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悍女三嫁 > 第9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9节

    “圣人休烦恼,等过些年,赵都监就明白圣人的一片心了。”柴旭登基,邹芸娘做为东宫良娣被封为贵妃,邹芸娘成为贵妃后对待赵琼花更为恭敬,此刻听到赵琼花这样说,邹芸娘安慰着赵琼花。
    “我是真心为哥哥好的!”赵琼花再次叹气,宫女已经走进:“圣人,兰台公主和吴王来了呢。”兰台公主就是邹芸娘所生的女儿。吴王就是柴昭。
    赵琼花面上已经露出笑,兰台公主蹦跳着走进来,扑进邹芸娘怀里:“姐姐你瞧,这发簪好看吗?”
    邹芸娘把兰台公主扶住:“还没见过你母亲呢!”兰台公主的小脸红红地,站起要给赵琼花行礼,赵琼花已经把兰台公主的手握住:“兰台真是越来越可爱了。昭郎,你是在哪遇到你妹妹的?”
    柴昭已经八岁,不再是那个襁褓中的婴儿,发束金冠,身着月白袍子,站在那如芝兰玉树一样。听到赵琼花相问柴昭就道:“好教母亲得知,孩儿正好遇到妹妹在外面,就一起进来了。”
    “我是在那等哥哥的!”兰台公主靠在赵琼花怀里,看着柴昭大眼一闪一闪。赵琼花和邹芸娘都笑起来,赵琼花仿佛已经忘了赵镇的回话给她带来的不愉快。
    邹芸娘陪着赵琼花说了会儿话,也就告辞离开,刚走到殿外,宫女就对她轻声道:“娘娘,昨夜官家宠幸了一个宫女。”
    “这也是常事,算个什么?”邹芸娘明白自己的丈夫比起别的男人来,可以更名正言顺好色,只说了这么一句。
    “娘娘,不止如此,官家说,要封这位宫女为夫人呢!”宫女的声音很小,宫人承恩,初只为红霞帔,此刻竟越过红霞帔成为夫人,只怕会成为新宠。
    邹芸娘知道宫女在担心什么,只淡淡一笑:“我又不是今日才进宫的?我们回去吧,想来那位夫人,等会儿就该去我们宫中了。”
    宫女应是扶邹芸娘上轿,邹芸娘看向天边,把怀里的女儿抱紧,数年宫廷生涯,什么失宠争宠,早已不那么在意了。只要地位稳固,别说一个殊恩的夫人,就是再来一百个,又有什么可怕?
    宋氏,你可真是想不通。邹芸娘想起那位在寺里清修的前太子妃,不由得意一笑,原本这一切的尊荣富贵,都是她的,只要她能忍,而不是把这一切拱手让人,不过,也亏的她能让人。比起来,赵琼花这位主母,要聪明多了。
    汴京城内的风是那样温柔,麟州的风却很硬。胭脂带着小翠把晒在外面的被子给收进来。小翠手里拿着个扫帚在上面拍沙:“娘子,以后还是别晒了,晒一回,就能倒出三斤沙子。”
    “你少用点力气,这样打毛都打没了,等到冬日怎么盖?”朱氏抱着衣衫进来,瞧见小翠像泄愤似地打,抢上前把扫帚拿过来,自己接着打。
    胭 脂把朱氏放在那的衣服拿过来叠着,虽才进了七月,可这边要冷起来那叫一个快,要在天冷之前把冬日衣被全都晒好,准备过冬。还有那些冬日的菜,来这边日子久 了,胭脂也晓得要趁夏日把菜都晒成菜干,这样冬日泡一泡,就能有菜吃。免得一到冬日,见不到一点绿色,吃的人口角都生疮。
    “爹爹回来了!”外面又传来赵嫣快活的喊声,朱氏往外瞧了眼才对胭脂道:“娘子,说起来小娘子也五岁了,这么年龄的小娘子,要在汴京,是该学着女工学着教养。”
    “我知道,可是自从来过那么一封信,我觉得,也许嫣儿会离我远去,就不舍得约束她。”赵琼花的那封信,让胭脂清晰地意识到,也许某一天,赵嫣就会被用各种借口从自己身边带走,而自己这个母亲,竟然不能维护住女儿。
