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总裁在后宫崛起(穿越) > 分卷(43)

底色 字色 字号

分卷(43)

    主殿内,午膳上桌,高悦坐在皇帝下首,却有些食不下咽,菜明明是好菜,饭也是精选的香米,高悦却只吃了两口就放下了筷子。
    古人讲究食不言寝不语。皇帝不知是故意严格遵守这一点,还是看出了高悦不高兴,总之他见高悦放下筷子,并没有多问,直到吃完漱了口,才对高悦道:霁和殿的事情,你怎么看?
    臣很为难啊。高悦直言不讳,刚刚陛下也听淑贵妃说了的,她已彻查了青叔殿,什么也没搜出来,现在我再查一遍,若是查出了什么恐怕不太好吧?
    哈哈,皇帝闻言竟大笑起来,道:悦儿尽管放手去做,别忘了,你的背后,有朕!说完,他抬手在高悦肩膀上按了一下,力道并不重,高悦却觉得自己好似被喂了一颗定心丸,心底莫名其妙地竟涌动起一股干劲儿来。
    随即,高悦回想了一下,好像之前他鼓励下属的时候也经常用这招。有一次,陈谦在他办公室,见他按着下属的肩膀,有些不满,事后追问,高悦当时是怎么说得来着,哦,他对陈谦说我可不是趁机吃xx的豆腐,我只是为了让他知道他肩上的担子以及我对他的信心。
    风水轮流转,今日高悦总算是体会了一把当初那些下属们的心情,好吧,既然皇帝都这么说了,那他就实事求是再查一遍好了。只不过,还是要低调淑贵妃吧,高悦觉得还是能不得罪就不得罪的好。
    午膳撤下后,胡公公捧着一封奏折在门外求见,周斐琦宣他进来,接过他手里的折子,见是沽城太守发来的急报,便问:急报是何人送来的?
    胡公公道:由沽城捕头柳青风亲自送进宫的。
    他人呢?周斐琦问。
    在殿外候着。还有,陛下,梁侍卫也回来了。
    嗯,先叫柳青风进来。周斐琦翻着奏折,边看边道。
    高悦见此,便起身想要告退,却被周斐琦按住了手背,道:你也一起听听吧。
    高悦只好又坐下了。
    柳青风看来是一路快马加鞭赶来的,至今还带着满身的疲惫,眼下青黑,看来这几天赶路都没顾上睡个好觉。他进殿后,见皇帝身边坐着一个俊逸的青年,初时愣了下,随即认出那人正是高悦,眼中不由浮现了一丝亲切的笑意,可见当初梁霄说儿时柳青风最爱追在高悦屁股后面叫哥哥的话,并非虚言。
    高悦那日在沽城已见过柳青风,只不过那时他脸上带着面纱,柳青风没有认出他。此时,他见对方笑意盈盈,便回以善意一笑,柳青风却连忙敛住笑意跪地参拜。高悦扭头一看,周斐琦的脸色不知什么时候竟然沉了下来,一时只觉得帝王之心真如海底之针,随便你猜猜猜,反正永远也别想摸透。
    柳青风拜完皇帝又拜高悦,礼数上无懈可击,单这一点也看得出他性格其实很是沉稳。
    皇帝这时已看完折子,那折子被他放到了手边,这会儿正屈指敲着椅背,道:韩勤章给朕的折子朕看了,蛊虫既然污了大半采女,那沽城今年就不必送选了。至于东番诸国,朕自有安排,你回去转告韩勤章令他不必忧虑。不过,蛊虫乃大患,月内务必清查除尽,他若有困难,可上奏朝廷,朕再派干吏助他就是了。
    再派干吏相助,听着好听,实则不然。
    这其中的利害关系柳青风显然清楚,因此连忙道:韩大人感念圣恩,定当竭尽全力为朝廷尽除此患。
    那就好。周斐琦微顿后,又问:那白家调查得如何了?
