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重生农门骄 > 第30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0节

    李桃儿一家回不回来对李家上下影响都不大。李大柱与李二柱自然欢喜这个大姐回家,林氏当年曾经被李桃儿照拂过,也感恩的很。因李桃儿留在范氏的院子里照顾范氏,胡威带着两个儿子住在客院,林氏不便过去,就常常叫丫鬟去把两个外甥领到自己的院子里来,用自己的份例拼命给两个孩子补身子,还做了好几身衣裳。
    听说过不久李桃儿一家是要搬出去的,林氏就开了匣子,打算找几件首饰拿出去当了,好给李桃儿帮帮忙,结果被侄女林翠翠给拦住了。
    十三岁的林翠翠性格一点不像林氏,说起话来又脆又快,晓得林氏要当东西,她就埋怨道:“姑姑,您这是做啥。这都是表哥孝敬您的,您给当了,叫表哥咋想。再说表哥都答应了给大姨把一切准备妥当,您还搀和,不是信不过您自个儿亲儿子。”
    林氏没想她一片好心可能会被人曲解,吓得立时将匣子合上,神色怏怏的辩解,“我这不是想着也给廷恩省些银子,也给表表心意。”
    “那还用您表心意,表哥就是您亲儿子,他办的事儿,不就是您的心意。您也省不了银子,您首饰少了,表哥又孝顺又聪明,他还不晓得,一准儿得去给您买更好的回来。”林翠翠很认真的给林氏分辨。
    林氏早就觉着自己的首饰衣裳都太多了。就是早上厨房多上两小菜,她还觉着浪费。听林翠翠说李廷恩会去给买更好的,她彻底打消心思,“这还买啥,我一把年纪,能穿多少,戴多少。唉,以前在乡下,你姑爹给我雕一根木头簪子,我不是也用了这么多年。廷恩这孩子,就是爱花银子。”
    “表哥能花也能挣啊。”林翠翠笑嘻嘻的两只手托着圆圆的下巴在林氏对面坐下,不大的眼睛里飞扬的全是崇敬的神采,“人家都说表哥是星宿下凡投胎的。这能中举人的多了,可像表哥这样中了举人没多久就置下这么一大片家业的可没有。”
    林氏看着林翠翠小嘴巴呱嗒呱嗒,忍不住伸手戳了她一指头,“一说廷恩,你就这模样。”
    林翠翠不好意思的吐了吐舌头,“我都是听别人说的。”
    “好。”听别人夸儿子,总是能让一个当娘的心情愉悦,林氏满脸是笑的逗她,“明儿你表哥要来姑姑这儿用早饭,你要过来一道吃不?”
    林氏给林翠翠的丫鬟青苗眼睛就亮了亮。林翠翠却一口拒绝林氏,将头摇的飞快,“不成,表哥是读书人,我就是个乡下丫头,我要跟表哥在一道吃东西,我得憋着气儿,那多不痛快。”
    看她苦着一张圆圆的讨喜脸蛋,林氏哈哈笑,欢喜的拿出匹朱家送来的青萝色缎子给她,让她自个儿做几件衣裳。
    在林氏那儿过午饭,看着林氏歇了午觉,林翠翠才叫青苗抱上缎子往自个儿小院走。到拐角的地方,被李心儿拦住了。
    “李翠翠又上你那儿去了,你赶紧避避。”李心儿冷着脸站在中间。
    本来蹦蹦跳跳的林翠翠一下就焉了,上去抱着李心儿胳膊撒娇,“二表姐,你说我是不是撞啥东西,她最近咋老缠着我,不是瞧着我就憋火么。”
    李心儿白了她一眼,任凭她吊在胳膊上,眼里都是笑,脸却绷着,“我咋弄的明白,是不是你私下讨好她去了?”
