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都市言情 > 官道之步步高升 > 第43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33节

    “哼,什么你都有道理。”向晚晴不满地白了他一眼,说:“你这么拼了命地往上爬,难道就是为了多看到几张笑脸,少看几尊猴屁股吗?”
    楚天舒忍不住笑了。
    这是向晚晴以前给他讲过的一个笑话,说,官场就像一颗爬满猴子的大树,从上往下看,全是笑脸,从下往上看,全是屁股,左右一看,全是耳目。所以,猴子们为了多看笑脸,少看屁股,就必须争先恐后地拼命往上爬。
    “晚晴,我始终认为,官场只是一个实现我的理想和抱负的平台。当今的体制下,要为民造福,就必须要有一个更高的平台,我希望这个平台变成我生命价值体系中的一个组成部分,只有站得越高,才能为更多的老百姓办实事,谋福祉。”楚天舒说完了,还不忘补充说明了一句:“如果你非要把我比喻成一只爬树的猴子,那我也要做一只敢于把屁股不干净的猴子捅下来的异类。”
    “嗯,你这么帅,的确不应该是猴子。那你是什么呢?我想想……”向晚晴假装认真地想了想,突然笑眯眯地说:“我知道了,你这家伙是条犟驴,只要是决定了的事情,做起来都会玩命。”
    楚天舒一把将她搂在怀里,说:“知我者,晚晴也!”
    向晚晴仰面看着他,故作认真地说:“那我以后就叫你犟驴了。”
    楚天舒板着脸,摇着头说:“不好,不好。”
    向晚晴忽闪着眼睛问道:“为什么?”
    “因为……”楚天舒有意沉吟了片刻,一脸坏笑地说:“嘿嘿,因为驴没有那个功能。”
    向晚晴愣了一下,忽然明白了什么,她红着脸,两只小拳头在楚天舒的胸口一顿乱捶,嘴里不停地叫道:“你坏,你坏,你坏死了。”
    楚天舒等她捶够了,抓住她的手,突然用嘴堵住了她的嘴……
    在楚天舒他们把能做的、该做的工作都做到位了之后,省委组织部考察小组展开了大规模的测评推荐工作。
    在这两天里,唐逸夫也是心神不定,坐立不安,他真的吃不准,如果单以推荐的票数为准,他能不能胜过伊海涛还很难说。他知道,在青原,他有他的势力范围,长期以来已经自觉不自觉的形成了一个圈子,一个上下级关系的网,或者叫做帮派体系,这一体系中的人,无一例外地会推荐他,也期盼他能当上市长。
    因为他一旦成了市长,他肯定会重用他信得过的人,而受益者自然是他们。
    在官场中,虽然口头上都讲任人唯贤,但是,真正做到却是十分的困难,这并不是有人故意要同有才能的人过不去,主要的问题是你不熟悉他,不了解他,就没有情感,即便他才高八斗,学富五车,德才兼备,你宁可用你熟悉的人,也不会用他。
    早在几百年前,中国的老百姓就说过朝里有人好做官,这是从民间的立场上来看官场的,他们盼望着朝里有自己的人,他们更希望朝里的这个人官位越做越大才好,这样就能给他们带来更多的庇护与更高的提拔。
    以此类推,拥护伊海涛的这边也是如此,拥护郭鸿泽的那边又何尝不是这样?
