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七零养家记 > 第6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0节

    叶老师点点头,又拿起刚刚的书看。
    可经这么一打岔,叶老师的余光时不时就要往桌子上的杂志瞄一眼。
    这画的可真好,他还从来没见过这样的画像呢。
    于是,这半天手里的书是一点没看进去,最后索性徒劳的放下手里的书。
    看什么不是看?不如看看这本?
    人物画的这么好了,文章应该也不会差到哪儿去吧?
    叶老师几次伸手向杂志,又觉得这行为不太好,最后默默的收回来。
    但看着封面上青年迥异的两张画像,心里又好似有只猫爪在挠啊挠。
    这么大的性格特征变化,青年身上一定经历了许多,可究竟是什么样的经历才能让一个人改变的如此彻底……
    到底好奇是不可压抑的本能和天性,叶老师自我安抚到:
    身为老师,替学生看一眼内容合不合适是应当的,再说了,他就只看一眼,只看一眼。
    做好心理建设,叶老师这才小心翼翼、做贼似的捏开书页,直奔第一页而去。
    像这种能占据整个封面的文章,怎么会不在整本杂志最显眼的刊面。
    谁知只这一眼,还没看了两行,叶老师就深深地陷了进去无法自拔。
    不知时间过了多久,等叶老师回过神来时,女学生已经站在自己身边叫了自己好几声了。
    叶老师一个激灵,咂摸咂摸了嘴,神志还沉浸在故事构造的整个世界中,迷迷糊糊问道,
    “怎么了。”
    女学生尴尬的指了指办公桌,
    “您叫我来把书领回去――”
    视线顺着学生的手指最终停在自己桌上摊开的杂志,神志一下回笼,面上的尴尬掩也掩不住,
    “已经放学了是么。”
    此时,办公室里除了他,就只还剩下一个出了名的劳模老师而已。
    叶老师收拾收拾面上的尴尬,一边用语言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一边装作自然好似什么都没发生过似的合住书,递给女生,
    “行了,拿回去吧,记着下次别再在课上看了。”
    女生喏喏应是。
    叶老师故作镇定的站起身,对女生点了点头,然后大步出了办公室。
    才转过转角,叶老师就小步跑起来,直奔校门口的报亭而去。
    “师傅,我要一本新出的红星杂志。”
    叶老师气息不稳道。
    师傅笑呵呵的从窗口露出张见牙不见眼的脸,
    “没啦,等下午再来吧,卖完啦,一上午就都买完啦。”
    什么――?!
    叶老师顿时如遭雷劈顿在原地。
    先不说有多少像叶老师一样,眼巴巴要看内容的结果被看脸的人抢了先,只能急得跳脚。就是像女生这样,冲着封面把书买回家的人,也在翻到第一页的故事后就被迷的七荤八素,着了魔一样。
    饭也不吃午觉也不睡,一口气把整整四页的《大惠山》看完,完了还巴巴的把后面的文章翻来翻去,确认这一版上的确只有第一个章节,只有这短短的三面纸,顿时垂首顿足哀叹连连,眼巴巴的盼着周一的到来。
    可一想想,今天才周一,离下一个周一还有整整七天的时间!
