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农门骄 > 第56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56节

    饶是李廷恩事先做过千般揣测,万般臆想,也没想到杜如归会给出这样一个答案。
    这不是他第一次听到苗巫这个大燕上下禁忌的词语,却比第一次听到更叫他骇然。哪怕当初在三泉县从屈从云口中得知苗巫之事后加上石定生给的一些提示,他与石定生都推断苗巫之事与太后有关。可他从未想过,太后用苗巫,用蛊毒,居然是给皇上下毒。
    何况宋氏之事已经过去八年了。杜如归说宋林生为官时便已发现蛛丝马迹,岂不是说太后至少也昭帝下了八年的毒!
    李廷恩豁然站起趋近杜如归,再也无法掩饰脸上的震惊之色,他急切的追问道:“侯爷所言属实?”
    杜如归面对李廷恩惶惶的脸色,满不在乎的笑了,“李大人,你何必多此一问。”
    李廷恩颓然的坐回了石凳上。
    是啊,何必多此一问。就如同当初屈从云宁肯让屈家上下进牢狱之中走一回也不愿沾染此事一样。杜如归既然敢对自己说这话,便是有十足的把握。没有人会用这种事来编织谎言。哪怕是在别人口中已经癫狂的杜如归也不会。何况,杜如归自始至终不曾癫狂。
    李廷恩坐在石凳上出了一会儿神,目光不经意间扫过杜如归的断腿时,他忽然有些明白杜如归当年为何要在将停灵五个月的宋玉梳入土为安后选择自断双腿了。
    不仅是与宋玉梳夫妻情深,不想再看到害死宋玉梳的那些人,更是因得知了一个巨大而不能吐露于人前的秘密而心中惶惶。为了平安的守护着这个秘密,以留住性命保护心爱的女儿长大,他不得不自断双腿,以此告诉别人,他杜如归无论以前如何惊采绝艳,今后也仅仅只是一个不良于行,只能坐在咏院中怀念亡妻的废物罢了。
    他只有在人前做不了任何事,才能在背地里继续做任何事。
    李廷恩很快收拾好心绪,“侯爷可曾将此事告诉别人?”
    杜如归面对李廷恩的冷静从容,颇感兴趣的弯了弯唇,“我若告诉了别人,如何能看着紫鸢长大?你以为,凭宣丽质就能在王太后面前保住我。那个女人……”这是杜如归第二次用这种不屑的口吻提起寿章长公主,“她被王太后,被皇上玩弄于鼓掌之间。她以为王太后为了她这个女人掏心掏肺。王太后心爱长女自然是真,恋栈权位同样是真。宣丽质出身皇家却蠢笨如猪,活该被天下万人唾骂。哈,好一个世人口中权势威重的长公主!”
    对寿章长公主与杜如归之间的纠葛,李廷恩就不想去管了,他现在迫切的想知道太后对昭帝下蛊毒的事情宋林生是如何得知的。
    杜如归同样没有隐瞒李廷恩,他连最大的隐秘都告诉了李廷恩,还有什么可以隐瞒的。原本他如此苟延残喘,也并非就是想将这个秘密带入棺材。他一早想的,就是要将此事告诉昭帝。若天下还能有一个人为他与心爱的女人报仇,那个人必然只会是昭帝。
    宣丽质杀了昭帝爱的女人不够,如此只能让昭帝对宣丽质恨之入骨,王太后依旧只是高高在上的王太后。可对一个皇帝而言,最忌讳的是什么?是有人要谋夺他的江山,还要谋夺他的性命。昭帝一直能隐忍王太后是因王太后乃其生母,朝臣都希望昭帝能早日亲政。昭帝心中清楚,只要他忍,不用背负骂名,迟早朝政还是会还到他的手中。可若昭帝得知王太后一早就打算要他这个天子的命,昭帝还会不会让王太后福寿安康的活下去?
    真是叫人期待,昭帝都忍不住要对宣丽质出手了,让李廷恩翻查宋氏一案。若李廷恩再将此事查出来,玉梳是不是能在黄泉之下快慰一番?
