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鸳鸯锦(种田) > 第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节

    “夫人……”
    张氏推开他,甚至再也不看他一眼:“我一直问自己,我到底做错了什么,老爷怎么都不来我的院子了呢?我想了很久很久,久到王氏也生了两个女儿,十年了,她也没有替老爷生出一个儿子。这时我才明白,兴许老爷命中无子。”
    孟老爷惊道:“这是不可能的事情!”
    张氏丝毫不在意他的话,继续道:“无子就无子吧,三个女儿也挺好,嫁得好,说不定以后还能帮衬老爷一些,省得老爷在朝中无人,只能自己辛辛苦苦的去与上峰周旋。每日里看您为了公事头疼得吃不下饭,我都恨不得自己能够再一次替你分担,可惜,当年为了老爷,我已经在大嫂二嫂面前许下了誓言,再也不能为了老爷的事情去求娘家哥哥啦,实在是对不住。”
    说起那一段众叛亲离的日子,孟老爷也忍不住老泪纵横,他依稀记得当年张氏在娘家吃了多少闭门羹,多少次晕倒在了张家的门口,就是为了替他求得一条生路。好不容易度过了那段艰难的日子,他也由此对岳家感观了不少,可惜的是张氏再也不肯回娘家走动,让他颇为恼怒了好些年,怎么也没想到里面还有这样的缘故。
    这一番诉苦,孟老爷那颗老心终于又荡漾起了少年时的情怀,恨不得好好的将张氏揉在怀里安慰一番。可惜,张氏对他的举动抗拒得很,摇了摇头,问他:“我这一辈子,除了没有生下嫡子,可还亏欠于你?”
    孟老爷赶紧否定:“没有,绝对没有!”
    张氏又问:“我对王氏可有苛待,对三个女儿可是一碗水端平?”
    孟老爷道:“你对她们都很好,没有人比你跟适合做嫡母了。”
    张氏顿了顿,仰视着对方,温柔而残酷的质问:“那王氏为何要残害我的知微?”
    孟老爷下意识的倒退一步,张氏蹭得站了起来,虽然是个弱女子,此时此地反而比这位官老爷更加高大更加威严:“她的女儿要嫁入官家,我不反对。我原本也是想要与她们姐妹三人都说与官家,好让老爷在朝中能够更为如鱼得水更上一层楼。可是,一个二房居然为了自己的私利,陷害正妻的女儿,玷污老爷的官声,甚至,让整个孟家成为敖州的笑柄!她以为整个孟家就孟知嘉一个女儿了吗?她以为孟家是她王氏的当家作主了吗?她以为,老爷的官路还比不上孟知嘉一个人的姻缘了吗?她将知微和知沄置于何地,将老爷置于何地,将孟家置于何地?”
    “老爷,你说,这样的孟家我还敢呆吗?我还呆得下去吗?我没有约束好王氏,没有管教好知嘉,我哪里还有颜面呆下去?我们孟家全部都被王氏和知嘉毁了,而我,再也没法如多年以前那般,替老爷去娘家求助了!我还不和离,都要天理不容了!”说到最后飒然泪下,泣不成声。
    明明每一句话都是在诘问,可是谁都忽略不了其中张氏对孟老爷的深情。她不为王氏愤怒,她只是因为自己无法再帮助孟老爷,为孟家走出困境的无能为力而哭泣。
    张氏绝口不提要如何惩戒想出绑架女儿毒计的王氏,也不提今夜孟知嘉丧心病狂的毒害孟知微的缘由,她只是将自己最深情,最柔软的一面展示到孟老爷的面前。官家嫡女的通达大度,在张氏身上展现得淋漓尽致。
    这反而将准备再一次面临着暴风雨的孟老爷打得措手不及!
    男人可以无视长牙舞爪的泼妇,却无法漠视温柔贤淑一腔深情的柔弱女人。
    孟老爷愁肠百结的从东院出来,下意识的拐向西院,才走入院子,还没踏入正厅,就远远的听到孟知嘉嚣张的冷笑声,还有王氏那不停的簌簌叨叨奚落孟知微不知天高地厚丢尽孟府脸面之事。她们并没有危机感,也没有对自己所作所为而产生自责的情绪,似乎她们所做的一切都微不足道,影响不到孟老爷的官声,也影响不到敖州人对孟家人的看法。孟老爷停步听了一会儿,顿时感到一阵腻味,拐了个弯,去了最为僻静的厢房。
    厢房中一灯如豆,最小的女儿孟知沄正拿着针线绣着香包,见到父亲到来急忙起身。
    孟老爷知道这个小女儿沉默寡言,首先开口道:“这么晚了怎么还不睡?”