    林翠翠嘟囔道:“我又不是傻了。我还记得呢,前年她回门,正好撞上我爹把我送来,她一见我拎着个破包袱就叫我给她捧着裙角。好几个丫鬟跟在她身后转,她还要指使我。完了晓得我是姑姑的亲侄女,一听我名字,还非得吵着要姑姑给我改个名儿。打那以后,她回来一回我都绕着她走,她撞见我还鼻子眼儿都是歪的。”
    一想到李翠翠歪着鼻子眼的模样,李心儿再也绷不住,扑哧笑出了声。
    “成了,晓得你不想见她,我这不是来给你报信。”李心儿眼珠子转了转,“要不你跟我去珏宁那儿玩去,她不敢上珏宁那儿找你。”
    林翠翠觉着奇怪,“表妹还小呢,她咋会怕表妹。”
    一说这个,李心儿开口就是酸味儿,“你不晓得罢,她以前招惹过珏宁,结果被廷恩收拾了,打那以后,她离珏宁远的很。看着珏宁她都避着走。”
    林翠翠是在李廷恩走后才被林氏接到李家的,她在李家呆了快两年,还没听说过这段往事,闻言立时露出了好奇的神色。
    李心儿觉着对这表妹也没啥好隐瞒的,就近寻了间屋子,叫跟着的丫鬟都候在外头,给她说了起来。
    “李翠翠以前看中朱家的一个少爷,就是咱往后的大姐夫的亲弟弟。后头大姐夫瞧中三姐,上门提亲,家里应了,她就不能嫁到朱家去了。没多久屈家不晓得咋的又来提亲,廷恩先说那不是个好人家,让家里不要答应。爷他们都听廷恩,就把媒人给拒了。李翠翠心里就憋着火,在家又哭又闹的,非说是廷恩看不得她好,又说是大伯娘给大伯添了个弟弟,廷恩心里不舒坦,才想法子害她。爷气的把大伯叫去狠狠骂了一顿,烟杆子都给打断了。大伯挨了爷的收拾,回去就骂她。骂的狠了,她心里就嫉恨上了。廷恩在镇上念书,家里大人各做各的活,我和三姐要去看金银花地,她就趁着都没人的时候把珏宁抱出去,要把珏宁给扔村里后山上。”
    “啊?”林翠翠吃惊的捂住了嘴。
    李心儿提起往事依旧气的咬牙切齿,“她走到山脚下兴许是害怕,又把珏宁给抱回来了,还叫珏宁不许告诉家里人。结果村里有人瞧见她抱着珏宁出去过,一时口快跟回家的廷恩提了几句,廷恩哄着珏宁说了实话,才晓得了这事儿。”
    “那,那表哥咋做的?”林翠翠小心翼翼的探问。
    “廷恩抱了珏宁先是找了爷,跟爷说按规矩李翠翠这样害自家亲妹妹是要送去清修的。可不能随便往外送,传出去丢李氏一族人的颜面,是以他想出银子给族里修个家庙,把人送进去念几年经。爷不答应,廷恩说要去找太叔公。李翠翠直接给吓得发了热,整个人烧的糊里糊涂的,廷恩都没松口。后头是大伯和大伯娘过来求情,大伯娘差点都要跪地上了,廷恩这才答应。不过廷恩还是给太叔公说了这事儿,然后太叔公叫了族里一个叔婆过来用大竹板子给了她五十个手心。那一双手,都肿成猪蹄了。”
    李心儿一脸得意的看着林翠翠张大嘴合不拢的样,笑道:“傻了罢。打那以后,她的亲事儿,大伯他们再过来问廷恩的意思,廷恩就不肯开口了,只说让大伯他们做主。后头不晓得咋的,还是让她嫁了过去。我听娘私下嘀咕过,说李翠翠的嫁妆原本廷恩打算给四百两的,最后只给了二百两。李翠翠嫁到屈家去,日子过得不好,见天回来哭,她哭十次,廷恩看在大伯他们份上能理会她一次,打发人去屈家说几句。大伯娘为她,不晓得给娘赔了多少回罪。就她还觉着自个儿了不得呢。”
    林翠翠眼睛发直,喃喃道:“表哥可真疼珏宁。”
