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农门骄 > 第9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90节

    康成沉默后道:“四婶且等一等。”他转身进了内室。
    向尚正与大夫说话,见到康成进来,就拉着他到边上小声道:“老爷子性命是保住了,不过中风后怕是……”
    此时李火旺能保住性命,已经是件大好事,康成不由松了口气,赶紧将曾氏的要求说了,末了解释道:“我的意思,让四婶去见一见罢。咱们问,是问不出来实话的,你我二人,也不便对四叔不恭敬,倒不如让四婶去见一见。想来四叔总是顾忌一双儿女的。”
    到底发生了什么事,廷恩为何要让自己突然搬到李家,崔嬷嬷才提起找人看住四房,李耀祖就对范氏动了手。照理来说,范氏是李耀祖的亲娘,是李耀祖在李家最大的靠山,为何要这样做?是不是真的与京里的事情有关?这些问题,至今还是一团乱麻。
    向尚当然也想弄明白这些事,更知道康成说的是实话,他很快就做出了决定。
    “让人带着四婶过去,要看住了,可别让四婶也遭了不测。”向尚一面说,就意味深长的望了康成一眼。
    康成心中咯噔一跳,立时明白了向尚的意思,当即道:“四婶方才哭了一场,到四叔面前,只怕以为咱们亏待了四婶,还是叫四婶先换身衣裳罢。”最好是叫丫鬟从里到外看着都换个透。
    看向尚没有否认,康成又转身出去,叫了小丫鬟来,很殷切的劝曾氏先去梳洗梳洗。
    曾氏是个聪明人,如何会不明白康成的意思。她此时正是一心一意要洗脱嫌疑的时候,康成此举正和她的心意。虽说恨不能下一刻就看到李耀祖在给跟前,她还是在崔嬷嬷派的丫鬟服侍下仔仔细细的梳洗了一番,将发髻只插了一根实心玉簪才去见了李耀祖。
    李耀祖正跟困兽一样在一间连凳子都无一根,四面窗户都被钉死了的屋子里走来走去。听到外头开门的声音,他血红着双眼就往门口一扑,见到进门的是曾氏,身后还跟着好几个面无表情的护卫,他当即抓着曾氏的胳膊,凶狠的追问,“娘呢,娘呢,娘怎么样了?”
    “放手。”曾氏扫了一眼他,目光落定在他抓着自己胳膊的手上。
    李耀祖从来就没将曾氏放在眼里过,若说以前还有一些夫妻之情,自从曾氏接手管家却不肯配合他的安排置换家业后,他就对曾氏生出了恨意。此时听到曾氏话中犹带厌恶之意,他如何能忍,扬起巴掌就要对曾氏扇下去。
    不等跟在曾氏身后的护卫动手,曾氏眼尾一扬,眼中划过一丝幽光,只见她飞快拔出发髻上的玉簪,没有半点犹豫的就插到了李耀祖扇过来的巴掌上,当即就将李耀祖的右手戳出了一个血洞。
    李耀祖痛叫一声,不敢置信的瞪着曾氏,“贱人,你敢杀夫?”
    曾氏冷笑一声,攥着玉簪逼视着他道:“李耀祖,你敢弑母,我敢杀夫,咱们倒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听到弑母二字,李耀祖脸上先是涌起一抹惭红,继而满脸惊愕的连退几步,复又逼上来咆哮道:“娘是不是死了,娘是不是死了?”
    曾氏根本不理会他,往门边一立,冷冷道:“你动的手,你会不清楚”她稍稍一顿,鄙视的目光在李耀祖身上扫过,摇头叹息道:“李耀祖,我真是没想到,你为了不让廷恩仕途顺畅,竟不惜做出如此猪狗不如之事。”
    “贱人!”李耀祖从震惊中回过神,听到曾氏如此辱骂自己,当即暴怒不已,涨红着脸怒声道:“你懂什么,忠孝不能两全,李廷恩身为人臣,图谋权势,危及朝纲,我这是为朝廷尽忠!若不是康成他们,爹不过是在床上躺几日,娘如何会出事!”
