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悍女三嫁 > 第9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5节

    说完赵琼花就对邹芸娘的侍女道:“一定要好生安慰着良娣!”侍女应是,赵琼花才匆匆走出。
    等赵琼花一离去,邹芸娘才躺回榻上,把手帕丢到一边,这姜汁也放的有些多了,难道不晓得自己还有身孕吗?
    侍女会意地上前把手帕收起要拿出去洗,对邹芸娘轻声道:“只怕是小院里那个宫女有身子的消息露出来了吧?”
    “露出来也好,都有五个月了吧。就不知道太子妃会怎样处置?”邹芸娘事不关己的语气让侍女愣了下才道:“当初良娣就该把这消息禀告太子妃,也好……”
    “禀告了做什么?让圣人对太子妃更加赞赏?我就当不知道,到时看太子妃怎么处置。”邹芸娘的语气还是那样平静,侍女摸不清邹芸娘想什么,见邹芸娘闭目要睡,忙扶她躺下,拿了帕子出去。
    邹芸娘唇边露出一丝笑容,有些事,当不知道就是使绊子了,不过这些话,可不能和侍女们说。
    “旭郎终究是年轻,不知道事,有些事你也要提点着。”东宫有一个宫女有五个月的身孕才被发现的消息很快被潘皇后知道,潘皇后特地叫来赵琼花指点。
    赵琼花恭敬应是:“这次是媳妇疏忽了,因着邹良娣的身孕,只想着照顾好她,倒忘了还有那几位呢。”
    赵琼花恭恭敬敬,潘皇后也就握住她的手:“我晓得你的性子,这件事只怕也是宫女自己想瞒下,这些宫女中有些只是生的美,难免有些小家子气。”
    赵琼花又应是,潘皇后又点头:“这件事,既然这宫女有了身孕,也就照顾着她,不过为免她以为有了身孕就可以胡作非为,还是不晋位。”
    “圣人……”赵琼花惊讶抬头,侍寝的宫女有了身孕,总要晋升位份,表示为皇家开枝散叶有功。
    潘皇后又勾唇一笑:“等旭郎登基,一并也是常见的做法。再说这宫女既有了这样念头,就该让她知道,一个宫女,就算为皇家生下孩子,也不过就是个宫女。荣华富贵,要看她怎样表现。”
    “多谢圣人教诲。”赵琼花还是那样恭敬,潘皇后把赵琼花的手握住:“你是以后要做主母的人,宽厚大度虽好,可也要记得,适当的惩罚也要有。”赵琼花又应是,潘皇后又和她说几句闲话,这才让她出去。
    离开时候,赵琼花唇边露出一抹笑,潘皇后实在太好哄了,就是要这样,露出一点点错,让她教自己,这才能把她的心给抓住。哥哥,你现在,该知道自以为是的后果了吧?赵琼花看向面前的宫苑,这片宫苑,只有自己才能做为主人。
    此刻的赵镇正在和赵朴商量事情,狄勤等也在旁边。自从赵镇来后,赵朴刻意表现,很快让赵镇发现赵朴的能干,两人算的上如鱼得水。
    “筑城?”赵镇瞧着赵朴在地图上的一个位置点了点,惊讶开口。赵朴点头:“就是这个地方,水洛在秦之上,陇之下,筑城之后不但商人可以来往,调兵也非常方便。免得我们每次都只能小股出击,打不到党项的疼处。”
    “赵参军这个主意是好。可是一来筑城要大笔的钱财,二来这样一来,和党项之间就形成守势,只怕朝廷未必答应。”狄勤的手看着赵朴指的地方,眉头紧皱。
    “这个主意从我来麟州之后就一直有了!”赵朴直言不讳。
    来麟州?赵镇笑着瞧向赵朴:“这总有十年了吧?”赵朴点头:“是,不瞒都监,男儿家不就要建功立业,封妻荫子?”
    “老赵,你先找到妻,然后再想别的吧!”狄勤笑着对赵朴说,赵朴自从前面妻子过世,就再寻不到媳妇,当然并不是说没人肯嫁给他,而是他想要的,和那些想嫁他的人不一样。
    “现在还在麟州窝着,何必连累别人来跟我一起来吃沙子?”赵朴摸一下脸上的胡须对狄勤说了这么一句才道:“别说笑了,继续听我讲为何要在此处筑城。”
    赵镇听着赵朴的话,手放在地图上,不停地比较着这个地方到党项到麟州再到周围的距离,越想越觉得这是个好主意,只是这样一来,这么大笔的开销,谁会同意。
    赵镇长出一口气:“这要筑个城,就算是个小城,也要几百万贯。”
    “不止,还有人夫,还有官员!”狄勤也在那想着主意,接着就又道:“但这个主意,委实是个好主意,只是我们一州,不,就算是举西边之力,也做不了这件事。”
    “郎君郎君!”还不等赵镇再次说话,就听到传来红月惊慌的叫声,赵镇皱眉,赵朴把地图收起,这件事,现在只怕还不是赵镇所能做的,但赵镇没有说自己异想天开把自己斥责一顿,已经很好了。
    赵朴看着周围朴素的摆设,不知什么时候,才不会这样在前面商量公务,后面的声音时时传来?