    杜如归眼底闪烁着疯狂之色,对李廷恩道:“这件事我原本是要告诉杜玉楼,我要让皇上相信此事,更要杜玉楼凭借此事成为太后的心腹。”他半往前倾的身子因体力不支重新倒了回去,看到李廷恩一点不意外的神色,就道:“你知道杜玉楼是皇上的人。”
    李廷恩没有回答。
    此时此刻,沉默便是最好的回答。
    杜如归忍不住赞赏的再看了看李廷恩,叹道:“可惜了,若你是杜玉楼,我会死的安心些。”他说完直奔正题,“洛水宋氏一直在洛水之畔。洛水附近,有座鼎巫山,里面便有数个苗巫部族。苗巫艺术奇诡,曾经救过宋氏祖上族老性命,高宗下令驱逐苗巫,宋氏不敢再与苗巫公然结交,暗地里,却常令人往鼎巫山送粮送衣。苗巫投桃报李,暗中帮宋氏j□j家生子学习苗人以蛊治病之道。宋林生身边,便有一名学过苗巫蛊术的家生奴仆。”
    “晚辈记得,宋大人当年是户部尚书。”重重连环的锁,一旦被解开其中最关键的一环,李廷恩被桎梏住的思路就犹如被洪水冲刷了一遍,畅通无比。
    “没错。”杜如归淡淡道:“宋林生是户部尚书,他虽不执掌少府寺,更干涉不到宫中用度采选,手里却管着银子。按大燕律,天下税赋,就算是酒税这般最后要划入少府寺的税银,也要先送往户部查验之后再拨入少府寺。宋林生手中自然会有来往的账目。宋氏誓言对付太后,当时的少府寺卿姓王名度,为太后族侄。宋林生查探少府寺账目之后,意外发现宫中用药进出有异,他原本是对着王度去的,他以为就此能斩断太后一只臂膀,谁知他带着奴仆前去清查少府寺一批新入的药材时,那奴仆竟发现药材有异。宋林生大惊之下想法从御医口中套出话,得知这些药材是治皇上的心悸所用。皇上自小体壮,并无大病,却从小就有心悸,时常不能安枕。这一点,朝中无人不知。宋林生得知药材为皇上所用之后,便疑心上了王太后,正打算接着此事查下去,一道懿旨,他便入了诏狱。”
    “后来您接着查了下去。”
    “我足足查了五个月。”杜如归神色冷清,“这是我花费时日最长,花费心里最多的一件事。太后办事着实机警,若非宋林生身边那名奴仆见势不妙,早早逃出来暗中找到我,我未必能查出实情。”他说完事情的来龙去脉,扭头讽刺的看着李廷恩,“李大人,事情如何你已得知了,现在你告诉我,你可依旧要查宋氏一案?”他说着冷冰冰的笑了笑,“此事,无关风月啊。”
    面对杜如归眼底压抑着的刻骨仇恨,李廷恩此时反倒心如止水,“侯爷,晚辈已无路可退了。”
    “无路可退。”杜如归咀嚼了一遍这四个字,纵声道:“没错,咱们谁也退不了,既如此,我再告诉你一件事。”他定定的看着李廷恩,缓缓道:“馨妃,是我送入宫的。”
    自从杜如归将事情始末说出来,李廷恩就已经猜到了。
    说到底,宋氏既然被下令夷三族,哪怕馨妃是分支,也不可能顺顺利利进入后宫。至少寿章长公主与王太后便会竭力防备。可馨妃不仅入宫,还得宠了,去世之后连王太后都不得不为了皇上下旨赐妃位以做安抚。馨妃在后宫如此顺利,靠的不可能只是美色,后面必然有人相助。除了杜如归会如此煞费心机安排一个宋氏出身的女子入宫,李廷恩着实也想不到别人了。
    沉默了片刻后,李廷恩道:“侯爷是借由寿章长公主之手将馨妃送入宫的罢?”
    杜如归一怔,再次大笑出声,他看着李廷恩赞道:“真是厉害,可惜不是我杜家儿孙。”说完这句话,他面色一冷,“不错,我告诉宣丽质,我有个远亲,想要得蒙圣宠,也算为诚侯府在皇上面前寻一条退路。为了杜玉楼与杜玉华,为了讨我的欢心,宣丽质连人都没见过,就瞒着太后将馨妃送到了皇上面前。”
    李廷恩神色复杂的看着杜如归癫狂的神色,淡淡道:“诚侯府乃是世袭罔替的爵位,想在后宫让人得宠自然艰难,想让一名女子入宫,若是只做宫女,您不会没有办法。您要借寿章长公主之手,想必是让寿章长公主之后能时常想起馨妃这个人,最后才能发现馨妃出自洛水宋氏。您送馨妃入宫之时便已打算好要在最合适的时候让寿章长公主出手杀了馨妃。”
    杜如归发现自己不得不一再的抬高对面前这个少年官员的看法,他很爽快的道:“你猜的j□j不离十。只是当年是馨妃找到我,她自愿入宫,自愿用一条命去换皇上对宣丽质母女的憎恶。她要当皇上心里的第一根刺。只是没想到,过了三年,她才顺利的有了身孕。”
    看到杜如归脸上竟然流露出惋惜之色,李廷恩喉头像堵了一团棉絮,他压抑着心底翻腾的感觉,“侯爷就不怕晚辈将事情告知皇上?”