    “那是。”李心儿气哼哼道:“他就把珏宁当眼珠子,打那后,咱家就没人敢招惹珏宁,李翠翠看着珏宁就躲的远远的。我娘对她的心也比早前淡了,以前我娘多心疼李翠翠,一个劲儿说大伯娘咋帮她在人前说话,咋做活时想方设法照顾着她,咱得记情。可李翠翠要抱着珏宁给丢山里,娘就心寒了。你到家里来了这么久,你也见着了罢,她说陪娘说话,娘好吃好喝叫人拿出来,可多余的话娘是不肯帮她说的。这回也不晓得她又是惹了啥事儿,老往家里跑,一趟趟的过来,我拦了好几回,没想又转到你头上去了。”
    李心儿在家里最瞧不上的人就是李翠翠,这会儿说起来也没避忌,“我琢磨着她见不到娘,又晓得我不会理她,三姐闷着心思绣嫁妆,指不定是把主意打到你头上,你可长点心。”
    “找我?”林翠翠吃惊的指着自个儿的鼻子,努力把眼睛瞪大些,很认真的道:“我就是靠着姑姑有眼下的好日子过,说到底我又不是李家的人。我以前差一点饿死,我爹都想把我卖出去做丫鬟换碗饱饭吃呢。找我我也没法子。”
    李心儿也觉着对,想了想道:“兴许是想你给娘带带话。不过咱家做主的是廷恩,廷恩不乐意搭理她,娘说话也不算数。”说罢她摸了摸林翠翠的圆脸蛋,“瞧这脸圆的,你这些日子跟着娘吃不少好东西罢,娘可真是偏心眼,一天到晚只叨咕说没早些找着舅舅他们,叫你差点被卖了,有好东西都给你了,咋不想想我这亲闺女。”
    “这不你和三姐要嫁人了,姑姑怕你们吃胖了姐夫不喜欢。”林翠翠笑嘻嘻的去拽李心儿胳膊,头靠在她肩上,“二表姐,你放心,我晓得姑姑心疼我呢,我一准儿不会被别人说几句就动了心眼去给姑姑找事儿。要不是姑姑,林家指不定都卖多少孩子出去了,我都记得。”
    李心儿十分喜欢这个伶俐讨喜的表妹,忍不住想逗逗她,“翠翠,娘这样稀罕你,你想过嫁到咱家来一直陪着娘没?”
    林翠翠吃惊极了,“二表姐,我都十三了,天赐他们几个可都还小呢。”
    李心儿翻了个白眼,“谁说天赐,我是说大哥。要不你做我嫂嫂?”
    本来是玩笑的话,可林翠翠立时坐直身子,神情郑重的看着李心儿道:“二表姐,我晓得我留在李家有人说闲话,就是这家里的下人背地里都说姑姑有旁的心思,要不就是我家怀着心眼。我不瞒你,我家里头是有人心里揣着念头,我也想过好日子。可有一条我明白的很,我配不上表哥。表哥是文曲星降世,他打小读书挣银子样样都行,他整天坐的是书房,念的是诗词,用的是笔墨,惦记的都是我一点不明白的大事儿。我呢,我就是个乡下野丫头,家里没饭吃的时候我带着弟弟妹妹掏鸟蛋,挖野草根,跟村里小子们打架抢着捡一块牛粪。我一个大字儿都不认识,我只会烧火做饭打水捡柴火。我过上了好日子,天天想的还是今儿吃啥,明儿喝啥。别说是那些大官家的姑娘,就是大表姐夫家几个庶出的妹妹,人家来了跟我说几句话,我都听不明白。”
    突兀的跟林翠翠说这个话,李心儿心中未尝没有一两分试探的意思,此时听到林翠翠坦承的说辞,她心里有些愧疚,拉了林翠翠的手承诺道:“翠翠,你放心,娘既然把你接过来,廷恩也答应了,那以后娘肯定就能给你挑一门好亲事。”
    “那可不。”林翠翠伸了个懒腰,眨眨眼笑嘻嘻道:“我来的时候我娘就跟我说了,叫我好好听姑姑的话,说我前头几个姐姐都没这个命,就我有这福气,将来一定更能过好日子。我想表哥都白供我一年多好吃好喝的了,将来肯定不能舍不得给我添添妆。我一点都不担心。”
    “厚脸皮的丫头。”李心儿被林翠翠理所当然的样子弄得没脾气,伸手到她腋下去挠她。
    林翠翠嘻嘻哈哈笑着往边上躲,两人正闹成一团,忽然听见丫鬟在外面着急忙慌的敲门。
    “四姑娘,表姑娘,屈家出事儿了。”
    李心儿一脸不耐的开了门,瞪着丫鬟,“屈家出事儿你叫我做啥?”
