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悍女三嫁 > 第13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39节

    ☆、第265章 朝贺(下)
    心智手段,邹芸娘觉得别说胭脂,就算是赵琼花复生,也赶不上自己。可是为什么,现在坐在里面等待着众命妇朝贺的,是胭脂,而不是别人?
    也许,这就是命!邹芸娘轻叹一声,收起思绪往里面走。全忘了就在数年之前,邹芸娘还在想,命再强又如何,还是强不过人去。不然生在乡村又没娘教养的自己,怎会成为高高在上的贵妃?
    “邹太妃、苏太妃到了!”宫女通传,侧殿内等候着的命妇都站起身。邹芸娘脸上露出温煦笑容,如同从前一样,苏太妃面上的笑容却没那样和煦,就像硬挤出来的一样。
    这个殿内等候的,多是皇亲国戚。邹芸娘除了永宁长公主,一眼就发现了邹蒹葭。和永宁长公主面上有些神色尴尬不一样。邹蒹葭站在那里,落落大方。
    邹芸娘先是奇怪邹蒹葭为何会出现在这里,接着就笑了。邹蒹葭跟着胡家水涨船高,听说她已经被封为国夫人。好像是?
    “宋国夫人好!”邹芸娘对邹蒹葭微一点头,邹蒹葭恭敬地还礼:“太妃安好!”
    回答的挑不出任何错,邹芸娘却想把邹蒹葭脸上的笑容给撕掉,她凭什么可以这样笑着,从很早之前到现在?但邹芸娘只有强压住心中的那种冲动,别说现在,就算是原先邹芸娘也不敢这样做。
    邹芸娘最擅长的是从背后使绊子,但现在邹芸娘连这点都不敢了。胭脂和邹蒹葭之间,那是谁都知道的,非常亲厚。
    命妇们和邹蒹葭在那轻声谈笑,邹芸娘松开自己的手,上面已经有深深的指甲印。苏太妃轻叹一声:“这会儿我倒觉得,还不如宋氏一样,出家躲了清静。我恍惚听说,宋氏她,现在佛法很精通!”
    “苏姊姊很想去?”邹芸娘神色不变地说。苏太妃原先就有些怕邹芸娘,此刻还是一样的,急忙摇头:“并不是想去,只是想着,宋氏,可是一点都没受影响。连宋家,听说也要回汴京来了。”
    宋家惹恼的已经是前朝皇帝了,子弟中多有能读书的,现在天下都换了一个姓了,他们宋家想回汴京来,子弟科举入仕,也是很平常的想法。
    邹芸娘很想说上几句什么,但却什么都说不出来,只轻叹一声。
    宫女已经请众人起身,前往正殿给胭脂行礼朝贺。昭阳殿正殿的布置和原先没有多少不同,众命妇走进正殿,按班排了,鸦雀无声等胭脂升座。
    邹芸娘站在最前一排,想看看现在的胭脂是如何得意?
    不过等胭脂出现时候,邹芸娘未免有些失望,胭脂看起来和原先还是一样的,神色平静并看不出多少得意。翟衣双佩的她,看来是无比的端庄。
    众人跪地行礼,三拜九叩之后,众人站起身,胭脂问了几句话,也就降座回后殿。众命妇继续往侧殿等待,等着胭脂带她们前往宁寿殿,朝见柴太后。
    “你方才可看见永宁长公主的脸色了?”苏太妃悄悄地问邹芸娘,邹芸娘瞧苏太妃一眼:“姊姊还是这样,缺了点皇家气度。”
    这话是当日赵琼花说苏太妃的,苏太妃听到这话,脸色不由变了,接着苏太妃又忍不住嘀咕:“那又如何,现在还是皇家吗?也不想想……”
    邹芸娘冷冷地瞧着苏太妃,没有再理她。苏太妃脖子又一缩没有再说话。永宁长公主恨恨地白了她们俩一眼。邹芸娘原先就不把永宁长公主放在眼里,此刻更是不在意。只是瞧着外面,等宫人前来传话。
    并没让她们等太久,宫人就前来传话。众人走出殿外,见銮舆已经准备好了。接着胭脂走出,众人再次行礼,胭脂上了銮舆,众人簇拥着胭脂的銮舆往宁寿殿去。
    永宁长公主的眉不由微微皱起,昔日的妹妹,今日成为太后,这是永宁长公主从没想到的,身为皇家公主,怎会成为太后呢?