    杜如归目光难辨的看了一眼李廷恩,淡笑道:“你会么?”他手在躺椅扶手上摩挲了两下,缓声道:“你已在皇上面前表明心思,再告诉皇上他受了一场天大的愚弄?李大人,你不是蠢材。”
    哪怕有所不甘,李廷恩也不得不承认杜如归手段实在狠辣准确。
    正如杜如归所言,只要自己不蠢,就绝不会向昭帝告知馨妃之死的真相。相反,若今后这件事有可能会被揭开,自己也会不顾一切的站在杜如归这一面,拼命将罪名全部扣在寿章长公主身上。
    一切,只因自己已没有了退路。
    杜如归看着李廷恩的脸色,倏尔一笑,“李大人,人生不如意十之j□j。看看我这个断腿无用之人,原本以为熬不下来,终究还是活下来了。你,日子还长的很。”
    此时此刻,李廷恩再说任何话都是多余。
    很明显,他来的目的已经达到,他的确从杜如归口中知道了真相,甚至连更多意想不到的都知道了。可杜如归更占了十足的便宜。原本应该有杜玉楼去拼死承担的责任落在了自己身上,哪怕昭帝怨憎太后,可要做第一个告诉昭帝太后想要他性命的人,李廷恩不以为自己能轻轻松松全身而退。不仅如此,杜如归还为馨妃的事情拉拢到一个同盟。而自己,在重审宋氏一案的事情正式昭告天下后,还要面对太后一面的威逼。
    事到如今,似乎也只能兵来土掩了。
    杜如归将话说尽之后,杜大便出现在李廷恩面前,沉默着将李廷恩送出了诚侯府。
    一回到李家,从平便上来报消息。
    “少爷,我爹先前过来了,说石大人务必让您明日下值后去见他一面。”
    李廷恩看了看黑漆漆的夜空,就知道了石定生的用意。
    想必今日自己在多年不曾有人拜访的诚侯府一直呆到天黑已引起了有心人的注意,就连老师,似乎也心急了。
    以前李廷恩有事会主动告诉石定生,可这一次,李廷恩不得不决心隐瞒。事关重大,又是昭帝亲自交待。对于一个天子而言,他交待臣下办事,臣下未曾告诉他的消息便告诉了老师,想必任何一个天子都不会舒服。
    李廷恩望着天空在心里叹息了一声,疲惫的揉了揉鬓角,一声不吭的回了寝房,倒头在软枕之上便昏昏沉沉的睡了过去。
    作者有话要说:比原定时间晚了,主要是360浏览器不好使啊。待会没有了,今天元宵节,家里长辈都来了,实在没办法再写了。祝大家双节快乐,一定要开心幸福喔。大家晚安
    ☆、第73章
    对石定生,李廷恩曾犹豫过是否要将杜如归告诉他的话都说出来。
    他先用馨妃的事情试探了一番石定生的态度。
    石定生得知馨妃是杜如归一手安排入宫用以挑拨寿章长公主和王太后与昭帝的关系时勃然大怒,“这个杜如归,就是个女人,就是个女人。他竟为此……”石定生气的浑身发抖,“诚侯府世沐皇恩,岂有此理,岂有此理。”
    见到石定生的反应,李廷恩彻底丢弃原本的打算。
    无论如何,石定生这样的三朝元老与自己对皇权的认知都是不一样的。在石定生眼中,也许对昭帝作为有所不满,他可以明哲保身,却觉不会做出任何对皇权不敬的事情。
    杜如归安排馨妃入宫,只是死了一个妃子,就让石定生勃然大怒。若让石定生得知王太后对昭帝至少下了八年的蛊毒,石定生会如何?
