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悍女三嫁 > 第7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2节

    说完柴旭扬长而去,宋氏颓然坐下,侍女们这才敢上前搀扶宋氏。
    “太子妃,要不要……”宋氏听到侍女提议,眼中的泪滚落:“没用的,没用的。太子的心,哪有分毫在我身上。李氏,就算再低贱名分再低微,他就是喜欢。”
    柴旭从宋氏这边怒气冲冲地出来,又不愿回到李素娥那边去瞧她的眼泪。想到赵琼花,索性去寻赵琼花说说话。早知今日,当初就该苦求赵家,把赵琼花许给自己。她是个能容人而且又得爹娘喜欢的人。
    柴旭出了东宫,就往永和长公主府邸行去。
    永和长公主听到下人通报,眉不由微微一皱,但还是要迎出来。
    “旭郎,你今日又是来给我问安的?”永和长公主含笑问着柴旭,柴旭来之前,已经想了许多话,但见到永和长公主之时,不免有些不好意思,什么话都说不出来。
    永和长公主请柴旭到厅上坐下,笑着道:“你已经得封太子,转眼就要做父亲了,怎的还这样孩子像?”
    “姑姑,我想,请四表妹出来,我想和她说说话。”柴旭沉吟一下,对永和长公主说出来意。
    永和长公主的眉微微一皱:“旭郎,你已经娶了妻子,又纳了那么多的美人,你以为,赵家会乐意把女儿,送去给你做妾?”
    这一句让柴旭极其失望,他看着永和长公主,目光恳切:“可是,姑姑,琼花才更适合做太子妃。她宽容大度,和素娘又那样好。姑姑,您说,我……”
    “什么都晚了。你的太子妃现在姓宋。旭郎,你要过来,和我讨杯茶吃,那我给你烹茶,可你若过来,想和琼花说什么,那可不成。旭郎,即便是皇家,也要顺从民心的。”永和长公主把茶递给柴旭,谆谆教导。
    柴旭接过茶,一饮而尽,什么都没说,就告辞出府。
    “公主,四娘子若能进东宫,依现在殿下对四娘子的心,定会十分得宠爱。她家世还高于宋氏,到时……”柴旭走后,身边侍女不解地问永和长公主。
    “就是因为四娘子家世还高于宋氏,才更不可能甘心做妾。旭郎为了自己一己之私,已经闹过一次,这一回,他还想这样做,赵家女儿,又不是地里的菘菜,任他选择。”
    永和长公主的话让侍女笑了:“公主是想喝菘菜汤?说来,娘子也爱喝这个。”
    提到胭脂,永和长公主的眉松开,几次相处下来,永和长公主发现,和胭脂在一起,相处是十分轻松的,能够放下那些虚礼,和人这样说话,非常欢喜。
    “公主当日若把这些话都说出来,也不用走这样多的弯路。”听永和长公主派人把柴旭今日来此的目的说完,胭脂不由叹息。
    “公主从小生长宫廷,母妃身份又低微,中间又出过许多事。公主难免养成事不涉己,高高挂起,小心谨慎的性子。”老卫在旁为永和长公主解释。
    胭脂哦了一声:“我还以为,凡是皇家女儿,都必无所顾忌,想说就说呢。”老卫笑了:“这样的公主也是有的,不过每个公主都不一样。毕竟每个公主受到的宠爱也不同。”
    “可 我听说,永和长公主,备受宠爱。”胭脂的话让老卫笑的意味深长:“皇家对女儿,自然是不吝啬的,吃穿用度都是上好的。服侍的人也很尽心。可除了这些和姐妹 们都一样之外,别的,就有所不同。公主的母妃,本是谨小慎微的性格,自然对公主也会这样教导。至于有几位公主,母妃跋扈之下,难免更加跋扈。”
    “这么说来,婆婆她,是个很好的人了?”胭脂若有所思地问。老卫并没直接回答,只道:“公主也有自己的骄傲。”
    “我明白了,卫婆婆,我发现,我已经很习惯这样绕着弯儿说话了。”胭脂摊开双手,老卫淡淡一笑:“娘子是个聪明伶俐的人,定不会辜负公主对您的期望。”