    属下近日一直在追查此事,已查到那白家是承兆二十五年自虞城迁入津州,先后在白古县和蓟城住过两年,于嘉懿元年落定沽城,原是江南人士。白家在虞城时曾以人牙为生,后来是得罪了当地的一大户,迫不得已才举家北迁。进入津州后先是做布匹骡马等生意,后来开设客栈酒楼,渐渐起得家业。沽城白家客栈出事之后,津州境内的几处白家客栈现已全部人去楼空,臣疑他们可能全部逃往了海上。
    再查。务必将这白家连根拔起。周斐琦敲着扶手,又道:稍晚,你到御书房来,朕与你一道手谕,你拿给镇东将军,他自会调派水军与你配合。
    臣遵旨谢陛下隆恩!柳青风再度跪拜,礼数依旧周到,脸上也未显丝毫得意之色。
    高悦在一旁看着,暗暗点头,单柳青风这份荣辱不惊的气度也足以担当大任,柳家送他出去历练想来他调回京城之期也应该不远了。
    柳青风退下后,皇帝没有急着传唤梁霄,而是叫住了准备出门的胡公公,道:昨日让你问的霁和殿之事可有进展?
    胡公公其实已经收到消息,知道就在刚才张公公已经带着小甲子来极阳殿禀报过一次了,而且两人都被罚了俸禄。可眼下,皇帝却又问了自己,这份用意,他伴架多年自然心知肚明,于是便道:奴才查点过了,霁和殿贪没用冰的俩个太监一个叫小豆子原是王美人身边伺候的,可他嫌贫爱富,攀上了霁和殿踢了原主子。令一个叫小篮子,是跟着小满子同一批进宫的,两人原不对付,但小满子后来主掌了霁和殿,这小篮子就服了软。他们俩的家人一年前出了京城确实一直没回来,至于是被挟持还是出了意外奴才还在查。另外,咸福宫有个叫冬丫的宫女,原是浣衣局的粗役,后来才调到咸福宫,现被菡嫔关着,听说是昨儿刚被夹了板子,人还昏迷着。这个丫头的籍贯是沽城。
    这三个人都先关进大狱,那个宫女不要让她死了。周斐琦道。
    胡公公应下,又道:陛下,梁侍卫还在外面等着呢,要不要
    嗯,让他进来吧。
    梁霄进来的时候,见高悦也在,也和柳青风一样,眼中不自觉就浮现了笑意。这次周斐琦到没色变,只是微微皱了下眉,梁霄见此连忙敛神行礼。他今日主要是来回禀大良镇之事的,便道:大良镇假仙一案下官今日已办结,共逮获假扮仙人的猎户十三人,救助大良镇百姓一百二十人。除此之外,下官还自百姓处得知,仙人送子一事自年初起在八线山两州交界地开始流行,这半年多来,请过假仙的村县大约有二十余个,吃过那种送子馍馍的百姓目前尚未明确统计,保守估计不下万人。下官以为此事重大,已请赤云观的两位道长并两队侍卫分头下乡为那些百姓们验蛊拔蛊了。
    嗯,这事你处理的好。周斐琦道,大良镇官衙可有人随你进京?
    镇长来了,不过他自觉无颜面圣,在皇城门外跪着呢。提起这事,梁霄也觉得这个镇长有些糊涂,本来就不是多光彩的事,让他这样一闹,反而人尽皆知,不处罚他都不合适了。不过,他非要跪,梁霄拦都拦不住,只得由他而去了。
    周斐琦冷笑一声,冲一旁的胡公公道:着吏部按律法处置了罢。你现在就去办这事,朝廷命官一点儿规矩都不懂!