    而此刻,事情真真切切地发生了。永宁长公主轻叹一声,跟随众人往宁寿殿内去。
    胭脂带着众命妇到达宁寿殿,请柴太后升座,胭脂才带着众命妇叩拜下去。大礼行完,柴太后按例说了几句吉祥话,就对胭脂道:“皇后今日还要设宴,我老了,就不去了。你带她们去。”
    胭脂恭敬应是,柴太后又对胭脂道:“你姨母她们留下来陪我就是,老姊妹们,也很久没说过话了。”
    胭脂再次应是,永宁长公主看着柴太后,只觉得思绪无比复杂,过了许久才咬牙说出一句:“妾领旨。”
    柴太后的笑容微微一滞,接着恢复的和原先一样。胭脂带着众命妇再次行礼,退出宁寿殿。自有宫人请永宁长公主到后殿去。
    永宁长公主到了后殿,柴太后等了会儿才出来,永宁长公主欲待起身行礼,却又觉得气不过,若不行礼,今日自己又矮了柴太后一等,还在左右为难时候,柴太后已经走到她面前坐下:“姊姊还是和原来一样。”
    这一句勾起永宁长公主的思绪,她看向柴太后:“你还真有脸,若不是……”
    “若不是什么?姊姊也想说我不过是乱臣贼子吗?”柴太后的话让永宁长公主不知该怎么回答,只是怏怏地坐在那里。
    柴太后伸手去拉永宁长公主的手:“姊姊,我当然晓得我是柴家女儿,可是姊姊,虽说柴家昔日是这江山的主人,但并不是说江山的主人就要肆意妄为,昔日……”
    “再有多少理由,臣子就是臣子,即便君王冤枉了,也只有……”永宁长公主的话被柴太后打断了:“是啊,等能干的臣子全都被杀了,外敌进来,能说得臣子是贼子,难道还能说的外敌是乱臣吗?”
    “你别胡说,哪有什么……”
    “姊姊难道忘了辽人,还是忘了西夏人?废帝,可有一点君王气度?”柴太后直接打断永宁长公主的话。永宁长公主闭嘴,但眼里还是有不满。柴太后叹气:“罢了,你要这样想我也没法子。你我姊妹,总……”
    “今日你为太后,我为臣子,太后别说什么姊妹的话,我年纪已大了,在这宫中不宜久待,告辞!”永宁长公主站起身,草草行了一礼就往外走。
    柴太后并没喊住她,只看着她的背影。
    “祖母!”赵嫣的声音响起,柴太后看着孙女:“嫣娘今日不去赴宴?”
    “宫宴没什么好吃的,我还是和祖母一起吃饭!”赵嫣的乖巧让柴太后十分满意,握住孙女的手。赵嫣已经道:“祖母,以后,我会劝哥哥,让他做一个好天子。”
    “怎么突然这样说?”柴太后看着孙女,方才永宁长公主带来的那点烦恼,已经全都消失了。
    “因为哥哥做了好天子,才会对天下好,当然,也会对我好!”赵嫣一本正经地说。柴太后笑了:“也不晓得该说你是懂事还是不懂事?”
    “当然是懂事了!”赵嫣毫不迟疑。柴太后又笑了,眼里全是喜悦。
    “官家,方才奴在院子里,捡到一只死鸽子!”内侍的话让柴昭更为烦躁:“定是有人射下的鸽子,拿回来给我做什么?”
    “官家,这鸽子有蹊跷!”内侍神秘地说。
    柴昭看向内侍,眉头紧皱:“蹊跷?”
    内侍应是:“这个时候,怎会还有鸽子?因此奴就细细地瞧了,结果鸽子的箭分明有蹊跷,奴这才把鸽子送来。”
    柴昭听的眼睛一亮,接着就摇头:“只怕这是圈套!”内侍已经习惯赵镇的多疑,又应是才道:“官家,总是有那么几个忠臣的!”
    是啊,定有几个忠臣的,自己当初提拔了那么多的人,难道个个都不堪一用不成?柴昭正要接过鸽子,就有人推门进来,柴昭忙用眼示意内侍,内侍已经会意,笑着道:“也不知是谁,竟把鸽子射到我们院里,待奴把这鸽子毛给拔了,烤了吃如何?”
    “殿下想要吃鸽子的话,可让厨房去收拾。”送饭的内侍把食盒放下,布置着碗筷,顺口就道。
    “谁让你喊我殿下的?”柴昭眼中露出怒火,这内侍急忙退下。柴昭示意方才那内侍赶紧把箭拔掉,看看箭上有什么蹊跷?
