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农门骄 > 第6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68节

    钟道长听见李廷恩的话,扭了扭身子,有些不自在的。
    他没想到李廷恩居然会如此信任他,其实以前那三次求雨,他事先都算过了,就算他不用神仙所赐之物,那雨也会下,就是晚半天或一天的事情罢了。可这收了人家十万两银子,京城这一个月又顶多只是阴天不像是要下雨的样子,到时候真没雨,可是亏心啊。
    钟道长抓耳捞腮半天,最后只得忍痛道:“以前你说过那火药,老道后头在山里闲来无事,与他们琢磨了几回,倒弄出些东西来,你要不要瞧瞧?”
    一听是火药,李廷恩眼睛就亮了。
    这个时空里,不会有人比他更明白火药发展之后所带来的意义。哪怕只是一小步,然而对于这些依旧信奉一切冷兵器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巨大的突破。
    他疾走了两步,毫不掩饰脸上的迫切之色,“道长可曾将东西带出山?”
    “带了带了。”
    原本就是打算带出来找你换银子,能不带么?
    钟道长腹诽了一句,虽说有些疑惑李廷恩对火药这不能吃不能喝,寻常人无人会买的东西如此感兴趣,依旧很欢喜的进屋拿出了一个包裹。那包裹就是他穿到京城那身道袍,依旧散发着浓浓的馊臭味。
    见李廷恩不以为意,钟道长尴尬的笑了两声,将包裹打开,“这不从平给老道送来了两身新衣裳,这身旧的就给换下来包东西。”他快手快脚的将包袱打开,取出里面一个纸包递给李廷恩,“喏,这就是老道弄出来的火药,老道试过了,要比之前用的厉害些。你家祖宅那山上的矿洞,以前得两三桶才能炸开一个半人高的洞子,用老道这个,半桶就成。”
    钟道长所能想到的李廷恩要火药的用途,也就是炸矿洞了。实在是火药这玩意早便有了,除了朝廷有时候修官道修河道要用一用牢牢保持在军械库外,其余的真没大用。以前朝廷还动过心思用火药杀敌,谁知反倒把自己人炸的断手断脚的。且这玩意儿押送不易,一不小心就把边上的军粮给一起烧没了,民间有些人偷偷用来做爆竹,炸不死人带出的火星子却能把一片房子都给烧了。若非如此,朝廷不会如此严格管制民间的火药。
    李廷恩接过钟道长手里的纸包,轻轻凑到鼻尖嗅了嗅味道,果然与以前的火药气息大不相同,他不由大喜。
    钟道长这些人李廷恩很清楚,虽是爱财,口中却不会有谎话,既然钟道长能说他试过,那么这改良过的火药就必然如他所说的那样,威力上有巨大的进步。
    只是火药依旧是朝廷管制的东西,即便自己有心用它另作妙用,就眼前来说,只怕也不容易。
    他沉默了一会儿,实在无法丢开这个巨大的诱惑,将东西拱手让人,就与钟道长立了个约定,“道长,这火药你替在下留着,不用多久,在下便会用重金向您求取制作之法。”
    钟道长闻言脸上笑开了花。
    面前这位李公子口中所说的重金,那可是真的重金啊。
    他忙不迭点头,“好好好,老道给你留着留着,你放心,老道没事再琢磨琢磨,把这威力再弄大些,让你一包火药就能开一个矿洞出来。”
    对于钟道长的误会,李廷恩只是笑了笑,任由他继续顺着这思路猜想下去。
    从平此时匆匆从外头进来,过去小声道:“少爷,寿章长公主回京了。”
    李廷恩目色一厉,转头看着从平。
    “派去的人一直在城门口守着,说是寿章长公主领着麾下的护卫一入城便直往宫中去了。”从平顿了顿话,“少爷,石大人还在宫里头,这……”
    李廷恩也没想到事情如此凑巧。他对王太后控制怒火的能力有信心,对寿章长公主可没有。想到杜如归信上所书,李廷恩不由蹙了蹙眉,他沉声吩咐了一句,“备车,进宫!”