    这种感觉那样的无力,胭脂皱眉,努力摇头,不,女儿一定要在自己身边,不能被带走。纵然那个人现在高高在上,也不能。
    “瞎想什么呢?我们的女儿,就该在我们身边,谁也不能带走。”赵镇抱着女儿进门,身后赵捷牵着跌跌撞撞学走路的小儿子也跑进来。赵镇听到妻子这样说,立即开口反对。
    “对,娘,我只在您身边,什么地方都不去。”赵嫣也点头,接着赵嫣又摇头:“不对,娘,您去哪里我就去哪里。”
    胭脂伸手捏下女儿的脸,把女儿从丈夫怀里接过:“我去哪你就去哪?别胡说了。等你长大出阁,那时就不能跟着娘了。”
    “出阁?”赵嫣的小脑袋偏了一下,赵捷已经挤上前:“娘,妹妹为什么要出阁?不能我们一家子在一起,永远不分开。”
    “赵镇,这儿子是像谁?怎么总问傻话?”胭脂故意取笑赵镇,赵镇咳嗽一声:“肯定像你,你就爱瞎想。”
    胭脂瞪赵镇一眼,赵镇把小儿子抱起来:“乖乖,爹爹告诉你,可不能像你哥哥和娘一样,总瞎想。”
    小儿子也不知道听明白没有,只是拼命点头。胭脂抱着女儿又笑了,自己真的是想多的,果然牵挂越多,想的也就越多。
    “都监,赵推官来了,说有事寻您!”赵镇的官没升,但他身边的人,倒没停了升官。赵镇听得这话,也就往门外走。
    赵捷紧紧跟上:“爹爹,我要跟你出去,要问赵伯伯,可有什么好玩的事。”
    “你啊,就是贪玩!”赵镇虽然口里抱怨儿子,但还是牵了儿子的手走出去。
    赵朴等在前厅,瞧见赵镇父子出来,对赵捷微微一笑就道:“都监,京中有消息,说最近局势有些不稳,传言,传言……”
    京中局势竟然不稳?赵镇的眉皱起,柴旭虽然无能,但有赵匡义辅佐,再差能差到哪里去?
    “京中最近传言,说先帝并非病亡,而是有人效安乐韦后之事。”安乐韦后?赵镇不由吸一口气,但柴旭既能登基,当时知道实情的人一定全被灭了,怎会又有消息传出?
    “爹爹,什么是安乐韦后?是不是唐朝故事?”赵捷好奇地问。
    “是,就是唐朝故事,唐时,安乐公主在饼里下毒,毒死中宗。”赵朴微笑着对赵捷解释。
    “如果真这样,楚王身后还有潘家,如果,朝中,定会十分不稳,只是不知道,到时鹿死谁手?”赵镇飞快分析。
    “若官家能胜,当然官家也更名正言顺一些,那么对都监是有好处的,若不能,都监,您能不受赵家的荣耀,但是不能不受赵家的……”
    牵连两个字赵朴没讲出来,赵镇已经点头:“我知道,可是我竟无能为力,赵推官,我知道。”
    这三个字,赵镇说的无比艰难,但这三个字,说到最后,赵镇眼中渐渐有了光,远离汴京也有远离汴京的好处,比如此刻,就算真局势不稳,自己也能卫护住自己。
    手中有兵,什么都不怕,朝廷,不会轻易对一个手中有兵的人动手。而赵镇手中的兵,早不止麟州这一州的兵。
    “圣人,楚王妃不肯应诏。”宫女前来回报,赵琼花的眉微微一皱就道:“知道了,我二婶婆,来了没有?”
    “两国夫人快要到了。”赵琼花听到这话,心里的焦灼稍微减轻了些,现在名分在柴旭这边,外面的传言尽管再猛,又能起什么作用?
    楚王,你们夫妻真想要谋反?受万世唾弃吗?赵琼花闭上眼,宫女已经轻声提醒:“圣人,符夫人到了。”
    赵琼花猛地睁开眼,看向符夫人,符夫人正要行礼,赵琼花已经把她扶起:“二婶婆休要如此客气,此刻,我……”
    “圣人担心些什么呢?不过是些市井传闻罢了。况且楚王也不是那样的人。”符夫人温柔安慰,赵琼花觉得自己心里的焦灼一点都没有了,是的,此刻,自己才是皇后。
    不过,符夫人的眉头又皱起来:“也不知道是谁,想要官家他们手足相残,放出这样的流言呢?”