    女学生顿时又觉得眼前一黑,人生无望。
    新刊出来第一天,就像是星星之火,转瞬便燎尽了平原。
    而温知秋这个名字,也在冷却了半个月之后,再度被卷入了火热的讨论。
    不少人起初对温知秋的新作抱有质疑。毕竟他的成名作是童话,结果现在在童话领域还没站稳,竟然就贸贸然的转向历史和抗战题材,多少人都暗测测的猜测温知秋这次要惨遭滑铁卢。
    但绝大多数的嘘声都在看过《大惠山》第一章以后湮灭了踪迹。
    不同于《纽扣》的受众主要是女性和孩子,这次的《大惠山》讲的是一个玩世不恭的富家子弟面对风雨飘摇的国家,毅然穿上军装赴身军校,从戎报国,最终投身大惠山独立团,凭借着超人一等的指挥才能和过硬的作战能力成为团长,与整个独立团共同浴血奋战、保家卫国的故事。
    虽然到目前为止,杂志上还只刊登到第一章,但作者对剧情的节奏把握十分紧凑。在短短的三年纸中,已经介绍完了社会背景和男主角的家庭背景,也从男主孤身闯武馆救心仪之人,因杀了戰国武士而被迫改名一口气写到了男主婚堂当场拒绝和世交之女成亲,随后奔赴上海入黄埔军校。
    这种严肃的题材,一般都略显枯燥,女性向来不如男性更感兴趣。
    同时,也需要读者有一定的知识基础读起来才不费劲,受众面相对就要小一些。
    然而这次,不仅男人们看的茶饭不思,连女人们也捧着爱不释手。尤其要把男主孤身闯武馆的情节翻来覆去得看上好几遍,不仅是为其中的英雄救美着迷,更是为男主在面对戰国武士强抢民女后叫嚣华夏懦夫、华夏可欺时手刃几人的一身血性叫好。
    有人自己看了不过瘾,还要拉着孩子父母兄弟姐妹和同事同学一起再看一遍,孩子还小不认字,那便念给他听,小娃娃捧着脸听得也入迷极了。
    仅仅这三面纸,就已经一举把上到五十岁下到五岁的读者一网打尽。
    尽管杨主编和罗家和已经做好了准备,第一次刊印的时候已经比往常多印了一倍。但万万没想到,在第一章刊登出去第二天,光在沽市,几万本杂志就宣布告罄,红星杂志不得不连夜安排人手、联系出版社加印加刊。
    而由于上次罗家和提出的方案引起了非常好的反响,所以这次,在一开始刊印《大惠山》的时候,红星杂志就已经在第一章末尾处留下了征集各专家作家以及读者评论的消息。
    意料之中的是,很快,无数信件就像雪花一样涌进了红星杂志的邮筒。
    而出乎意料的则是,每一天,每个编辑手边都会摞满满一筐信,一筐读完了,很快又会有新的一筐补上来。
    甚至,连杨主编也亲自下场,和罗家和一起从筛选过的评论中再挑出有代表性、有争议、或者有新意的,准备一起印到下周的刊本去。
    虽然红星所有人都忙的像个陀螺一样团团转,但却没人嚷累嚷苦,要请假要休息,反而一个个容光焕发、神采奕奕。因为在所有杂志还没反应过来的时候,红星杂志已经手握着王牌一骑绝尘,将他们远远甩在了身后――包括人民杂志沽市分社。
    第39章
    以往, 红星杂志每一刊的封面都会根据当刊的首推的作品设置封面,也会适当给篇幅较长、作品优秀的插几张插画。
    像上一次加刊的《纽扣》,红星的插画师就给画了一个圆脸红腮,剪着胡兰头的小姑娘放在封面。
    虽说不算出彩,可也没什么不好, 毕竟多少期刊杂志封面上的形象都是圆脸大眼, 表情或笑或严肃,只不过青年成人脸型相对要更长一些, 但总体都是那个路数, 这是时下流行的画法。
    但这次,红星偏偏没按套路出牌!
    平时看着也颇为阳光向上的青年画像, 和这次剑眉星目, 痞笑挑眉、令人窒息的魅力扑面而来的灵动青年一对比,立马就显得呆板平庸;一身正气的军装人物形象虽然正气凛然, 却千篇一律,换衣裳不换脸, 不及这个军装青年眼中坚毅之色深邃无底、令人动容。
    而最重要的是,在这个人物形象已经五官固定化的年代,猛然出来一个这么有辨识度, 又长的比真人还要俊俏好几个度的青年,别说大姑娘小媳妇老太太了, 就是三五岁的娃娃和男人们看见了也要情不自禁的称一声,
    “长的真俊!”
    先不说《大惠山》好不好看、有没有内涵, 光是冲着这个青年把这期红星杂志买回家的, 就能排出一条望不见尾的长龙去。
    其它杂志看的眼热,纷纷明里暗里的派人去打听负责这期红星杂志封面的插画师是谁,一旦打听到,不论代价,不论薪酬,一定要把人挖过来!