    从平见到李廷恩阴沉的神色,不敢耽搁,急忙三步并作两步的就去安排。
    作者有话要说:不好拆啊,于是就先更一章罢,待会儿还有,看是两章合更还是分拆
    ☆、第85章
    “母后……”寿章长公主一跨入永宁宫,两眼看都不看周围纷纷跪下的宫婢太监,直直就奔向了内殿。
    就在内殿门口,得知寿章长公主入宫的厉德安险险将人给拦住了。
    望着点头哈腰赔罪却坚决拦着路的厉德安,寿章长公主脸上再没有平日的三分客气,一双凤目像是淬了毒,“厉德安,你好大的胆子,竟敢拦本宫的路!”
    听到这明显是从牙缝里挤出来的声音,厉德安心里直叫苦。他如何愿意招惹寿章长公主这尊煞星,可若就这么让人直直闯了进去,再说点像上回那比猪还蠢的国舅爷说的话,太后被气出个好歹,这永宁宫上下,就都不用活了。
    厉德安拼命给寿章长公主赔笑告饶,“殿下,殿下,您息怒,奴婢实在是没法子了,太后娘娘这都宣了四五回太医了,一直吃着药。奴婢自然不敢拦你的路,只是殿下您才回京,奴婢是怕你不知道消息,在太后娘娘面前再说错了话。”
    寿章长公主闻言大吃一惊。
    王兴邦去长公主府的时候王太后病情并不十分坏,王兴邦去就是为了能顺利隐瞒下王太后的病情,自然不会将王太后病了一事告诉长公主府的长史,长史派下人去告诉寿章长公主杜玉华被带往宗正寺的时候自然就更不会说了。寿章长公主一回京便直入永宁宫,片刻不曾停留,谁又敢在这节骨眼上来说出这个消息。因而寿章长公主还一直被蒙在鼓里。
    此时听到厉德安说王太后病重,寿章长公主心就往下沉了。她是深知厉德安的人,若不是王太后的确病的很重,她相信就算厉德安向天借了胆子都不敢拦住她的路。
    “本宫知道了。”寿章长公主深吸了一口气,努力压下心头的燥意,放缓步子进了内殿。
    看寿章长公主并未失去理智,自觉刚闯过鬼门关的厉德安情不自禁出了一口长气,轻手轻脚的跟在后面。
    “母后……”等看到倚在床头,一手撑在小案桌上,一手颤巍巍在批阅奏折的王太后时,寿章长公主泪水一下夺眶而出,奔到床边伏在王太后怀中痛苦。
    王太后搁下手中的奏折,抬抬手示意宫婢们将小案桌搬走,这才伸手抚了抚寿章长公主的头顶,“是丽质啊,你府里的下人找到你了。”
    “就算没找到,儿臣今日本也是要回京的。”寿章长公主愤愤道:“这群没出息的,到西山竟然走了十几个时辰。明日便是母后您的千秋宴,儿臣原就打算今日回京,要他们有何用!”
    王太后笑了,溺爱的道:“既然没用,等过几日,哀家就让少府寺再给你送人过去,你重新挑一挑就是了。”
    寿章长公主此时不在乎这个,她关心的,是自己的杜玉华。
    见到寿章长公主一脸为难之色却始终没有提起杜玉华,王太后略想一想就明白了,“厉德安跟你说了哀家的病。”
    寿章长公主唯恐王太后再有个差错,一见到王太后脸色变了,不用看边上拼命弯腰使眼色的厉德安就勉强笑道:“母后身体康健的很,哪来的病。”
    王太后哼道:“那你为何不与哀家说把玉华接出来?”
    不提还好,王太后主动一提,寿章长公主泪水就夺眶而出,她伏到王太后怀中痛哭不止,“母后,皇弟为何如此狠心,当年纵是我对不起他,这些年我也过得不畅快,我是真的后悔了。早知道皇弟这般看重馨妃,我怎会……”
    我又怎会一怒之下杀了馨妃。
    五年来,寿章长公主心中很清楚,虽说她从未说过一句后悔的话,但她着实后悔了。馨妃生的再像宋玉梳又如何,她已经是后宫妃嫔,宋玉梳也死了。这一生这一世,不会再有一个叫宋玉梳的女人陪在他的身边!