    郭鸿泽也是从基层滚爬到上层的老干部了,同样也有他的势力范围和帮派体系。
    伊海涛虽然来得晚,但他有常务副市长的优势,也在极力培植他自己的势力。
    这两大体系中的人员,自然会站在自己的利益点上,维护并且极力推荐各自心中的领导,而游弋于他们权力体系之外的人就成了关键,他们的倾向性很可能会更公正,也是双方推荐票数的决定性因素。
    所以,争夺这些人是非常必要的。谁争夺到了,谁就有可能会略胜一筹。
    唐逸夫既然看出了这一点,当然不会放过这样的机会。
    楚天舒一天到晚神神秘秘地在忙碌,唐逸夫猜得出来他在忙什么。
    到了这个时候,唐逸夫才发现自己身边的人,多数是想跟着自己升官发财的,真正能在这个时候出力的却屈指可数,本来黄如山可以算一个,但是,自从郭鸿泽嘴里得知伊海涛帮过他之后,唐逸夫对他产生了怀疑,因此患得患失,不敢把这么重大的事情交给他去办。
    申国章、莫怀义、郝建成之流,吃喝玩乐一个个奋勇争先,真让他们去游说势力范围之外的官员,一是他们没这个口才和心计,二是他们自身的形象和素质也难以服众,由他们出面做工作,搞得不好还有可能适得其反。
    既然如此,唐逸夫只能亲力亲为了,他分别给那些他过去来往不密切的局领导一一打了电话,随便问问工作情况和生活情况,通过电话,把他的关心与爱护传递了过去,至少让他们心理上感到他是一个很赏识自己的人,只有这样,才有可能让他们站到自己这一边来。
    唐逸夫给别人打电话发短信,同时也会接到了不少别人打来的电话和手机短信。
    第608章 惊险胜出
    那些电话或手机短信,都是那些给唐逸夫说了好话又生怕他不知道的人,为了从他那里领情,只好采取了这样的方式。甚至,还有的在电话中公然向他表明了他向省委组织部领导的谈话内容,说他是青原市最有能力和魅力的领导干部,要想促进青原市的经济大发展,市长非他莫属。
    唐逸夫非常明白,说这样话的人,未必真正说过这样的话,真正说过这样话的人,未必非要告诉他说过这样的话。但是,无论怎样,听到这样的话他还是很高兴的,甚至很感激。感激他们对他的拥护,也感激他们在关键时刻为他说了好话。
    大规模的测评和推荐开始了,唐逸夫在办公室里来回踱步,自从他当上副市长以来,还从来没有这么缺乏自信。
    他缓缓来到窗边,推开了窗户,随着一缕新鲜的空气扑面而来,楼外的景色尽收眼底。看着楼房尽头的一片蓝天,他的心里涌满了无限的感叹。
    可惜啊,人到用时方恨少啊!
    就在这时,付大木敲响了唐逸夫办公室的门。
    “大木,你怎么来了?”唐逸夫扔给他一包烟,问道。
    “省委组织部的领导找我谈话呢。”付大木接过烟,放在鼻子底下用力嗅了嗅,满面春风地说着,他把烟拆开,敬了唐逸夫一支,唐逸夫刚接住,他的火机又凑了过来,点着了烟,他又接着说:“老板,我把你好好地夸赞了一番,又把伊海涛狠狠地踩了一下,他们不会把话传给他吧?”
    唐逸夫吸着烟,想了一下说:“按道理,应该是不会的。不过,要是踩得不好,让考察来的人认为你是故意的就不好了。”
    付大木说:“不会的,我只说他不懂农业,没做过基层县镇的领导,主管青原这么一个以农业为主的市不太合适。还有,他这次带队下乡慰问调研,我给考察组的领导看了有关的视频,明显有政治作秀的嫌疑。”
    唐逸夫很满意地笑了,说:“大木,有你的,他在报纸电视上出风头,你把他的这个直接点出来,这也够损的,不过损得很有水平。”
    付大木听了唐逸夫的表扬,自然高兴,就主动地过去为自己泡茶。
    唐逸夫一边抽着烟,一边斜睨了一眼付大木,心想,过去一直以为这家伙只是一个野蛮粗暴的莽汉,今天看来,还是有点政治头脑的。
    “老板,你得赶紧下手啊!”付大木突然出其不意地说,“省委组织考察一结束,你得去省城活动活动,趁热打铁,一定要抢在伊海涛的前面,把市长宝座抢到手哇。没说的,还需要准备什么土特产,我保证办到位。”
    唐逸夫问:“大木,这次拨付的帮扶款不都做了核桃的收购款吗,你手头上哪里还有活钱?”
