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在你眉梢点花灯 > 第174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74节

    只不过,忠勇军既已“效忠”了琮亲王府的王世子,这时候便决不能为忠勇侯陈情,决不能给忠勇侯冠一个精忠报国之名,否则怎么让人相信曾跟着忠勇侯的这支大军今日跟着三公子造了反呢?怎么成就忠勇军的“叛军”之名呢?
    云洛思及此,一时间竟觉得这无上权力的争夺实在是肮脏不已。
    宗室看他不语,再接再厉道:“且再说,便是宁侍卫拿出的这张布防图,也是年初您与宣威将军一同从兵部库房窃来的吧?盗窃之物,如何为证?”
    “正是了,臣分明在置疑明威将军为何会闯禁令,会擅自调兵,宣威将军与宁侍卫却非要在这扯什么忠勇侯的冤情,只怕是顾左右而言他。”
    “陛下!”几名宗室同时道,“还请陛下即刻下令,将今日一应作乱之人,包括王世子,明威将军,裴阑大将军等一并押回绥宫详审。”
    昭元帝听了这话,本是不置可否,正是这时,一名殿前司禁卫来报:“陛下,张岳将军招了。”
    “张岳说了什么?”一名朝臣急问。
    “将军他说,今日作乱,乃是陵王与八位将军合谋而之,其中……裴阑将军也在其中。”
    “张岳可提了世子殿下与明威将军?”
    “这个……倒是没提。”禁卫道,“但张岳将军说,世子殿下陷在明隐寺时,明威将军与裴阑曾带了五万兵马来救,裴阑将军就是在那时叛变陵王的。”
    众人一听这话,俱是面面相觑。
    明威与裴阑不是为勤王而来的吗?如何以五万人救一人?
    “这就是了!”宗室中为首的一任道,“陛下,明威将军口口声声称自己为勤王而来,为何竟第一时间带兵去救王世子?便信她所言,她与王世子有婚约,情投意合,然她身为武将,职责在身,哪怕愿去搭救王世子,带上五千乃或一万人足以,如何竟带去了所有五万兵马?只有一个解释,明威与裴阑的这五万人,效忠的根本不是陛下,他们自始至终效忠的只有一人,便是与陵王殿下合谋的王世子殿下!”
    昭元帝听罢这话,目色一凉,冷声道:“吏部,枢密院,殿前司。”
    “臣在。”
    “暂革云氏女,裴阑将军一职,将他二人带回宫审。”
    “是。”
    “至于昶儿——”昭元帝的目光移向程昶,沉默下来。
    而今太平盛世,天下大权皆在帝王之手,云浠知道,若想救程昶的命,必须在此时此刻,在这天地清风之间,当着列位宗亲与朝臣辩说分明,否则一旦回到金陵,程昶是否作乱,因何作乱,便全凭昭元帝任意冠之了。
    云浠见昭元帝欲派殿前司拿下程昶,足尖往地上的红缨枪一勾,本打算拼一场得了,这时,一名内侍来报:“陛下,琮亲王殿下与裴府的老太君来了。”
    程昶听是琮亲王来了,微微一愣。
    纵然他与琮亲王明面上是父子,但他生性淡漠,除了对云浠敞开心扉,待其他人皆是疏离,久而久之,琮亲王不是没有觉察。
    以至他这次回来,琮亲王除了将手上所剩不多的权柄交给他,别的什么都没多说。
    而今次明隐寺兵乱,程昶这个异世父亲似乎早就料到他会借此时机报复陵王,早早便与昭元帝请了辞——大约也是担心自己在紧要关头被有心人胁迫作质,束了程昶手脚吧。
    众人听闻亲王殿下与一品诰命夫人到了,让开一条道来。
    只见老太君身着将军铠甲,手执红缨长|枪,满头白发高高束起,当先一步走在前,到了御辇前,跪拜而下:“臣妇,见过陛下。”
    老太君娘家门楣极高,是太|祖皇帝那一辈的公侯,她本人更是琮亲王的乳母,与太皇太后走得极近。
    昭元帝见她来了,不由道:“老太君不必多礼。”
    然而老太君竟执意跪在地上,说道:“臣妇今日之所以来此,为的不是自己,也不是裴府,为的是忠勇侯府。臣妇知道,阿汀既闯禁令与阑儿合谋勤王,必当会受陛下猜忌。臣妇此来,是为她作证的。”
    “臣妇早已觉察犬子,即今工部尚书裴铭对陛下有不诚之心。他联合罗复尤、曹源等人,预备行犯上作乱之事,是以臣妇假作病重,将阿汀请来裴府,请她为阑儿指一条明路,这才有了二人联兵勤王一事。昨日陵王举兵于明隐寺,臣妇已将不肖子裴铭之行检举告发于太皇太后,目下裴铭已被关押,此乃——”
    老太君说着,放下红缨枪,从怀中取出一卷布帛,“此乃臣妇逼迫裴铭在狱中写下的血书,其中事无巨细地交代了陵王作乱的前因后果,陛下只要观之,便可明辨忠奸。”
    “然则臣妇将这血书呈于御前,并不是为裴铭求情,他结党营私,作乱犯上,非诛杀不可平民愤;亦不是为裴府求情,裴铭罪孽深重,足以株连九族。臣妇将这血书呈上,只求陛下为忠勇侯府真正昭雪。”
    “昔忠勇侯云舒广戍边护国,尽忠职守,却为奸人所害,以至侯爷与塞北数万将士埋骨黄沙,臣妇每每想起,便五内俱焚。而今忠勇侯之女带兵勤王,何尝不是护君上、臣民于危难?”