    石定生会不顾一切急切的就将这件事情掀开,他会赤膊上阵。然后这些都与自己的打算不符。
    石定生气结的骂了几句,看了眼李廷恩,颓然叹息,“罢了,杜如归敢将此事告诉你,就是知道咱们师徒都拿他没法子。就算当年没有此事,以太后的性子,以皇上的性子,迟早也会走到这一步。”
    见过石定生后,李廷恩就在家闭门研究昭帝给他的卷宗。
    眼前的形势,看似别人口中讲述的都是真实,换了一个人后,答案可能又会有天翻地覆的转变。他已经无法单凭对人的了解去相信任何人口中所谓的真相。也许自诩知道真相的人没有说谎,但很有可能他们本来所以为的真相并非就是真相。
    犹豫了两日之后,李廷恩最终还是派了下人去将屈从云传了个口信。
    既然冥冥之中他是从屈从云口中第一次知道苗巫重现大燕的事情,如今的事情又与苗巫有关,他只能物尽其用,屈从云当年利用他挡灾,眼下也该还掉这个债了。
    屈从云很快就要入京,朱瑞成织云锦的事情却进展的异常顺利。
    为了酿酒一事,李廷恩拉拢了果毅侯府与沐恩伯府。安原县主万孜瞳对付华麟的痴迷果然并非空穴来风,付华麟找过万孜瞳之后,少府寺很快就主动叫人去了沐恩伯府,办好了酒牌。
    李廷恩遵从石定生的嘱咐,将此事交给了朱瑞成。
    在与果毅侯府这些京城权贵的交往中,朱瑞成表现的如鱼得水一样自如,连万重文对朱瑞成在经商上的天赋都赞不绝口。不仅酿酒的事情进展顺利,朱瑞成还成功的为织云锦成为贡品找到了一条路。
    这一日,瞅准空子,满脸喜气的朱瑞成就找到李廷恩,告诉了一个消息,“酿酒的作坊已经找好,就在城郊的清泉村,我打算在那里再开一个染布作坊。若织云锦的事情进展顺利,就可以将布送到京里再染。”
    朱瑞成都已经这样说了,李廷恩当然明白织云锦成为贡品只怕已j□j不离十,他没有过多的说辞。既然将事情交给朱瑞成,就要给予信任。
    朱瑞成今日的话格外多,一点没有早前的沉稳,倒像是个絮絮叨叨的少年。说了半日口干舌燥之后,他才敏锐的察觉到自己的话似乎有些多了,他自嘲道:“上了年纪,人便唠叨了些。”
    织云锦成为贡品是朱家几代人的夙愿。李廷恩很能明白朱瑞成的这种心情,他不以为意的摆了摆手,示意自己明白,很快话锋就一转,“姚家那边如何?”
    “啊……”朱瑞成愣了愣,捏着茶盖的手就停了一会儿,为难的道:“廷恩,姚家那头,只怕要的分子有些多了。”
    朱瑞成善于应酬不同的人,这些日子,连宫中的太监都被朱瑞成打点的妥妥当当。有现成的酒方子,有办好的酒牌,还有背后撑腰的权贵,朱瑞成却偏偏在提到姚家的时候就这幅模样,李廷恩约略就明白内情了。
    他心底哂笑一声,端起茶轻轻吹了吹面上的浮沫,面色不变的问,“他们要多少。”
    说起这个,朱瑞成实在觉得有些为难。在接触到诸多权贵搭建起自己一个人脉之后。说实在的,朱瑞成实在不觉得如今失去了顶梁柱姚太师后的姚家有什么地方值得让人畏惧。直白一些说,姚家眼下唯一能依靠的就是姚太师留下的名声,若让别人知道姚家为点银子与自己这样的商人天天争执不下,自己倒无所谓,姚家只怕要得不偿失。
    要是别家,酿酒的生意有沐恩伯府还有果毅侯府在背后撑着,朱瑞成未必不敢用用手段,偏偏是姚家,李廷恩以后的岳家。朱瑞成面对姚家的咄咄逼人,手段不能使,言辞不能锋锐,连打发下面的管事去谈都怕姚家人误会,只得日复一日的与姚家束手束脚的磨缠,他也早就憋不住了。
    眼下李廷恩问起,他想了想,还是说了实话,“姚家的意思,他们给了最要紧的酒方子,得占一半的分子。”
    “一半?”李廷恩挑了挑眉,脸上并无怒色,只是喝了口茶淡淡道:“好大的胃口。”
    得知这酒的作用后,在自己的暗示下,连万重文都只能丢掉原先的打算,只占两成的分子,要将更多的分子挤出来去安抚别的勋贵世家。姚家如今犹如一座空中楼阁,全靠姚太师的余威撑住下面腐朽的几根大柱,随时都可能轰然倒塌,却偏偏狮子大开口的提出这样一个分润的法子。