    付大木很大方地说:“嘿嘿,承蒙老板关照,兄弟的矿上做得还可以,多的没有,十几二十万的还拿得出来。”
    唐逸夫一听就笑了说:“行啊,大木,士别三日,当刮目相看啊。”
    付大木呵呵一笑说:“哪里,我这还不是跟唐市长学的吗?”
    唐逸夫说:“大木,明年换届了,想不想干一任书记?”
    “不想。”付大木一口拒绝了。“老板,我就当我的县长,书记还是让马兴旺去干,县里要是出了乱子,还有他这个一把手顶着。”
    唐逸夫笑问道:“哈哈,大木,你这个老脾气就改不了哇,你就没想过要往上走一步?”
    付大木一高兴,顺嘴就说:“嘿嘿,老板,你要是真关心我,就直接给我个副市长干干,我来替你管农村那点破事,保管让你放心。”
    唐逸夫眉头一皱,说:“大木,你不在书记任上过渡一下,直接提副市长,这组织程序上有困难啊。”
    付大木倒也没太在意,只说:“老板,那我就还干我的县长。”
    “行!”唐逸夫爽快地答应了,想了一下,又说:“你表弟的事,我已经和法院的王院长打过招呼了,他们会关照的。”
    付大木千恩万谢地走了。
    组织部门考察测评干部有其独特的程序和套路,但是,任何一个制度性的东西,无论其制定得多么严格、完备,哪怕像计算机程序那样编制得滴水不漏,可终归它是由人制定、编写出来,最后还得由人去操控,说到底人的意志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
    别忘记,青原市的测评推荐可是由叶庆平亲自组织,关键时刻伊海涛一个短信,考察路径和人员还不是随机应变。
    熟悉组织部门内部操作规程者都知道,对于民主测评和推荐这样程序性行为,虽然范围、对象、内容都是有一定的规范,可那毕竟不像法律一般死板,如果叶庆平有意无意在某个环节上多花些时间精力,或是淡化某个环节的影响力,局势自然会朝着有利于伊海涛的方向发生微妙的变化。
    果然,后来叶庆平向伊海涛透露了最后测评和推荐的结果,伊海涛以十分微弱的优势领先于唐逸夫,郭鸿泽落后较多,所以,省委组织部向省委推荐的青原市长两名候选人就是伊海涛和唐逸夫。
    伊海涛在前,唐逸夫在后。
    险啊!获悉这么一个结果,伊海涛长出了一口气,嘴上虽然没说什么,但在心底里还是暗暗感激楚天舒这些天来的运筹得当,着力拉到了不少摇摆不定的骑墙派,同时,又通过宣传舆论施加了微妙的影响,否则的话,毫无疑问要被唐逸夫拉开不小的差距。
    这从另一个侧面也可以看出,唐逸夫在青原的根基是多么的深厚!
    幸亏有楚天舒与叶庆平双管齐下的遥相呼应,伊海涛才在这场民意之争中惊险胜出。
    当然,伊海涛和楚天舒仍然保持着清醒的头脑。
    过了民主测评和推荐这一关,并不代表就此可以高枕无忧了。
    紧接着下面还面临着最为关键也是最为重要的一步:省委常委会将在伊海涛和唐逸夫之间讨论确定一名最终的候选人!