    “周嫂子,你这样惊慌失措做什么?”狄勤已经开口笑着招呼红月,红月走进屋里,对赵镇道:“娘子要生了,卫婆婆偏偏不在,只有朱嫂子,都在那忙呢。”
    胭脂离该生孩子的时候还有半个月,怎么这会儿就发动了?赵镇也惊慌起来,他虽然当过爹,但赵捷出生时候,他远在战场上,并没亲眼看见。此刻听的红月所说,赵镇急忙往后面跑。
    赵朴摸着胡子笑一笑:“我们就等着喝满月酒。我总觉得,等这孩子满月了,都监就能做个决定了。”
    “赵参军什么时候学会算命的?”狄勤笑着问出一句,赵朴摇头,还是看着不远处,手里的地图似乎越来越沉。
    赵镇匆匆忙忙跑到后面,正打算进屋就被朱氏一把推出来,口中还在抱怨红月:“你是傻了还是怎么了?让你去寻卫婆婆,你怎么把郎君给寻来了?这是生孩子,要男人来做什么?”
    我?红月用手指着鼻子,接着就低头:“我只是想,郎君只怕有主意!”
    “这生孩子的事,要男人来做什么?”朱氏说了这么一句,听到胭脂又发出一声喊,朱氏忙转身进去。
    “红月,你赶紧去寻卫婆婆,我在这就好。”赵镇喘一口气,让自己安静下来,不怕不怕,胭脂已经生过一个了,这是第二个。
    红月应是,匆匆往外跑。赵镇想坐在台阶上,可又觉得坐不安稳,赵捷摇摆着走出来,瞧见赵捷就扑进他怀里:“爹爹,娘要生妹妹了?妹妹看来不乖?”
    有这么个孩子来打岔也好,赵镇把儿子抱在怀里:“是啊,娘要给你生妹妹,只是你怎么知道妹妹不乖?”
    “妹妹要乖的话,就不会让娘等这么久!”赵捷觉得自己要做哥哥了,就不是小孩子了,一本正经地说话。赵镇把儿子的头发揉一揉:“你才几岁,就知道这个?”
    “我已经不尿裤子不尿床了。”赵捷努力地告诉父亲这个事实。
    这有什么值得骄傲的?真是个小孩子,赵镇把儿子的头发又揉一下,看着房里,不知道胭脂现在,好不好?
    “才三岁就不尿裤子不尿床了?”老卫被红月拉着走进来,但语气不见慌乱,这让赵镇安心一些,老卫身后还跟着个稳婆模样的人。
    瞧见老卫,赵镇急忙上前:“还请婆婆……”
    老卫摇头:“你别说了,我就是为的这个。这麟州城的稳婆我找了一圈,好容易才寻到这么一个干净些的。只是娘子这一胎,动的也太早了。”
    稳婆瞧着赵镇,突然对老卫摆手:“不,不,我不敢接生了,这样的人家,万一有个什么,那我不就……”
    ☆、第191章 锋芒
    不接生?赵镇顿时傻眼,把稳婆扯住:“你怎么能不接生呢?你不就是做这个的?”稳婆都快哭起来了:“我不晓得原来是都监家,要知道给我再多钱我也不敢来。”
    这是怎么回事?赵镇看着老卫,完全傻眼了。老卫把稳婆扶住:“我不都和你交代好了,进去之前用热水洗三遍手,还有,也别拿那有绣的剪刀,我这里已经预备好了,新剪刀,用热水煮过三遍了。还有,这里的白布也全是用热水烫过的。你就跟接生别的人一样,怕什么?”