    “四姑娘,屈家几位太太哭着上门找大姑奶奶,大姑奶奶带着她们去二太太屋里了,没人拦得住大姑奶奶,大少爷去了向家,几位老爷回乡下族里商量金银花茶的事儿,萍儿姐姐叫咱们赶紧来找您过去。”丫鬟急的一头一脸的汗。
    “李翠翠!”李心儿听完话,火冒三丈,卷了卷袖子气冲冲去了林氏那头。
    林翠翠在后面喊了两声没喊住,赶紧对丫鬟道:“快去找大表姐过来。”
    作者有话要说:好吧,那啥,我有一段删了重写,于是这会儿才发,郁闷。
    ☆、第45章
    李廷恩今日过来,是与向尚商量生意的事情。竹炭生意被大江南北越来越多的人效仿,利润不再如之前,好在向家是最早做这生意,这才能让向家在与各方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然而,继续开拓其他产业已经是迫在眉睫。也许在别人眼中,李廷恩眼下的身家已足够他吃喝,可作为一个要走仕途之路又缺乏家族根基的人,这些是远远不够的。
    好在过去的五年间,他低价买下了大批的工匠。这些匠籍人在大燕地位不高,许多人做工匠,图的就是找门手艺能养活自己和一家人,不过不是个个工匠最后都能自立门户。学徒日子不好过,师傅们轻易不会将手上的真功夫交给徒弟,教会了徒弟,青出于蓝后就会饿死师傅。也有天赋出众的艰难学成出师,没有名气,还有同行的忌讳妒恨,加之普通工匠的卑微地位,许多人可能血本无归,最后辗转成为奴籍。
    这种人卖身时候大多年岁已大,还拖家带口,没有被人牙子精心调/教/过,许多人家并不愿意买这种人来使。至于他们的手艺,大户人家要请的是那些有名望的老师傅,请这些连妻儿都养不活要自卖的有何用。
    不过李廷恩不在乎这个,有名气的工匠也是一步步从底层爬上来的,那些人目前的他也招揽不起。但量变的太多也会引起质变,大量搜罗基础人才,里面总会有点真金。还有道士,根据李廷恩前世做的收藏生意,他就发现,凡是古代奇货可居的一些特别珍品,许多都与道家有关。道士原本可以成为古代科技兴起的源点,只可惜无人重视引导,最后他们都走向了另一条路。
    自从中了秀才,李廷恩就开始不遗余力的用大笔银两从人牙子手中搜罗底层工匠,并出银子给数家有名的道观,有钱能使鬼推磨,关在荒山野岭一心研究炼丹成仙的道士也是要吃饭的,他们还没修炼到餐风饮露的境界。李廷恩用银子资助道士们做各种实验研究成仙之道,虽说这样做花钱如流水,差点在当初让他买宅子时入不敷出。然而一切最终都是值得的。
    “师兄,你瞧瞧……”李廷恩将一个锦盒放在向尚面前。
    向尚打开一看,眼睛都直了,“这,这是,巧夺天工,巧夺天工。”向尚将锦盒中大拇指大小的宝瓶拿起来,眼珠几乎都要掉出来了,口中停不住的啧啧惊叹。