    胡公公连忙小跑儿着出去了,自然是先去城门把那坨不懂规矩除走,再去吏部传皇上口谕。
    极阳殿里,梁霄又道:目前因仙人送子出了命案的只有白古镇,下官回京时特地去走访过了,当地百姓都说那几起富户灭门定然与那些送子的仙人脱不了关系,可白古县衙门却对外放出是江洋大盗所为,这事下官私下也打听过,是衙门里的师爷出的主意,说是为了稳定民心。
    又是一个糊涂蛋。周斐琦脸上已显出几分怒容来,他鲜少如此,高悦从一旁看着,甚至觉得有几分稀奇。
    虽然梁霄也看出皇帝此时震怒,但有些话他却必须交代清楚,硬着头皮继续道:下官调查了那个师爷,那人姓王,与大良镇的王富户是同祠的堂兄弟,因此,下官已将此人秘密缉捕,现已压进了平京,和那十三个猎户一同关进了大理寺的大狱里。
    着大理寺连夜审理此案,明日早朝前,定要审出结果。周斐琦说着站了起来,你们俩随朕来。竟是带着梁霄和高悦去了极阳殿后边的书房。
    悦儿,为朕研墨。
    皇帝一抖袖子拿起笔,姿态十分娴熟,高悦拿起墨碇倒水开磨,动作那叫一个生疏。梁霄站在一旁都有些看不下去了,若非皇帝还耐心地在等,他都想上手替高悦把活儿干了。
    说起来,这真不能怪高悦,他自从穿过来,就每天都在处理各种大小事故,就连毛笔也是昨天上午才刚有空摸了摸,研墨这个任务皇帝倒是之前说过,可他回宫后被派给的任务不是清查后宫吗?他本以为入御书房那事多半是拉倒了,哪儿想到皇帝今儿就心血来潮搞了这么个突然袭击,他没准备当然会措手不及啊!
    好在,皇帝只是多看了他两眼,什么也没说。
    那墨研得不太好,但皇帝这把字是真得没得说,高悦站在一旁看皇帝秀毛笔字,看着看着突然发现,这字怎么隐隐透着一股熟悉的感觉,也说不上来好像在哪里看过,就是觉得有那么几笔横竖撇捺特别眼熟。
    高悦盯着那字出神,皇帝已经写好了手谕,递给梁霄,道:把这个立刻送到大理寺。
    梁霄郑重接过,拜别皇帝,匆匆走了。这到手谕便是催大理寺尽快办案的。
    想什么呢?皇帝搁下笔,抖了两下袖子露出修长好看的手,见高悦这会儿静静乖乖的样子有点儿可爱,就顺手撸了把他的后脑勺。
    高悦昂起头仔细看了下皇帝的脸,也不知脑袋里都想了些什么,突然抓住皇帝的衣袖,垂着眼睑道:陛下能赠我一首诗吗?
    大概他也知道这个要求有点儿那啥,说完都不好意思看皇帝,就是抓着皇帝衣袖的手指收紧了,任谁也看得出,他心里此刻很是忐忑。
    皇帝也明显愣了一下,显然没想到高悦会提这个要求。一直以来,他们俩的关系怎么说呢,看似好像是他在主动,其实本质上就是两条一直在碰撞却从未有相交的平行线。
    而这样的两个人,在此刻,其中一人却跟另外一人要赠诗
    皇帝第一时间想起的竟然是高悦之前写的那些情殇的诗,虽然都是写伤痛,可好歹也是情诗,只不过不是写给他的。现如今,那些诗已经被高悦烧了,此刻,他在跟自己要诗
    周斐琦喉结上下滑动了两下,不知为何眼眶竟有些微微发热。他听见自己的声音有点儿抖,说了一个好字。
    高悦嗯了一声,终于松开了周斐琦的衣袖,再次拿起墨碇为周斐琦研磨,这次他没再往砚台里加水,那墨比刚才浓了许多。
    周斐琦提笔微顿,抬起眸子,飞快看了高悦一眼,见高悦微微侧着头专心盯着御案上的宣纸,神态宁和,容颜美好,不由心中一动,下笔写道
    九天仙子下凡尘,坠入江南世家中。
