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鸳鸯锦(种田) > 第33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3节

    谢谢4132221的地雷=3=
    4132221扔了一个地雷 投掷时间:2014-12-17 13:46:24
    ☆、第四四章
    庄起正是挣军功的时候,哪里需要打仗他就往哪里钻,这一次符东疏没跟着去。军功符世子已经有了,现在他要接手他家老王爷的人脉,琢磨着怎么延续他老爹的丰功伟绩,力求掌握朝中一半以上的话语权。
    为此,他还特意写信给了三哥求教。
    他们那三哥说白了也是个战争狂人,有战事的时候就扛着钢刀在阵前哦活活的朝着敌人杀杀杀,没战事的时候他就口蜜腹剑对着敢跟他唱反调的权臣两面三刀。
    符东疏向他讨教,可以说是找对了人。
    正好又有了战事,符东疏就借此向三哥讨教里面很多的细节,说着说着就说到了将作监里面的猫腻。
    打仗啊,除了兵器和粮草这两样重中之重外,将士们身上穿着的衣服就由将作监负责。巧了的是,将作监的负责人就是德妃的娘家人,姓范,人称范监。
    一件兵服要花多少银子,庄起自己也不知道,哪怕调来卷宗,里面也只会写:某某年,战起某地,圣遣兵三万,粮草多少石,兵器多少车,服多少套。都是整数,没有具体的数目和价格。
    这东西,连符东疏看了都知道里面会有多少弯弯绕绕。他正琢磨着要抓三皇子的小辫子呢,把柄就送到了他的手上。
    问题是,猪都架起来了,怎么动刀子呢?
    符东疏与太子躲在书房里冥思苦想,最后一拍脑袋:“打仗我是内行,朝政太子你是内行,这缝缝补补的东西,我们也得找个内行问问,比如一套兵服到底要花多少银子。这样,才好估算出一营兵将一年在这上面花费了多少银钱,然后再去与犯贱对峙。”
    太子道:“本王立即召织染署来问问。”
    符东疏阻拦道:“那样就打草惊蛇了。太子你不知道吧,这任何东西只要到了宫里,就相当于镀了一层金子,价钱成倍的翻长。”
    太子嘴角抽搐:“比如十两银子的一个鸡蛋?”
    符东疏一拍他的肩膀:“原来你还知道买一个鸡蛋用不了十两银子。”
    太子笑道:“对啊,其实五两银子就够了。”
    符东疏:“………”
    太子:“怎么?”
    符东疏呵呵怪笑了声:“我睿王府的鸡蛋只要二两银子。”
    太子惊诧:“怎么可能!”
    符东疏继续怪笑:“你知道庄老七他的鸡蛋多少银子一个吗?”
    太子:“多少?”
    符东疏伸出一个手指头。
    太子:“一两银子?好便宜!”如果孟知微在此,估计要嘲笑他们都是井底之蛙。
    后来太子去给皇后请安,说起鸡蛋的事情,皇后也很惊讶,对太子妃道:“一个鸡蛋就这么贵,那我们平日里一顿膳食要花多少银钱?”
    太子妃眨巴眼睛,指了指身上:“兴许也就比我这套新衣裳少那么几十两银子?”
    皇后笑道:“这又是越人阁新出的式样?庄夫人倒是时时刻刻惦记着你。”
    太子妃灵光一闪:“太子不是说想要知晓士兵们一套衣衫得花多少银子吗,我们可以问问庄夫人,她越人阁的布料都是自己人织就,对这些最为清楚不过。”
    皇后一听,点头道:“正是,她每月都会入宫,不会引起别人的怀疑。”
    等到孟知微一听这一家三口的问题,当即就想到‘何不食肉糜’这句话。真是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三文钱的一个鸡蛋入宫就成了十两银子的金蛋,那二十文一斤的猪肉,到了宫里该不会要五十两吧?