    小小的宝瓶,不同世面上所见的从西域而来的琉璃,色彩艳丽却模糊不清夹着许多杂质。面前这个上窄口下宽底儿,曲线流畅的宝瓶,通体盈澈,透明无色,简直是毫无瑕疵。最重要的,是小小的宝瓶中,竟然盛开着一朵妖娆的桃花,宝瓶上没有一丝缝隙,而桃花,依旧肆意绽放。
    向尚忍不住深吸了一口气,觉得屋子里都仿佛全是桃花的香味。
    “廷恩,这花是真的,你从哪儿寻来此等琉璃?是异域人给的?”向尚很有些艳羡李廷恩的好运气,觉着面前这位师弟着实好运,总能碰到一些手中有珍品的异域商人。
    看到锦盒中两个白瓷描梅茶盅依旧静静躺在那里,并不被向尚看在眼中,李廷恩微微一笑,将一个茶盅拿出来,左手直接贴在杯壁上,没有用盅底,右手拎起边上的茶壶流畅的泄了一杯茶水。
    “廷恩,小心烫着手。”向尚见了大急,这可是滚烫的沸水,读书人最要紧的就是一双手。
    李廷恩微微一笑,将茶盅端过去递给向尚,“师兄试试。”
    向尚不明所以的看着李廷恩,还是伸手试探着去摸了一下杯壁,触碰之后,向尚脸上全是惊愕,他又连连伸手摸了好几下,最后干脆将手停在杯壁上,片刻后他摇了摇头,叹气道:“廷恩,你这都是从哪里寻来的好东西。”
    李廷恩将白瓷梅花茶盅搁在几上,笑道:“不是寻的。这桃花宝瓶,并非是琉璃,应该称为玻璃,乃是三清山上泰和观的道士们所制,瓶中不是真正的桃花,是他们以管在玻璃未凝时吹制而成。至于这梅花白瓷杯,是我早前买下的一个宋姓工匠烧制出来的,是一种新的瓷器品种。”
    “你说这是道士弄出来的?”向尚神色古怪的将宝瓶拿起来看了看,又端起梅花白瓷杯,“这是你手底下的匠人烧制的?”
    李廷恩很肯定的点头,“玻璃宝瓶与梅花白瓷杯的制作之法,如今都在我手中。”见到向尚眼中一下熠熠生辉,他莞尔笑道:“师兄可动心?”
    “当然。”向尚激动的搓手,连声感慨,“廷恩,你小子,我就说你几年前考中秀才就连着往三清山上跑是有名堂。眼下大燕拜佛的人多,那群道士天天闷在深山老林里炼丹炼药,就没见一个成仙的,轻易还不乐意搭理人,就你小子跟群老道士有交情,外头人还说你有心思想要做道士呢,还有人说你买那些下三流的工匠是钱多烧的,哈,敢情你小子是在这儿等着。”
    李廷恩闻言,但笑不语。
    世人都小看了道家。道家原本是汉人土生土长的教派,里面包罗万象,建筑学,生物学,医学,天文学,化学等等,其实都包含在道家知识里面。可最后,道家被外来的教派击倒了,在以前那个时空如此,在如今这个时空仍旧如此。道家主张清净无为,佛家喜欢普度众生,难怪道家最后丢失了根底,渐渐没落之后只能隐居在深山老林之中。