    “卫婆婆您这样说,我很惶恐!”胭脂带笑看向老卫:“我所求的,不过是能安安静静过一辈子,看着我顾念的人,能过的很好就可。”
    “娘子,您的处境已经变了。”老卫提醒胭脂,胭脂垂下眼,是的,处境变了,想法也要跟着改变。赵镇,你欠我的,一辈子都还不清。
    正在等着伏击辽人的赵镇觉得耳朵有些发烫,想来是妻子在念叨自己。赵镇咧嘴一笑,胭脂,你等着我,等着我拿大大地功劳回去。
    赵琼花也知道了柴旭前往永和长公主府的事,赵琼花的面上露出笑容,是的,不能这样上赶着,要慢慢地,慢慢地让柴旭知道自己的好,到那时,宋氏,逃不掉被废的结局。
    理由都已有了,善妒。赵琼花淡淡一笑,面上端庄无比。
    柴旭在东宫的表现让天子越发对这个儿子皱眉,这一回,是潘皇后出面劝说,才让天子平息怒气。但柴旭数次求见,天子并没召见儿子。
    这让柴旭心中生起恐慌,如果天子真有废太子的意思,朝中大臣们,有多少个,会站在自己这边?可在这个时候,去和朝臣们联络,简直就是去挑衅天子。
    于是柴旭只有老老实实待在东宫,但对宋氏已经厌弃,李素娥又身怀有孕,别的女子,柴旭觉得没什么看头。柴旭对赵琼花的思念越来越深,只是苦于不能和赵琼花见面说话。
    “殿下既然如此苦闷,何不换了衣服,出外走走?”柴旭此刻还是太子,当然就有人来解忧。见柴旭面色烦恼,有小内侍这样提议。
    “换了平常人的衣服,像上回元宵时候一样?”柴旭果然表示这主意很好。小内侍笑着道:“就是这样,只可惜李孺子还怀着孕,不然就可以陪太子出门。”
    柴旭不由回想起去年元宵夜时,携美同游,在茶楼遇到赵琼花的事情。可惜那么美好的日子,只得一瞬。柴旭果真换了衣服,只带了几个小内侍出去。
    作者有话要说:右手小拇指戴金戒指,据说是汉宫里面表示大姨妈来了,不能承宠的标志,此处借用。
    ☆、第144章 打算
    来到旧日相遇的茶楼内,白日的茶楼更加热闹,柴旭捡了一副座头,在那百无聊赖地看着下面。茶博士送上茶来,在旁边说个不住,内侍只是让茶博士赶紧离开,不要在这打扰人看景。
    街上人来人往,只是没有那个自己想见的,柴旭叹了口气,收起目光,正打算喝茶时,见又来了一辆马车,从车上走出一个十五六岁的少女。
    这少女生的很美,神情也很娇俏,扶了丫鬟的手往茶楼上走。茶博士正好给柴旭倒茶,见柴旭看着那少女。茶博士不屑地说:“邹家这位又出来了,真是好厚的脸皮,谁不知道她亲爹是谁,竟顶着邹姓到处走。”
    内侍见柴旭有兴趣,自然问个究竟,茶博士就把邹芸娘的来历告诉柴旭主仆。柴旭不由一笑,这邹夫人可真够大胆的。
    “卖茶的,你不好好卖茶,在这说人是非,为的什么?”茶博士在那说的兴起,谁知身后就传来这么一声娇喝。
    茶博士用手捂一下嘴巴,对柴旭道:“客人,丫鬟如此,想必主人也不是什么……”
    邹芸娘的丫鬟听到茶博士这样说,更为恼怒,上前就要来扯茶博士的嘴。
    柴旭从没想到,竟有这样的丫鬟,不由噗嗤一声笑出。
    “莲儿,哪有你这样的,还不赶紧退下。”邹芸娘娇娇怯怯地喊出声,她方才走进来时,已经发现柴旭虽着了平常衣衫,但那气度与众不同。
    不管怎么说,柴旭定不是自己能惹的起的,出门不易,当然要给人留个好印象。因此邹芸娘此刻方才开口,又对茶博士道:“我的丫鬟,性子急了,还请给我们捡幅坐头,我在这里,等我母亲来。”
    既然邹芸娘这样说,茶博士也不会再和莲儿纠缠,说了声请,就把邹芸娘请到另一边。邹芸娘又对柴旭行礼:“今日着实抱歉,还请公子勿怪。”
    一个娇俏的少女,甜甜地和你说这样的话,别说柴旭,连茶博士都觉得,事情又不是邹芸娘做的,在背后那样说人家,着实有些不对。
    不等柴旭开口,茶博士已道:“邹娘子,罢了罢了,这件事,都是我嘴不好。”邹芸娘抬眼看柴旭一眼,眼中有好奇有笑容。