    但其实这风格迥异又极抓人眼球的青年画像,并非出自红星之手,而是随着温知秋寄来的信一起被送到罗家和手中的。
    杨主编本来还想让杂志社的编辑赶忙加工,一定在新刊印刷之前把杂志封面设计出来,不仅时间急迫,还得尽善尽美,配得上《大惠山》才行。
    但罗家和什么也没说,只把附在信第一页的一张纸往杨主编面前一放。
    杨主编瞧了,当场就拍案定论:
    就用它了!
    杂志里的插画师一开始还愤愤不平,哪次杂志的封面插画不是他们做的?自己内部有矛盾也是他们内部的事儿,哪儿有作家投稿的时候还自带画图的,这不摆明是瞧不上他们嘛?!
    现在主编又二话不说选用了人家附上的画直接当封面――封面啊!读者最先一眼看见的封面啊!多重要的封面啊!
    居然就这样被定下来了?!他们甚至还没有出成品来比较一下孰优孰劣,就这样被判出局了?!
    插画师们不服气的找上杨主编,但高扬的气焰在看见纸上人物的第一眼就湮灭全无,最后只能自叹弗如的离开,连给《大惠山》出个插画的心思也没了,
    “我们…实在…总之…唉…我们的跟人家这一比…您还是请这人再画几张插图来吧,我们画的…不合适……”
    虽然手上确实被人家比成了渣渣,但气势上也不能输的太惨,所以只说自己的画跟这作品不合适,好歹是保全了颜面。
    见这几人已经表了态,罗家和也就把原本打算劝杨主编打消插图念头的话咽了下去。
    确实是…不合适。
    有了金玉在前,再放个一般的下去,在读者眼里也要变成差等的了,别因此把《大惠山》拖累了才好。
    至于怎么印,罗家和也想好了。
    到时候上边儿就一个特推也别印,干干净净的只留图,只保留右上角的“红星杂志”就好了。等把读者的好奇心高高的吊起来了,销量自然也就跟着上去了。
    杨主编摸着自己的啤酒肚想了想,觉着几人说的有理,也就应了,回头还跟罗家和笑道,
    “也不知道温作家这是从哪儿找了这么个厉害的画家,一下就把咱们杂志的插画师都比下去了。”
    罗家和但笑不语。
    要真是从别处找来的画家,就凭着这么手功夫,怎么会到现在还籍籍无名。
    当然也不排除这是人家的投名状、处女作。
    但想到那个坐在轮椅上浅笑自若的青年……
    罗家和倒是更相信,温知秋温作家,大约还是个深藏不露的温画家。
    不仅杨主编等人对这次出刊十分有信心,读者的反应也充分证明了红星杂志这一手没有错。
    多少人第一眼都是冲着封面上的青年才买的,当然,买回去的内容不仅没叫人失望,反倒把他们拉进了一个深深地坑,每天茶不思饭不想、掰着指头数日子,只盼着新一章的出来。
    深藏不露的温向平自然不知道有多少红眼的杂志和手下跑断腿、磨破嘴的编辑在找他。
    彼时,温向平正想着读者们是否能接受《大惠山》与时下差别颇大,又担心像“孤身救人”“怒杀武士”“凭借家中富贵权益改名换姓”等剧情的设置会引起杂志社和读者的拒绝、批判。
    可这些事件经历都是催化男主角从戎的催化剂,又是给男主后来加入大惠山独立团做铺垫,不能删,也不能有什么大的改动。
    正因为此,温向平才特地亲手画了男主投军前后的画像。勾画上色,无不细致认真的构想修改了许久。
    虽然靠文字吃饭,但该学的不该学的温向平都学过一些,油画国画称不上大家,也算得上有些造诣,这种人物绘画与他而言还不算太难,何况相比于当下的人物画像,他对于自己的水平还是有两分把握的。
    至少看在美色的份上,也先别把《大惠山》筛出去。
    回神发现自己在想什么,温向平不由得失笑,看来不仅是身体年轻了十来岁,连心理也退回去了,上一次这么紧张,还是在他初出茅庐、尚未成名的那几年呢。
    但也不能怪他,实在是第一次投稿《蜀山》给他造成了阴影。本想着借一个新颖的题材一举成功,却不想惨遭滑铁卢,要不是有罗家和,只怕他还要自我质疑好一阵。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