    曾氏眼神闪烁了一下,上去就给了李耀祖两个耳光,打得李耀祖暴跳如雷又要动手,曾氏却抢先一步骂了起来,“你这个畜生,嫉妒侄子的权位,为让侄儿丁忧,不惜弑母,你坐下这等猪狗不如的事情,可曾想过忠儿和凤儿?”她越说越愤怒,上去劈头盖脸就朝李耀祖脸上抓了几把,直抓的李耀祖捂着脸连连惨声后退,她却刑若癫狂的步步紧逼,嘴里一直在骂,直叫李耀祖形神沮丧,最后没有半点招架之力的坐在了地上,她才扑过去趁着李耀祖最脆弱的时候在他耳边低声道:“李耀祖,你要还想将来有个给你供奉祭祀的人,就老老实实把实话说出来,你要想让我跟你一起去死,让忠儿凤儿一辈子见不得人,我就让你那庶子先去地府见阎王,再给忠儿凤儿喂一杯酒,叫你李耀祖断子绝孙!”
    “你,你……”李耀祖浑身一颤,抬头震惊的看着曾氏。
    曾氏薄薄的唇翻了翻,眼光如同淬了毒的箭射向李耀祖,“与其让孩子一辈子被人欺负的活着,我不如带着他们去死。转世投胎,还能落到一个人家。”
    看到曾氏的神情,李耀祖是真的怕了。他浑身发寒,觉得像是被毒蛇盯住了一样。他从来没想过,这个自己一直没放在眼里,只觉得愚笨的女人,居然有这样心狠手辣的一面。
    他不是蠢材,他是读书人,他曾经是李家的期望。这一次做出这件事,即便最后的结果超出预料,可他也早已有所准备。即便背上不孝之名,到底他把李廷恩拉下马,他阻断了李廷恩的仕途,说不定还能为心爱的幼子谋一个好前程。李廷恩最后又能如何呢,碍于名声,李家没人敢说出去自己的罪过,李廷恩照样要尽心竭力的扶住自己的儿子,否则将来如何面对不明真相的世人言语。他就算死,也报了仇了。
    说到底,他空有满腹大志,却被李廷恩一直用阴谋诡计压在下头,早已活的生不如死。然而他唯一没想到的,是真背上了忤逆不孝的大罪,更没想过曾氏这个女人居然这么狠。
    自己死了,谁能制止曾氏?阴曹地府,总要留一个给自己上香的人罢,就算不是自己最心爱的小儿子,那个厌恶的曾氏所出的儿子,总要保住一个。
    李耀祖心里如海浪一般翻腾,最终还是败在了曾氏叫人胆寒的目光下,他垂下头将自己所知道的事情都说了出来。
    曾氏静静的听完事情的前因后果,心中只余悲愤,离开这间阴冷的屋子前,她自始至终没有回头,就像生命里从来没有过一个叫李耀祖的男人。
    “少爷,河南府的急信。”赵安急匆匆的进来,将信送到李廷恩手上。
    何二老爷才走,这些日子步步谋划,只要再有一步,李廷恩就能将这笔银子顺利的从别的地方找出来带回京城,不由得他不小心谨慎。
    不过一听到河南府的急信,天生敏锐的直觉就让他心中浮起一道不祥的预感。
    李廷恩将信拿过来揭开火漆快速扫了一眼,眼神立时一片幽深如海。
    他静静的站了一会儿,将手中的信纸揉成一团随后一扔,纸团就在铜质镂空的美人灯笼里化为了烟灰。
    “少爷……”赵安喊了一声。
    兴许是早有预感,李廷恩心思平复的很快,他往后一仰,端了盅茶,吩咐道:“赵叔,明日就动手罢。”
    赵安大吃一惊,“少爷,那银子还有一半在祠堂里头。您费尽心机,才让何家的人自己把银子给挪了出来,若银子到头来还是在宗祠找到,只怕……”
    那样,宋氏就要一直背着贪污军饷的骂名到死,对太后,也无足轻重了。
    李廷恩手捧着茶盅,望着头顶散碎的烛光,怅然一叹,“范氏死了。”他没有再叫祖母,此时此刻,也无需叫祖母这个称呼了。
    赵安吃了一惊,很快就道:“四姑爷可将消息瞒住了?”
