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山里人家 > 第5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4节

    顾水秀语气中无不讽刺。
    ------题外话------
    晚上还有两章哦o(* ̄︶ ̄*)o
    第一卷 山里篇 第六十四章 交底,秋收
    董成虎对顾水秀的大胆心惊,幸好这里是翠竹山,只有他们一家,也不用担心说话被外人给听了去。
    夫妻俩看过张管家给的信封又去看了其他东西,里边有一个质朴厚重的首饰盒,里面装的东西大多都是半新不旧的饰品,看着价格不菲,应该是家传的物什。
    另一个包袱就简单得多,里面除了六锭金子,还有十锭大银锭,另外有一些玉佩饰品,还有些女子用的首饰金簪,都是些寻常款式,值钱但不稀奇,即使戴出去也不会引人注意。
    “这些金银珠宝合着大概值个一千两,对咱们平头百姓来说确实是大银子了。只是咱们自家有银子,也用不上这些,等下把这两个包袱都还给孩子吧。”
    顾水秀说着把银钱还回去的话,眼皮子眨都不眨的。
    董成虎对顾水秀的敬重又升了一个高度,就连他自己刚看到这些金银珠宝心里也不平静,水秀却这般镇定,他要多加努力跟上水秀的步伐了。
    张星驰正在院子里跟董青青玩得不亦乐乎,猛不丁被董成虎带到房间还有些愣神,这些天他主要是跟着董云梅生活,对顾水秀有些陌生,小孩子最是敏感,知道这个家中的女主人是顾水秀,因此多了几分小心翼翼。
    顾水秀看得直心疼,这孩子也才四岁,若不是家中出现变故,应该是集宠爱于一身的,现在却要寄人篱下,小小年纪就学会看人眼色。
    顾水秀特地放柔了声音,轻声道:“星驰,婶婶已经知道你的名字了,到婶婶这边坐。”
    董成虎把张星驰抱到顾水秀的身边,顾水秀直接拿出那两个包袱,也不管孩子听不听得懂,缓缓说道:“小星驰,你家的事情叔叔跟婶婶已经知道了,这里边是你爹娘留给你的东西,婶婶给你看一下,从今天之后婶婶就把这个盒子给锁上。
    等你大了再交给你们兄弟,另外这些金银珠宝是你爹娘给我们的,叔叔跟婶婶也不要,全给你们兄弟留着,你要数一下吗?”
    张星驰茫然地摇摇头,他只知道这些东西可以换很多银子,这是奶娘跟他说的,其他的他都不知道。
    “既然这样,婶婶就当着你的面给你放在这个大盒子里面,一起给锁起来,以后你们兄弟长大了,叔叔跟婶婶再还给你们怎么样?”
    张星驰这会儿听懂了,乖巧地摇摇头,奶声奶气地说道:“奶娘说,这个是爹娘给你们的,不是给星驰的。”
    顾水秀看张星驰的眼神更柔了,摸了摸张星驰的小脑袋,温和地说道:“真是个乖孩子,叔叔婶婶不要你的银钱,我们替你们兄弟保管好了,长大给你们成家立业用。出去玩吧。”
    小星驰知道顾水秀的意思,当即给顾水秀和董成虎跪下磕头,“奶娘说,做人要感恩。”
    这下顾水秀真是绷不住了,当即抱起地上的张星驰,在怀里哄了许久才让董成虎把孩子抱出去。
    因着董家的悉心照顾,小星驰越来越有归属感,已经慢慢卸下心里的防御,开始把翠竹山当成自己的家。
    中秋过后七八日,董成虎把秦家和左青松都请了过来,原因是董家地里的庄稼已经成熟了。
    秦大叔已经等不及看水稻的收成,董成虎过来请人的时候,秦大叔第一个表示要马上出发,要不是郝氏拉着,估计秦大叔会立马冲去董家田里。
    顾水秀趁着天气好,让董成虎做了一架简易的脱粒机,有这个脱粒机也方便一些。
