(98)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98)

    这晚,梨园主殿里灯火通明。
    周璨坐在镜前,妆容已卸。
    公子宝立在他身后,手里拿着一把木梳,正细致又耐心地为他的公主殿下梳着头。他望着镜中周璨明艳漂亮的眉眼,轻声说:密道才开了一半儿,至少还需三个月才能挖通,你这次入宫要倍加小心,那刘氏可不是个信用户,李氏又精明,别被她看出什么。
    嗯,放心吧。周璨边应着,边往后靠去,公子宝便往前挪动了一小步,让他能靠在自己身上。
    公子宝搂着他的肩,弯腰亲到了他的唇角上
    除夕宴。
    静娴公主如期而至,太后李氏依旧热情招待,表面上一点看不出任何异样。倒是刘妃,看着两人热络相谈,眸光微微沉了沉,脸上的笑意越发淡了。
    周璨扫了她一眼,心中不免叹息,更加确定以刘妃的资质,恐怕斗不过李氏。不过,他本也没指望刘妃能干出什么大事来,因为他的目的也不是要给大周换个新皇帝
    不过,为防刘妃情绪过早外露,周璨难免还是要安抚一番。就见她于宴会见穿来走去,挨桌给嫔妃敬酒祝贺,走到刘妃这桌时,周璨垂眸低笑,祝酒词间暗含玄机,她说:新年新象聚祥云,守得云开日重来。愿刘太妃新年如愿以偿。
    最后这句,声音只有两人能听到,他说完后,刘太妃脸上这才恢复了光彩,映得人眼底发亮。
    宴会散后,十四岁的周斐琦亲自送静娴公主出宫。静娴看着这个少年,有那么一瞬间,好似在他身上看到了自己年轻时的影子。那些年少记忆对周璨来说并非什么好东西,他因此皱了皱眉,连带着对周斐琦也不喜。
    然而,这微妙的一丝变化,却被敏锐的少年捕捉到了,原本沉默的少年,突然开口,说了句:更深寒气重,姑母出宫后马车里可备着暖炉么?
    暖炉当然是备着的,不但备着暖炉,就连给炉子时刻加炭的人此时也在马车里等着他。但周璨却摇了摇头,道:未曾准备。
    周斐琦回头冲身边的胡公公道:去把朕的紫铜小炭拿来,给姑母暖手用。
    胡公公连忙跑去操办,一行人便因此停在了出宫的半路上。
    这一年,周斐琦身量已经拔高了些,比之周璨要高出一个头顶,但周璨和他站在一起就算被他看着,也没有感到一丝压迫,反而能从周斐琦的态度中感到一种近乎诚挚的尊敬。这种感觉,于周璨来说有些新奇,说起来他自己的孩子都不在身边,又因之前与皇帝不睦,没什么机会接触皇族的晚辈,这还是第一次从一个晚辈身上体会到这种作为长辈受人敬仰的感觉。
    只可惜,给他带来这份敬意的人偏偏是当今的帝王。
    大概是感受到了周斐琦的敬意,周璨又认真地看了看这个少年,终于发现,这个孩子与少年时的自己最大的不同,在于这孩子的眼中好似埋着一份谁也读不懂的沧桑,也不知他小小年纪是如何积下了这种只有被命运欺压过的人才会留下的痕迹。
    周璨因此便认定,这是个有故事的人。
    因此,出了宫之后,他上了马车便对公子宝道:新帝非常人,择日启一卦吧。
    公子宝有些意外,却还是点头称:好。
    那一卦具体如何,不得而知。但那天两人解完卦象之后,却有一段这样的对话
    周璨道:新帝登基三年一大选,那也是在年满十七岁之后,他若是哥儿到时情形亦很难说。
    卦上未出哥儿之象。公子宝道。
    若按此卦,我们也应早做打算。
    公子宝沉思片刻,道:李家应会送一女入宫。
    那便从此女着手,正好一石二鸟。
    好,此事我来安排。
    嗯。
    李家出了一位太后,又出了一位国公,一时在整个大周的权贵中独领风骚。这位镇国公李衍泰是个情种,一生就娶了一位夫人,生了一儿一女。儿子李景,因执剑伤人,被发配东边去当小兵去了,如今身边还剩一个小女儿,年芳十三岁,单名一个荣字,因父母疼爱,都叫荣儿。这会儿,少女初长成,正是貌美娇嫩抽枝长芽的好时候。
    李荣儿自小被父兄捧在手心里,难得没有养成大小姐那般的骄纵脾气。她自幼便熟读经史典籍,又因父亲掌枢密院,对兵书韬略也多有涉猎。因此,在京城的名媛里可谓才气纵横,按说这样优秀的女儿家,理应是皇家儿媳的不二人选,可太后这位亲姑母却觉得,李荣儿好是好,就有个唯一的缺点,心肠软。
    因为太后即是姑母的关系,李荣儿小的时候便经常出入宫廷,与皇家的那些子弟多有接触,日常的小摩擦也没少出过。她十岁那年,入宫给姑母请安,正巧遇到个嫔妃带着个跟她差不多大的小公主在她姑母宫里,当时的皇后李氏便让她们一处去玩儿。