    “瞒不了多久。”不同于赵安的焦急,李廷恩很冷静的摇了摇头,“既然京里用了这釜底抽薪的法子来阻止我,这消息必然瞒不住。从河南府快马加鞭送信过来已有十来日,就算家中秘不发丧,此时怕已是知道了。明日先将那转出去的一半银子起出来,我会立即上折请皇上许我丁忧,另派官员接手此案。”
    赵安叹了一口气,“也只能如此了。”家里没了个老太太,原本就是瞒不住的,何况别人有心探查。赵安想着就动了气,“少爷叫人回去送消息,没想家里那些人,终究是靠不住。”
    “也不能怪他们。”李廷恩讥诮的弯了弯唇角,“有心算无心,总能算计到。我此时丁忧,未尝不是一件好事。不过即便要丁忧,我李廷恩也不会让人白白当头敲一棍子。”他说着一声断喝,“虎叔!”
    在外头带着人巡夜的虎卫立时带了人进来,“少爷。”
    李廷恩提笔飞快的写了一封信,吹干墨迹后递到虎卫的手上,“你带着人,亲自去一趟襄阳,把信送到焦雄的手上。”
    虎卫接过信,犹豫了一下还是道:“少爷,焦雄是永王麾下的大将。”
    这个时候,私下联系叛王底下的人,可不是一件小事。
    “是啊,永王的人。”李廷恩讽刺的叹笑一声,挥了挥手,“去办罢。”
    虎卫见李廷恩自有安排,便不再多言,当下出去安排了护卫李廷恩的事情后,便带着侄子自水路坐小舟奔襄阳而去。
    作者有话要说:明天更七千字,慢慢加字数吧我,最终会恢复到万字更的,捂脸。。。。
    ☆、第110章 劲浪(下)
    焦猛看完信,将信纸随手就递给边上的弟弟焦力。趁焦力还在看信,先对上首坐着的焦雄声如洪钟的道:“爹,咱应了罢。”
    焦雄虎着脸,“你少多嘴。”
    焦猛梗着脖子,抖得身上的铠甲哗啦啦作响,不服气的道:“我怎就不能说了,妹妹都给人害了,咱们还要做锁头的王八,这辈子也就只能做王八了!”
    焦力把信看完,听见这话也在边上道:“大哥说得对。爹,咱们焦家在襄阳也算是大户人家,世世代代都效忠朝廷。当初起兵的时候,咱们可是跟永王说好了,事成之后,正妃的位置就是妹妹的,可到头来,他做了啥!宣束泽这王八蛋,妹妹被他儿子杀了他一声都不吭,说妹妹是得了急症!”焦力先前还有些做戏的成分,此时却是越说越动了真火,蹭的站起来挥舞着胳膊道:“爹,他不仁,咱们就不义,弄死宣明铎这小兔崽子,看他怎么办!”
