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山里人家 > 第35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54节

    外人不知道,以为董义每天都在敲打那些铁块,做那些他们看不懂的铁疙瘩,但只有缤纷他们知道,到现在,董义已经做出两个半成品了,只不过这两个半成品都有自己的瑕疵,第一个半成品做完的时候,董义试着发射了一针,结果内部的弹力绳直接绷断了。
    为此他还特地出去寻找牛筋,做成牛皮筋,勉强可以把这个问题解决,这才有了第二个半成品了,这个半成品成功解决了弹力绳的问题,可射击的时候董义发现一次射出的五枚银针,只有中间那枚射程最远,其他的根本就达不到自己想要的效果。
    为此,董义只能没日没夜的接着改进,就是顾水秀也跟着出了不少主意,他们现在比起之前可以说是成功了一大半,只要再把这些问题处理了,缤纷相信,他们真的能做出一种独一无二的暗器。
    眼看着就要到正月十五了,过年后的天气还是不好,三不五时的就要下一场雪,若是没下雪,天空也是阴沉沉的,再加上北风呼啸,沈世康直说冷得连笔都拿不住了。在这样的天气下,顾水秀不得不劝沈世康他们搬回董宅居住,甚至希望他们能把每日练字的时间缩短成一个时辰,剩下的时间就让孩子们多练武,多运动,也能抗寒。
    过了正月十五,落英缤纷这些人又要走了,而正月一过,赵宝儿也要出山了,到时候只怕还要让他去草籽村走一趟,这些都是需要提前准备的。
    因着事情赶在一起,顾水秀又开始忙了起来,把家里的账理了一遍,想着当初张星驰离开的时候她给了五千两,现在赵宝儿要走了,自然不能低于这个数,再加上赵宝儿是她表弟,还是赵家唯一的独苗,看在赵氏的份上她也要多给一些银子。
    于是顾水秀决定给赵宝儿准备六千两,这六千两有五千两全是银票,用鹿皮给他缝起来绑在身上,这样也能避免招贼偷,剩下的一千两换成零散的银钱,有小面额的银票,也有一些银锭,还有铜板五百文,这样出去也不用担心花钱的问题。
    顾水秀这般准备已经是极其周到了,剩下的就是给顾家准备的东西,还有拖缤纷带到县城的家书,这些事情一桩桩,一件件忙活下来,也差不到了正月十五。
    等送走了所有人后,董孝他们也开始整理翠竹山的农田,年复一年,他们也习惯了,顾水秀有时候觉得,董善董孝几人似乎是打定主意,这辈子就在翠竹山老死了,从他们被买回来之后,董善就没有离开翠竹山一步,就是董孝,也就最初那几年跟着出去过,后来翠竹山的人多了,董孝便再也没有离开这里。顾水秀曾经想过,是不是这个时代的人都是这么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在过日子?
    不过,她虽然不解,却不会去说什么,每个人都有选择自己生活方式的权利,再说了,他们这般安分,对她来说其实算是好事。
    不去想这些东西,顾水秀摇摇头,注意力又放到暗器上面。
    经过董义这些日子的努力,第三把暗器已经快成功了,只等这测试威力了,若是成了,这玩意儿自然可以说是一把成功的暗器,不过顾水秀还想再给这把暗器做个升级,依照他们之前的计划,这暗器实现的功能应该是一连发射无根毒针,而且是大范围发射,适合群战。
    顾水秀希望升级之后的暗器可以调控每次发射的毒针数目,比如暗杀的时候,可以只发射一根毒针,需要以一对多的时候就同时发射无根毒针,甚至更多。
    当然这样设想的前提是要董义这次能把暗器完整的做出来,并且不会再出现新的问题。
    第四卷 行军篇 第五十二章 暗器进度,新安郡的形势
    到了这么关键的时候,顾水秀和董义都很紧张,两人几乎成天待在烧铁的窑场,甚至连一天三顿都是翠喜和美景送过来。
    只不过两人过来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见到任何成品,只有董义在认真地敲打这小东西,而顾水秀则反复研究弹力绳和一些奇怪的小木块。
    两人看不懂,每次过来送饭也不打扰,就说一声,立马转身离开。
    这边忙着研究暗器,董孝那边也开始进行春耕了,沈世康在雪停了之后就带着孩子们返回竹林的宅子。
    这段时间沈江安一直闷闷不乐的,他最好的两个兄弟都离开翠竹山了,本来他也打算跟着离开的,偏偏沈世康不同意,只说他是沈家的独苗,沈子平已经涉险了,他必须要留在翠竹山,哪里也不许去。
    对于沈世康的做法,顾水秀等人无法置喙,只能同情地安慰沈江安,就是董沁妍,这阵子只要得了空闲便会去找沈江安聊天,替他解闷。
    春耕一过,已经到了四月末,此时的翠竹山哪里还有半点儿萧瑟,到处都是疯长的植物,这会儿董孝他们刚刚忙活春耕,又要开始着手处理这些长得丧心病狂的杂草,等他们忙过这一轮,夏天就该来了。