    俩个小姑娘手拉着手就跑了出去。
    那时候的后宫里,小孩子很多,皇子们下课后会热闹好一阵子。她那个哥哥当时还是伴读,听说她进宫了,下学后也跟着一众皇子们跑来了后宫。
    大概是因为有他哥哥的缘故,她这次进宫,三个皇子竟然都给她送了见面礼,二皇子还折了枝花给她戴在了头上。李荣儿挺高兴,抱着一堆礼物回永和宫,把那些礼物放在了她日常住的偏殿里,她就又被李景喊出去一起玩儿了。这期间她一直没注意身后跟着一个小尾巴,那个小尾巴就是那个小公主。
    等李荣儿疯玩儿一阵回来后,一进偏殿就看到了满地的碎屑,那几件皇子们送她的礼物竟然不知被谁全都给毁了。李荣儿一看就哇哇哭了两声,然后她又突然捂住了嘴,大眼里含着泪,委屈得像个小可怜。
    可最开始那两声哭到底还是引来了皇后李氏,李氏是多么聪明的人,打眼一看就知道是怎么回事,立刻叫人去查,很快就发现了弄坏这些东西的人就是今天那个嫔妃的女儿,那个小公主。
    虽说是个孩子,可这么小就干这样的事,长大了必然也是狠毒的心思,太后便准备着人教育一番,然而就在这时,李荣儿突然扯住皇后李氏的袍袖,央求道:姑母不要打公主,这些都是荣儿自己不小心弄坏的,不怪别人。
    李氏当时非常震惊,她叫回了要去喊人的李公公,回过身,蹲在李荣儿面前,耐心地问她:你为什么要撒谎,这些不是你自己弄坏的吧?
    李荣儿当时低着脑袋,小声说:物是死物,打碎了也不会疼。人是活人,打一板子也会受伤。
    李氏当时就长叹了一声,站起身后,感慨着道:既然如此,那就算了。
    从此以后,皇后李氏便觉得李荣儿,心肠太软,未来恐怕不堪大用。因此,她自那之后便一直在物色大选的人选,奈何李氏这一辈,族中生出来的都是男孩,还连个哥儿也没有。李荣儿在她这一辈儿里简直独树一帜,令太后简直选无可选,很长一段时间头疼不已。
    时间一晃,李荣儿长到了十三,比之前又沉稳了不少。
    这一天,她带着侍女上街采办给母亲祝寿的礼物。她想亲手给母亲做一颗寿桃,便去了食坊街,东西买齐之后,才要上马车,就听见身后的小巷子里传来一群半大孩子的疯吼
    打死他!打死他!看他下次还敢不敢抢!
    外来的死花子,也不打听打听规矩就敢伸手!
    打!打呀!
    李荣儿眉头一皱,就要往那巷子里走。侍女连忙拉住她,道:小姐别去。都是些肮脏人,别再
    那也是人啊!李荣儿没等侍女说完,但也没再自己过去,就冲跟来的两个小厮道:你们去看看,是怎么回事?
    那两个小厮便往巷子里跑了过去,边跑还边高声喝道:你们怎么回事?大白天的就敢当街打人?眼里还有没有王法?!
    那一群都是乞丐,又是半大孩子,他们自然不懂什么叫王法,但却极其有眼色,一见来人是富贵人家的走狗装扮,自知惹不起,立刻鸟兽散,只留下地上一个缩成一团的人。
    那人衣衫褴褛,蓬头乱发,骨瘦如柴,满身污垢,浑身散发着一股多日没有洗澡的馊臭,就像是一只刚从臭水沟里被打捞上来的流浪狗,何止一个惨字可以形容。
    这会儿他双手抱着头,身上是新伤加旧伤,有血顺着他的手臂淌下来,四外横七竖八地被扔了一地棍棒,也不知是刚才被哪个打得。
    两个小厮正要上前拉扯,就听身后传来一个女子的声音,你们退下吧。竟是李荣儿亲自过来了。小厮们忙行了一礼,退到一旁。
    李荣儿面不改色走上前,她身后跟着得那侍女却是一脸惴惴不安,还小声地在劝:小姐,咱们快回去吧?
    李荣儿没有理会,走到那个被打了的人面前,看到他手臂上有伤,就吩咐身后的小厮,去附近的药店,买些外伤药来。小厮应着声,去办这事。
    这时那个一直蹲缩着的人终于感受到善意似得,小心翼翼地将挡在脸前的手放了下来,他脸上也是花里胡哨,看不出本来的长相,他抬眼看向面前这个年纪不大的少女,因为太瘦,那双眼睛倒是显得极大。
    李荣儿便对他笑了笑,问:你能站起来吗?
    那人点了点头,靠着墙一点点站了起来,就是这一站,李荣儿才发现这个人虽然骨瘦如柴却天生有一副好骨架,看身量跟她哥哥李景有一拼,个头也不相上下,这样的人就算是打不过一群,至少也不至于被群殴时连还手之力也没有吧?
    她有些疑惑,便问了句:他们打你,你怎么不还手呢?
    这人张了张嘴,竟然一时没发出声音。
    李荣儿皱眉,你是哑巴?
