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穿回八十年代搞京剧 > 第45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45节

    盛慕槐简直受宠若惊,她知道李韵笙话的分量,连忙站起来朝李韵笙鞠了一躬:“谢谢李校长。”
    她端起手里的茶杯,真心实意地说:“我以茶代酒敬您一杯。”
    “别那么客气。” 李韵笙也站起来,白酒杯与盛慕槐的杯子一碰,将烈酒一饮而尽。
    没想到啊,李韵笙还带这样截胡的?范玉薇心里一动,她不介意盛慕槐向李韵笙讨教,她自己本来也是个杂家,但这个学生她也是要定了。
    她笑着低声对盛慕槐说:“慕槐,晚饭后我有话和你说,你稍微多留留。”
    盛慕槐应了一声。
    等席面散了,所有人都离开后,范玉薇和盛慕槐单独留在了包间里。
    范玉薇说:“你别紧张。慕槐,我这几年一直想找一个徒弟,能够把我这大半辈子学的艺传承下去,也能将京剧重新发扬光大。虽然咱们满打满算就相处了两天,但我的眼光不会错,你就是我一直在找的人。”
    “慕槐,你愿意当我的徒弟吗?” 范玉薇问。
    按说范玉薇这样的名角想要收徒弟,对方都是求之不得,换一般人早就一口答应了。盛慕槐也仰慕范玉薇的技艺,只是她不知道爷爷会怎么想,也不知道拜师以后,范玉薇会不会不喜自己演辛派戏。
    盛慕槐想了想,还是决定要先问爷爷再决定。
    她真诚地说:“范校长,我真得很崇拜您的艺术成就,也很愿意跟您在花旦的道路上继续钻研。只是我曾经学过辛派戏,以后也不想放弃,不知道您会不会介意?”
    范玉薇说:“我和辛韵春两人都有不止一个师父,我当然不介意你继续演出辛派戏。只要你把我会的也都学好就行。”
    盛慕槐心里一块石头落了地,但还是说:“拜师事大,我可以和家人商量一下再告诉您吗?最多两天,我就给您答复。”
    范玉薇笑了:“你这个小丫头,还挺谨慎的!可以,这是件大事,你回去先跟家里人说吧,离开天津前告诉我就行。”
    她对自己有自信,不相信到手的徒弟还能飞了,于是站起来说:“行了,我还要给秋秋拿点东西,时间也不早了,我叫个司机送你回去。”
    可拉开包厢的房门,却发现不仅池世秋在外面等着,李韵笙也没走,正背着手在和池世秋聊天。
    见两人出来,李韵笙说:“小盛,我司机会送你回去。”
    你想干什么?范玉薇用眼神无声地质问。
    李韵笙回了个放心,我不会阻挠你的好事的眼神。
    和范玉薇还有池世秋道别,李韵笙带着盛慕槐走出了第一饭店,轿车已经在门外等着了,李韵笙却说:“你是不是担心当了范玉薇的徒弟以后,就演不好辛派戏了?”
    盛慕槐迟疑了一下,点了点头。她确实也担心自己辛派还没有学到位,就去学范玉薇的戏,最后弄了个四不像。
    李韵笙说:“韵春最开始是拜在杏花雨老师的门下,后来又陆续和梅、荀、尚几个师父学艺,杏花雨不但没有介意,反而非常赞赏。如果韵春没有从各派中都吸收了精髓,又怎么在舞台上大放异彩,形成自己的风格呢?范玉薇本人也是这样,她嗓音很好,博采众长,才成了一代名家。我想……教你辛派戏的老师也不会介意你拜她为师的。”
    盛慕槐若有所思,说:“校长您说的很对,我会好好思考的。”
    “好好想想吧。” 李韵笙目送盛慕槐上了轿车,缓慢地走回第一饭店的大厅。
    轿车将盛慕槐送回了她居住的宾馆门口,盛慕槐和司机师傅道谢,等他离开后往另一条街走去,那里有一个公共电话亭。
    爷爷在信上跟她说过,槐下镇也装了两个公用电话,其中一个离凤山京剧团不远,小卖部的阿姨负责当公用电话的代办传呼员。如果盛慕槐有什么急事,他们可以电话联系。
    盛慕槐这也是两辈子第一次用公用电话,她按照说明,拿起听筒,投入四分钱,等了一会儿后小卖部阿姨爽朗的声音就出现了:“喂,找哪家啊?”
    “找凤山京剧团的盛春。” 盛慕槐说。
    “哟,是盛春的孙女吧?你爷爷可挂念你了。等等,他这就来!” 盛慕槐听见一阵杂音,应该是阿姨去通知爷爷了。
    没过一会儿,爷爷就接起了电话,他的声音有些喘,担心地问:“槐槐,你怎么打电话来了,没什么事儿吧?”
    这种投币式公用电话是计次收费的,每次只有五分钟,所以盛慕槐用很快的速度把事情解释了一遍。
    “爷爷你说,我该不该拜范校长为师?”