    孟知沄摩擦着绣了半面的香包,轻声道:“睡不着。”
    孟老爷闻歌知雅意:“在想你大姐姐的事情?”
    孟知沄点了点头,犹豫了半响,又观察了孟老爷的脸色,这才慢吞吞的道:“爹爹,如果我不小心也抢了二姐姐看中的东西,她会不会也偷偷的将我……卖掉?”
    孟老爷怔住,苦笑着道:“怎么会,她是你的亲姐姐。”
    “可大姐姐也是我的亲姐姐啊!”
    “那不同。”
    孟知沄瘪了瘪嘴:“我觉得没什么不同。在娘亲心里,二姐姐是格外不同的,我反而更像是大娘的女儿。”
    孟老爷思索了一会儿:“王氏克扣你了?”
    孟知沄没有直接回答,低着头的眼睛反而向屋内左右梭了一遍。相比孟知嘉那满屋子金玉,孟知沄这里基本看不到一点名贵之物,就连花瓶也素得一朵雕花也没。
    孟老爷道:“我记得张氏每年会给你添置不少东西,这两年更是有头面首饰。”
    孟知沄小声道:“都被娘亲收走了,她说替我收着,日后做陪嫁。可是……”她头垂得更加低了些,显然说出这些话需要很大的勇气,“昨日我特意偷看了二姐姐的订亲礼单,里面有很多原本是我屋子里的东西。甚至,大娘今年特意替我打造的金头面也在其中。”她想了想,起身附耳到孟老爷的身边,悄声道,“我前些日子看到有人送了娘亲几张地契,里面有一处我小时候曾经跟着爹爹去过,是个温泉庄子,因为名字很雅致,还是爹爹亲自提的匾额呢,所以我一眼就记住了。”
    孟老爷放在桌上的手猛地一抽,牙齿绷紧,瞬间挺直了脊梁,也悄声问:“你可看清楚了?”
    “当然!”孟知沄觉得还不够似的,又提醒了一句,“前些日子大姐姐失踪,我为了逗嫡母开心,特意去自家铺子想要买些精巧玩意儿送给她,谁知里面的伙计都换了,连我这府里的三姑娘都不认识,爹爹你说怪不怪?”
    怪,奇怪之极。感情他孟司马穷得叮当响,把自家最赚钱的铺子给典当了?!
    ☆、第十一章
    自从张氏病了之后,府里是王氏当家,里里外外要过她手的银钱每年好有几千两银子,更别说地契等等都在她的箱笼里锁着,如果换了东家,王氏会不知道?
    怪不得张氏说要和离,因为孟家已经被王氏蛀空了!也怪不得她说要走,因为再不走,每年她贴补给几个女儿的私房钱都不知何几,迟早会把她的嫁妆给掏空了!更怪不得她说孟知微的命都会丢了,没了母亲的嫁妆,也没了清白的名声,再加上府里还有个虎视眈眈的二娘,孟知微不出嫁在孟家也只有死路一条,更别说得志便猖狂的孟知嘉屡下毒手了。
    王氏得宠多年,在孟老爷心目中的地位可想而知。
    张氏知道,如果她真的厉声质问,只会让孟老爷觉得她受刺激过多变得激愤,无理取闹了。看到孟知微被人推下池塘,张氏是真的愤怒,好在孟知微早就分析过老爹的心理,提前与张氏说明了厉害,这才在东院上演了一场深情的戏码。至少这样可以激起孟老爷的恻隐之心,从而产生了正妻一心一意为他的嫡妻形象。
    何况,明明亲生女儿都被人害成这样了,张氏说得最多的也是王氏没有考虑孟知沄的处境,坏了老爷的名声,害孟家成为别人的笑柄,全心全意为老爷为家族考虑,没有一丁点私心。
    这时候,孟老爷原本完全偏向二房的天枰在稍稍的倾斜,可他还需要有无关的人告知他王氏和孟知嘉对孟家的危害,彻底的点醒他。
    张氏想到了最小的女儿孟知沄。说来也奇怪,明明是从王氏肚子里出来的女儿,眉目之间反而更为偏向张氏,这也是王氏对孟知沄不待见的缘故。谁愿意自己十月怀胎生下来的女儿像自己的情敌和仇人!所以,从小王氏就偏疼大女儿孟知嘉,忽视了孟知沄。