    这双眼真的很美,柴旭看着邹芸娘的眼,只觉得一天的烦恼都被消掉,对邹芸娘点头:“邹娘子,不过一点小事。”
    邹芸娘又是一笑,也就和莲儿走到位置上坐好。
    那位置有半扇屏风挡着,正好把邹芸娘挡的严严实实,柴旭见不到邹芸娘,眉头不由微微皱起。小内侍察言观色,在柴旭耳边道:“殿……公子,邹家这位娘子,倒和她的姐妹们不一样。”
    柴旭瞪小内侍一眼,小内侍掩口不语,柴旭不得见佳人,哪还有心思喝茶,命小内侍会了帐,小内侍不等柴旭吩咐,就把邹芸娘的帐给结了。
    这小子,还有几分伶俐,柴旭心中称赞,带了小内侍就要离开。
    茶博士到邹芸娘那边把柴旭替邹芸娘会帐的事一说,邹芸娘心中暗道这是一个机会,给莲儿一个眼色,莲儿急忙走出去,对柴旭行礼道:“这位公子,我家娘子说,无功不受禄,这钱,还请公子拿着。”
    “些许小事,何足挂齿。”小内侍已经开口道,柴旭又往邹芸娘所在方向看去,不见邹芸娘的影子,但柴旭晓得,她定在侧耳细听,柴旭不由一笑。
    楼梯处传来有人上楼的声音,接着邹夫人被人簇拥着走上来,邹夫人身边的丫鬟正要问茶博士邹芸娘在哪。邹夫人猛地瞧见柴旭,顿时不敢相信自己眼睛,若不是此处狭窄,邹夫人不由自主就要下跪。
    柴旭轻咳一声,邹夫人已经会意,叉手为礼:“原来是……郎君怎的会在这里?”
    “在 家中闲坐无聊,出来闲走,不想遇到令爱,因稍有争执,只好替令爱会帐赔罪,谁知令爱并不肯收。此刻夫人来的恰好,就请夫人代令爱收下。”柴旭说一句,邹夫 人的眼里的笑就越浓,等柴旭说完,邹夫人急忙道:“这点小事,何须赔罪,不知郎君今日可有空闲,不如移驾我们府上?”
    “今日我还要回去,改日吧。”柴旭说了这么一句,邹夫人急忙目送他离去。等柴旭主仆走了,邹夫人这才欢欢喜喜走到邹芸娘身边。
    “娘,这位公子……”邹夫人和柴旭的对答,邹芸娘听的很清楚,心中狐疑,这位公子到底是什么人。此刻见邹夫人走过来,邹芸娘忍不住问。
    邹夫人此刻满心欢喜,果然这个女儿是有大运道的,让她在茶楼等自己,偏生就能遇到太子。若再把她带进宫去,难保太子不会纳女儿为妾,太子的妾室,可比不得别人。到时自己一家,就能永保富贵了。
    邹夫人盘算的好,对邹芸娘笑道:“以后你就晓得了。我给你打了几样首饰,你跟我回家,把那些首饰戴了。”
    说完邹夫人忙的连茶都没喝一口,就带上邹芸娘离开。
    回去马车上,邹夫人迫不及待地把柴旭的真实身份告诉邹芸娘,邹芸娘听的今日遇到的是太子。不由用手捂住心口:“娘,真的,真的是?”
    “自然是,我见过太子好几回。不过呢,这事回去还要和你爹细商量,瞧他有什么可说的。若你爹肯了,这件事,就很简单。”邹夫人笃定地说,自己的丈夫是一定会答应的。
    邹芸娘用牙咬住下唇,一颗心还在砰砰乱跳,原来,那就是太子。
    “你 简直是异想天开!”忠义伯听的邹夫人的打算,嗤之以鼻。邹夫人才不在意丈夫这样说,白他一眼:“什么异想天开,只要你肯把女儿认下,到时女儿进了东宫,你 就是太子的岳父,等太子登基,我们家,还有什么好怕的。不然的话,你是要靠谁?大郎那个蠢材,读书不成,习武不行,靠他,只怕会饿死。”
    忠义伯对这个独子,情分也很平常,连他的娘长成什么样子都不记得。替他娶个媳妇,不过是为了不被人说罢了。此刻听的妻子抱怨,忠义伯也开始思量起来,这话说的,其实并不算错。
    “我能容下你在外头的女人和孩子,为何你不能?这事,扯平了算。”邹夫人原本就是无理搅三分的性子,更何况邹夫人觉得,这件事,自己全是为了邹家在打算,更是理直气壮。
    “娘子,今日老爷认了那位做女儿了。”柳氏听的丫鬟这样说,鼻子里面哼出一声:“与我何干呢?”
