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剑三]维以不永伤 > [剑三]维以不永伤_13

底色 字色 字号

[剑三]维以不永伤_13

    手持长枪浴血杀敌的李唐皇子突感身后有一股凌冽杀气袭来,凝神转身,同时送出手中长枪,堪堪抵住了对方凌厉剑招。
    “是你!”接下令狐伤的致命之招,李倓心知对方不会手下留情,待得令狐伤出第二招间隙,李倓连忙运起内力,连往后退数步,同时手腕用力,将手中长枪掷向令狐伤。与此同时,令狐伤第二招杀招成形,侧头闪过直取面门的长枪,令狐伤眼神冷若寒冰。令狐伤这一招用了十成功力,剑招快如闪电,未等李倓抽出腰侧凌云墨龙剑,令狐伤的剑尖就已快抵在李倓眉心。倏然,令狐伤眼前划过一道凌冽如罡的剑气,令狐伤只觉虎口震痛,在那道剑气攻向他胸口之时,令狐伤折身急退,险险躲过了那一道霸道剑气。
    一直逼紧的冷酷杀意消散,李倓微微松了口气,待得喘息,李倓抬眼间就见拓跋思南手握黑龙斩铁,傲然而立,如一堵牢不可破的城墙,阻挡住了令狐伤的攻势。
    城墙下的伊玛目与无名心中大骇,不仅仅因为拓跋思南的出现,还因为在拓跋思南的身后,又出现了一位绝世高手——方乾。
    侠客岛岛主白衣飘飘,眼神凌冽地扫过城墙下的无名与伊玛目,只一眼便惊得伊玛目与无名不敢与方乾对视。令狐伤亦没料到曾经与李倓对立的皓天君居然会出现在此地,并救下李倓。还未待令狐伤舒缓神色,李倓身后又一灰衣青年不知何时出现,令狐伤剑眉微蹙,暗道不妙。
    玄天君李复、皓天君拓跋思南、苍天君方乾,再加上钧天君李倓,九天之中四人联手,这场争斗令狐伤没有取胜的把握。城墙下主军阵中虽同有两位九天中人,然而光是李复一人便能胜过幽天君无名与朱天君伊玛目二人联手,即便还有令狐伤这个西域第一剑客,但在剑圣拓跋思南及侠客岛岛主方乾面前,令狐伤的“第一剑客”也只是徒有虚名罢了,何况身为李唐皇子的李倓武功也与令狐伤不相上下。
    深感硬拼毫无胜算,令狐伤收起软剑,目光扫过李倓,随后运起轻功跃下城墙,退入狼牙军中。
    城上几人似乎并未打算追击令狐伤,拓跋思南敛起剑意,负手望着城下立在狼牙军中的无名与伊玛目,随后将视线转向了刻意收起傲气的李倓。
    “你现在不该在此。”拓跋思南看着满身血污的李倓,肃神道。
    方乾与李复淡淡看了一眼李倓,随后将视线放在了城下。劝李倓回长安,不需要太多人言,既然拓跋思南开口,他们也就没多说的必要。
    李倓眼中闪过一丝犹疑,而后恢复了往日的沉寂,他勾了下嘴角,收起凌云墨龙剑,微微点了下头:“的确,本王是该告辞。”
    固若金汤的天策四围防线在第三日便被狼牙军攻下了一方,不论是天策统将们亦或城墙上这三位九天,都将怀疑的目光放在了李倓的身上。无缘无故调建宁铁卫加入天策军,在长安岌岌可危之时赶来天策而不是与太子共同守卫长安,李倓的诸多做法,令人起疑。
    李倓是聪明人,拓跋思南话中意思李倓当即明白。在这狼烟之中,李倓所处的立场让人怀疑,李倓讪笑,径自迈开步子,走下了护卫半日的城墙。曹雪阳执枪而立,一言不发地目送这位高傲的李唐皇子走下城楼。出征前,李承恩提醒过曹雪阳要小心李倓,然而半日的并肩作战,让这位威风凛凛的天策女将军对李倓刮目相看,纵使深知李倓城府难测,对李倓这几日的浴血杀敌,曹雪阳由衷敬佩。
    待李倓走下城楼,曹雪阳这才向城墙上赶来救援的三位九天中人抱拳道谢。对这位天策女将军,三人皆是亲睐有加,拱手向曹雪阳还礼,示意女将军不必言谢。
    走下城墙的李倓仰头望着城墙上的三位九天,嘴角划过一抹残酷笑意。纵使有拓跋思南与方乾又如何,天策北围防线已破,狼牙军攻入天策只是迟早的事情。如今李倓正可以抽身而退,损失了几百建宁铁卫换得太子亲睐,这笔买卖并不亏。
    退出了战圈中的李倓带领余下的建宁铁卫向李承恩告辞,天策府有李承恩坐镇,朱剑秋布局,又有李复从旁协助,拓跋思南与方乾在外御敌,还是能阻一阻狼牙军的步伐,灭一灭狼牙军的气焰。
    天策府之事差不多收手,李倓趁夜驾马赶回长安,高力士那方布局还需要他来筹谋。
    纵然安禄山脱离了李倓的掌控又如何,这场战火必然会烧起,只要李倓还有能够借力之人,未来局势未必不可控,十多年来的计划未必会一败涂地。