    不,不止是这一生这一世,宋玉梳的尸骨一直被自己聘请的高人用法器压着,下辈子,下下辈子,他先遇见的人会是自己,宋玉梳会在阴曹地府永世沉沦,绝不会再出现在他的面前。
    “丽质!”王太后见到眼神放空的女儿,就知道她又意识恍惚到了别的地方,不由心头一痛,她摸了摸宣丽质的头顶,冷声道:“厉德安,带着人去外头守着。”
    厉德安哈腰应了是,把还在伺候的宫婢们都带了出去。
    “丽质……”王太后在寿章长公主手背上掐了一下。
    手背一痛,寿章长公主瞬间回过神,对上王太后端肃的神情,她有些畏惧的喊了一声母后。
    王太后仔仔细细打量过女儿的面庞,低声嘱咐道:“丽质,你可还记得二十年发生的事情?”
    “二十年前?”寿章长公主不明所以的看了看王太后,使劲在脑中回想二十年前发生过什么大事,很快她就惊叫一声看着王太后惊慌道:“母后,您是在说六皇弟?”
    “没错,哀家在说明肃。”王太后说到这个名字的时候,眼底就无法控制的流露出一抹慈爱之色。
    听到明肃二字,寿章长公主神色有些古怪,她小心翼翼的拉了王太后的手,怯怯的提醒,“母后,明肃一出生就夭折了,您……”
    端宗第六子宣明肃,犹在当年还是皇后的王太后腹中时,因王太后在查出有身孕之前做了一个胎梦,梦到天上有白龙自东而来,王太后将胎梦告诉端宗后,端宗大喜,当即叫了太医前来为宠爱的皇后诊脉,果然是有了身孕。消息传出去,不仅端宗以为是吉兆,就连朝中大臣,俱都以为这是天降祥瑞,大燕之福。彼时太子宣明澈承袭了宣氏皇族自高宗以后就病弱的身体,虽说比之端宗要好些,但也算不上十分康健,故而这个有着美好寓意又是在皇后腹中的孩子,端宗与朝臣都寄予了无限厚望。孩子尚在腹中,端宗便为孩子取了名字,并不避讳的将自己名字中的肃字赐予了这个孩子。
    可谁知,传的沸沸扬扬的白龙降世之子,甫一出生就夭折了。
    端宗大失所望之下,将为这位六皇子准备的奶嬷嬷与伺候的宫婢全都下旨处死。这是仁厚的端宗第一次如此大开杀戒,从此宫里宫外无人敢再提此事。宣明肃既然一出生就夭折,自然不能记上皇家玉牒,连一个序齿都没有。唯有王太后,依旧固执的让身边的人称呼宣明肃为六皇子,每每思念,便口称明肃。
    此事王太后又提到这个名字,寿章长公主不知为何,只觉得胆寒,她见自己说了那番话后王太后神色怔忡,不由又道:“母后,您若思念六弟,不弱让人去皇陵外祭祀一番。”
    “那不是你六弟。”王太后听到这话,冷冷一笑,她看着寿章长公主哑然的脸,就在她手上轻轻拍了一拍,温声道:“傻孩子,若那真是明肃,母后怎会让他孤零零的呆在皇陵之外,叫人随随便便就安葬了事。”
    “不是六弟。”寿章长公主被这样一个消息震惊的几乎说不出话,她连杜玉华的事情都忘了。就算再如何,她也能看出王太后说话的神色不是在玩笑,她立时追问,“母后,您到底在说什么,六弟早就夭折了,早就夭折了,天下人都知道,母后您醒一醒!”
    见到寿章长公主脸上急切的模样,王太后觉得有些安慰,她似笑非笑的看着女儿,“你觉得母后是被朝中一连串的事情气糊涂了?”
    寿章长公主没有说话,但咬紧的嘴唇分明泄露了她的心思。
    王太后深吸一口气,恍惚的笑了笑,“二十年了,哀家将这件事瞒了二十年。”
    “母后,您到底在说什么?”
    “丽质,你还不明白?”王太后逼迫女儿将回避的视线移回来面对现实,“母后在告诉你,你六皇弟还活着,没有死。”
    “这,这不可能。”寿章长公主忽的从地上窜了起来,她竭力压抑着心里的惊慌,却无论如何压不住那种铺天盖地涌过来要将她整个人压垮的感觉,她崩溃的低吼了起来,“母后,二十年前,儿臣都已嫁入诚侯府生下如归了,六皇弟的事情传出来,儿臣还亲自进宫服侍过您一段时日,父皇原本都好了许多,正是为了六皇弟的事情才会病逝沉重。若六皇弟没事,父皇怎会成日神色郁郁,没两年就病逝了,父皇驾崩前还在叫着六皇弟。”
    “你父皇……”王太后痴痴的念了一句,忽然仰天大笑,癫狂的怒吼道:“你父皇,他抛弃了自己的亲身骨肉,这是报应,报应!”
