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在你眉梢点花灯 > 第15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59节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帅气的骆驼、逢坂小白鞋 10瓶;限时钟意、谢槲、勤勤恳恳读书、七叁、36609761 5瓶;影月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
    第一四九章
    隔日一早, 老太君病势式微的消息便从裴府传了出来。
    老太君好歹是当朝四品女将军,一品诰命夫人, 朝中的大员与命妇们闻得此事纷纷上裴府探望, 然而到了府门口,府上阍人却称太君的病来势汹汹, 已近弥留之际,眼下她老人家谁都不愿见,唯盼着能再看忠勇侯府的云氏女一眼。
    这也无怪, 云浠小时候跟着老太君在草原上长大,老太君一直将她视为亲孙女,就连云浠与裴阑的亲事也是老太君定下的。后来云裴两家虽因解亲疏远了,但生死面前,旁的恩怨都是无伤大雅的小事, 工部裴尚书又是出了名的孝子, 得知母亲的心愿, 便令裴阑去请云浠过府。
    眼下云浠仍被禁足家中,她早已闻得老太君病重,这一回, 没将裴阑拒之门外。
    听完裴阑的来意,云浠道:“我可以去探望老太君, 但我前阵子犯错, 目下尚未解禁,要离开忠勇侯府,需向陛下报备, 由归德将军派殿前司的禁卫护送我去。”
    “这个自然。”裴阑立刻应道,“我会亲自派人将你的解禁文送入宫中。”
    “还有——”
    云浠说着,左右看了一眼,正堂中侍立着的奴仆会意,纷纷退出屋外。
    “我去裴府探望老太君这事,非但要向陛下报备,我还要派人告知五殿下、三公子,并命人在三司、枢密院登案作备。我去裴府探望老太君时,不但要由殿前司的禁卫护送,待我进入裴府后,你们要允许我的贴身侍卫崔裕带着十二名武卫保护我。老太君目下畏寒,应该住在暖阁,我记得裴府的暖阁离侧门很近,是以我出入裴府可以不走正门,你们将侧门敞开即可。”
    云浠相信老太君,但她不信裴铭。
    眼下程昶与陵王早已走到剑拔弩张的境地,她看得出裴铭这些年在为谁效力。
    她原本可以待局势稍定再去探望老太君的,但她等不及了。
    不仅仅因为老太君病势式微,更因为她近日被禁足在府,无法见到程昶,且程昶竟也没派人来告知她他的打算,与她同商共议。
    她直觉涛澜就在眼前,却不知该怎么为他遮风避浪,是以才盼着能借这一日的解禁令,上裴府哪怕打探来一丁点的消息也好。
    裴阑明白云浠的顾虑,老太君早有交代——无论阿汀提什么要求,都答应她,于是点头道:“好,我会安排。”
    云浠的解禁令批复得很快,听闻是五殿下亲自帮着催了一句,一日后,殿前司的禁卫便亲自到府上来接她了。
    云浠到了裴府,由侧门而入,带着崔裕行至暖阁,由侍婢引入屋中。
    裴阑见了她,俯身在老太君耳畔轻声道:“祖母,阿汀来了。”
    好半晌,卧榻上的妇人才有了动静,老太君颤颤巍巍地从被衾里探出手来:“阿汀,过来……”
    云浠连忙步上前去,本想称她“老太君”,然而听到她的声音有气无力,心间不由地发涩,想了想,还是像幼时一样唤了一声:“祖母。”
    老太君似动容,又说了句什么,云浠没听清,倒是裴阑附耳听得分明。
    他于是对暖阁中的一应侍婢道:“祖母有话要单独对云家小姐说,你们都下去吧。”
    侍婢们应是,纷纷退出屋外。
    守在一旁的崔裕向云浠请示:“将军?”