    张氏的确是个大度的,她不可能做出无视的态度,她也真的做出了一碗水端平。因为是幺女,张氏总是嘱咐孟知微对孟知沄多加照顾,久而久之,孟知沄反而与张氏更加亲近。所以,刚刚回来的大姐姐对她说起从被绑架到逃离时的惊心动魄,不知不觉中孟知沄就将自己带入了进去,整个人都吓得魂不附体,生怕也受到大姐姐一样的遭遇。孟知沄惧怕的同时,想起往日孟知嘉在她面前的做派,再想想那张订亲的礼单,也生出了要替自己争一把的决心,否则这才订亲呢,等到真的成亲,还有什么可以留给她这个幺女的?于是,这才有了今晚对孟老爷的一番话。
    孟老爷也没有想到,平日里闷不吭声的幺女会在关键时刻捅自己的亲生母亲和姐姐一刀,不可谓不毒辣。
    接着,第二日,孟知微被嫉妒成狂的孟知嘉推入水中的事情不胫而走,并且迅速的朝着府外蔓延。
    哪个官家的仆人相互之间不会有点联系呢?府与府之间,有同一家送菜的菜农,有在同一个牙婆手上做过买卖的主母,甚至连车夫,也随着老爷们走动而聚在一起闲磕牙的时候,这消息全都灵通着呢。
    事情最开始传得没头没尾,做妹妹的为什么要嫉妒姐姐啊?哦,妹夫原来是姐夫,订亲筵上妹夫还差点毁亲,要重新娶姐姐!
    那姐姐怎么突然悔婚,硬生生的把未婚夫掰成了妹夫呢?哦,姐姐失踪了一个月,哎呀,这辈子毁了啊!怎么失踪的?失踪后去了哪里?怎么又回来了?等等问题都来了,有人贼兮兮的透露了,是妹妹喜欢姐夫,暗中陷害了姐姐,导致姐姐流落在外整月,好不容易回来了,清白也没了,这婚事自然就告吹了。
    三姑六婆就感慨了:这妹妹好心计啊,幸亏跟她不是一家人!
    汉子们也开始妄想了:我是那妹夫的话,索性把姐姐也收了,娥皇女英,多好的艳福!
    清醒的人立马就打了鸡血一样:所以啊,订亲当晚妹妹就想弄死姐姐,还好没成。
    好些人感慨:可惜了一个好好的闺女哟,造了什么孽修来了一个蛇蝎妹妹,死了倒是一干二净,没死,这辈子也会被妹妹算计到死!
    孟司马被人指指点点,郭太守更是没脸出门,郭悟君更天真,直接提出想要同时娶孟家姐妹,为此,被郭大人抽了一顿,躺在床上起不来了。
    谣言传得更加疯,郭夫人每天都在悔婚和不悔婚之间摇摆不定,王氏这才开始察觉事情发展脱离了她的幻想。
    怎么了,女儿与太守的嫡子订亲,没人来巴结也就罢了,反而都对她的知嘉冷嘲热讽了,这些人疯了不成?
    等到奶嬷嬷去外面打听了一圈,王氏几乎不敢相信!这些人怎么能够胡乱诬蔑她的知嘉?什么嫉妒成狂,现在知嘉才是敖州太守的准儿媳妇,说孟知微嫉妒知嘉还差不多!说什么陷害亲姐姐,知嘉只不过轻轻推了对方一下,那孟知微是个纸风筝做的,一吹就倒,好死不死的掉进了池塘里,怪得了她的知嘉吗?更何况,有谁会当着府里仆人的面害人的,春绣那个丫头是个死人吗?还有娥皇女英,呸,孟知微连贞节都没了,还妄想嫁入郭家,做梦去吧!
    王氏当家了好些年,自然有些手段,先约束了府里人不准乱嚼舌根,然后再派奶公奶嬷嬷去外面散播谣言,说孟知微如何活该,被北雍人占了身子;又说孟知微如何下贱,居然在妹妹的订亲筵上勾引自己的妹夫;再说孟知微手段毒辣,刚刚回来就陷自己妹妹于不仁不义的地步。
    这话在别的州城可能产生效果,可惜,这里是敖州,距离北雍不过上百里,翻过山岭就是常年战乱的虎狼之地。
    每年,在敖州失踪的女孩儿不知凡几,多少母亲失去了女儿,小儿失去了母亲,所有人都知道这些妇人家大部分都是被人当成了牛羊卖去了北雍。每年,也有无数的父亲丈夫兄弟翻过山岭,想要去寻找妻女,有的找来的只是她们的尸骸,有的,更是直接一起葬身在了异地,回家无望。
    东离的敖州人恨北雍人入骨!