    当然并不是任何人找到几个道士,买下几个落魄的工匠就能获得回报。可自己有空间,幸好自己前生是搞收藏的,空间里自然不止是收集收集物种,也会放着前生收藏的各种书本典籍。要知道,在收藏这一行业中,有的时候,完整的文字书本比任何一种藏品都珍贵。这些典籍以前自己是想囤积起来在合适时候放出去卖个高价,这一世么,摘取其中一些与道家有关的出来,就足够让那群一心修道成仙的道士们将自己引为知己了。就算道士们要吃饭,他们也不是谁的银子都肯收的。
    至于底层工匠……盛名已久的巨匠易有固步自封停滞不前的毛病,底层一心想往上爬的匠人们却不同,只要自己给他们一点启示和模糊的线索,再给一份丰厚的利润回报,为了让家人过上好日子,他们会不眠不休疯了一样的去尝试。比起上一世那些科研人才,这种成本和利润率的对比,简直惊人。最要紧的是,自己有他们的卖身契。例如这个可以隔温的梅瓷,其实就是上一世的毛瓷。然而上一世曾经无数人坐拥先进科技想复制已销毁掉烧制数据的毛瓷都不能成功,这些底层工匠们却根据自己错杂的提示,在经过近两年艰苦的反复尝试后,成功的烧制出来了,甚至比毛瓷更出色。或许这与瓷器本就是传统艺术有关。对于这些已显示出巨大研发创新能力的工匠,李廷恩可以给他们最优厚的待遇,但绝不会让他们赎身。
    看李廷恩神色平稳,向尚有些坐不住了。玻璃与瓷器,这可不同于竹炭,竹炭再挣银子,烧制的方法很容易被人揣摩出来,只要有银子,多起几个窑口,请几个老烧炭师父,用不了多久就明白其中关窍了。而且竹炭在冬天才是大量卖出的旺季,一年剩下的三个季节,都只能卖些零碎,一些十分挑剔又有本钱的人家会买竹炭去给太太姑娘们做些精致的膳食,或是宴客时用以烤肉。
    而瓷器与玻璃,不仅用途广得多,价值更在竹炭百倍以上,甚至这种胎薄细腻,触手温润如玉,更能隔绝水热的瓷器有很大的可能被选入贡品之中。还有玻璃,琉璃本就非一般人家能用得起,玻璃比琉璃更清透光滑,内中居然还能吹制出惟妙惟肖的桃花,皇宫大内的妃嫔们,谁会不愿意在宫殿中摆出这样一个大大的宝瓶。
    向尚越想越觉得心头火热,眼巴巴的看着李廷恩,“廷恩,向家这些年可没亏你。”
    李廷恩食指在几上轻轻敲了两下,对向尚,他没必要拐弯抹角,“玻璃生意,泰和观的道士要占一成,这是我当初与他们说好的。剩下的我占两成,两成给石家,一成给付家。至于梅瓷,我要两成,石家一成,万家两成,其余的,师兄自个儿拿主意罢。”
    按这个分法,最后不管是玻璃和梅瓷向家至少都能做主四成。可向尚很清楚,一个竹炭,做到风生水起后向家都不得不分薄一部分利润出去,就如同郑家,即便医馆开遍半个大燕,靠医术结交无数名门,金银花茶这种独一无二的生意做出来后,依旧出去许多份子。
    吃独食,太遭人嫉恨了,至少向家与郑家吃不起这个独食。
    向尚蹙眉想了想,“石家是你这会儿的恩师,石大学士名满天下,永溪石氏更是传承近五百年的望族,你给他们多分几成都无妨。可万家与付家是什么来历?”