    “住口!”焦雄额头青筋凸凸直跳,突然往扶手上重重一拍,打断了焦力的话。
    “爹!”焦力不死心的喊了一句,发现焦雄一副要吃人的模样,这才不情不愿的将话咽了回去,气哼哼的坐回位子上。
    一直默不作声看着的焦猛此时道:“爹,二弟说的也是道理。永王先对不起咱们焦家,就怪不得咱们焦家反水。”
    焦雄横了两个儿子一眼,长叹道:“难啊。这封信,是李廷恩叫人送来,谁都知道他是皇上的心腹,可没有皇上的御笔,咱们焦家纵使此时再投靠回朝廷,只怕将来也不会有好下场。只可惜博儿才三岁……”
    焦猛和焦力脸上跟着露出了无奈之色,他们也都想到了自己的妹妹留下的那个外甥。
    焦雄膝下有六子,却唯有一女,唯一的女儿,就是永王宠爱的焦侧妃。焦侧妃得宠多年,偏偏三年前才生下一个儿子。自焦侧妃死后,这个儿子就被送到了永王妃院中抚养。即便外间都盛传焦侧妃是死于永王府世子宣明铎之手,然而只要永王一日对外说焦侧妃是死于暴病,焦侧妃就是死于暴病。再说就是证实焦侧妃死在宣明铎手上,宣明铎是嫡子,焦侧妃就算拥有朝廷的诰封,依旧是个小妾。嫡子杀父妾,固然是触犯朝廷律法的行为,可惜没人会为了这个就要真的治嫡长子的死罪,传出去,会让天下人嗤笑。焦家上下都很清楚,永王有意江山,是绝不会为了一个侧妃背上性好美色的骂名。宣明铎罪名不能公告天下,焦侧妃的儿子养在永王妃膝下就是一种求都求不来的恩赐。焦家上下,只能打落牙齿和血吞。
    焦雄连连叹息数声,目光又落在焦力旁边的那封信上。
    不得不说,信里写的那些东西,触及到了他最害怕的地方。焦家此时,的确已经是危如累卵了。进,别说是外孙才只有三岁,能不能长大都是问题,还被别人捏在手心里,实在难以看到指望。退,偏偏自己当初将女儿嫁去永王府,得宠多年,又是头几个听从永王号令的,朝廷不会轻易相信。往前还是往后,似乎都是一条死路。正因为看清楚局势,这些日子,他才没有睡过一个安稳觉。
    然而,李廷恩的话,又如何能信得过?
    焦猛敏锐的察觉到焦雄的视线一直落在信纸上,眼角抽了抽,低声道:“爹,应了罢。咱们应了,除去宣明铎,好歹算是一桩功绩,若到时候朝廷不答应,咱们也算是给妹妹报了仇。不应,咱们真是没路能走了。”
    焦雄心里一颤,有些浑浊的眼射出锐利的光,“不错,咱们焦家,是没路能走了。”
    见焦雄意动,焦猛赶紧加了把火,“爹,过几日宣明铎要带着永王府几位公子爷上城外围猎,咱们不如……”
    “猛儿,你……”焦雄震惊的看着焦猛。
    焦猛阴狠一笑,森冷道:“爹,一不做二不休,咱们把他儿子都杀了,只留下博儿,到时候也叫他尝尝血水憋在喉咙的滋味儿!”
    “对!”焦力拍案而起,附和焦猛的话,叫嚣道:“爹,他不就是仗着咱们焦家已经上了他的船不能再翻脸?咱们这回也给他来上这么一回,叫他看看焦家的男人都不是软蛋!他还要靠咱们焦家帮他打江山,到时候膝下又只剩下博儿,我就不信他还真敢对焦家动手!就是忍,也得忍到这天下有个分晓的时候!”焦力越说越激动,一拍手蹿到焦雄跟前,使劲儿催促,“爹,拿主意罢。杀了他的儿子,咱们对朝廷也算有个交代了。横竖是个死,不如拼条血路出来,真等他用不着咱们焦家的时候,宣明铎那小崽子又把兵权都给掌了,咱们焦家上上下下几百口,那是真没活路了。”
    “别说了!”焦雄腮帮子上的肉抖了两下,一声爆喝阻断焦力的话后,忽然仰天长笑几声,叹道:“罢罢罢,咱们焦家以诚待人,奈何别人不愿啊。”他倏然收声,眼中爆射出精芒,威势陡然大增,“猛儿,你去把送信的人叫来!”