    盛春松了一口气,他刚才还以为盛慕槐出事了,没想到竟然是个好消息。
    “当然要拜了。” 盛春说:“槐槐,学任何一个流派都不是让你跟着师父死学,不管什么流派,最终的目的都是塑造好戏中人物。范玉薇擅长花衫,闺门旦和刀马旦,这都是你要和她学习的地方。我们辛派则是以泼辣旦,玩笑旦,刺杀旦和鬼魂旦为特色,你也别丢掉。你只有把眼界放宽,艺术道路才能变宽。你的辛派不用和我的辛派一样,我的辛派也绝不跟杏花雨先生的一样。”
    “爷爷,我懂了。”
    “范玉薇是很好的角儿,和她好好学。” 爷爷说完这句,两人还没来得及再聊点家常,时间已经到了,电话自动挂断。
    盛慕槐拿着话筒愣了两秒,才把话筒放回去。
    第二天是《白蛇传》在天津的最后一天演出,去剧场的路上,一起做义工的同学拿着一张报纸对盛慕槐说:“慕槐你的照片上报纸了!恭喜你,我看你要出名了。”
    盛慕槐接过报纸,上面有一张她扶住小青,手指许仙的照片,标题是:“十五岁白娘子惊艳天津卫——首都戏校冉冉升起一颗新星。”
    她用很快的速度浏览了一遍,里面的溢美之词让她都有点不好意思了。她把报纸递还给同学:“记者写得太夸张了,要想好好演戏我以后还是别看这些报道了。不然我飘到天上去,你们还得把我给拽下来。”
    同学说:“我看他们写得挺对的,再说你再怎么飘还能有俞雁以前飘?谢天谢地她不演了,不然我们都得被她当小厮丫头使唤。”
    盛慕槐和柳青青都笑了。
    盛慕槐不看报道,不代表别人不看。首都戏校《白蛇传》十分精彩的消息还是在戏迷圈子里散播开来,还没去上海,三天的票都被卖光了,中国大戏院想挽留首都戏校多演几天都没有档期。
    盛慕槐下完戏,特意换上那天范玉薇给她买的衣服去第一饭店找她,恭恭敬敬地告诉她,自己已经和家里的长辈聊过了,长辈很支持她跟范玉薇学戏。
    范玉薇很高兴,她说:“等你从上海回学校,我们就举行拜师仪式。到时候欢迎你家长辈出席。”
    第51章
    范玉薇带着首都戏校的孩子们到上海继续演出。因为《白蛇传》大获好评, 上海方面的剧院又续签了十五场演出,天津不甘示弱,在上海场后也续签了十场。
    如果不是怕耽误孩子们学习, 首都戏校的巡演还能再演几个月。
    范玉薇在上海居住过很多年,名声非常响亮, 各方面都邀请她去表演、讲座、吃饭,还有一些老友邀她见面。
    白天的时候, 范玉薇就把盛慕槐带在身边, 让她多增长见识, 到了下午就直接用车把她送到天蟾舞台。
    这样在上海待了十几天,等离开的时候,盛慕槐已经把上海当时知名的咖啡厅、餐厅、商场都去了个遍,因为陪范玉薇逛街还收获了旗袍三条连衣裙两件,都是不容拒绝的那种。这或许就是大佬的宠爱吧。
    等回到首都的时候已经是十一月中下旬了。
    范玉薇让盛慕槐先安心上学,不要落下戏校的功课。拜师宴定在十二月底,由李韵笙来当“引荐人”。之所以时间那么迟,一是因为要择良辰吉日, 又要配合两位校长和其他戏曲界知名人士的时间,而起拜师仪式有一套流程,需要好好操办准备;二来范玉薇想让盛慕槐的家人有足够的时间准备、来京。
    一般来说,拜师仪式并不要求徒弟的家人到场, 范玉薇后来知道盛慕槐没有父母,只有一个身体不大好的爷爷以后,也说她家长辈能不能来, 谁来都随她。
    盛慕槐心里知道,爷爷是绝不会想参加这个旧人云集的拜师宴的,如果自己透露出一点这方面的需求,只会让爷爷心里更为难和不好受。
    于是她在给爷爷写信的时候只简略提了提拜师宴的时间,然后用了很大的篇幅描写在上海的生活,说范玉薇有多好,让爷爷不要担心。
    没想到爷爷给她的回信里却说,拜师仪式是件大事,总要有个见证。自己虽然不能来,但请于学鹏以长辈的身份来参加拜师宴,感谢范玉薇。这样也让师父觉得他们礼数周全。
    爷爷总是全身心替她考虑打算,盛慕槐将爷爷的信整齐地收在一个匣子里,抱着匣子想。
    ***
    回到首都戏校,盛慕槐最担心的就是周青蓉。俞雁那么狼狈地离开了天津,等她回来以后会不会把气都撒在周青蓉身上,会不会一直欺负她?