    “娘子,算起来,她也是您小姑,您……”
    “小姑?”柳氏再次冷笑:“什么小姑,这样的人,谁爱认爱认去,横竖我不认,我也不愿再做这邹家人了。”
    “娘子?”丫鬟明白柳氏话里的意思,惊讶开口。
    “我 做了这一年多邹家的媳妇,服侍公婆无不尽心,柳家欠邹家再多的恩情,也该报完了。”柳氏说着,眼里的泪就滚落,前日娘家来信,终于答应出面帮柳氏和邹家和 离。柳氏等了这许久,总算等到这个消息,此刻再忍不住,对丫鬟道:“收拾东西,去和婆婆说,我们要回柳家住段时间。”
    “你回柳家做什么?爹娘要我来叫你,说和芸娘妹妹重新见礼,以后,就是一家人了。”邹大郎的声音在外面响起,接着他掀起帘子走进来。
    自己的丈夫,柳氏只有三个字形容,窝囊废。此刻瞧见丈夫,柳氏也没起身:“我在这家里住的不高兴,回娘家却也是平常事。”
    住的不高兴?邹大郎见一向温柔的妻子变了神色,坐在她身边软语道:“我晓得你心里不舒服,可我们是做小辈的,除了忍让还能做什么?”
    可惜的是柳氏再不想去忍了,她把丈夫的手拿开:“不必了,我回去几日。这里的东西,都是邹家的,我并不会带走。”
    邹大郎感觉出妻子话语里似乎有不对,看着柳氏目光极其恳切:“你要回去住几日,也好,我送你回去。”
    “不必了,郎君,从此后,你善自珍重。”这话,确实不好,邹大郎看着柳氏的面容,眼已经睁大,眼中的泪都快流出:“娘子,你走了,这个家,又只剩我一个了。”
    柳氏看着邹大郎眼中的泪光,低头不语,邹大郎以为妻子会答应留下,谁知柳氏只缓缓地道:“各人有各人的命,大郎,你以后,要好好过。”
    邹大郎觉得胸口闷的慌,看着柳氏说不出一个字来。柳氏看着丈夫,丫鬟已经收拾好东西,柳氏对邹大郎跪下,端端正正地行礼。
    邹大郎看着柳氏,眼中的泪已经滚落。柳氏站起身:“大郎,若你对我,还有几分夫妻情分,就让我走吧。”邹大郎垂下双臂,低头不看妻子,柳氏的裙边擦过邹大郎的袍子,邹大郎很想伸手去把柳氏拉住,但知道,拉不住的。
    ☆、第145章 进宫
    这个家里,处境艰难,既然如此,再拖一个人进来,又有什么意思?邹大郎用手捂住脸,低低地哭起来。
    “姊姊,好奇怪,这一回,柳家要和离,那边母亲,竟然没闹腾,就答应了。”胭脂怀孕之后,变懒许多,也不爱说话,听到邹蒹葭说,胭脂只抬起眼皮瞧了瞧邹蒹葭,嗯了一声。
    邹蒹葭拉起胭脂的手:“姊姊,我觉得啊,定是他们有别的念头。姊姊,我和你说,父亲还正式认了那个芸娘为女儿,还要再摆酒席,还叫我回去认妹妹呢,我才不想回去。”
    “所以你就来这边了?”胭脂笑着问邹蒹葭。邹蒹葭点头:“是啊,我问娘,娘说,只怕她们另有打算,那个芸娘,相貌生的着实太美。”
    “你见过?”胭脂打个哈欠就问,邹蒹葭点头:“娘也见过,就是那日曹家的消暑会上,母亲带了那个芸娘前去,娘碰到了,回来说,还真没见过这么美的女子。按说这样乡下长大的,有些难免会带有怯态,她偏没有。也是一件奇事。”
    女儿,生的很美,忠义伯要认,胭脂觉得事情变得有些有趣了,不过再有趣也比不上别的,胭脂瞧着邹蒹葭:“娘也就那样说一句,她啊,最关心的,还是你什么时候给她添个孙儿。”
    邹蒹葭的唇微微一撅:“姐姐笑话我。”
    “我没笑话你,和你说正经事呢。”胭脂笑着道。红柳走了进来:“娘子,永和长公主遣人来说,后日宫中办乞巧宴,公主要娘子和四娘子,一起陪伴进宫。”
    算着日子,杜老太君过世已有八个多月,胭脂是曾孙媳妇,孝期已满。永和长公主虽是承重孙媳,但她身为公主,能为杜老太君穿够百日的孝服,天下人就要赞永和长公主为人贤德了。
    这个时候,进宫参加乞巧宴,还真是个好时机。当然,胭脂更加肯定的是,永和长公主这个举动,是告诉整个汴京城的人,自己是永和长公主看重的儿媳妇,谁也不能多说半个字。
    因此胭脂笑着道:“替我回去多谢公主,说到那日,一定会去。”邹蒹葭叹了口气:“女儿节啊,我这样嫁人的,就不能过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