    “母后!”寿章长公主不敢置信的看着面前的王太后,失望的道:“母后,您怎能这样说,父皇不顾皇祖父临终遗命让您参政,驾崩前写下遗诏让您摄政,父皇如此恩宠,您怎能如此!”
    “你知道什么!”王太后嘴唇剧烈的哆嗦着,她心里的恨意几乎要将她仅剩的理智都冲垮了,“他让我参政,让我摄政,全是为了补偿我。他是怕我一辈子都记得他要将明肃赐死!”
    “母后……”寿章长公主整个人呆呆愣愣的,她慢腾腾走上去跪在王太后床前的脚踏上,喃喃问,“母后,到底是怎么回事,您到底在说什么?”
    王太后看着犹如傻子一般的女儿,被满腔恨意支撑着的身子忽然往后一倒,靠在厚厚的迎枕上,她开始慢慢告诉自己的女儿那段最让她痛楚的往事。
    “二十一年前,母后做了胎梦,之后便查出有了身孕,你父皇欢天喜地,你是知道的。母后这辈子不信天不信地只信自己,管它何方神圣,都休想母后诚心诚意的给他上一炷香。这个胎梦,母后是不信的,可后来你要嫁给杜如归,你父皇严令拒绝,母后看着你的模样,心痛至极。那时母后已学着为你父皇打理些政事,不过都是琐碎的事情,事后你父皇还会叫人查验一边,做不了真正的主。直到你要投缳自尽,母后怕了,与你父皇闹了个天翻地覆,有一日,还动了胎气,你父皇心痛你又担心这个孩子,这才无奈的默许母后暗中下密旨让杜家休了宋玉梳。这个孩子,尚未出生,便庇护了一次他的大姐,让母后最疼爱的女儿得偿所愿。顺便狠狠教训了一回那些整日拿着母后参政的事情上书的世家,母后这才信了,这个孩子,兴许真是天上的白龙转生。”
    王太后笑了笑,眼神忽然冷的可以结冰,“天元五年,你父皇四十大寿,诏令各地藩王都进京贺寿。母后为了筹办宴席,操劳了不少时日,正是在你父皇大寿的那一晚上,行将临盆,你父皇大喜过望,说这孩子与他有缘。母后在后宫痛足一日一夜,终于把你六皇弟生了出来。”
    寿章长公主心里有种不祥的预感,她抓着王太后的手急切的追问,“后来呢,后来呢?”
    王太后哈的一笑,癫狂的冷笑,“后来,后来按着规矩,太医来给新出生的皇子诊脉检查身子,却发现你六皇弟右手缺了缺了一个拇指!”
    寿章长公主如遭雷击,整个人软在了脚踏上。
    后面的事情,不用王太后再说她也明白了。从小生在皇家,她又有什么不明白?
    王太后却犹如多年关在塘中的水终于找到了倾泻的出口,她愤恨的摇摆着身子,“原本是祥瑞,结果却少了一根拇指。右手没有拇指的孩子,没办法握笔,没办法拉弓,什么都做不了。偏偏母后是在你父皇的寿宴之上动了胎气,众目睽睽,各路藩王熬了一夜,还在大庆宫中等着这好消息,哈,白龙降世的龙子却成了这副模样,岂不让皇室丢尽颜面,让你父皇被藩王嘲笑!”
    “母后,别说了。”寿章长公主泪落如雨的去拉了王太后的手,却被王太后一把拂开。
    王太后吃力的趴在床榻上,面目扭曲压抑着声音形如鬼魅一样的道:“你父皇要杀了明肃,要杀了自己的亲身骨肉,母后护不住明肃,护不住他,母后只能把他送出去,让他去做别人的儿子,二十年不去见他,日日夜夜躲在这宫里像千刀万剐受刑一样的想。丽质,母后的心痛啊,母后的心好痛。”
    “母后……”已为人母,寿章长公主只要一想到当年杜玉楼被抱走时的痛苦,她就能明白王太后的感觉,她紧紧的将王太后抱在怀里,像抱着一个孩子一样柔声道:“母后,母后,没事了,您现在是太后,您可以把明肃接回来,您好好疼他!”