    “这正是忠勇云氏一门的铁胆忠魂,切不可一冤再冤,否则叫天下将士如何瞑目?饶是陵王已亡,臣妇仍恳请陛下惩恶除恶,辨奸杀奸,为忠勇侯,为云氏一门真正平反昭雪。”
    老太君说罢这话,将血书交给吴峁,双手伏地,磕头拜下。
    鬓边银丝在山风中飘荡,眼角唇边皱纹遍布,可她的神情却坚韧如常。
    谁说女儿不如男,裴府一府窝囊,只出了这么一位巾帼英雄。
    作者有话要说:  本来想写六千字双更的,写到后面的情节上没法卡章了,今天先放这么多,剩下的明天补全放上来。
    感谢在2020-04-12 17:10:40~2020-04-13 23:27:12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手榴弹的小天使:43023494 1个;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suezzheng、haraheda、小娇娇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我爱小雨点 50瓶;twinkle 40瓶;雪 16瓶;衍丘 10瓶;jzz、糜 5瓶;43023494 3瓶;开心糖、猫小元 2瓶;naive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六五章
    众人听得老太君大义灭亲的呈辞, 唏嘘不已,尚未来得及发一言, 琮亲王道:“陛下, 臣弟这些年一直无所求,唯一心愿不过家人平安, 明婴平安。明婴过去纵然荒唐胡闹的时候,但他如今会搅进这场兵乱,全然因为这些年屡遭陵王迫害所致。”
    “明婴是臣弟的儿子, 他究竟有无野心,有多大野心,臣弟心中清楚。陛下若一定要疑了他,冤了他,便将臣弟与当年一干旧臣一并处置了吧。”
    “旧臣”二字一出, 昭元帝不由顿了顿。
    他与琮亲王是一同从前朝风雨里走过来的, 彼时先帝驾崩得突然, 若非琮亲王带着一帮旧臣帮他稳住了东宫之位,只怕如今高坐龙椅上的人并不是他。
    便说今日深谙圣心的那几个宗室走狗,不正是当年旧臣吗?
    他们眼下帮着昭元帝翦除祸患, 可这祸患也是旧臣之子,就不怕有朝一日自己也得此果报吗?
    琮亲王这话看似云淡风轻, 说出口却有千钧之力。
    几名宗室的脸色俱是一变, 心中都涌上兔死狐悲的之感。
    昭元帝终于有所松动,说道:“平修这话实在多虑了,昶儿是朕的亲侄子, 朕怎么会忍心看他深陷囹圄?”
    “宣稚。”昭元帝道。
    “末将在。”
    “待回宫后,第一时间问昶儿的话,倘他无罪,立刻放他回府,绝不可冤枉了他。”
    “是。”
    昭元帝随后道:“起行吧。”
    殿前司的禁卫抬起御辇,号角在山风中长鸣。饶是昨晚山中残尸遍布,第二日朝阳升起,血色迅速褪尽,群山依旧苍翠如昔,大约世间兴衰更迭,不外如是。
    昭元帝注视着远山,一时默然。
    如果可以,他何尝不愿放过昶儿呢?
    可是不行啊,若昶儿还是从前的昶儿倒也罢了,如今的这个程昶,为人凌厉且清醒,他手上已然掌了权,直至今日又掌了兵,身为帝王,谁敢放他安生活着?