    这一关过了,才能提交到明年的青原市人代会上进行选举投票。
    相对而言,选举投票只不过是履行一个法律程序,一旦获得了省委常委会的认可,当选几乎就是板上钉钉的事了。
    要从各方面去打动省委高层领导,博得他们的赏识,这比私底下做基层部门负责人的工作要难得多。所以,此时调研文章的重要性就凸现出来了。
    在进入民主测评和推荐的程序之后,楚天舒并不敢有任何的松懈,他又把主要精力放在了文章的修改和完善上来了,有了杏林乡供销合作社这么一个鲜活的例证,文章的开篇由此入手,原先略显空洞的弱点顿时得到了弥补,由此而引申出来的观点和设想立即变得丰满和充实。
    省委组织部的考察小组完成了预定的程序,悄然撤出了青原。
    到了周末,楚天舒拉上卫世杰,再次奔赴省城临江,名义上是去上课,实际上是要最后敲定文章发表和开研讨会的事。
    按照祝庸之的提示,这里面的关键人物就是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的所长、《理论与实践》杂志的常务副主编陈金辉。
    通过和郎茂才的交流,楚天舒获得了陈金辉的第一手资料。
    陈金辉与郎茂才在省委宣传部共过事,担任过多年理论教育处的处长,长期从事理论研究工作,功底扎实,负责省委常委中心组学习的具体组织和内容选编,与常委们的接触非常频繁,出版过好几本宣传理论方面的专著,是省委宣传部副部长的有力竞争者之一。
    郎茂才与陈金辉互为竞争对手,两人一动一静,形成了鲜明的对照。
    如果在早几年,野路子出身的郎茂才根本不具备与学术型专家级的陈金辉一较高低的资本。
    可是,这几年网络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网络舆情成为了全民关注的热点,引起了省委高层领导的高度重视,网络新闻处的地位一跃千丈,郎茂才也因此后来居上,加入了副部长的竞争者行列,逐步形成了与陈金辉并驾齐驱的竞争态势。
    再三权衡的结果是,郎茂才属于宣传部不可或缺的特殊人才,成为了副部长的后备人选,陈金辉理论水平高,成绩非常突出,适合从事教育研究工作,调任省委党校理论研究所所长,成为了党校副校长的后备人选。
    从职别上来讲,都是副厅级干部的后备人选,但从重要性和未来的上升空间来看,党校副校长与宣传部副部长有着天壤之别,单就和省委常委们接触的机会来说就少了许多,这对一名官员的进步是一个巨大的损失。
    所以,对于这个安排,陈金辉心理上有着难以直面的落差。
    这个时候如果公事公办地去找陈金辉帮忙,多半是不太好说话的。
    考虑到这些因素,楚天舒又让卫世杰布置整点调查的人四处打听陈金辉的一些私人信息,包括当前的个人喜好与家庭状况。
    这一打听不打紧,得到的信息令楚天舒不禁大吃了一惊。
    第609章 送礼高手
    陈金辉调任党校任职,不仅蒙受了政治上的重大损失,还随之带来了经济上的重大损失。
    原来,陈金辉担任省委宣传部理论教育处的处长,又在政治理论界有着深厚的学术功底,还负责组织省委常委中心组的理论学习,这个特殊的地位使得他自然成为各地市县的领导巴结的对象,经常被邀请到各地去做宣传理论的学术报告、专题讲座,授课费、出场费就是一笔令人瞠目的数额,而且拿得心安理得。
    调到党校之后,看似从事的还是政治理论的研究,但讲课座谈的邀请立马销声匿迹了,这政治与经济上的双重打击,令陈金辉近来非常的不爽。
    根据整点调查打探来的消息,陈金辉在调任之前刚刚在临江市最高档的“半山华庭”小区买了一座别墅,正打算趁着天气适宜了开始装修,突然就接到了调令,装修一事暂时搁浅,惹得他家夫人牢骚满腹,怨声载道。
    这一来,楚天舒与卫世杰一商议,卫世杰拍着胸脯保证:陈金辉是出了名的“妻管严”,有我老卫出马,必定马到成功!
    文章修改完善准备妥当,楚天舒与卫世杰一起先去拜访了祝庸之。
    这一次,他们给祝庸之夫妇准备了一点小礼物。
    一套宜兴紫砂壶,两个杯子上分别篆刻了两位老人的名字,价值不算太高,也算有纪念意义,另外,买了几块青原本地产的土印花布,完全是那种手工制作的民间工艺品,正在申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应该可以博得师母的欢喜。
    带了东西进门,还有旁的人,祝夫人自然要板着脸唠叨几句。
    “师生之间交往,轻重都不为过,就是早先孔圣人时代,学生也还经常要向老师缴纳束修,我作为学生总来打扰,天天空着手来蹭饭,我也不还意思呢。”楚天舒嘴上解释着,自顾自地换了拖鞋进门,把手里的东西悄悄的放在了不起眼的角落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