    顾水秀期间除了跟董义研制暗器,还要翻过一线天,到海滩那边晒制海盐,寻找海鲜,这样忙活一年,能给她存下足够三四年的消耗的海盐,还能给翠竹山存下一批海鲜干活,方便日常食用。
    至从董成虎离开翠竹山,董义最初那边帮着过来忙活之后,次年就是顾水秀一人在捣鼓,这两年来她也习惯了,而且忙碌着日子也比较好过,省的她总是数着日子盼离人归来。
    新安郡那边,从去年入冬,起义军跟朝廷已经火拼了三场,三场战争下来,双方各有输赢,朝廷从边关掉了五十万大军过来支援,只不过这五十万大军是分批过来的,这才给起义军喘息的机会。
    起义军这边,宋有新也不示弱,经过这些年的收缴招纳,如今起义军的兵力也有二十三万,这些人除了少部分驻扎在晋安郡、永嘉郡、豫章郡、临海郡、东阳郡,剩下的全都去了新安郡。
    而其他州郡还有裴家的兵力作为后援,稳如桶,只要前方不溃败,后方就不会有任何危险,就是朝廷真的丧心病狂把南疆的兵力调回来攻打这些城池,裴家的兵力也能跟他们斗一斗,更何况,现在朝廷腐败,南疆跟北疆的兵力已经渐渐脱离皇室的掌控,这次朝廷从边疆调回来的兵力全是西北的。
    而西北那边还有虎视眈眈的大魏跟吐谷浑盯着,朝廷这么做无异于是在豪赌,若是这会儿大魏跟吐谷浑联手,这怕大梁不用打直接认输就成了。
    正是因为如此,朝廷根本不敢声势浩大的调集五十万兵力回来,只能偷偷摸摸像做贼似的,让五十万人马分批赶赴新安郡。
    这么一来,朝廷确实暂缓了新安郡被攻破的危机,只是这事情一旦传出去,只怕大梁的江山就真的会风雨飘摇。
    在这样的情况下,一直内斗不断的太子和平王终于合作了一起,两人先后赶赴新安郡指挥作战。
    皇帝对两个儿子的做法极其满意,想着他们虽然一直争斗,不过在大是大非面前还是很识大体的,皇帝心情一好,大手一挥,见兵权交给了两个儿子,只不过,这些兵力却是两人平分了。
    这下太子和平王的脸色可就精彩了,本以为能掌握这五十万大军,到时候也能在争夺皇位的时候占据有利地位,哪知道皇帝竟然给他们来了这么一手,这下好了,两人挣了半天,不仅没有占到便宜,反而还因为夸下海口,必须赶往新安郡作战,两人无比郁卒,当着对方的面还不得不装成胜券在握的样子。
    当太子和平王赶到新安郡的消息传出来之后,最激动的莫过于张星驰了。
    看他那蠢蠢欲动的样子,于一蹙眉道:“星驰少爷,现在不是意气用事的时候,朝廷的五十万兵力正在往新安郡集结,一旦让这五十万人马赶来,我们连反抗的机会都没有,还有,成公子说的话您忘了吗?君子报仇,十年不晚,一切还请以大局为重。”
    张星驰充满恨意的眼中终于慢慢变得清明,只是那脸色还是有些不对劲,看他要紧牙根的样子,就知道他是在强行忍耐罢了。
    于一心下一叹,想着现在情况有变,是不是要立马给东阳郡送消息,听主子的进一步指示,他有种预感,如果宋有新知道这边的情况,说不定会把成公子派过来,毕竟之前成公子那些狡诈的手段可是直接灭了朝廷五千精锐,还是以三百人手的弱势完胜的。
    现在新安郡的形势这般严峻,宋有新要是这么决定,他也不会觉得有什么奇怪的,而且成公子来了也能压制张星驰,免得他做出什么冲动的举措,要知道,张星驰如今的功夫比他还强,若是他真的想干点什么,于一可不敢保证能拦得下来。
    这么想着,于一立马转身给宋有新飞鸽传书,旋即派人密切注意朝廷的风向。
    就在太子进入新安郡的这一天,董成虎也从临海郡赶到新安郡,一路马不停蹄地飞奔,着实令他有些吃不消,只不过他现在是一点休息的心思都没有,到了起义军的驻地之后,董成虎第一时间去见了于一,旋即派人把张星驰找了过来。
    看到张星驰眼里的戾气,董成虎不由得心惊,皱着眉头,沉声道:“听说你打算去刺杀太子和平王?”
    张星驰默不吭声,相当于默认了。
    董成虎气急,大哼一声,骂道:“你现在翅膀硬了,叔说的话也不管用了!我费尽心思把你培养成才,不是为了让你去送死的!
    你可知道太子和平王身边有多少护卫?那些人的实力如何你了解过吗?什么都不知道你去干什么!”
    第四卷 行军篇 第五十三章 董成虎劝,张星驰拧
    张星驰紧紧地握着手中的拳头,倔强地一声不吭。
    看他这样子,董成虎更加气不打一处来,愤恨地说道:“要是叔今天不赶过来,你是不是就要一意孤行?想想你当初是怎么跟叔保证的!想想你弟弟,想想在天之灵的张家亡魂,你觉得他们是希望你为了替他们报仇而去送死,还是希望你代替他们好好活着!
    我永远忘不了张管家把你们兄弟俩托付给我时的样子,还有奶娘,为了掩护你们兄弟离开,毅然决然赴死,若是你因为报仇出了什么事情,你怎么对得起他们的牺牲?”
    董成虎这辈子都不能忘了那一夜,那是他第一次做那么危险的事情,那一夜的一切他至今都还记忆犹新,想起张管家的安排,奶娘的决绝,他决定不能让这孩子因为冲动而害了自己。
    张星驰的身子在颤抖,低着头一言不发,只是那样子一看就是快要崩溃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