    思考了一会儿后,她才徐徐的道:“将士们的衣衫与寻常老百姓的衣衫没有太大的不同,特别是短衫,布料分麻料和棉布两种,熟练的绣娘一日就可以缝制两套,这里说的是夏衣。若是冬衣,里面要加棉衣,也只是多了一套而已。麻料和棉料最为便宜,在各地的价格还是有些微区别。盛产棉花的地方与在皇城购买,价格天差地别,根据路途远近里面的差价也就有大有小。比如一匹麻布,就分亚麻、苎麻、黄麻、剑麻、蕉麻等,有的地方盛产亚麻,有的是蕉麻,织布娘们将它们抽丝剥茧织成麻布,再卖给当地的商人,这中间价格就会翻一倍。原本是一匹布一两银子,等商人们卖出去就要二两银子。商人将麻布运往皇城,价格就由二两银子升到了四两或者六两,等到宫中采买,再经过织染署,将作监的手,等呈送到了御前,一匹麻布就需要二十两甚至更多。”
    这下不止太子咂舌,连皇后都开始动容了:“宫人采买和皇商提供的价格会有多大的不同?”
    孟知微笑道:“娘娘可以想像一下,同样一套衣裳,太子送与您,和臣妾送与您,有多大的不同。”
    皇后的指尖掐了掐掌心:“怪不得德妃得宠后能够迅速的收买宫人,我还以为她哪里来的银子,原来她早就安排了人手,只等着战事一起,这银子就如同哗哗的流水一般入了她的口袋。”
    太子也道:“更怪不得与北雍那一战后,但凡与北雍有点小摩擦,三弟就积极的请求父皇派兵镇压,原来,他们是在发国难财。”
    话题进行到这个地步就不该是孟知微插嘴的地方了,等皇后与太子缓过神,皇后又问:“宫里有没有可能直接从民间采买布料,然后统一制成衣衫再发放到兵部?”
    孟知微摇头:“太费时费力了。而且,宫人与平民交易,怎么看都是平民吃亏。一匹布卖给商人可得一两银子,卖给宫人,说不定一文银子都得不到。”
    皇后知道自己相差了,不由得叹息了一声。
    过了两日,正好是十五。每月的初一十五皇帝必须雷打不动的在中宫歇息,这是祖上传下来的规矩。
    这一日皇后没有穿那一身繁复庄重的常服,而是一反常态的只着了一袭简简单单的深衣,乌黑的长发上沉重的凤冠也不见了踪影,全身上下就手腕上一个简简单单的玉镯。这等清丽模样冲淡了因为身为一国之母而养成的威严,反而像是世家妇人,静静的呆在后院等待着归家的夫君。
    皇帝已经很多年未见过这样装扮的皇后了,脸上露出一丝怀念的神色,笑问:“梓童今日是怎么了?”
    正是用午膳的时候,皇后替皇帝换了朝服,给他递上一杯热茶,又亲自绕到背后给皇帝揉了揉肩膀,太阳暖烘烘的,从窗棂中透了进来,晒得皇帝醺醺然。
    皇后的声调轻缓又柔和:“已近中秋,妾身突然想起皇上还是太子之时突临大旱,先皇遣派太子前往赈灾,妾身有幸同行,那是妾身第一次切身体会到皇上身上的担子到底有多重。我东离靠山靠水,不是大旱就是洪灾,到了冬日,雪灾更是接二连三,哪怕是皇城里也处处听得到我东离子民的哀嚎。那时候国家刚刚经历战事,国库空虚,皇上体恤民众,自己缩衣减食,就为了多救活一个人。那时候起,妾身才死心塌地的决定要以皇上为天,为天下黎民苍生祈福,求老天爷保佑我东离世世代代长存。”
    皇帝也想起了过去的那段艰苦的日子。那时候他刚刚被封为太子,被上面诸多兄弟忌惮,每一步都走得如履薄冰。先皇让他赈灾,说白了就是替他积攒名望,他也做得不错,一年下来,声望逐渐提升,得了不少文官的赞许和支持。那时候,他每去一地都是皇后陪同,风里来雨里去,哪怕是疫区她也不离不弃的陪伴在身边,现在的太子也是在那个时候怀上的。
    “好好的,怎么想起过去的事情了。”
    皇后叹息一声,俯身在皇帝的耳边道:“皇上您也别瞒着臣妾,我们东离的国库是不是又要空了?”