    简直是要钱不要命了。
    朱瑞成见李廷恩说了一句话后便端着茶沉思,就主动道:“廷恩,我再试试罢。”
    说到底,这桩婚事是不能轻易毁弃的。不是万不得已,朱瑞成一点都不想与李廷恩将来的妻子发生任何误会。
    李廷恩很明白朱瑞成的意思,不过这件事在与姚家自己,姚家上下若一心固执己见,要从这件事里捞足银子,朱瑞成区区商人,是说服不了他们的。
    姚家人,还活在过去的荣耀里。
    他食指在桌案上有节奏的轻轻敲了两下,淡淡道:“我去一趟姚家罢。这些日子辛苦姐夫了,姐夫与万师兄继续料理酒坊的事情便是。”
    听见李廷恩的话,朱瑞成情不自禁的松了一口气。面对姚家从头到脚都流露出傲气的管事并不是一件松快的事情。既然李廷恩愿意接过去,朱瑞成赶紧道:“这事来的还是仓促了些,姚家那头毕竟出了酿酒方子。”
    “姐夫放心,姚家是姚家,姚清词是姚清词。”李廷恩堵住朱瑞成接下来要说的话,喊了下人进来,“告诉从平,让他备车去姚家。”
    姚大太太此时却正在和姚二太太还有姚大老爷姚二老爷说话。
    “二叔,不是我这做大嫂的说胡话,我也是为咱们清词着想。瞧瞧,李家送了点东西上门,咱们不过是想试探试探李家的意思,就是想在他的产业里入个分子,人家就拿个酿酒作坊来打发咱们。这酒和梅瓷还有玻璃的价钱能一样么?这就罢了,哦,到头来,这酿酒方子还是咱们姚家自个儿。咱们姚家又不是没人没本钱,就算公爹没了,在京里找几个会酿酒的匠人咱们还是能找得出的。就这,李家还得拿去做人情,这里送份子,那里送份子,咱们也不是不出本钱,还出了酒方子,给个五成的份子,天天就拿个在县城里经商的姐夫打发咱们,自己连个面都不露。”姚大太太说着扫了一眼面上明显压抑着怒气的姚二老爷,正色道:“二叔,我看哪,人家这位探花郎是根本没将咱们放在眼里。”
    在长兄与正室的面前被大嫂挤兑,姚二老爷这样本就是要脸面的人如何忍得住,他气的狠狠拍了几下案几,怒道:“岂有此理,岂有此理,这门亲事不做了,叫人退亲去。”
    他这句话一出,姚大太太脸色立时就变了,就连一直端庄从容坐在边上的姚二太太都情不自禁的看了一眼姚二老爷。
    “胡闹!”从姚大太太将人叫来开始就阴沉着脸的姚大老爷听见姚二老爷说要退亲,气的将手里的茶盅往桌上一丢,叮叮当当的响声让本就心虚的姚大太太忍不住缩了缩脖子。
    “这门亲事是爹临终前定下的,就算你是清词的亲爹,这门亲事,你也休想毁了。”姚大老爷等着姚二老爷,“石大人他们来之前爹是如何说的?”
    姚二老爷梗着脖子不吭声。
    姚大老爷没有给弟弟留脸面,冷冷道:“爹说过,若石大人答应这门亲事,哪怕李廷恩突然死了,清词也只能在家守望门寡。谁要敢悔婚,谁就滚出姚家,不许再给他老人家上一炷香。”他横着姚二老爷,逼问道:“老二,你还记得这话罢。”
    姚二老爷爱风花雪月,平生最怕的就是亲爹和这个大哥。他心中其实也明白这件亲事无论如何毁不得,方才不过是被姚大太太的话架住了,为脸面才丢出这么一句话。此时被姚大老爷一通教训,连姚太师的遗言都拿出来,他登时脊梁骨都软了半截,讷讷道:“大哥,您这话说的。清词的婚事是爹临终前做的主,我哪会,哪会真的就不做这门亲了。”
    姚大老爷脸上的神色依旧不好看,只是道:“你记得就好。”说着他不着痕迹的看了自己的妻子一眼,“往后家中再有人提悔婚的事,就自己收拾了东西滚出姚家!”
    见姚大太太与姚二老爷脸上都红了,屋里气氛陷入凝滞,闷不吭声的姚二太太赶紧插了一句话,“清词是公爹的眼珠子,又是个探花郎,年少有为的。往后清词的好日子还在后头,咱们家如何能做出悔婚的事情。老爷也就是心疼清词,这才一时说岔了嘴,大伯,您别见怪。”说着姚二太太就看着姚二老爷,柔声道:“老爷,您快给大伯陪个不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