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七零养家记 > 第8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84节

    罗家和还是接到了手中,
    “还是给我吧,远途无轻重,何况还有几个孩子随行,腾下手来也好照顾孩子。”
    刘组长也跟着附和,就要去接罗家和手里的行李,罗家和瞥了他一眼,也没阻拦,顺着他去了。
    “咦,这两位是――”
    罗家和之前去探望受伤的温向平时,就知道他有一儿一女,只不过未能得见。如今只见一个玉雪可爱的女娃被温向平抱在怀里,一个差不多大的男娃则被随行的大汉抱在臂弯里,还有三个男孩分别牵着两个母亲的手,一时之间不禁有些疑惑。
    温向平笑道,
    “这是我的好友,也是多年乡亲,他妻子也考上了沽市大学,我们两家就一块过来了。”
    “原来如此,”
    罗家和点点头,对江河清夫妻二人友善一笑算是打招呼,
    “一路辛苦了吧。”
    江河清和李芝龄都是大人,纵使身上不舒服也能笑着回应,几个小孩子就不行了,尤其是才四岁的甜宝和五岁的江笃之。
    甜宝坐了这么久的火车,累的小脑袋倚在温向平的脖颈上,只想能尽快有炕让她饱饱睡一觉,一边不由得小鼻子皱了皱,抬手打了个秀气的哈欠,江笃之却趴在父亲怀里已经睡了过去。
    见大的小的都是一脸疲色,罗家和也就不再废话,又帮江河清去提行李。
    江河清也只提了一个大包裹在身边,见罗家和来接,连忙摆了摆手。
    “别跟我客气,我给你分担点,咱们就走的快点,就能早点歇息了。”
    江河清爽朗一笑,
    “谢谢您了,不过我能提的动。”
    罗家和见江河清一身腱子肉,也就不再客气,转身走在前头带路,
    “沽市大学离这儿还有两个小时的车程,咱们先放了东西歇歇脚,睡一觉,再吃点东西,剩下的事情下午再说。”
    刘组长在一边不甘落后的道,
    “是啊是啊,温作家,到时候可要好好尝尝我们沽市的本地菜。”
    温向平抱着甜宝点了点头,笑道,
    “那我们今天也算有口福了。”
    虽然离开学还有一段时日,火车站附近的人却颇不少,温向平便让苏玉秀和李芝龄两个牵着孩子紧跟着罗家和走,自己和江河清走在最后,防止一行人被人流冲散。
    到底是沽市。
    温向平看着周围来来往往的人潮,不由得感叹一句,毕竟晋省的火车站可没有这么多人。
    罗家和走在最前头带路,一路上时不时回头看一看,防止人走丢了,刘组长却只跟在温向平身边,寸步不离,不时跟温向平说两句话,看出来温向平一脸疲色,说了一会儿也就识趣的不再开口了。
    罗家和二人定的旅馆是“兴和旅馆”,离火车站不远,想必是体谅到了温向平拖家带口、长途劳累。
    一行人实在是累极了,无论大的小的,瘫软的身体一挨在大床上,就纷纷睡死了过去,直到罗家和挨个敲门叫醒,才知道已经下午四点了。
    “该醒了,不然晚上可就睡不着了,附近有几家不错的饭馆,咱们去尝尝,还是说先回沽市大学附近的家去。”
    温向平征求了一下江河清和李芝龄的意见。
    江河清和李芝龄是无所谓的,他们在沽市没有落脚的房子,在哪儿都是要住宾馆的,好在手里钱票不缺,倒也不愁。
    温向平也不急,想着先在这边歇歇脚,明天恢复精神了再走,只是担心会耽误罗家和工作。
    “哪里会,杨主编给我和小刘批了假,专门来接你,毕竟你可是我们杂志的大功臣哪。”
    罗家和笑着说。
    既然这样,温向平便决定在这边住一晚再走。
    毕竟哪怕睡了一觉,温向平现在也只感觉浑身像是被拆卸了一遍、又被拙劣的技工瞎胡拼凑了回去,苏玉秀也蔫蔫的没有力气,一双大眼里是掩不住久乏刚眠的疲倦和混沌。
    反倒是甜宝和温朝阳两个孩子恢复的最快,在罗家和敲门之前就起了床,此时也已经精神奕奕。
    再看看一边生龙活虎的江河清父子四个,温向平不禁生出一股要去健身的冲动。
    只是不知道这会儿有没有健身房。
    天色虽还亮着,时间却不早了,罗家和便打算带一行人去附近下馆子,正找不见刘组长,刘组长已经大步从楼梯走上来了。
    一看见温向平,顿时露出一个热情的笑,
    “温作家,罗副编,江同志,我刚刚在大食府订了位置,他们家的菜做的还是不错的,饿了的话咱们现在就过去吧?”
