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山里人家 > 第47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74节

    顾大牛和顾二牛在边上看得都跟着心累了,顾大牛无奈地说道:“爹,您这是做什么!不就是科举,虽然是咱们家第一次有人参加,但也不至于像您这么夸张,再说了,就算孩子们考中了状元,难不成还能越过您这永安伯去!”
    顾明德一听,不高兴了,横眉怒目地喊道:“你爹这永安伯是沾了你大姐的光,若是没有你大姐,说不定皇上早就收了咱们家这爵位了,你们是没指望了,我现在就指着这四个宝贝孙子能有出息,给慧君怡君撑着,给咱们家撑着,靠你们……哼!还不如靠我自己!”
    顾大牛被顾明德好一顿数落,悻悻然低下脑袋不再开口,一旁的顾二牛见顾大牛吃了挂落,就算有什么想说的,这会儿也不敢说了。
    杨琼进屋的时候就见家中三个男人沉默不言,边上的三个孩子则是一脸无辜,你看看我,我看看你。
    “爹,可是准备好了,杨家、秦家这回参加都是武举,跟我们家的孩子不同路,咱们不能等他们了,还是先出发吧!对了,东珏呢?去哪儿了?”
    杨琼环视了一圈,没有找到顾东珏的人影,不由得奇怪。
    顾东青小大人似的说道:“娘,弟弟去出恭了,我们也想去出恭再出发。”
    杨琼这才反应过来,连连点头,“是要先出恭再出门,进了考场之后记得少饮水,吃清淡一些,还有你们姑姑给你们准备了许多药物,也一并带进去,碰到身子不适的时候可以用。娘都给你们打包好了,若是守卫盘问起来,你们只管说便是,让他们检查也无妨。”
    顾东青几人连连应下,杨琼这才放心,这些日子,她在嬷嬷的调教下越发稳重了,也能撑得起一些大场面,再加上她识字,赵氏大字不识一个,干脆把家中的事情都放手给杨琼管。
    至于常茹,则是主动避嫌,不肯去触碰府里的庶务,省的下人嚼舌根子,她的想法很清楚,只要两个儿子有出息,等公婆百年之后,便和儿子们搬出永安伯府,到时候估计自己也有儿媳妇了,就更加不用操心了。
    杨琼等四个小的出恭之后,催促他们赶紧上车。
    马车出发之后,顾明德和赵氏才缓下来,只是这次科举一去就是三天,要是那些参加专科考试的学子要在里面待五天,接下来等待的日子,才是最难熬的。
    赵氏因为心里没谱,思来想去对杨琼说道:“我想去你娘家找你娘坐坐,顺便把武宁候夫人一起叫上,你可是想跟我一同回去?”
    如今整个建康能跟赵氏说到一块儿的也就只有米氏和郝氏了。
    杨琼想到家中还有一个明年及笄的女儿还没说亲,便朝赵氏点点头,轻声道:“娘,我想着把怡君嫁到我娘家去,您怎么看?”
    赵氏错愕地看向杨琼,想到杨家也就是一个杨子轩到了婚配之年,忍不住问道:“你可是跟你大哥他们说了?”
    杨琼摇摇头,“这只是我的想法罢了,还没跟谁提过,我看子轩那孩子才貌双全,又是怡君的表哥,若是以后怡君嫁过去,也不会吃公婆的苦。”
    杨琼说的这些赵氏自然明白,只不过她不敢现在就答应,之前顾慧君的婚事是皇上赐婚,就算真要把怡君的亲事定下来,也要跟宫里透个气,“这样吧,你这次过去先探探你大哥和端慧公主的口气,若是他们没有意见,我再给皇后娘娘递牌子,说说此事,若是大家都没意见,自然可以,若是杨家另有想法,或者宫里不同意,那你就歇了这心思为好。”
    杨琼已经不是以前那个杨琼了,自然知道赵氏说的这些理,当即笑着应下,“娘放心,若是这事不成,也只能说两个孩子没有缘分,儿媳妇不会多想的。”
    赵氏闻言,欣慰地笑开了,“你能这么想最好不过了,要知道,咱们家其实比不上杨家,子轩又是端慧公主所出,也算是半个皇亲国戚,他的亲事,必须要宫里点头才行,再加上之前慧君赐婚一事,咱们谨慎一些总是没错的。”
    婆媳俩商量了一阵子,派人去武宁候府请郝氏,定了个大概的计划,只等郝氏到来便款款往安平侯府去了。
    武宁候府这边,许冰瑶对着要赶考的许冰河殷殷嘱咐道:“小弟,虽然咱们家指望着你光宗耀祖,不过也不用给自己太大压力,就算这次没上去,我们还有机会。”
    这些年许冰河早就考取了举人功名,在永嘉郡一处私塾教学,许冰瑶跟着秦家赶赴建康的时候,他并没有跟着一起,而是继续安心地待在永嘉郡教书,若不是科举的消息传到建康,想必许冰河是不会踏入建康一步的。
    “姐,你放心吧,这些年弟弟从未放弃科举,这次还是有一定把握的,你就等着弟弟的好消息吧!”许冰河从容温和地朝许冰瑶笑了笑,他知道武宁候府的情况,如今整个侯府掌家的是柳氏,柳氏虽然没有娘家撑着,但出身高门,确实很有当家主母的派头,再加上柳氏生了两个儿子,以后武宁候府的一切都会是大房的,他能做的就是好好努力,给许冰瑶撑起一片天。
    第五卷 登极篇 第八十章 安平候府之行,打探亲事
    许冰瑶莫名地说不出话来,也跟着笑笑,不再多言,许冰河才走没多久,赵氏派的人已经上门了,郝氏很想去,却因为这两日有些着急上火,实在不宜出门,只能遗憾回绝了赵氏派来的人。
    赵氏和杨琼得知此事,特地让人再跑了一趟武宁候府,送了些补品,这才往安平侯府奔去,米氏和董云兰看到顾家婆媳过来,热情地招待了她们。
    “这是什么风把你们吹过来了!可是家中没了孩子,一下子寂寥了?”米氏笑呵呵地问道,如今杨家到了这么个位置,又尚了公主,还生了两个孙子,她也没什么可遗憾的了,成天笑哈哈的,看起来倒跟以前没心没肺的杨琼有些相似。
    赵氏很是羡慕米氏的生活,倒不是羡慕她家尚了公主,而是米氏有一个好儿子,撑得起一片天,又是跟着皇上一起打天下,封了侯爵也没人敢说什么,跟他们家这种靠着沾亲带故得来的荣光完全不是一挂的。
    赵氏叹息道:“你也知道我跟我家老头子的担忧,我们把所有希望都放在这四个孩子身上了,若是他们有出息,我们永安伯府才能真的在建康立足,若是他们没本事,我们永安伯府的人出门,永远低人一头,就算不出门我也知道,多少人眼红我们家,明里暗里说我们家全是靠着皇后娘娘才有今天。
    我们家老头子迫切的希望能得到大家的认可,弄得我这心也焦得很!”