    初入宫廷为学子,两小无猜竹马情。
    周斐琦写到此处,笔尖突然顿住,对高悦道:朕今日有些乏了,这半首诗你先拿去吧。
    高悦:
    谢,谢陛下。
    记得晚膳后随朕去永寿宫给太后请安。
    高悦忙应下,他看出周斐琦脸上好似真有疲态,便主动退了出去。
    回景阳宫的路上,高悦捧着那半首诗还在想,周斐琦可真对得起周这个姓,送个诗还这么小气吧啦的,竟然只给他半首?不过,这个字迹
    彼时,皇帝坐在极阳殿后的书房里,面前狂草一般的字迹宣于纸上,那也是半首诗,写到:
    止始私情不胜喧,朝朝暮暮自旁观。
    心头终有伊人影,仙子如月落水面。
    周斐琦望着这半首诗出了一会儿神,再度提笔,在白纸的空处写下了硝石二字,据他所知,即便是倭国目前也称硝石为霜石,因为这种石头就是他第一个发现的,名字也是他取的,所以高悦口中的硝石到底是从哪儿听来得,还是他也
    第44章 晋江文学城嘤嘤
    周斐琦想到夏至以来,高悦身上发生的一系列变化,以及最有可能造成这一系列变化的那个他最期待的原因,没来由竟是一阵心悸,他连忙收敛心神,冷静下来,想着自己大概真是一个人太久太久了,竟然会期盼这种亿分之一都不到的概率发生在高悦身上
    他狠狠搓了把脸,虽然心中在不断告诫自己不要再期待了,不要抱任何期望,可有些火种一旦种下并不是几盆凉水说泼灭就能泼灭的。
    周斐琦又看了两眼桌上的纸,随即拿起来点燃,扔进铜盆里。之后,他去了御书房,写了一封手谕给柳青风让他带回沽城交给镇东将军。再之后,他开始批改奏折,却怎么也集中不了精神,脑海里老是冒出一个人的脸那人一头短发,乌黑亮丽,眉眼弯弯,翘起唇角正在冲他笑,他的嘴唇粉嫩柔软,光是看着就觉得特别好亲
    不能再想了!!
    周斐琦认命地叹了口气,本想站起身出去透透气,却瞥见一叠奏折下压着一叠纸,他拿起来看了一眼,是高悦在夏至那天献给他的治水赈灾草案,当时他只觉得高悦的字迹有些退步,这会再看,不知为何,竟然看出了三分熟悉来,到底是哪里熟悉也说不上来,总之就是看着很亲切很舒服
    一时间,皇帝盯着那份赈灾草案看得入了迷。
    高悦将皇帝那半首诗折好,放进袖袋里。之前,既然淑贵妃都说了她查了青叔殿什么也没查到,高悦也就猜到那边应该已经收工了,他便直接回了景阳宫。
    景阳宫大部分人都派了出去,这会儿只有小福子带着十来个人正在院子里摆地摊一样地挨个捋后宫名录。众人忙得满头大汗,一抬头见高悦回来了,纷纷起身行礼,别看他们没出去,可也都听说了,今儿在青叔殿,皇上可是又去找他们家侍君了,还把侍君带回了极阳殿,睡呃,午休了好几个时辰呢!呵
    论荣宠,现在的后宫里还有谁能比得上他们家侍君?!呵呵呵
    高悦这会儿心里装着事,也没注意这些小太监们望着他笑得过于意味深长,还有好几个忍不住在往他的肚子上瞟,恨不得立刻看出他们主子的肚子有了他们期待的那种起伏变化!
    这些,高悦好似都不在意,他在院子里问了一个跟去青叔殿的小太监,青叔殿的彻查是怎么做的?
    那小太监想了想,道:您和陛下走了之后,都是淑贵妃安排的,我们也是重新派了活儿,让我们检查砖缝,
    什么?高悦挑眉,实在有些意外,检查砖缝?怎么检查?检查什么?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