    若找到了,这个人,必要将他乱棍打死,才能灭了自己心头之恨,赵琼花恨恨地想,没看到身边的符夫人露出满意笑容。
    “我没想到,将到晚年,竟然还能遇到这样的事。”永和长公主看着坐在自己面对的永宁长公主,轻声说到。
    “妹妹,我知道这件事,你也不好受,可是若是真的,难道就容这等不肖子孙,坐在皇位上?”永宁长公主的脾气还是没有变,见永和长公主神色不动,永宁长公主劝说妹妹。
    ☆、第199章 威严
    “姊姊,你我都是柴家,嫁出去的女儿了,况且你我都将老,又去想什么别的?”永和长公主的回答,当然不如永宁长公主的意,她冷笑看向永和长公主: “我知道,你是赵家的主母,算来圣人,不,赵琼花还要喊你一声母亲,当然是维持现状不变,可那是我们的兄长,是对我们无限疼爱的兄长。他死的那样不明不 白,你的心难道不疼吗?”
    “证据呢?姊姊,证据呢?就算外面有那么多的传言,传言旭郎在饼里下毒,毒死了兄长,并在事后灭口御医,可是姊姊,没有证据啊!”
    永宁长公主的下巴微微一抬:“空穴来风,事必有因。妹妹,不管怎么说,这件事,旭郎,必要给个交代出来。”
    永和长公主垂下眼,没有接永宁长公主的话,永宁长公主大怒:“罢了,你还是那样懦弱。我去寻别人商量。”
    永宁长公主拂袖而去,永和长公主并没起身相送,只是看着面前那两杯茶汤,等到这两杯茶都不冒出热气,永和长公主才轻声叹息。
    “公主,真是,树欲静而风不止。”赵德昭走进来,坐在妻子面前。永和长公主淡淡一笑:“是啊,可是我不知道,该做什么。”
    “那就什么都别想,什么都别做。”赵德昭握住妻子的手,永和长公主想露出安心的笑,但怎么都露不出来,什么都别想,什么都别做,怎么可能?现在朝中,只怕早已乱成一团。
    “太尉,到底是谁?竟敢放出这样的流言?”柴旭现在强做镇静,问面前的赵匡义。赵匡义只微微一笑:“官家,何必去管谁放出的流言,只要楚王和韩王相信,这件事,就无法善了。”
    赵匡义的话,又勾起柴旭对两个弟弟的嫉妒,即便现在登上帝位,即便现在看起来,什么事都在掌握之中,可是柴旭还是知道,这个位置是怎么来的。赵匡义看着柴旭,这个孩子,太了解了,几乎是他一想到什么,就能明白。
    “公主您不能进去!”宫女阻拦着永宁长公主,永宁长公主推开宫女:“怎么,我是官家的姑母,竟不能见他?”
    “永宁长公主,还真是那个被宠坏的,什么都不管不顾的性子。我听说,永宁长公主刚从楚王府出来。”赵匡义的语气平静,柴旭已经深吸一口气,对外面道:“让姑母进来吧。”
    永宁长公主整理一下衣衫,都没看宫女一眼就走进里面。
    “姑母,我和太尉正在商量事情,姑母究竟为了什么,想要面见?”柴旭看见永宁长公主走进之后,并没对自己行礼,眉头微皱的问。
    “太尉可否回避?”永宁长公主并没回答柴旭,而是要求赵匡义。
    “臣该当回避!”该做礼节的时候,赵匡义从不会做的少了一分,给永宁长公主和柴旭分别行礼后赵匡义就退了出去。
    “太尉是肱骨大臣,姑母您虽辈分高,可也不过是命妇一流,姑母您怎能如此不客气?”柴旭的话里已经带上训斥。
    “无礼?旭郎,真因如此,我才请太尉回避。旭郎,外面的那些风言风语,到底为的什么?”永宁长公主单刀直入。
    柴旭强压住心中怒火:“姑母这话问的奇怪,这样的事,纯粹是人嫉妒。”
    “嫉妒?旭郎,你当我是什么事都没经过的孩子?你现在是天子,是一国之君,谁会……”
    “姑母也知道我此刻是天子,是一国之君?那姑母此刻来质问我,又为的什么?”柴旭挑眉看向永宁长公主。
    爹爹的死,不过是某味药重了,并不是自己的错,不是。这是赵匡义在事后和柴旭讲的话,多加了一点点附子,放在药里,让病人高烧而死。
    这是御医的错,全是御医的错,自己已经帮爹爹报仇了。柴旭心中的想法永宁长公主当然不知道,她只是看着自己这个侄儿:“官家想对我用天子之威吗?”
    “姑母若待我如侄儿,我自然不会对姑母用天子之威,若姑母执意如此,那我……”柴旭顿一顿:“朕,该追究这件事。”
    永宁长公主后退一步:“你,你要追究什么?”