    那内侍已经把箭拿在手上,用手一拨,箭羽就掉落,里面是空的。柴昭已经抢过箭杆,伸手一摸,里面掉出一张绢。
    内侍捡起绢,柴昭打开,上面只有寥寥数语:陛下稍待,数月之后,接陛下回宫!虽只寥寥数语,柴昭却长出一口气,原来,真的还有忠于自己的人。赵镇,你这乱臣贼子,等着吧,朕要把你们全家,都剥了皮,还有那些当日跟随的,全都不得好死。
    “官家,这鸽子真肥,等烤出来,一定好吃。”内侍忙对柴昭这样说。柴昭露出一丝笑:“正好,这鸽子可以下酒,去拿点好酒来!”
    ☆、第266章
    内侍应是正打算出外,听到外面传来说话的声音。内侍侧耳细听就道:“官家,是两位太妃回来了!”
    “她们还真有脸,一大清早就跑去朝贺,那等乱臣贼子,见了就该当面啐上去!”柴昭恨恨地说。
    内侍忙道:“官家,在人……”柴昭不等内侍说完,就看向内侍,内侍急忙住口。柴昭的神色这才稍微和缓一点,示意内侍出去。
    内侍刚退出去,邹芸娘和苏太妃两人就走进来。
    瞧见她们两个,柴昭怒道:“你们连规矩都不懂了?不经通报,不经允许,竟进入朕的屋子!”苏太妃撇一下唇,并没打理柴昭。
    邹芸娘已经道:“昭郎,今日你并没入宫朝贺,圣人和老娘娘都特地问起你,知道你偶感风寒,命御医跟我们前来,并赐下药材和……”
    “拿走,拿走!全都拿走,朕不要他的假仁假义,朕,朕才是,才是真龙天子,天命所归!”柴昭的怒气更大。
    苏太妃鼻子里面哼出一声:“昭郎你真是耍小孩子脾气,这时候还说这样的话。难道不晓得,我们人人现在都在赵家人手里吃饭?你想让我们一个个没得吃穿,去……”
    柴昭已经拿起一个砚台往苏太妃头上打去:“滚,朕当初就该……”
    “就该怎样?”苏太妃头一偏,那砚台掉在地上。苏太妃看着柴昭,眼中全是怒火:“当初是不是你连我也想杀?你杀了我儿子还不够,还想杀我?你这样的人,全无心肝,老天怎么不一道雷把你给劈死?”
    柴昭扑上去就要去打苏太妃:“朕是天子,谁叫你儿子觊觎朕的皇位?别说你,连那死老太婆也该死,该死,全都该死!”
    邹芸娘震惊地站在一边,尽管这些事情邹芸娘全都知道,但知道是一回事,柴昭说出又是另一回事。
    苏太妃见柴昭扑上来打自己,先是让了一下,接着就伸手去撕柴昭:“天子?你还当你现在是天子?倒行逆施,老天怎么不早点把你收回去?你这样的人,不知有父母,不知有弟兄,不知有天地,有什么资格做天子。”
    屋里的吵闹传到外面,从人急忙进来,见柴昭和苏太妃打成一团,邹芸娘在那站着惊讶的说不出话来,有内侍忙道:“邹太妃,这里您辈分最高,您说句话罢!”
    “苏 姊姊,晓得您心里有气,可怎么说,昭郎也是……”邹芸娘话没说完,苏太妃已经抬起满是泪的眼:“你这会儿说我?我有什么好和你比的?没有你受宠,没有你受 待见,就一个儿子还战战兢兢地,就等他封王出外,我去做个太妃,一辈子就这么一点念想。可他呢,做了什么?不过就是太皇太后多赏了点东西,他就能把我儿子 给毒死。若他要毒死你的兰台,你怎么想?到了现在,难道你还要忍气吞声?敬他为主?不敢说一句?君君臣臣,君不似君,臣为何还要守臣道?”
    柴昭趁苏太妃说话时候,一口咬在苏太妃肩膀上,苏太妃尖叫一声,就对内侍道:“来啊,拿根绳子,把这人给我捆起来!”
    “苏姊姊,不可!”邹芸娘只说了这么两句,苏太妃已经对邹芸娘冷笑道:“他现在已经不是皇帝了,不是那高高在上的人了,我们是他的庶母,对他是有管教之责的。”
    说着苏太妃一叠连声地叫人拿绳子过来,柴昭叫的声音更大,苏太妃见没人拿绳子过来,索性解了腰带,上前拉住柴昭,用腰带把柴昭的手给捆起来,内侍瞧着苏太妃的动作,也不敢上前相劝。
    御医先到符太皇太后殿内,给符太皇太后诊脉。潘太皇太后现在是和符太皇太后住在一起,以侍疾之名也没去朝贺。
    等御医诊过脉,潘太皇太后问了几句,知道符太皇太后病情和原来一样,还是那样养着就是。潘太皇太后刚想说话,就听到柴昭那边传来的吵闹声。潘太皇太后侧耳听了听,眉头皱的很紧。
    这吵闹声御医也听到了,不过这御医在宫内近三十年,换了好几任皇帝乃至赵镇上位还能继续待着,凭的就是嘴紧,因此这御医只对潘太皇太后道:“老娘娘,等臣前去,给殿下开上安神的药就可!”