    云浠颔首:“你去屋外等我。”
    须臾,裴阑将暖阁的门窗掩好,回到榻前,将老太君掺扶下地。
    老太君拄着杖,慢慢走到云浠跟前,竟要屈下去膝:“阿汀,祖母带着阑儿,先跟你赔个罪……”
    云浠见病重的老太君竟能下地,本是惊愕,转念一想,很快明白她或是托辞病重才与自己见面的。
    她连忙将老太君扶住:“祖母不必如此,那些事早已过去了,我如今并不在意。”
    “不是为你与阑儿的亲事,”老太君将木杖搁在地上,带着裴阑执意跪下身去,“祖母这一跪,不是给你,是给舒广还有昔日塞北的万千将士的,可是眼下他们都不在了,你是舒广的女儿,只有你代他们受了。”
    “祖母而今已知道当年舒广之所以会战亡塞北,都是因为你裴伯父这个孽障帮着陵王通敌!祖母也知道,单这一跪,偿不了昔年塞北之血万千之一二,但事到如今,祖母仍希望你能为阑儿指一条明路,亡羊补牢,为时未晚,千万莫要他再步上他父亲的后尘。”
    云浠听了这话,不由沉吟。
    陵王与裴铭罗复尤通敌已是板上钉钉的事实,眼下五殿下回京,他们三人若想求存,唯谋夺皇位这一条路可走。
    这么说,老太君所谓的不要让裴阑步裴铭后尘的意思,难道意指陵王即将谋反?
    云浠扶起老太君,问:“陵王他……要举兵了吗?”
    裴阑应道:“是。”
    他微一顿,倒也不瞒着她:“就在明日。”
    明日即五殿下在明隐寺认祖归宗的日子,届时宗室重臣都将到场。
    “明隐寺位于平南山上,山势险峻,极易藏兵,倘若提前布置,安插好人手,饶是陛下在金陵的兵马再多,也足以取得近水楼台的优势,这是陵王殿下选在明日动兵的原因。”
    而恐怕,陵王明日举兵的缘由还不单单为此。
    昭元帝早已对程昶生了忌惮之心,恐怕也会借着明日这个极佳的日子,想办法先除去程昶。
    而陵王打的,正是鹬蚌相争渔翁得利的主意。
    难怪程昶什么都不对她说,他与陵王昭元帝已斗到了这个份上,就差把刀枪剑戟摆在明面上了。
    到时候兵戈一起,莫说程昶,就算昭元帝与陵王也无法保证自己能全身而退,程昶生性疏离冷清,悲苦只愿一个人尝,没有十足的把握,只怕不愿让她跟着涉险。
    老太君道:“就算阑儿有千般万般的不是,但他从小跟着祖母长大,大是大非上尚有方圆,到了这个性命攸关的田地,阿汀,祖母恳求你,拉他一把。”
    云浠想了一会儿,说道:“祖母德高望重,您的话阿汀原本不该不从,但今日的事非同小可,我想知道——”
    她一顿,目光移向裴阑,“裴将军自己是怎么想的?”
    “陵王所犯的是叛国通敌的大罪,眼下更要借着‘清君侧’的名义谋反,裴将军身为征战沙场的武将,难道竟在此事上犹豫不决?”
    否则,他为什么要非等她来了才做决定?他难道不会自行阻止陵王吗?
    裴阑今日初见云浠,忆及与她解亲的过往,心中尚有些许杂念,眼下见她一副公事公办的神色,便将杂念剔除,端然道:“我犹豫不决,绝不是因为我愿助陵王谋反,而是因为我心中另有顾虑。”
    “一则,跟着陵王的这个人,他毕竟是我的父亲,我不希望看着他落难伏诛;二则,我也曾跟着父亲投于陵王翼下,甚至曾利用过职权帮他办过一些事,倘他兵败,我落不着好。”
    裴铭的确了解裴阑。
    他这个儿子气性不高,到了这么个大是大非的关头,考虑的还是自己那一亩三分田的事,若非老太君拼着命不要一定要拉这个孙儿一把,只怕裴阑便随波逐流了。
    “我知道我这么想有点自私自利,我也的确做过一些卑劣之事,但大事上的黑白我尚分得清。当年侯爷战亡,招远叛变后,塞北的失地是我一寸一寸打回来的,我清楚戍边关战沙场的苦,因此不希望朝中有人把将士们的血躯白骨当笑话,这一点上,我与祖母是一样的。何况当年战死塞北的许多将士里,也有我的袍泽兄弟。”
    那年裴云两家同在塞北,裴阑是跟着云洛一起在兵营长大的。
    他不但受教于老太君,也曾受教于忠勇侯云舒广。
    “自然我找你商量也有私心,一是因为你手上有兵马,若愿与我联手,我便多一条路可走。更重要的是,你与三公子、五殿下的交情匪浅,倘陵王兵败,今后无论是他们中的谁做皇帝,你忠勇云氏一门都能保得性命,如此我也能凭着将功补过保住裴府。”
    或许是因为形式迫在眉睫,裴阑的言语十分诚恳。
    诚恳到将他所有的私心暴露无遗。
    不过这样才是对的,他们有龃龉,彼此之间本就称不上信任,只有坦诚相待才有联手的根基。
    裴阑道:“其实我早就知道陵王有反意,本来打算从长计议,但五殿下回宫回得太仓促了。仓促到无论是陵王,甚至陛下都没有预先部署的余地,更莫说我们这些被裹挟进来的人。”
    这也是程昶迫使田泽回宫的目的。
    否则他这么一个王世子,若给足昭元帝时日慢慢用计,岂不被人蚕食殆尽?