    那个无上尊位只有一人坐得,哪怕程昶没有争权之心,他下头的人便不会因他而争吗?一旦争,就会流血。
    那时程旭与程昶当中但凡有一个人自危,不是东风压倒西风,就是西风压倒东风,朝野便再也安稳不了了。
    皇辇行到山腰一片空地忽然顿住,一名殿前司禁卫亟亟来报:“陛下,太子殿下在前方阻道。”
    昭元帝微微皱眉。
    旭儿?
    他不是将旭儿支去明隐寺了吗?
    昭元帝掀开车帘一看,田泽不知何时带着田泗回来了,两人一并跪在前方的山道上,身后还跟着数名僧人与兵卒,果真是阻拦圣驾之势。
    昭元帝沉声道:“你不去明隐寺审问叛兵,到这里来做什么?忘了朕是怎么交代你的了吗?”
    “回父皇的话,儿臣已去过明隐寺了。”田泽道,一顿又说,“儿臣的确还没有审问叛兵,只因……儿臣还有更重要的事要做。”
    他低垂着双眸,“父皇不是说,儿臣当学着平四海,立升平吗?儿臣以为,若要如此,第一便该做到公正清明。”
    “昨日明威将军擅闯禁令,私自调兵的确不妥,但她之所以这么做,皆因为秉持着一颗忠孝诚义之心。儿臣知道明威此番作为惹父皇生疑,欲为她分辩,奈何空口无凭,是故便去明隐寺寻来这许多证人。”
    田泽说着,兀自站起身,指着当中一名身穿袈裟的人道:“这位乃明隐寺中住持明觉大师,他可以证明昨晚王世子陷于兵乱,明威将军起初并没有带着五万人前去相救。事实上,她担心陛下与宗亲们的安危,将大半忠勇军都交给了裴阑将军,独自带着两千人去寺中寻找王世子。”
    又指着一名身着铠甲的叛兵,“此人乃张岳手下溃逃统领,他可以证明昨晚张岳与殿前司交战之时,裴将军曾带兵前来相助过。但裴将军见殿前司兵力充足,保护垂恩宫绰绰有余,这才带兵回头的,与明威将军一同对敌宣武与怀集的。”
    “试问若不是二位将军一同在明隐寺击退宣武与怀集,我们这些宗室如何安度一夜?”
    “试问若不是二位将军在垂恩宫外大败陵王大军,今次兵乱,何以能够如此快平息?”
    “父皇。”田泽拱手朝昭元帝一拜,“事情的真相,父皇一问这些证人便知。儿臣以为,明威将军非但无过,反而当居首功!”
    田泽其实知道昭元帝早已放下对忠勇侯府的芥蒂,他之所以要革云浠的职,只不过因为她带兵帮程昶罢了。
    这是无法消解的帝王疑心,所以任凭老太君、琮亲王如何分说,都无法动摇昭元帝分毫。
    真正能胜过这圣心的,只有公道与铁证。
    彼时断崖上只有田泽一个人能够离开,他便借机去了明隐寺,找来这些证人。
    这些人中,有寺中的僧人,有叛军士卒,有翊卫司、殿前司的禁卫,甚至还有辅国将军旗下的逃兵,彼此之间隶属不同,绝无窜供的可能。
    田泽顺势跪下:“儿臣恳请父皇为忠勇侯府平冤。无论是——”
    他顿了顿,尔后一字一句道,“无论是今日冤,还是昨日冤。”
    昭元帝目色沉沉地看着田泽,他没想到他一力压下这么多异声后,最后阻在自己面前的竟是最偏宠的儿子。
    良久,他淡淡道:“旭儿,父皇累了。”
    “这些事回宫再说吧。”
    然而田泽执意不起,仍是道:“儿臣恳请父皇为忠勇侯府平冤,今时今日,就在这里。”
    天下大权都在帝王手里,若这些事不在今日分说明白,等回宫后,是功是过便全看君主心意了,这个道理田泽明白。
    “倘是父皇当真累了,儿臣可以代劳。”
    “程旭!”昭元帝终于忍不住呵斥道。
    他荡平祸患,为的不正是他吗?
    他可知他今日保云浠,就等同于保程昶,日后程昶一旦有反心,他作为储君如此孱弱,拿什么与他斗?
    昭元帝肃然提醒:“旭儿,你是东宫太子,你会承大统,登君主之位,父皇的江山,将来会交到你手中,你如何能因这些琐事优柔寡断?”
    “自儿臣回宫后,父皇一直说儿臣当做太子,当承大统,父皇可知道儿臣如何有命做这个太子,如何有命承您的江山大统?”
    “父皇可知道,当年儿臣在塞北,是怎么活下来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