    罗家和挑眉看了刘组长一眼,刘组长只一副笑眯眯的样子等着温向平回复。
    聚在一起咕咕叨叨的几个孩子,尤其是甜宝和江笃之,一听能去吃饭,眼睛都亮起来了,巴巴的看着大人们。
    毕竟这两天在火车上虽然不短吃不短喝,到底比不上吃口热的喝口汤舒服,孩子们早就吃腻干粮了――哪怕苏玉秀和李芝龄尽力把干粮做成了花也不没用,大人们自己吃的都不舒坦。
    几个大人看着一笑,罗家和更是道,
    “既然都饿了,那咱们这就走吧。”
    于是一行人就去了大食府。
    大食府的菜色做的还挺精致,味道称不上多好吃,但总算是有热的,有汤了。沽市人爱吃米,面见得不多,但也是有的,罗家和照顾温江两家的口味,便把菜单直接给了他们。
    等菜单转到刘组长手里的时候,刘组长又笑眯眯的点了两道沽市菜,
    “尝尝看本地菜是不是也别有一番风味。”
    一顿饭上,刘组长一个劲的跟温向平谈这谈那,仿佛两人是多年的至交好友,话里话外还不时似不经意的问起温作家真姓真名和写作灵感源自何处。
    当然,作为温作家的家眷,连苏玉秀也和甜宝朝阳也得了好几句夸赞,至于江河清一家,刘组长自然没有费什么唇舌。罗家和嘛,就被刘组长有意无意的忽略过去了。
    好在江家也不是需要刘组长多关注的,江河清自顾自的给李芝龄夹自己觉着好吃的菜,江慎之和温朝阳也颇有大哥哥的风范,不住的给弟弟妹妹碗里夹吃的,一顿饭倒也吃的欢快。
    温向平又是个八面玲珑的,应着刘组长说来说去,手上却没落了动作,该吃的一点没少吃,还能顾得上给苏玉秀夹菜,时不时还要把罗家和带进话题,面上一看,跟刘组长似乎谈的很是尽兴,实则却是什么正经的、工作上的都没聊到,通通避开。
    罗家和眼里闪过一丝笑意。
    大半顿饭下来,温向平一直滑不溜秋,刘组长暗地里咬了咬牙,可想到杨主编跟他说的,面上又拾起笑来,状似亲热的继续拉着话题。
    管他呢,他该做到的做到就行,到时候出什么事儿了责任也推不到他身上。
    吃饱喝足,一行人回了旅馆,自然又是一夜安眠。
    第二天一早,温江两家就跟着罗家和刘组长坐上了前往沽市大学的公交。
    这年头还没有出租车,私家车也不是有钱就能买到的,绝大多数都是被垄断在政府和各个国营企业手中,出行除了两条腿,就只有公交和自行车。
    公交当然比自行车好得多。
    沽市比并城要繁华的多,人也要多得多,一路上,甜宝都激动的趴在车窗上看着外边鳞次栉比的高楼和宽阔平坦的街道,温朝阳老成,却也和江家三兄弟扒在窗边不时低声感叹,听罗家和轻声跟他们讲一栋栋有名头的建筑和街道,连苏玉秀和温向平也不时被罗家和嘴里的故事所吸引。
    李芝龄倒是觉着没什么,毕竟当年她在京市上大学的时候,京市也是极繁荣的,不比沽市差。
    刘组长也时不时的附和罗家和,讲一讲沽市的老牌子和大商场。
    很快,目的地就到了。
    温向平一行人一下车,一抬头就看见宽阔高大的沽市大学大门正对着他们下车的地方。
    “好大哦――”
    甜宝不由得张圆了嘴。
    罗家和笑笑,一把抱起甜宝。
    甜宝因为听了罗家和一路的故事,也跟他亲近了几分,当下也不拒绝他的怀抱。
    “沽市大学占地极广,有东南西北四个大门,其中南门是正门,东门离生活区,也就是学生宿舍最近,西门和北门是教学楼和其他活动地区向外连通的门。我想着既然你们要在外头住,就给你们寻了一间离西门近的楼,这样平时上课也方便些。”
    说到这儿,罗家和对江河清说,
    “我这儿还有两间屋子的房源,正好就跟温作家一栋楼,只是层数不一样,你们要是暂时没有落脚地,就先凑活着在这儿住吧。”
    虽然温向平当时来信说不介意住哪里,但以防万一,杨主编和罗家和还是都订下了,当然,钱都是杨主编从公中出的。
    知道罗家和一番好意,江河清也就没再拒绝,
    “那就多谢罗副编了。”
    罗家和又故作生气道,
    “温作家怎么不在信里提一下小江也要来,不然我就直接给你们安排成邻居了,多好。”
    温向平摸了摸鼻尖,又对在罗家和怀里捂嘴偷笑的甜宝投去一个故作凶恶的眼神。
    江河清爽朗一笑,
    “当时不敢麻烦您,毕竟奔波劳累,我们想着跟学校申请家属房也就算了。”
    罗家和摇摇头,
    “家属房也不是一时半会儿就能申请下来的,到底不方便,待会儿你们看一下三间你们属意哪间,住进去就是了。”
    顿了顿,又道,
    “里面家具什么的一应俱全,就是洗漱的东西得你们自己操心了。”
    这是自然的。
    罗家和挑的三间都是朝南的房间,采光极好,分别在四层、五层和六层。
    这楼一层三户人家,中间的屋子最大,两室一厅,还带着个不小的阳台,两边就要略小些。
    因着考虑到温向平一家四口,罗家和选的都是中间的,只是担心江家五口人住会有些挤。
    “不会的,”
    江河清笑得露出一口雪白的牙齿,
    “客厅改改就是了。”
    倒也是。
    罗家和点了点头。
    最后,温向平选了五楼的,江家选了六楼的,两家人上下楼,也算亲近了。
    温向平一家安稳住下来了,刘罗二人也该走了,毕竟这儿和红星杂志也有一段距离,赶回去就不早了。
    温向平也就没再挽留,只让苏玉秀从随身的包裹中拿出两袋裹得严严实实的炸果子分给罗刘二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