    赵氏本事极有成算的妇人,若是以前在知水县,即使大字不识一个,她也能把一个家管理得井井有条,令街坊四邻称颂,但到了建康她才发现,上层贵人的生活并不是你把一个家管好了就行了。
    若是没有底气,就算你再有本事,再怎么会做人,别人仍是会看不起你。
    要说现在建康的贵人圈里,最尴尬地就属他们家,若是他们家再不拿出一些成绩,一旦让外人印象根深蒂固之后,想要改变就难了。
    米氏或多或少知道一些顾家的事情,当即收敛了笑意,认真地说道:“你们家四个孩子都是从小念书到大的,也坐得住,跟我们家两个皮小子不一样,他们从小还要念书习武,心用不到一处,肯定比不上你们家的小子,而且这回他们参加的是武举,也不知道会不会碰上什么厉害的对手,要说担心,那也是我担心才是!”
    顾家是迫切希望有人出人头地在建康站住脚,而她担心的则是比武台上拳脚无眼,万一再碰上其他厉害的对手,受了伤就糟糕了。
    相对于两个老妇人的担心,董云兰则显得云淡风轻,见她气定神闲的样子,赵氏忍不住问道:“公主难道就不担心孩子吗?”
    董云兰怔了片刻,旋即笑道:“永安伯夫人说笑了,那可是我自己的儿子,不担心是假的,不过你们有所不知,这次科举乃是大齐开国第一次,政策还不完善,再加上前朝末期的时候朝廷腐败,许多所谓的秀才举人并没有什么真才实学,再加上前朝没有所谓的武举。
    这次武举还是开天辟地第一回,皇上举办这个武举想要的人才不仅要功夫了得,还必须胸中有墨水,所以若是之前没有参加过武举的人还需要加一场文试,有功名之人则可以免了文试,直接参加武比,我们家这两个小子虽然读书不怎么样,好歹也是秀才出身,按理来说是可以免了文试,直接参加武比,还会有些优待。
    再加上最开始这几天,对上的一般不会是什么厉害之人,对于两个孩子来说只能算是练手,要说担心,我倒是比较担心他们和裴家那些人对上!”
    说到这里,董云兰的眉头不自觉地皱了起来,沉吟了半晌才道:“我听文王说,这次裴家参加武举的人不只有裴家的子弟,还有裴家的护卫,都是上过战场的,之前皇上曾经说过,他们可以参加武举。
    那些可都是真正见过血,拼过命的!”
    米氏本来只是担心而已,现在听董云兰说了这些,不由得揪心了起来,“云兰,要是两个孩子真的碰上了那些人可如何是好?”
    董云兰淡笑着摇头,“娘,我刚刚说了,这次武举是有文试跟武比的,当时我便跟侯爷商量好了,让孩子们再参加文试,若是在文试中成绩突出,即使武比排名没有很靠前,综合起来对我们还是极有有势的,再说了,我们也不指望孩子们去拼命。
    今天是文试,您就安心吧,到了武比那日,侯爷会亲临的,不止侯爷,还有武宁候他们也会去,本宫也有资格参加,到时候我会与侯爷一起前往,有我们看着,不会让子轩他们出事的。”
    有了董云兰的保证,米氏算是安心了不少,赵氏因为家中的孩子参加的都是文试,倒是没有这些担心。
    杨琼在边上扯了扯赵氏的衣服,见米氏和董云兰沉思,便出声道:“娘,嫂子,子轩也十六了,该到婚配之年了,你们可曾想过孩子的亲事?”
    董云兰和米氏对视一眼,对于杨琼跳脱的问题显然没能马上反应过来。
    “小姑怎么突然问起这事了?”董云兰好奇地问道。
    米氏也是一脸奇怪,沉吟道:“这子轩和子宁是皇上的亲外甥,他的亲事我们也没办法做主,即使想说人家,也要跟宫里说过才行,而且子轩的意思是男子要先拼搏事业,他也没这个心思,我们想着男孩子不着急,便没有想过,怎么了?你这丫头突然这么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