    “付家是老师的岳家,师母出身京中的果毅侯府,如今的果毅侯乃是师母嫡亲兄长,爵位传到他身上是最后一代袭爵。可师母的侄儿付华麟现为戍卫京城的天破军左都督。”
    李廷恩掸了掸袖口,见向尚脸上的神情从不以为然转作郑重,接着道:“我有一姓万的师兄,出身江北沐恩伯府,他以前曾在老师跟前学过时文,后回家掌管家业。这趟拿着老师的书信出去游学,我才知万家世代都是皇商,后宫妃嫔用膳所需的杯盘,有半数都是万家所供,不过沐恩波府一直呆在江北道盛产瓷土的昭宁,不为人所知罢了。沐恩伯府现今还有一位身份贵重的老姑太太,正是宫中辈分最尊的宁安太皇太妃。”
    听完这两家的来历,向尚立时就明白李廷恩为何要拉上这两家,一家能帮忙走通贡品的路,一家可以震慑住各方觊觎的宵小。他想了想,立时道:“玻璃生意那里,付家少了,再从我这里分一成出去,向家只有两成,舅舅家半成,旁的,我拿去打点。”
    “不必。”李廷恩拒绝这个提议,“师兄,我明白你的心思,可付家和一般人家不同,付家为功勋世家,他们需要银子,却又不缺银子。看在老师的份上,这一成,在没见到玻璃的利之前,他们肯收。多的,以咱们如今的身份地位,他们不会要。就是万家,若非家中本就是皇商,这两成,我也不敢给。”
    向尚就明白李廷恩的意思了。有时候,送东西,也是要看人情的。身居上位的人,收你的东西,是看得起你。要就是个没有跟脚的商人,你就是捧着白银百万两送到付家和万家去,人家也不会搭理你。
    李廷恩见向尚若有所思,又点了一句,“师兄,付华麟执掌天破军,行的是护卫天子之责。”
    这一句话,扎扎实实让向尚背后浸出了一层冷汗,他连连点头,“好,就依你说的。你借借石大学士的名头将这些人打点妥当,旁的路子,交给我。”
    以前的向尚,绝没有这个底气,不过制冰与竹炭生意,让向家在很多路子上结交了不少人脉。李廷恩明白向尚不是个信口开河的人,当即点了点头。
    大事一说完,向尚脸上就带出几分赧然,有些话他想了想,还是觉得早些说出来妥当,尤其是今天见到梅瓷与玻璃之后,“廷恩,兰婷的事情,你别见怪,爹和我都没有在这事儿动过心思。”毕竟是亲妹妹,向尚不好说的直白。
    李廷恩似笑非笑的扫了一眼向尚,“师兄这是何意?”
    向尚看李廷恩颇有几分油盐不进的味道,黯然道:“廷恩,你别怪我娘。我娘这两年是在你身上动了些心思。可她也是真喜欢你,并没有携恩图报的意思。说实在话,向家这几年沾了你不少福气。娘只是心疼兰婷。兰婷是她年近四十才生的女儿,早早就开始为她存了两间库房的嫁妆。她一心要给兰婷找个好人家,谁晓得打前年开始,我姑姑就时常回门哭诉日子难过。我也跟你说过,我姑姑当初是为了向家的产业才嫁出去,她婆家这几年败落下来,我那表弟性子文弱,撑不起家业。姑姑怕儿子被欺负,一直求我爹把兰婷许给表弟。爹觉着以前对不起姑姑,心里意动的很。我娘生怕爹哪天就将兰婷拿去还兄妹之情,这才把主意打到了你身上。”
    李廷恩听完只觉得好笑,“若沦落到用女子的嫁妆养活婆家上下,这个家里的男人走出去也无颜见人。”这话虽没明说向老爷糊涂,也差不多了。
    向尚只觉得脸上火辣辣的,“唉,爹他年纪渐大,这几年想事情心肠越发软了。”
    其实向夫人的想法,李廷恩根本不放在心上。向夫人打主意也好,动心眼也好,根本于他无碍。不过李廷恩很满意向尚主动将事情说破,就顺口点了一句,“既然令尊觉着当年亏待了亲妹妹,师兄为何不干脆给你表弟找份事做?”
    向尚一时间有点不明白,“那小子身子骨可弱得很,万一累坏了……”那可是姑姑的独子,真出了事谁能担得起。
    “给个合适的机会,要能做下来,他自己能撑起家业自不需要再娶一个嫁妆丰厚的表妹,想必你姑姑也不希望自己亲儿子一辈子直不起腰,只能靠妻子嫁妆吃饭。若做不下来放弃了,累病了,师兄大可对令尊直言,这种拉拔不起来的人,将女儿嫁过去就是祸害女儿一辈子。令尊还是执迷不悟,师兄就多给你表弟些机会,几次失败下来,想来就会有好消息。”李廷恩笑微微给向尚出了一个好主意。
    “这多几次,人都要……”向尚话没说完,看了一眼李廷恩,已经明白话里的深意了。
    他想了想,咬牙下定决心,“表弟再亲,亲不过兰婷,也罢,等姑姑换了心思,我再出点银子送姑姑两个庄子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