    “没错,母后要好好疼他,要把明肃该得的都还给他,包括这天下!”王太后忽然一把推开寿章长公主,低声道:“要都还给他!”
    寿章长公主惊住了,“母后,您,您说什么?”她从未想过,自己的亲生母亲,居然想要将这天下当做弥补弟弟的礼物。
    可这天下,又要如何来送,说到底,天下,是宣家的天下。
    王太后眼底的疯狂已然慢慢消失,化作一片平静从容,见女儿被吓到了,王太后摸了摸她的脸,怜惜的道:“丽质,你不必担心,母后筹划这件事筹划了五年,再有永王起兵,简直是天祝母后,不会出差错的。”
    寿章长公主几乎是下意识的问了一句,“这与永王有何关系?”她说完这一句,忽然脸色就变得苍白起来,“母后,六皇弟,六皇弟在永王府?”
    “不错。”王太后淡淡的笑了笑,“当年你父皇大寿,各地藩王入京贺寿。永王原本欲带宠爱的侧妃入京,后来得知有身孕的永王妃娘家与你舅舅家连了宗,这才带着有近七个月身孕的永王妃入京。入京之后,永王妃入宫见过母后几次,母后与她颇为投契。后来你父皇大寿,母后都了胎气要临盆,她不顾身孕坚持到后宫陪着母后生产,谁知她也早产了。你六皇弟出生就少了一根指头,她的孩子,还在肚子里就没了气。你父皇说要赐死你六皇弟,母后为了保住你六皇弟的性命,就祈求你父皇隐瞒下永王妃腹中王子已死消息,把你六皇弟交给了永王妃,对外告诉朝臣你六皇弟夭折了。正因那是你六皇弟,你父皇才在永王离京之前便封了他为永王府世子。永王妃经此一事已不能有孕,母后并不担心她会待你六皇弟不好,即便是永王,就算对你六皇弟缺了根指头不满,你六皇弟是在宫中降生,永王妃又是因服侍母后才早产,再有你父皇的看重,他便不敢不善待这个儿子。”
    话到此处,寿章长公主这才终于明白了一切,原来王太后那些看似她都不能理解的做法,此时终于有了答案。
    “是以您得知永王起兵的消息后,将各道精锐兵马都诏入关内道关西道。是您授意舅舅他们,以要为您办好千秋寿宴的名义,放纵永王攻城略地。”
    “不错。”王太后森冷笑了笑,“丽质,你以为母后摄政多年,真的就是个空架子?母后早在永王与塔塔人书信往来之前,就知道永王派了使者前去与塔塔人勾结,那时母后便知道,时机终于到了,这么多年让那焦侧妃在永王鼓动,终于没有白费一番心思,否则母后还得另想法子叫永王生出谋逆之心。”
    寿章长公主几乎是颤抖了,“您在永王起兵之前将各道驻军都督撤换也是有意的?”
    王太后看着女儿,没有否认的笑了一笑。
    “母后!”寿章长公主忿然站起,厉声道:“您怎能如此行事,您这样做,可有想过,若永王真与塔塔人联手攻入京城,皇弟该如何自处?若永王保不住性命,六弟身为永王府世子,又要如何保住性命?”
    “若永王胜了,这天下自然如母后所愿,最后落到你六弟手中,该是他的,就都还了给他,至于皇上,他这做哥哥的,在宫中做了这么多年的皇帝,好日子过够了,也该让让亲弟弟了,只是你放心,到底是亲母子,母后不会不管他,母后这些年一直与永王妃往来,明肃三年前就知道了自己的身世,他答应过母后,若能攻入京城,不会对皇上下手。若是永王攻不下,母后还在摄政,自有法子压下朝臣,削弱兵力,叫明肃能与皇上各占大燕半边江山!”
    听完王太后这番话,寿章长公主忍不住怒道:“您简直是胡思乱想。别说六弟与皇弟从未见过,就算日日相对,他若登基为帝,如何会肯留下皇弟的性命?再有您也说过,永王当年就对世子之位不满,您如何能断定永王得了天下,就会乖乖将皇位传给六弟,他膝下,可不止一个儿子!”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