    老卫说一句,赵镇点一下头,虽然他不知道自己点头是为的什么。稳婆还是一脸要哭出来的样子:“可是,可是……”
    “你别可是了。这里有热水,都备好了,赶紧洗手。”这稳婆再这样啰嗦个不停,老卫也受不了了,对稳婆放下脸。赵镇艰难地咽一口吐沫,从不知道生孩子会这样艰苦。
    稳婆瞧瞧赵镇又瞧瞧老卫,牙一咬,如果真的顺利接生,那自己不但可以得到一笔巨大的赏钱,从此在麟州这一带,自己就成头一号接生的人了。
    稳婆口中默默念叨,伸手在热水中洗了又洗,老卫又细细瞧过稳婆的手指甲缝里没有污垢了,这才让她进去,接着老卫也走进去。
    赵镇瞧着又被关上的门,心急如焚,赵捷感觉到父亲的焦急,不敢再说话,只是乖乖地靠在赵镇怀里。
    天色渐渐晚了,里面都掌上灯,但还是没听到婴儿的哭声。难道说这麟州的稳婆,真不如京城里的稳婆那么好?赵捷已经在赵镇怀里睡熟,赵镇却没有半点睡意,抱着儿子在那眼巴巴瞧着紧闭的门。
    突然一声嘹亮的婴儿啼哭传来,赵捷被吵醒,嘴巴一张也想哭。赵镇急忙把儿子的嘴捂住。
    紧闭的门终于打开,稳婆从里面走出来,满头都是汗,但面上的喜色是怎么都遮盖不住的。稳婆走到赵镇身边就笑吟吟地道:“恭喜恭喜,添了个女儿。”
    孩子呢?赵镇还想问,赵捷已经站起身,用手揉着眼睛:“妹妹,我有妹妹了?”说着赵捷也不管许多,就往里面跑。
    赵捷往里面跑,赵镇也想进去,稳婆瞧着老卫,眼里闪过一丝疑惑:“生了个闺女,怎么这么高兴?”
    “当然高兴,难道不晓得这是千金,有千金到来,怎么会不高兴?”老卫怎不明白稳婆是怎么想的,笑着解释。
    赵镇在门口站着,努力伸长脖子,只能看到赵捷跑进帘后,瞧不见自己女儿。见老卫和稳婆在说话,赵镇趁她们不注意,就往屋里去。
    “哎呀,都监,这刚生了的血房,你怎么就进去了。”稳婆大惊小怪地叫出来,赵镇既然能进去,也就不管这么多,来到帘后看向胭脂。
    虽然这是第二胎,但胭脂这胎还是费了点力气,正在闭目养神,听到丈夫和儿子先后进来,胭脂睁开眼瞧着赵镇,赵镇先瞧向那床上的小襁褓,这就是自己的女儿了,怎么会这样小?
    感觉到胭脂看向自己,赵镇伸出手把妻子的手握住:“辛苦你了。”
    “爹爹,妹妹就是不乖,不晓得叫人。”赵捷看着新生的妹妹,努力看了半天,觉得她比起自己太糟糕了,连话都不会说。
    “他 们说,男人不要进来,以免……”胭脂看着丈夫,心里很高兴,但嘴上还是这样说。赵镇呵呵一笑:“怕冲撞吧?这你就不知道了,我祖父出生时候,只能闻到香 气,闻不到别的,人都称香孩儿。况且我是上过战场的人,怎么会忌讳这些。只有些小头小面没见识的,才忌讳这个。”
    胭脂抿唇笑了,赵镇伸手去摸女儿的脸,小孩子小小一团,还瞧不出眼睛鼻子像谁。但赵镇觉得她是自己见过的,最好看的女子了。
    “那些忌讳,祖父说大都是骗人的,再说为什么小孩子不忌讳,到大人就会被冲撞了?”赵镇的语气还是那样平静,胭脂又是一笑,赵镇伸出手往胭脂的脸上摸去:“你累了,好好地歇着,这里有我呢。”
    “哎,哎,怎么你们家是这样的,一点也不讲究,真是,还说是京里来的呢!”赵镇说话的声音并不大,但稳婆还是听见了,忍不住抱怨。
    老卫呵呵笑了一声:“身份越贵重,越不忌讳这些。好了,和你说这些你也听不懂,赶紧下去领赏去吧。以后接生,要记得我今日说的话,要多洗手,剪刀要用热水煮过,还有白布要洗过烫过。”
    老卫说一句,稳婆点一下头,等老魏说完,稳婆才道:“这些好是好,可是谁家有这么多的人手去烧水烧剪刀?”
    老卫不由叹气,让红月把稳婆带下去领赏去了,听着屋里传出来那一家四口的呼吸声,老卫不由勾唇一笑,一家人平平安安的,就很好。
    “公主收到西边的信这样高兴?”赵德昭听说赵镇又送信回来,很快赶回府里,匆匆去见永和长公主。
    永和长公主已经把信递给他:“当然高兴,我们又添了一个孙女。大郎说,这个孙女取名叫嫣,赵嫣。”
    赵嫣?赵德昭笑了:“没想到我这么快,就有孙女了。八月初三生的,到今日,已经满了两个月了。若知道这件事,中秋节时,就该多喝上一杯。”
    永和长公主点头,赵德昭又把这封信细细读了一遍,赵镇用了非常华丽的辞藻在那上面描写赵嫣的可爱,赵嫣的美貌。这让赵德昭眉头皱起:“才几天的孩子,怎么瞧得出美貌?”