    皇帝脸色一变,正要质问,皇后那细嫩如少女的纤手轻轻的覆盖在他那苍老的手背上:“皇上看看我们的手。您在为国操劳费尽心思充盈国库的时候,我们这些深闺妇人却只懂得调脂弄花以求自己容颜不老。将士们在阵前杀敌之时,我们后宫的嫔妃们却为了一根金簪,一个如意争风吃醋。灾民们啃树皮吃观音土的时候,我们皇族的孩子们却日日十六道佳肴,每道最多吃三口,其他的全部都倾倒入了水沟。皇上,国库关乎着一国的兴亡。不是妾身要刻意打听朝政,而是皇上您自己早已从蛛丝马迹中开始克扣自己,夫妻本是一体,您的一举一动我怎能不知晓,又怎能无动于衷?”
    皇后跪伏在皇帝的膝盖上:“皇上,妾身不求别的,只求能够与您一起继续同甘共苦,保我东离永世不灭而已。”
    皇帝抚摸着她的长发,看向她那一身简单的深衣,问:“你准备怎么做?”
    皇后淡淡的道:“先缩减后宫的开支吧!总不能皇上吃素,我们这些嫔妃还在大嚼鲜肉吧。现在朝中又有战事,我们后宫嫔妃们将每月两套衣衫改成每两月一套衣衫,省下来的银子就可以给上阵杀敌的将士们多添一点保暖之物,快要入冬了,战士们只能死在贼人的刀剑下,不能死在风霜雪刀里啊!”
    作者有话要说:孟知微道:愚蠢的皇族中人2333333
    第二更~~原本准备多写一些的,结果查资料耗费了很多时间,于是qaq
    先凑合着看吧,明天女主就有喜事鸟~
    ☆、第四五章
    皇帝对皇后并不是没有感情,只是帝王的真情又能够保持多久呢!
    不过他与皇后共患难过,他自认自己对皇后了解比较深,知道她天生对黎民百姓有着一股子软心肠,加上国库是真的空虚,虽然后宫用度的消减并不能帮助他多少,可这份心意皇帝还是能够体会得到,当下就同意了。
    等到皇帝吃了一顿难得的粗茶淡饭后,两夫妻就依靠在凤榻上说了不少的知心话,大多是追忆少年之时的莽撞之事,皇后少不得拿皇帝第一次抱太子,差点被太子尿了一身的事儿拿出来取笑。做父亲的,第一个孩子总是关注很多,有了那一次最糟糕的记忆,之后与太子相处时皇帝总是有些隔阂。不过,皇后是个能说会道的,她不会说皇帝对太子不好,只会说太子对自己父皇的倾慕。从第一声爹爹,第一次主动的拥抱,第一次横冲直撞坏了父母的‘好事’,然后第一次坐在父皇身前学骑马,第一次背不出诗词被父皇打手板心,第一次跟着父皇打猎被大虫吓得哭得稀里哗啦,看到大虫要咬父皇,又一边哭一边用不够娴熟的箭法保护父皇等等,说得皇帝惆怅不已,破天荒的在中宫午歇了一个多时辰才赶去处理朝政。
    下午,皇后就宣召了将作监,说起宫中将实行长达一年的缩减开支计划。
    范监垂首站在垂帘外面听得仔细,最后只问了一句:“皇后的意思是,娘娘们缩减衣裳余下的银两用来置办将士们的冬衣?”
    皇后点头道:“正是如此。”
    宫里有多少位嫔妃呢?加上皇后和四妃外,大大小小还有二十余位娘娘。皇后的意思是,不单是嫔妃们的用度要减少,连宫女太监们的用度也要跟着变动。宫里宫女嬷嬷们太监们少说也有三千人,原本是每季三套衣衫,减到每季两套,多出来的三千套衣衫绝对不是三千两银子。
    范监是将作监的头头,对这里面的门道比谁都清楚,面上依然恭恭敬敬,心里已经开始飞快的算计怎么将这一大笔银子给吞下来,而且要吞得漂亮,吞得干脆。
    皇后只当不知道对方心里的小九九,事情吩咐下去,到了九月,新的衣衫发下来,她就再一次召将作监入宫,询问宫里省下来的银子给将士们做了多少冬衣。
    范监依然恭恭敬敬的回答:“下官特意去民间走访了好些商家,逐户询问了今年棉花的价格,经过了半个多月的讨价还价,最后收上来的棉花加棉麻足够给边关的将士们做一万件冬衣。”
    皇后问:“只有一万件?”