    身为东离人的王氏,居然吩咐自己的奶公将嫡女卖去北雍,还振振有词的幸灾乐祸,简直猪狗不如!她的作为更是让敖州人想起了那些为了私利的人贩子,他们不知害了多少和美之家妻离子散,王氏的作为与人贩子有何不同?她连嫡女都可以取笑,是不是也取笑过那些失去了妻女的平民百姓?觉得那些失踪的妇人活该,觉得她们下贱?
    任何国家,任何事情,只要牵扯到了民族仇恨,平民百姓就毫无理智可言,所有人心目中激荡的只有仇恨仇恨,还是仇恨!任何私怨都无关紧要。
    一时之间,王氏在敖州内外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更有甚者,直接上书太守,要求严惩目无国法的刁妇。
    民众的呼声越来越高,最后连郭太守都忍不住对孟老爷提议:“有舍有得,舍了一个妇人,至少可以保全你的女儿还有你的官声,何乐不为?”
    孟老爷这个人,说白了,自私自利。你为他好,他才认为你是真的好;一旦你损害了他的利益,呵呵,等着瞧。
    谣言来来去去不过七八日,到了十日,王氏还在琢磨着怎么求老爷看在女儿即将嫁入太守府的份上,让衙门的人治理一下这群刁民,还没琢磨出个一二三,奶嬷嬷就披头散发的跑了过来:“夫人,不好了,我家老头子被衙门的人抓走啦!”
    王氏的桌子上正摊着一大堆的账本,每月的这个日子是孟家铺子结算营利的时候。她这些日子被外面的谣言折腾得心力交瘁,该看的帐薄还没看完,听了奶嬷嬷的话,整个人还没反应过来:“奶公无缘无故的怎么惹上衙门的人?”
    奶嬷嬷急道:“他们说老头子犯了国法!”
    王氏冷哼:“国法?在敖州,除了太守,我孟家就是第二国法,谁敢抓我孟家的人!”
    话音刚落,又有铺子里的管帐媳妇来了,进门就跪倒在了王氏面前:“求夫人救救我那当家的,天杀的,不知道是哪个混蛋说我们欺上瞒下做出背主之事,瞒着老爷典当了铺子!夫人,我们勤勤恳恳为孟家卖命,可从来没有做出过这种莫须有之事啊!夫人,你一定要替我们做主!”
    王氏立即安慰:“这定然是某些无良商家,看我铺子生意红火,趁着我今日虎落平阳准备趁火打劫,在衙门里胡言乱语呢!”
    人心还没收拢,大管家又浩浩荡荡的带着一群凶神恶煞般的壮硕媳妇进来,王氏的人还没来得及阻拦,大管家就一声呼喝,来人一拥而上的冲进屋内,有的翻箱倒柜挖金银珠宝,有的直接趴在桌上开始一本本收纳账册,有的更是熟门熟路专门翻挂画、掀床板、抬柜子,从里面的暗格里扒拉出一个个小盒子,里面更为贵重的珠宝首饰头面玉器,还有地契银票私册账本店铺的合约等等数不胜数,等到王氏的亲信发现不对要阻拦之时,好几个心宽体胖的妇人一人一推,把这群只懂得献媚的丫头片子们推得四仰八叉鬼哭狼嚎。
    “老管家,你这是做什么?”王氏大喝。
    ☆、第十二章
    大管家是孟家的老人,早些年陪着孟老爷风里来雨里去,最得孟老爷信任。
    这个府里,别说是下人们对他惧怕敬畏,就连张氏见了他也得恭敬的称呼一声‘老人家’。只王氏是个例外,随着管家的时日渐长,她不容许任何一个下人反驳她的决定,也不容许任何人质疑她当家女主人的权利,更不容许任何人比她更得孟老爷的信任。枕边风比什么都厉害,长年累月之下,老管家不得不逐渐放手,任由孟家在王氏手中折腾。
    孟老爷其实还是有点念旧的,王氏背叛了他,利用了他,他转头就开始找老管家料理家务了,府里的人,除了张氏院里的,随便老管家使唤,只求保住孟家的家底和家声。
    有了孟老爷的支持,老管家顿时也有了底气,听得王氏的质问,拱了拱手,回答道:“二夫人,你没瞧见么?老夫在抄你的院子啊!”