    众人拿着镰刀背着箩筐,雄赳赳气昂昂地跟着董成虎去了田里,董云梅仍是留在家中煮饭看孩子。
    顾水秀一个挺着大肚子的孕妇非要跟着众人一块儿去,急得董成虎说话都不利索了。
    最后还是顾水秀再三保证不下田才被允许跟着一块儿去。
    “叔,你们割完水稻先别收,就这么摊在田里晾晒就成了,我跟成虎说了,让他弄了一些草帘子,晚上就给稻子盖上,白天就掀开晾晒,这样晒个五六日就能脱粒了。”
    秦大叔听了眼睛一亮,大声称赞道:“不愧是从小伺候庄稼的,照你的法子不仅省事还省力气。”
    董成虎洋溢着引以为豪的笑容,带头割下第一镰刀。
    秦大叔等人也不甘落后,那镰刀挥得那叫一个利索,看着赏心悦目。
    最令顾水秀侧目的是左青松,这家伙身强体壮,估摸着身手还不错,割镰刀的动作看着就很有讲究,速度也比秦大叔他们快上不少,不一会儿就割了一列,一群人分工明确,六个人分工明确,一天的功夫就把所有的水稻收割完毕。
    第二天收割的就是小麦跟玉米,还有采摘辣椒等等,这些可就不是快功夫了。
    秦大叔跟秦川被指派去割小麦,郝氏跟左青松、董成虎摘玉米,玉米的叶子会割手,顾水秀事先给他们一人一身麻衣,还给他们弄了一套简单的麻衣手套。
    有了这手套,几个干活完全不用顾忌,都是山里生活的好手,做起事来麻利得很,花了两天功夫,这山谷的庄稼也都采摘完毕。
    如今董家的院子里可热闹了,到处都是玉米小麦辣椒等等,堆得都快没有下脚的地儿了。
    秦大叔满心欢喜,因为董家丰收了就是意味着来年他们家也能丰收。
    “水秀啊,你家水稻脱粒的时候跟婶子说一声,婶子过来给你帮忙。”郝氏比以前还要热情几分,看顾水秀的眼神满是火热。
    那天割稻子的时候她可是最清楚的,每颗稻穗都是沉甸甸的,重的不得了,这都不用选种了,直接种都能丰收。
    顾水秀在一旁筛辣椒,听到郝氏的话便笑了。
    “婶子不说我们也会去请的,现在就成虎一人可忙不过来,今天玉米丰收,我先给你们煮几个嫩玉米尝尝,剩下的都要晒干了磨成玉米面,以后可以当主食。
    我打算让成虎去买个磨,再买一头驴,这样家里以后磨东西也方便一些。”
    第一卷 山里篇 第六十五章 庄稼丰收众人喜
    “哟!这磨可不便宜,咱们这十里八乡就没听过谁家买了磨的,倒是盘龙镇上有一间磨坊,需要磨粮食的人家都是早早去预定,磨一次要六个铜板呢。山里的村民大多都是自家晾晒之后用簸箕筛,很少有人会去镇上磨。你要是想买就要让成虎去镇上问问。”
    郝氏因为顾水秀答应请他们过来帮忙脱粒心情好得不行,话匣子一开就停不住了,见几个孩子不在他们周围,便小声地问道:“婶子刚刚就想问你,你家什么时候又多了两个孩子?”
    顾水秀早就做好准备等人外人来问,郝氏问起来她也不慌张,很是随意地说道:“那两个孩子是我们去镇上的时候救的,家里遭了难,跟着父母一路逃到咱们这里,孩子的父母最终没有撑过去,我们正好碰上了,想着为肚子里的孩子积德,家里也养得起,就把孩子带回来了。”
    郝氏听了一脸同情,“你说这几年是怎么回事?到处不是天灾就是人祸,上回我们当家的去镇上卖猎物,还听说一些逃难过来的难民因为没吃的竟然打家劫舍,幸好这事情发生在县城,咱们镇上比较偏僻,想必难民也看不上。你说这好好的百姓,怎么就这么遭罪呢!”
    “婶子,这话咱们这里说说就成了,你可别在两个孩子面前说起来,孩子聪明,听得懂!”
    顾水秀故意一脸认真地叮嘱郝氏,这下郝氏那还会有什么怀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