    范监有点疑惑,不过他是德妃的人,这些年靠着德妃轻易没有人可以动弹得了他,故而哪怕皇后是一国之母,与能够得到皇帝宠爱的德妃相比也差了一筹。所以,哪怕心里有点打鼓,他还是坚持了最初的回答,故作为难的咬牙道:“最多只能做出一万零两百件冬衣,这两百件还是用的布尾和碎棉才能勉勉强强凑出。”
    皇后清冷的声音响在了他的耳畔:“辛苦了。”
    范监受宠若惊,跪下磕头道:“当不得皇后谬赞,微臣食君之禄分君之忧,是应当的。”正准备告退,宫人就唱诺皇帝来了,范监咕哝着最近皇帝是不是往中宫跑得太勤快了点,不过他也不介意在中宫里得到皇帝的召见。他们这些负责宫内琐事的小官员们很难得见天颜,抓住一次机会说不定就能够得到一次提升,故而原本倒退的脚步又停了下来,等到皇帝路过身边就特意噗通的跪得五体投地,大呼万岁万岁万万岁。
    皇帝没想到在中宫还能见到外臣,皇后解释了一遍,笑说:“是个为国为民的直臣。宫中这一季省下来的银子就划给了将作监,由监人统一去民间采购麻布棉花,然后再做成冬衣送往边疆,给保家卫国的将士们驱寒。”
    皇帝闻言也称赞:“不错。”然后问皇后,“能够做多少冬衣,已经做出来了吗?这一路运往边疆也要些时日。”
    皇后笑道:“皇上心系边关,何不自己问问。”
    范监立即对皇后大有改观,看看,这就是大人物,懂得将机会让给他们这些小官小吏,不愧是识大体的一国之母。当下范监就将自己如何辛苦的走访民间,如何比较布料的优劣,如何询问棉花的价格等等夸大了一番说给皇帝听。
    皇帝这些日子在中宫见到皇后召见了不少的皇商,询问棉麻等织物的采买价格,偶尔皇帝也旁听当作消遣,算是了解民生。他知道一匹棉麻做短衫可以做十五套,长衫只能做十套的原因在哪里,也知道一件冬衣到底要塞多少棉花才能不让将士们在边关挨冻。皇后甚至还召见了负责给宫内娘娘们提供织造布料的皇商们,询问过他们做一千件将士们穿的冬衣要多少麻布多少棉花,若是给皇商们去做要多少银子。
    等到范监说出一万两百套冬衣后,哪怕是早已喜形不于色的皇帝也不由得倒抽了口冷气,握着茶盏的手猛地朝着范监投掷了过去,吓得宫人一跳,再一看,范监居然躲过了皇帝的怒火,正莫名不已的望着盛怒中的皇帝,哆哆嗦嗦说不出一句话来。
    “一万件?”皇帝冷笑,他指着旁边伺候的宫女,“你说她身上这衣裳的料子是棉布还是麻布,一匹娟纱能够做多少套这样的宫装?十套,还是十五套?一匹娟纱又能够换几匹棉麻?”又指着一个太监的服侍,“你看看,边关将士们身上的冬衣是不是也要绣这些多图样?这些花鸟虫鱼得多少绣娘没日没夜的织就,她们一月是多少月银,织多少套宫服?将士们的冬衣到了这些绣娘手上,一个月又能够缝制多少套?”
    现在,哪怕是持宠而娇的范监也知晓自己捅了篓子了,结结巴巴的道:“臣记记错了,其实不是一万件,是一万五千件。”
    皇帝直接一脚将人给踹飞了起来:“你以为朕不知道,你们将作监给宫人们织就的衣裳报给户部是两百两一套。两百两居然只够给将士们做五套冬衣?”
    “臣,臣……”范监磕头磕得额头都冒出了血珠,“皇上明鉴,宫人的衣裳两百两一套这事微臣并不知晓啊,都是织就署报上来多少花费,臣就直接提交给了户部,臣在其中没有动过一笔一墨,臣冤枉啊!”
    皇帝哪里还肯听。国库本来就空虚,皇后好不容易说服了嫔妃们省吃俭用,并且不顾自己的声望受损,缩减了整个后宫的开支,得了多少抱怨也没跟他提过一句。哪里知晓,中宫的一片为国为民之心居然就被一个小小的监人给糟蹋了。他一介九五之尊,居然也被一个监人随意糊弄欺瞒。想想国库空虚导致堂堂一个九五之尊面对着北雍的进犯也不敢出兵对抗,背地里被主战的臣子们说过多少难听的话,甚至被称为‘东离史上最懦弱的皇帝’,他就一口的血。他并不是惧怕北雍,他是真的没有银子支撑战事的消耗啊!
