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我家三姐妹[重生] > 第13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5节

    这个地方自90年代初就有大量香港台湾人来开设工厂。最旺的时候,新厂开业的剪彩炮仗声几乎每日此起彼落。
    阿爸对教育一窍不通,只好顺着胡老师的话风点头和应,“对对。”
    胡老师半玩笑半认真地问:“是啊,你们起别墅那么厉害,怎么就不起一所学校?听说北苑是一片小岛屿,附近没有学校,你们要是起一所学校,能解决业主们子女的读书问题吧。”
    “啊?”阿爸有点傻了。
    胡老师:“你们可以向省城的私立学校学习,他们招生不看户籍,收费很贵,动辄要交几十万的储备金……”
    “几十万储备金?”阿爸着惊。
    “是的,有人说这是个门槛,用来卡生源,保证入读的都是非富则贵,私立学校变贵族学校。我说嘛,就是学校用来揽钱的。一个学生几十万,100个学生就几千万了,放银行三年六年的得多少利息,哈哈哈……”
    胡老师笑了出声,“我不懂,乱说的。不过在商言商,你们不妨考虑考虑,公司有实力有资金的话。”
    “有有……”阿爸本能地标榜自己公司。
    胡老师笑:“那祝你们好运。”
    家长会后,阿爸在家里看到一份报纸。他没发现这是程心之前用来扎棉被用的。
    随手翻了翻,骤眼见到一版学校招生的广告。他想起胡老师的话,便将广告仔细读完,脑子随之涌现出零零碎碎的意识,就连大女儿在锦中门口的神神叨叨也断断续续冒出,为他的意识添砖加瓦,再渐渐酝酿成一个完整的概念。
    阿爸打开了一扇通往新世界的大门。
    第80章 第 80 章
    锦中教师办公楼语文科组。
    “这组试卷你拿去班里,记得督促他们至少做两遍,还有这些资料必须背诵……”
    高三1班的语文老师逐项吩咐,强调每个任务都是重中之重,不能忽略。
    霍泉一样样接过去,“知道了,好。”
    学习工作安排好后,语文老师冷不防地问了个题外话:“霍泉啊,前阵子去县,啊不对,是市政府大楼开会,你是怎么回事?不是提前通知你准备西装了吗,怎么还穿个校服去?”
    前阵子这个地方撤县建市,政府搞了许多庆祝活动,霍泉作为锦中学生代表被邀请出席其中的某个大会。
    霍泉笑了笑,豁然道:“告诉大家我是代表锦中的啊。这不理所当然?何况锦中的夏装校服很能上场面。”
    锦中的男生夏装校服是衬衫配西裤,料子与款式都堪称不错,不过身材样貌不同,穿6出来的效果也会有巨大反差。
    “哈哈,那是你穿得好看。我问句老实话吧,”语文老师的话腔严肃了些,“你那西装是不是借给小女友了?”
    霍泉几不可觉地皱了皱眉,并无马上回答。
    语文老师也没干等,自行接话:“其实呢到了你们这个年纪,对情情爱爱有所探索是正常的,但你知道人最傻的年纪是什么时候吗?正正就是你们这个年纪,身体长结实了,能打能揍很多事能做了,思想却没有足够成熟的时候。”
    他叹了口气,“年少气盛,就怕你们冲动误事。不过你是个自控能力很强的人,包括向雪曼,所以你俩的事,我们年级的老师谁插过手?你们不像其他小情侣,一谈恋爱脑子就发热发晕,分不清东南西北,不然的话,我们早动手拆散你们了。”
    语文老师顿了顿,压低声音:“可现在外面盛传,你和向雪曼,黄了?看上一个初二的小姑娘?”
    霍泉抿着唇,脸部表情没什么变化,看不出是承认抑或否认。
    语文老师:“我并不是指望你和向雪曼结婚生子白头到老,老师的意思是,你现在高三了,7月初就要高考了,这是人生最重要的考试之一,你不能输!你不能玩!那小姑娘呢,她不一样,她才初二,能明白你的升大压力吗?她未必明白!而且年纪这么小的孩子不成熟,耍起脾气来可以不分场合不分时候。往坏的想,万一高考前一天她跟你闹跟你作,你能保证自己不受影响?!”
    最后一句,语文老师敲着桌面一字一字厉声质问。
    “唉!”
    他又长叹一声,边摇头边端起茶杯,揭起茶杯盖喝了几口,再看着霍泉。
    静静听完的霍泉点了点头,“我明白的,老师你放心,不会受影响。”
    语文老师沉吟片刻,才道:“那就好。我不多说了。”
    他放下茶杯,扬扬手。
    “我回去了,再见。”
    霍泉捧着资料往科室门口去,经过某张办公桌时不小心碰到桌边的一叠作业本,作业本哗啦啦摔了一地。
    他蹲下去捡,发现作业本的封面写着初二1班。
    大脑神经动了动。
    他抬抬头,确认四周没有人留意自己,便在一堆乱糟糟的本子里迅速翻找程心的。
    找到了,掀开,本子的第一页她写道——
    六年后,我希望能考上省城的执大……
    执大,够没志向的了。
    前一秒,霍泉在心里鄙视,后一秒,他忽地记起在三叔家重遇程心时,他说过“我考到省城的执大就很满足”的话。
    他恍了恍神。
    傍晚,锦中超市旁边的电话亭。
    程心握着话筒背对门口。
    电话的另一端,大妹说阿爸今天早上出发去北京出差了。
    她不了解桂江的事,阿妈又没多说,所以大妹以为阿爸又像小时候那样一走要走好几年。
    她忧心忡忡问程心:“大姐,阿爸是不是过年的时候才会回来?”
    北京喔,比西安还远呢。
    程心:“不会的,过几天就会回来。”
    阿爸这趟出差的目的,是和桂江的股东上北京找合适的学校谈合作去了。
    “先起学校,再卖别墅”的想法刚从阿爸口中说完出来时,当场就有股东拍桌子,怒骂他发神经病。
    一帮地盘佬,要他们想法子卖别墅已经要他们命了,大家都发愁怎样将别墅脱手换现金呢,这个程伟居然提出投资起学校,办教育,尼玛的做起伟大工作者的事来了。
    真是一坑未平,又给他们挖新坑,牛头不搭马嘴!
    起初所有股东都这么认为,后来阿爸问了他们两个问题:
    一,你们家的孩子在哪里读书?
    二,如果有一所非常好的学校,有钱就能进,你乐不乐意为子女花这个钱?
    第一个问题有人不回答,第二个问题,答案几乎都是肯定的。
    阿爸解释:“只要学校够好,配得起它的收费,我们就不用担心生源问题。一个学生学费一年五六万,储备金交个20万,如果成功招生50个人,我们就能收上一千万的现金。这一千万绝对不能仅仅用于抵消工程款,和支付供应商的货款,我们更要用在学校的运营和招生推广上,以及最终的目的,北苑的别墅推广,卖出去,收钱!”
    这个建议听起来天方夜谭,明明不是一回事的两码事硬是绑在一起,行得通么?
    依然有人絮絮叨叨骂阿爸神经病,但不出数日,桂江最大的股东就拍案决定,干!
    反正桂江现在已经衰到贴地,不怕更衰的了。大不了学祥平那样,不干了不操心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