    王氏大怒:“我是府里明媒正娶的夫人,你一个仆人,居然敢以下犯上抄我的东西?你不要命了是吧!”
    老管家嘿嘿笑了两声:“二夫人,你错了,不是老夫我目无王法,而是某些人占着府里女主人的身份,公然侵吞我们老爷的家产。”说着,就指着那些账本,又打开媳妇们呈上来的檀木盒子,里面一叠叠的地契,有的落款依然是孟老爷的名字,有的却成了王家人。这王家人还分两个,一个自然是王氏,另外一个赫然是王氏弟弟的名号。
    王氏惊得肉跳,正准备去抢夺,老管家已经先一步嘭地关上了,弹了弹身上的灰尘,单手一扬:“二夫人,老爷正在前厅等着你呢,请吧!”
    此时此刻,王氏终于发现了不对劲,府外的那些事情都只是预警,府里的事情才是明晃晃的真刀真枪要她命啊!
    不管王氏如何挣扎,老管家手一挥,两个粗壮婆子直接架起她的胳膊,硬生生的抬着去了前厅。
    王氏怎么也没有想到,以前是她在这里收拾府里的下人们,今日,风水轮流转,变成了孟老爷居高临下的责问她了,陪坐的居然还有那旧病不愈的张氏,和她那见不得人的孟知微。这让王氏心如刀绞,恨不得立即冲上去撕了那两人的嘴脸。
    审问她,这对母女也配!
    可今时不同往日,她哪怕在不愉也不可能分不出轻重缓急,到了地方就急匆匆的要扑向孟老爷开始哭诉。老管家早就熟知她那一系列撒娇撒泼的路数,老腿一撩,王氏没瞧见,直接摔了个狗啃泥,好歹还有人驾着,否则牙齿都会崩没了。
    老管家颇为愤怒的将几个檀木盒子依次打开放在桌上,里面一叠叠分别是良田、庄子、果园、店铺的地契,有的盒子里全都是上千两一张的银票,一万一张的也有十来张,更别说还有存在钱庄的银钱票根,仔细数数,也有七八万之数。
    要知道,王氏并不是什么富家千金,更不是官家小姐。她家底颇薄,出嫁之时娘家统共就一个两进的屋子,因为弟弟少了钱成亲,父母又是个善于攀富贵的,找了个能说会道的媒婆把王氏嫁与了孟老爷做个二房,进门之前,嫁妆不足二十两银子。孟老爷随意看了看那些地契,好家伙,嫁过来十来年,就凭借着孟老爷的官声,把她弟弟的家财扩充了几十上百倍,连孟家自己最好的几千亩良田都在几年前换了东家,变成了王家的家产。
    按说孟老爷自己家底绝对也没有这么丰厚,他官路虽然还顺,可一直不是一把手,大多是坐第二把交椅,这直接导致了很多事情他不能做得太过,否则上峰连肉都吃不饱,他就连肉渣都吃不到了。他自己不敢做的,王氏却替他做了。
    王氏的私房银子之所以有这么多,一方面是将孟老爷的家财改头换面,一方面是利用了孟老爷的官职替某些人有钱无权的人做了不能做的事情,比如,打官司!
    这里面的弯弯绕绕孟老爷哪里不知晓,看着这数不清来历不明的钱财,心里就堵着一口血。好哇,银子你赚,名声我亏,若是他不小心得罪了不能得罪的人,这些房契地契可不就是他包揽诉讼收受贿赂的证据吗?
    简直是要断了他的老命!
    王氏的哭诉和解释他都不愿意再听了,看着她就如同看到那催命的镰刀,孟老爷头晕目眩,指着王氏:“一日夫妻百日恩。我也不做绝了,你安生的去庄子里住一段时日,吃些斋念些佛,替我们孟家和你的女儿积一些德吧!”摆了摆手,东西也不让人仔细收拾了,送瘟神似的,不到晌午就把人给送走了。
    等孟知嘉赶来之时,王氏的马车刚好要出门,想要追,孟老爷就直接在她身后冷冷的道:“王氏走了,你就还是太守的未来儿媳妇;王氏留下,你也别嫁了,等着陪你母亲青灯古佛一辈子吧!”
    孟知嘉脚步一顿,在母亲和自己的姻缘之间衡量了不过一弹指,最终,也只是咬牙切齿的目送马车消失在门口。
    孟老爷扫除了家里的硕鼠,转头看着一桌子的银票地契,对张氏道:“你都收起来吧,以后,府里还要你多操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