    “我现在很怀疑,姑母你和韩王楚王都走的很近,而且大家都知道,楚王妃是姑父的侄女。有一个王妃侄女很好,但若能有一个皇后侄女,岂不更加锦上添花?姑母,也许朕的名声就是这样,被你们在外败坏的。”
    “胡说,我败坏你名声做什么?”永宁长公主的下巴抬起。
    “这我就不知道了!”柴旭说完这句,突地叫声来人,门被从外推开,内侍走进。柴旭指着永宁长公主对内侍道:“把永宁长公主请下去,问问她到底为什么,要在背后坏我名声。”
    内侍应是,但并不敢动,柴旭冷笑:“原来连这宫中内侍,都害怕永宁长公主您。给我拉下去。”
    拉永宁长公主不敢,但拉内侍下去的胆子还是有的。柴旭又重复一遍命令,让把永宁长公主请下去。
    永宁长公主看着柴旭,满面不可思议:“旭郎,你……”
    “朕是天子!”柴旭冷冷重复,面上已经有冰冷之色。
    内侍们这次不敢像前一个内侍那样,上前把永宁长公主拉住,永宁长公主拼命挣扎:“你们敢,我是先帝御封的长公主,世宗册封的公主,你们谁敢动……”
    “姑母忘了,能封,当然也能褫夺!”柴旭的眼神更加冰冷,永宁长公主已经被内侍拉下去。
    柴旭的手重重按在桌案上,这些人,都是自己的亲人,凭什么,要对自己指手画脚?褫夺,褫夺,把他们的封号全都褫夺了,看谁还敢违抗自己?柴旭的眼中闪出愤怒的光。
    “旭郎说永宁是放谣言的人?”潘太后自从柴旭登基,感到日子前所未有的舒心,每日只在那里含饴弄孙,至于外面的流言,潘太后也知道,但她并没放在心上,这些事,总有人去查的。
    此刻听到永和长公主的话,潘太后大为惊讶。
    永和长公主听到永宁长公主出事的消息,这个姊姊对她也多有照顾。进宫来并没直接去求见柴旭,而是来见潘皇后,这一路上已经把该怎么说想的清清楚楚。
    此刻潘皇后相问,永和长公主就轻声道:“确实如此。嫂嫂,这件事,按说我们一家子,该在一起,全不理会谣言才是。旭郎这样做,倒是中了计了。”
    潘太后点头:“你说的是,要知道,旭郎这个孩子,从小在我身边长大,柳妃等人,为了,罢了,这也是原来的话,我不去说。好容易登了基,我以为她们已经放手了,谁知还不甘心。”
    潘太后母子真不亏是母子,一个诬陷永宁长公主,另一个就想到当初的情敌身上。当然这些内情,永和长公主并不知道,永和长公主只道:“就是如此说,您说,我们一家,不该好好过日子,永宁姊姊的脾气,我最晓得,听风就是雨。”
    “她当初和柳妃要好着呢,还把驸马的侄女许给柳妃做儿媳妇呢。”潘太后又要来刺几句,永和长公主听着潘太后泼当日的老醋,眉头微微一皱,但面上很快露出笑容:“那是昔日的事了。再说驸马侄女嫁做王妃,也是平常事。”
    “我只是在想,若是柳妃不甘心,再加上楚王在旁撺掇,这件事不是不可能。”潘太后想的却是另一个方向。
    永和长公主听到此处还不明白,要把永宁长公主放出来,只怕柳妃母子,就会被扣上这个帽子。这些事,怎么这样千头万绪?
    潘太后出了一会儿神才对永和长公主道:“我晓得,你从小就是个希望一家子和和气气的,不然也不会进宫求情。罢了,这件事,我去寻旭郎说,到时,定不辜负你的心。”
    永和长公主站起身,该行礼谢恩的,但永和长公主说不出来,只是沉默行礼。潘太后也就让永和长公主退下。
    永和长公主走出宁寿殿,此刻已是傍晚,一轮残阳挂在西边,永和长公主看着这轮残阳,只觉得满眼是血,晃了晃竟然倒下。
    侍女们急忙上前相扶,也有人跑去禀告潘太后,潘太后命赐车驾送永和长公主出宫。永和长公主出宫到府时候,赵琼花赐下的药材也到了。
    永和长公主看着这堆药材,长叹一声,这一生,只不过想平静地过日子,怎么就不能做到了?
    赵德昭走进来,用手握住妻子的肩,永和长公主靠在丈夫肩上,好在,还能有片刻平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