    没想到再见到周青蓉的时候,她已经换了一个宿舍,而且是自己一人一间。
    盛慕槐跟着她走进了新宿舍,这是一个十分窄小的屋子,只能容纳一张床,地板凹凸不平,墙壁斑驳脱落,长了青苔,隐隐能闻到霉味。
    盛慕槐皱眉问:“怎么就换到这里了?是不是俞雁回来之后找你麻烦了?”
    周青蓉笑着说:“俞雁现在就像只斗败的鸡,看到谁都想啄一口。我是被她们挤兑了一阵,后来我去求宿管阿姨,她就让我单独一个人住了。”
    周青蓉说得云淡风轻,其实那几天她特意在经过宿管房门的时候故意激怒宿舍的人,让她们嘲讽她,特别是俞雁,她不知道是心理失衡了还是怎么,说话是越来越没有遮掩,有个时候宿舍里其他人都受不了她。
    这样操作了几天,估计宿管阿姨都听熟了她们的声音,周青蓉才趁着宿舍的人去洗澡,到水房里打了一桶水,全部浇到自己床上,然后去澡堂,穿着衣服把自己浑身淋湿。
    然后她一边哭一边跑到宿管那里求情,求她给自己换宿舍,不要什么好的地方,那间一直空着的窄小杂物房就可以。
    宿管阿姨是个热心肠的大妈,哪里看得小女孩被欺负得这么惨,带着周青蓉就去她的宿舍,看到她的床、被子、枕头全湿了,当场就把宿舍里其他人骂了一顿,然后给周青蓉换到了这间小房里。
    “这里挺好的,再也没人看着我管着我,我想干什么就干什么。” 周青蓉躺倒在床上,还把盛慕槐给拉下来。两人看着脱皮的天花板,周青蓉问:“槐槐,站在舞台中心是什么感觉?”
    “好像忘记下面有那么多人了,只管要演好。” 盛慕槐说。
    “你演戏一向忘我,我就做不到。我就希望台下所有的人都看着我,给我叫好。” 周青蓉说。她现在好像已经不羡慕盛慕槐能登台了。京剧太难出头了,台下十年功,台上连一分钟可能都没有。明明这个世界还有更大的舞台。
    “槐槐,上海是什么样子的?”
    盛慕槐于是给她描述,南京路长什么样子,黄浦江有多浩荡,外滩的西洋建筑,衣着摩登的女郎,和脸差不多大的灌汤包……
    周青蓉心驰神往。刚搬来的时候她满足于自己这个单独的小住所,可两三天后,周围的一切又越发显得陈旧的可厌。
    她有一天会离开这个地方的,她确定。
    ***
    因为盛慕槐低调的缘故,刚回学校的时候,没有几个人知道范玉薇要把她收为弟子。
    回来后,俞敏对她的态度就格外差。
    不过想想也明白,堂妹被校长从天津赶了回来,她自己的面子上肯定也过不去。她和俞雁的性格挺像,都是顺我者昌逆我者亡那种。
    这天早上,盛慕槐例行教三个武旦小姐姐跷功。她们经过这几个月练习,已经适应了踩跷的节奏,现在开始踩跷练第一出武戏《打焦赞》。
    “我先来示范一遍。” 盛慕槐说:“你们看好我的脚步。”
    盛慕槐手拿一柄折扇,自己念锣鼓经,做杨排风上场的动作。
    “你们看,走完圆场之后这个云步很关键,是亮点。两脚一定要跟的紧,要快,手上甩鞭稍,脚、手的节奏都要在锣鼓点里。”
    三个武旦听得很认真,盛慕槐示范一遍以后,她们就跟着做一遍,然后盛慕槐再帮她们纠正一些动作。
    练着练着她们忘记了时间,比平常还多练了十几分钟。
    忽然,门打开了。俞敏出现在了门外。
    “老师好。” 大家停下来跟老师问好。
    俞敏说:“这是我们花旦组的练功房,你们三个出去。”
    柳青青有些担忧地看了一眼盛慕槐,但是在首都戏校,老师的权威是受到绝对尊重的,所以三人只能出去了。
    就只剩下盛慕槐和俞敏还留在房间内,盛慕槐看一眼挂在墙上的钟,离早功开始还有十分钟。
    “我开学的第一天是不是说过,不要搞花头,把乱七八糟的东西带到我的课堂上来?” 俞敏横眉冷目地问。
    “俞老师,现在还没到上课时间。” 盛慕槐提醒她。而且是裴谷芙老师让她教学的,不信俞敏不知道。
    “行,你说得有理。” 俞敏冷笑:“你既然那么喜欢踩跷,那从今天起,你练早功和学戏的时候都一直踩跷,我不叫你下来你就不准下来。”
    还有这种好事?盛慕槐一直都想加长练跷的时间,没想到这机会竟然送上门。
    但她表面上当然要装出一副有些为难的样子,然后不得已答应:“好的,老师。”
    俞敏冷笑一声,看你能坚持到什么时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