    潘太皇太后的脸皮不由涨红,对这御医点头,御医也就告退。潘太皇太后这才坐回符太皇太后身边,声音低喃:“婆婆,难道说,真是天绝我柴家,昭郎如此,如此……”
    别说是做天子,就算是普通人家,有这么一个儿子,也不敢把家业相托付的。潘太皇太后眼中不觉有泪。符太皇太后紧闭的双眼也有些湿润。婆媳二人一坐一躺,各自伤感而已。
    德寿宫各殿之间,相距不远。御医赶到时候,柴昭已被苏太妃用腰带把双手捆住。柴昭口里还骂个不停,苏太妃正准备脱下自己的袜子塞到柴昭嘴里,见御医进来,苏太妃忙住手,但面上的神色已经落到御医眼里。
    这御医只当没看见一样,走到柴昭跟前对他行礼,请他把手伸出。
    柴昭看见熟悉的御医,一口吐沫就吐到那御医脸上:“呸,当日我们柴家是如何对你,现在一转眼就从了赵家!要不要脸?”
    御医对内侍示意,要他们把柴昭的手给放开,这才对柴昭道:“殿下可能是上火了,由臣给你开上几味安神的药!”
    “我不吃,你给我开什么药,我也不吃,赵镇一定容不下我,他会在药里下毒!”柴昭在那大声叫着。邹芸娘想起方才苏太妃说的话,还有昔日先帝过世时候的传言,只觉得浑身冰凉。
    难道说真是柴家人的天命?不被自己家人毒死,也要被外人毒死?
    “邹妹妹,这会儿御医给他诊病,我们也走吧!”苏太妃从内侍手中拿过腰带,重新系好,当做什么事都没发生一样对邹芸娘说。
    邹芸娘想回答苏太妃,可却觉得喉咙堵的很厉害,什么都说不出来。苏太妃见邹芸娘不理自己,也就转身离去。
    邹芸娘迟疑过后才迈出殿内,看着外面的蓝天白云,邹芸娘觉得双腿沉重。报应,这是不是报应?
    “姐姐,您怎么了?我喊你好几声你都不答应!”兰台公主在邹芸娘面前晃了晃手指,邹芸娘这才发现自己不知什么时候已经回到自己殿内,邹芸娘把女儿抱在怀里。
    “姐姐,您把我抱的太紧了!”兰台公主撒娇地说,邹芸娘却没把女儿放开,这个时候,只有女儿身上传来的温暖,才能把心头的坚冰融化一些。
    也许,我错了!那日胭脂说的话又在耳边。抛掉一切,只为荣华富贵,所得的,真的值得吗?邹芸娘抬头看着这宫殿。
    德寿宫虽比皇宫要小,殿阁要矮,但昔日柴旭住进来之前,进行过修葺,此后赵匡义也修葺过。雕梁画栋勾龙画凤,一点也不缺。
    这些曾被邹芸娘拼命追求的东西,此刻却填不满邹芸娘的心。有许多已被遗忘的东西此刻又漫上心田。邹芸娘听到自己的心在跳动,好像很久没听到心这样跳动了。
    “姐姐,姐姐!”兰台公主的声音已经带上了点焦急。邹芸娘回神过来,瞧向女儿,轻轻摇头:“没事,我没事,只是想起很多事来。”
    “姐姐想起母亲了,还是想起爹爹?”兰台公主的声音轻柔。邹芸娘面上露出一丝笑:“我既没想起你母亲,也没想起你爹爹,姐姐只是,只是突然觉得伤心,你让姐姐抱抱你!”
    兰台公主点头,任由邹芸娘把自己抱的很紧!邹芸娘忍住眼里的泪,不让泪滴落。此刻的邹芸娘想起的,是那个自己在乡下的爹。
    当初的邹芸娘有怎样地怨恨自己的爹为何不是忠义伯,而只是乡下的一个老农时,就有多后悔当初的怨恨。如果在爹死之前,对爹更好一点,是不是此刻就不会这样难受?
    “哦,邹芸娘上表,恳请在家乡为她的生父修墓?”胭脂听到女官禀报,话语里难免带上惊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