    焦猛与焦力对视一眼,都看到彼此眼中流露出的喜色。
    ------------------------------------------------------------
    京城连绵的阴雨已经下了五日,王太后卧在床上,看着窗外从凤头屋檐上落下的雨水垂成一条笔直的红线,眼眶跟着涌起一阵阵潮意。她艰难的抬起自己的手,看到上面一块块如黄豆般大小的褐色斑点,忽然吃吃的笑出了声。
    周围服侍的宫婢们如同听到了什么恐怖的声音,情不自禁往后面小退了一段距离。
    “公公……”小太监提着灯笼一面埋怨老天爷一直不开眼放日头出来,一面小心翼翼的推开永宁宫侧殿一间屋子的门,小声的唤了厉德安。
    厉德安正和衣倒在榻上养神,听见小太监的声音,喉咙里咕噜了一声,坐了起来。看到几个小太监提着灯笼进来,任凭他们一边给自己穿鞋端水洗脸,他自己朝外头望了一眼,一看就叹了一声,“这天还阴着。”
    小太监道:“可不是,都多少时候了,就没见老天爷开眼过,这几日更是连着下雨,大白天的还得用灯笼呢。”
    “唉……”厉德安往小太监脑袋上拍了一下,摇头道:“日子不好过哟。你小子赶紧存些银子,别都拿去输了,过一日是一日罢。”等到有一日过不下去,这永宁宫撑不住了,也好有本钱出去养个儿子过太平日子。
    不过后面这半截子话,厉德安无论如何是不会说的,即便如今他心肠也软了许多,也有了赴死的打算。可没走到绝路上,他还是想好好活着。
    在铜镜里照了照脸,用小太监端上来的香片漱了漱口,哈了口气确定没味道了。厉德安这才起身要朝前头去伺候王太后,他先问,“太后起了?”
    小太监低声道:“一晚上没睡。”
    “唉……”厉德安又叹了一声。他知道这是王太后又在想寿章长公主了,自打寿章长公主在这永宁宫中自个儿抹了脖子,王太后就夜夜难以入睡。他想了想吩咐道:“先叫人备膳,再叫人去请*郡主。”
    小太监一听*郡主,头皮都炸了,“公公,天天差人去请,可郡主就是不肯进宫,这……”
    厉德安眼一瞪,“叫你去就去。”一面说就狠狠在小太监屁股上踢了一脚。
    小太监没法子,只好硬着头皮答应了一声。
    到了寝殿内室,厉德安带着身后抬着膳食的宫婢们慢慢走近王太后,见王太后靠着窗外发怔,眼角还挂着点泪水,厉德安就弯腰小声道:“太后,该用膳了。”
    王太后虽说寝不安枕,膳食却是依旧要用的。她缓缓扭过头,嗓音有点嘶哑的道:“放下罢。”
    厉德安挥了挥手,示意宫婢们把膳食赶紧摆上去。
    王太后扫了眼面前的点心和粥品,随手指了碗最清淡的白粥,叫宫婢呈给她。
    一名宫婢用银勺子勺了一勺,奉在头顶递给了王太后。看到王太后接过粥吃了一口,她正要退下,谁知兜头就被王太后把粥砸了一脸。
    殿中服侍的人都跪下了,所有人看着王太后看不出息怒的神色大气都不敢出一口。
    王太后用帕子抹了抹手,将嘴里含着的粥吐出来,声音不带一点起伏的命令道:“厉德安,把人拖下去。”
    那名宫婢还来不及磕头求饶,就被厉德安叫上来的两个大力太监上来捂住嘴拖出去了。
    看到宫婢被拖走,王太后才道:“往后的膳食里,不许再有肉。”
    厉德安这才知道王太后为何会大发雷霆,心里直叫要命,把做膳食的厨子们骂了个狗血淋头。心道就差交待这么一句,这些底下人的就给他捅娄子,自打寿章长公主去后,太后就再也不肯用荤腥。这群厨子,自个儿不要脖子上的脑袋,就连累别人!
    厉德安心里发狠待会儿要好好教训厨子一顿,嘴上却半个字都不敢辩解,只拼命告罪应下了。
    外面这时有小太监进来,“太后娘娘。”他跪着呈上了一个金锁。
    见到金锁,王太后眼尾一扬,拿过来在左面的凸起处摩挲了几下,金锁从中间剖开,出现一个纸卷。王太后将纸卷打开看了看,嘴角破天荒的露出了一丝笑意,“厉德安,你去一趟王家。”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