    皇帝瞪视着面前的这只国之蛀虫,恨不得现在就狠狠的一脚踩死对方!万万没想到,国库的空虚并不是因为他皇帝的无能,而是因为在宫中,甚至在朝中,有无数只像范监一样的蛀虫,在啃食着国家的根基,啃食着皇帝的血肉,还让他一国至尊替他们背负上了莫大的骂名,孰可忍孰不可忍!
    皇帝的滔天大火没有人可以轻易浇灭,直接就将范监丢给了刑部,让他们连夜审问,看看这蛀虫到底吞了国库多少银子。当夜还没到子时,范家就被抄家,范监更是直接被问斩。
    随着那一颗颗喷着热血的脑袋滚落,东离有史以来最大的一次查抄贪官的行动如火如荼的展开了。
    先是宫中负责皇帝嫔妃们衣食住行的官员们被逐个请去了刑部审问,然后是负责屯田水利军器制造的工部,再是掌管了官吏升迁任免的吏部,礼部因为涉及会试也没能逃脱。随着被抓获的贪官越来越多,皇帝的雷霆之怒也越来越盛,最后手握东离户口财政的户部也卷入了其中。有人被抄家也有人被冤枉,天牢里到处都是哀鸿遍野,皇帝心血来潮的去溜达了一次,居然亲自撞见了有人对审察的刑部官员行贿,最后的最后除了兵部有睿王保举外,六部中五部沦陷,午门的菜市口上每日里血流成河。
    就在百姓们拍手称快,朝中的大臣们人人自危,朝廷的日常运作眼看着就要瘫痪时,兵部突然传来了喜讯,忠武将军剿灭叛军六万,俘虏三万,不日即将凯旋。
    一夜之间,胜利的东风吹散了围绕在皇城半空中飘拂不去的血腥气,朝野一片喜气腾腾,皇帝大手一挥:“赏!”
    国库充盈,一国之君终于一扫多年的阴霾,开始了畅想他的宏图大业。
    …………
    “新上任的户部尚书是清流之首,出身百年世家,人品在朝中是出了名的端正。听说这次他的二子也牵涉到了工部的案子当中,被他亲自押送到了刑部俯首认罪,然后再亲自监斩,为此反而得了皇上的亲眼,册封为户部尚书,掌管财政大权。都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谁也没有想到这位户部尚书上任的第一日就召集了所有的皇商,公布了新的政令,言及宫中所有的采买以竞价形式择优录取,不单要求价格低廉,更要求物有所值,不能有滥竽充数之嫌。皇商的资格也由三年改成了一年,第一年被录取,第二年说不定就被摘了牌子,故而这次竞争相当的激烈。”
    还没入冬,将军府里就开始烧起了炭火,孟知微怕冷似的将自己裹得严严实实的缩在美人榻上,听着胡半载从户部带回来的新消息。她如今是皇商,自然也在户部的邀请之列。这份政令还没公布之时,她就看过了,也知晓这是出自于睿王之手。
    没法子,如今六部只留下了兵部毫发无伤,是个人都知晓睿王手眼通天,是唯一能够与皇帝一较长短之人。随着皇帝有越来越往暴君靠近的倾向时,很多官员暗中开始投靠了睿王的大营。好在,所有人都知道睿王对皇位没有妄想,故而众人也掩耳盗铃的觉得能够在保命的同时为国为君分忧,是最为妥当的办法。
    “我们越人阁的玩偶说到底难登大雅之堂,每月二十套衣裳也已经是极限,除了布料,也拿不出多余的东西与其他皇商竞争了。”
    “听闻除了宫人的宫装和皇上皇后太子们的朝服外,织染署不再负责宫中嫔妃们的常服缝制,我们送给户部参详的布料很可能就是用在这方面。同时竞争的还有三家皇商,结果也要等半月之后才会公布。”
    因为户部改制,皇商们不能再依靠人脉关系获得宫中采买的文书,省去了层层递增打通关口的银子,这次爆出来的价格都比往年低了三四成,有的皇商甚至报出了五成的低廉价格。在这价格之上,户部再根据物品的成色来选择最终赢家,与往年相比倒还公正。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