    那人摇了摇头,咳了两下,才沙哑着声音说:我师父说过,物是死的,碎了也不会疼。人是活的,挨一巴掌也会受伤。
    那一刻,李荣儿只觉得脑袋里嗡了一声,随即便笑了,道:你师父必定是个大善人。
    那男子笑了下,看着李荣儿垂下眼眸。
    小厮很快,买了药回来,李荣儿接过后,亲手给这男子上了药,又从小厮手里接过纱布要给那男子包扎,小厮和丫鬟们见此,连忙阻拦,争抢着把这活儿给接了过去。
    那男子自始至终很安静,好似对于自己被别人嫌弃这种事习以为常。
    李荣儿在一旁看着,只觉得有些同情,想跟这人再聊两句,就问:你叫什么?有名字吗?
    那人道:白鸣喧。
    哪儿的人?
    虞城。
    哦,南方的呀。你来京城原本是要做什么?
    白鸣喧却摇了摇头,说:家破人亡,无处可去,流浪至此。
    咦,那你师父呢?
    白鸣喧垂下眼睑,道:死了。
    李荣儿便好一会儿没再说话,只盯着这人,目不转睛,看了又看。
    小厮很快给白鸣喧包扎好伤口。丫鬟喊了一声,小姐该回去了。说罢,便上前搀扶李荣儿,李荣儿被她扶着走了两步,忍不住又回头看去,白鸣喧还站在巷子里,脸上是迷茫的神色,盯着巷子里的那一地棍棒,不知想什么,想得有些出神。
    李荣儿突然不走了,转身时甩开丫鬟的手,两步又走了回去,她来到白鸣喧面前,问:你既然有师父,那都学了什么?
    白鸣喧眼珠动了动,眼底浮上一丝惊讶,似乎是没想到李荣儿会去而复返,下意识回了句:学了一些拳脚的皮毛。
    会打架是吗李荣儿问完,看到他满身的伤痕,竟然笑了出来。
    白鸣喧不知她笑什么,疑惑的看过来。
    就听李荣儿道:会打架还把自己搞成这个样子!唉,算了,本小姐正好还缺个会打架的护卫,你要是愿意,就跟我走吧。
    白鸣喧站着没动,似乎非常纠结犹豫。
    丫鬟和小厮们在一旁都看不下去了,一个劲儿地翻白眼,那丫鬟跟是气得,又来拽李荣儿的衣袖,小声说:小姐,你看他,不识好人心,咱们还是回去吧,别管他了。
    住嘴。李荣儿轻声呵斥丫鬟,回头又问白鸣喧,道:怎么?你不愿意。
    白鸣喧道:我师父教过我,不可为打架而随便出手,因此我恐怕
    丫鬟已经听不下去了,拼着被李荣儿再骂的风险,指着白鸣喧的鼻子训道:你是木头脑袋吗?你听不出来我们小姐的意思只是想给你一口饭吃,不是真要让你去打什么架?!真是没见过你这么笨的人!活该你被欺负成这样!
    这次李荣儿却没有再训这丫鬟,只是看着白鸣喧,然后她终于在白鸣喧的眼里看到了一丝笑意,就听白鸣喧道:若是这样,那我愿意。
    丫鬟气得又翻了个白眼,小声嘟囔了句:白吃饭不干活,你想得倒是美!
    李荣儿却好似没听到丫鬟的小言,她此刻脸上已绽开了笑容,转身对那两个小厮道:带上他,咱们回府!
    李荣儿上街一趟,捡回一个白吃饭的乞儿,这件事对于家大业大的李府来说,就像是大小姐从街边捡回一条流浪狗儿一样,根本无足轻重。
    李夫人和李衍泰听说之后,也不过一笑置之。李衍泰倒是让人去查了这个白鸣喧的底细,查回来的消息说是虞城人,父母原本是老实种地人,后来赶上了几年前的饥荒全家饿死了,这个白鸣喧就跟着一个杂耍的师父四处卖艺为生,那师父会些拳脚功夫想来是教过他一些,不过江湖卖艺人各有各的规矩,一年前那师父被人给打死了,这孩子就一个人四处流浪,今年到了京城也是时常被小混混们追打,直到遇到李荣儿。
    李衍泰看了两眼,觉得这也没什么,反倒是个可怜孩子,便放任他给李荣儿当个小厮不管了。
    白鸣喧进了李府后,自然不能再那么邋里邋遢,两个小厮便招呼他洗漱换装,又给他登记了李府的仆人册,还给了顿白面馒头的包饭吃。
    白鸣喧经过这一番收拾,虽然就是把那身破烂儿给换成了最普通的小厮服饰,乱糟糟的头发重新梳好,一身污垢洗了个干净,可等他再出现在李荣儿面前时,整个人就像是换了一个就连一直甩他白眼儿的那个丫鬟,见了这个收拾完的白鸣喧都吃惊得差点掉了下巴呃,该说是她们家小姐慧眼如炬呢,还是这个白鸣喧明珠蒙尘呢,总之这家伙也有点儿过于英俊了吧?!这是张乞丐该长的脸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