    “这是大郎心里欢喜呢?别说已经看得出眉眼,就算看不出来,大郎也会很欢喜的。”永和长公主是女人,当然更明白赵镇的心。
    赵德昭应是,永和长公主才问道:“二叔叫你去,要说什么?”
    “二叔说,大郎给官家上了奏章,恳求在水洛一带择地建城,以便把党项一带永拒在外。二叔说大郎这念头不切实际,可我仔细瞧过,这个主意虽然耗资巨大,但若能实现,也很不错。”
    这算朝政,永和长公主听丈夫说完才道:“驸马以后,不会蛰伏了?”赵德昭笑了“不,不是不再蛰伏,而是会护住我的儿子。”
    若蛰伏只能让自己的儿子去承受风雨,那为何不露出锋芒,提醒别人自己还在这里。永和长公主垂下眼,不去劝说丈夫,这是永和长公主一直希望丈夫做成功的事,而不是别的。
    “嫣儿,笑一笑,对爹爹笑一笑!”赵镇怀里抱着女儿,要逗女儿笑。赵嫣已经褪去那层厚厚的胎脂,脸上很白嫩,眼睛也水汪汪的,赵镇觉得女儿一笑,就是去摘星星都愿意。
    “哪有你这样逗孩子的?”胭脂早就坐完了月子,身材只是稍微丰腴了些,把赵捷抱过来,给他整理一下衣袖:“你啊,又不乖了,跑出去弄的这一身的土。”
    “没人和我玩,妹妹只是在睡觉,爹爹不理我!”赵镇迅速告状,自从妹妹出生,爹爹就不理自己了,就要和娘告状。
    “听到没,你儿子都和我告状了。”胭脂笑着取笑赵镇,赵镇又是呵呵一笑:“哎呀,你疼儿子,我喜欢闺女,这不恰好吗?”
    “胡扯,谁说的只能疼一个,两个都疼,我哄嫣儿睡觉,你啊,带你儿子出去骑马,再教他射箭,免得你成日说我们家里怎能少了骑马射箭的人?”
    胭脂把赵嫣接过来,赵嫣一被娘抱住,就打个哈欠,一副瞌睡样。赵镇依依不舍地瞧了瞧女儿,这才把赵捷抱起:“走吧,儿子,我陪你去骑马射箭。”
    果然和娘告状的效果比较好,赵捷立即就决定,等以后还要找准时机,和娘多告几次状。“都监,都监!好消息,好消息。”赵镇刚抱着儿子走到前面,就听到赵朴激动的叫声,甚至还有些变调,这是怎么了?
    赵镇抱着儿子往外走,赵朴就冲过来:“都监,好消息,方才送来八百里加急,说,官家已经决定,在水洛筑城。”
    这还真是个好消息,赵镇把儿子放下,抢过那个加急就看起来,赵捷去扯赵镇的袍子:“爹,爹,我要去骑马射箭。”
    “都监,虽说是批下来了,但这筑城总是大事,钱粮调拨等,还有别的。都监,到时只怕京中会派来人,到时……”赵朴已经忧心忡忡地提出新的理由,抬头见赵镇把赵捷抱起来:“走,去骑马去射箭,去做一切想做的事情,什么都别怕。”
    这样可以吗?赵朴的眉微微皱起,接着就笑了,好容易来了这么个人,如果再思前想后的,似乎也不是自己的性情。赵朴跟着赵镇父子出去,阳光照在他们身上,这冬日阳光似乎能消除一切冰霜。
    ☆、第192章 流年
    “哥哥,你别跑那么快!”赵嫣穿了一身的红,头发扎成两个小丫鬟,上面围了一圈小珍珠做的发带,在跌跌撞撞地追着赵捷跑。
    赵捷已经回头瞧了妹妹一眼,眉头紧皱,但还是把脚步稍微放慢一些。赵嫣已经跑到哥哥身边,气喘吁吁地说:“哥哥,你要带我去!”
    “你才四岁,跟我去做什么?你还是在家里带弟弟!”赵捷已经七岁,自觉自己不再是孩子,转身就对妹妹气鼓鼓地说。
    赵嫣的小嘴嘟起:“才不,我才不带弟弟,他除了吃就是哭!”赵捷的嘴也跟着撅起:“你是女儿家,就是要带孩子,这骑马射箭的事,你别去做!”
    赵嫣的小脸又鼓起来,赵捷更加得意洋洋:“别想着去给娘告状,你是不敢去和娘告状的,娘不许你去骑马射箭!”这一句话激起赵嫣的不满:“不对不对,娘许我骑马射箭的,我这就去寻娘告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