    只有将三方都迫至绝路,才能为自己赢得一线生机。
    云浠看着裴阑,说道:“你错了,我不是被裹挟进来的,我本来就是要动兵的。”
    这话一出,老太君和裴阑俱是一怔。
    眼下云洛回京,忠勇侯府的兵马都归了云洛掌管,而云浠目下被禁足在府,她如何动兵?
    更何况,只要陵王兵败,无论程昶程旭谁人做皇帝,忠勇侯府都不当受波及,既如此,她何必着急忙慌地搅到里头来,握着兵马先静观其变不好?
    “你明日要直接动兵?”
    “裴将军很奇怪吗?”云浠问。
    她这些年自困境里走过来,隐忍惯了,但她行事最有方圆,通敌叛国这样的大是大非搁在她眼里,黑就是黑,白就是白。
    “陵王串通达满二皇子,至我父亲与塞北万千将士不能瞑目,我既知道这个真相,本来就要血仇血报。而今他要谋反,我自然当做好起兵拦阻的准备。”
    “但是你尚有禁令在身,擅自动兵实在冒险,还是当先与云洛商量。”
    毕竟这样的乱局之下,只要随意扣上一个罪名,往往救人者就成了杀人者。
    但云浠不会与云洛商量。
    因为她动兵的目的,不单单为了复仇。
    若只是复仇,等到陵王竖起“清君侧”旗帜的一刻,再带人勤王不是更妥当?
    可是,三公子呢?
    他说过不想让她沾上这些,不希望她像他一样走投无路,但她也说过,她要做他手上最锋利的利刃的。
    她不愿看他在这样的乱局中孤立无援,她也知道,哪怕三公子再有魄力,再明敏多智,在绝对的兵马面前,在明刀明枪面前,拼不过就是拼不过。
    云浠在裴阑与她道明实情的一刻就做好了决定,她一个人带着两万余兵马只怕不够,但,如果能联合裴阑的两万,合起来一共五万,她就有把握能护住程昶。
    她也并不需要裴阑怎么助她,只要他不帮着陵王,便能成为一支奇兵。
    所以云浠的目的除了联合裴阑阻止陵王,还有一个她不会说出口的,就是保护程昶。
    她甚至想好了倘她没有护住程昶,又该怎么办。
    云浠道:“我若跟哥哥商量此事,他一定不会同意我带兵去明隐寺,但我更不希望哥哥涉险。谁都知道我有禁令在身,明日若由我来领兵,成,则功劳便归忠勇侯府,败,我是闯禁令出来的,无论哥哥还是手下士卒都被我蒙在鼓里,因此罪过便能由我一个人来抗。”
    她为了三公子可以生,可以死,但她绝不牵连侯府。
    对裴阑而言,云浠肯带兵与他同进退自然最好,这样就不会他在前方打头阵,她躲在后面坐享其成。
    而今他二人既诚心结成同盟,裴阑免不了要忧他人之忧,遂问:“云洛不是好糊弄的,你如何窃走他的兵符?”
    云浠却反问:“祖母与裴将军这些日子是怎么瞒过裴大人的?”
    她道:“我也一样。”
    倒也是,便是奸狡如裴铭,也难防至亲蒙蔽,云洛虽从小将云浠训到大,心中却是最信任她这个妹妹的。
    裴阑点头道:“既如此,那你我二人今日结成同盟,我届时会派亲卫于两军之间传递消息。”
    他说着,微微一顿,忽然探手入怀中,取出一张沾着血的白绢递给云浠。
    “这是我写的悔过血书,上头招认了这些年我以权谋私的一些罪责,以及我所知悉的陵王通敌的真相,你且留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