    过洛阳,李倓驾马疾驰至枫华谷,路过红叶湖边,眼角余光撇见湖边石亭,遥忆起当年与令狐伤曾在此处决绝话别,李倓不由得捏紧了缰绳。不久前令狐伤从后攻来的杀意再次袭上李倓心头,李倓强自镇定,眼中却是一片黯然之色。即便他能补漏走错的棋路,终是无法反悔收回曾经错下的棋子。
    作者有话要说:
    ☆、潼关失守
    李倓回到长安的时候,玄宗已经回到了大明宫。安禄山起兵谋反,朝野上下一片哗然。年少登基开创盛世的帝王即便老来昏聩,骨子里依然有一股王者之资。玄宗回到大明宫第一时间调派拱卫京畿周围的驻军前来支援,又命安西节度使封常清、高仙芝死守潼关,高力士借机向玄宗进言将潜藏在暗中的神策军直接推到了明面之上,玄宗只犹豫了半刻,又有太子李亨作保,便肯了高力士的提议。李倓驾马疾驰至朱雀门前,跃下马向门前巡防士兵出示了腰牌,一刻也不敢耽搁,直往太子宫而去。
    等李倓赶至太子宫中,高力士早早候在了殿门外。腊月夜晚的风钻进骨髓,这位有些上了年纪的公公手里捧着个暖炉,身上披了一件入秋后玄宗赏的狐裘,嘴角噙着一抹笑。见李倓到来,高力士将手中的暖炉交至身旁的小太监,向李倓拱手为礼。
    “王爷辛苦,这一路可还顺利?”高力士眼里精光流动,面上十分恭谦。
    李倓入长安的时候见到长安城墙上的守军中多了一批部队,就知道自己临行前交代的事情高力士已然办妥。如今见高力士冒着彻骨寒风亲自在太子宫外迎接,李倓面露喜色,亦向高力士拱了拱手:“劳烦公公了。”
    “哪里哪里。”重新将暖炉捧在手中,高力士走在李倓身边,跟着李倓进入了太子宫内,边走边道,“王爷下了一步妙棋,杨相爷现在正在跳脚呢。”
    李倓侧头看了眼一脸欢喜的高力士,也跟着笑了起来,不过李倓的眼里却没有任何笑意:“神策军如今光明正大地出现在台面之上,又是陛下亲自允的,公公手里攥着神策军权,杨相爷想夺也夺不走了。”
    高力士点头:“有神策军在,还有殿下的妥善布置,安禄山想攻进长安,怕是做梦!”
    此时李倓与高力士已经走入了太子宫中的见客厅,太子李亨被玄宗传唤还未归来,李倓是李亨的儿子,这段时期李亨允许李倓随意进出太子宫,太子宫内宫人见三皇子到来,连忙端上两杯香茗。李倓接过宫人送来的茶水,挥手让服侍的人都退了下去。
    太子宫的添置一向是仅次于皇帝,这杯茶是中秋时新贡的,如今被拿来泡茶奉给李倓,可见李倓现在在李亨的心中已有了分量。高力士用茶盖拨了拨茶梗,吹了口气,浅浅地抿了一口茶。现在的李倓与一年前的李倓完全换了个样,古人都说“乱世出英雄”,高力士抬眼看着捧着茶杯的李倓,心里划过一丝疑问,李倓现今所有的布置好似是算准被安禄山会起兵一样,而一直低调的李倓在这时候突然闪现了锋芒又太过巧合。高力士心中震动,捧着茶杯的手抖了一下,茶盖应声落地,碎成两半。
    正在品茶的李倓听见声音将目光落在了高力士身上,高力士被李倓两道冰冷的目光注视,不敢与李倓对视,连忙弯腰捡起地上的茶盖,低头道:“人老了。”
    李倓放下了喝了一半的茶,收回了目光,嘴边笑意融融,接着刚进见客厅前高力士的话道:“安禄山能否攻进长安就要看封常清与高仙芝能否守住潼关。”
    “殿下何意?”高力士虽陪在玄宗身边多年,但对朝堂之事只能窥见一角,不然何至于掌握神策多年而未将神策军推至台面?李倓这句话说得有些莫名,高力士感觉有一丝不解,细想下来,李倓半月前得知安禄山起兵连忙赶往天策支援,如果潼关不保,那天策已然失手。高力士小心揣摩李倓话里的意思,沉吟片刻便反应了过来,努力稳住了捧着茶杯的手,高力士不得不小心翼翼地问道,“殿下是说,天策已经失守了?”
    李倓不咸不淡地“嗯”了一声,继续喝茶,丝毫没在意高力士此刻脸上震惊的表情。
    未等高力士从震惊中缓过神,一声“太子到”让高力士重新肃了肃神。李亨几乎是跑进了见客厅内,一见李倓,李亨连忙抓住李倓的衣袖,紧张地道:“天策失守,叛军已经攻打潼关,这该如何是好?!”
    高力士倒吸一口凉气,手中茶盏没有捧牢,摔碎在地。李亨以为高力士是被天策失守这个消息给惊到的,丝毫没注意到高力士将震惊与不解的目光定在了李倓脸上。
    李倓注意到高力士的目光,脸色并无太大变化,他面上紧锁眉头,好似担忧一般,眼里毫无忧惧之色。此时已有宫人奉茶而来,李倓伸手拿过那杯热茶,将茶水恭敬地递给李亨,道:“只要安西节度使能守住潼关,叛军便无任何机会攻入长安。”
    “是是是,只要他们能守住……”李亨现下已经慌成一团,虽有李倓的劝慰,依然放心不下。
    立在一旁的高力士手心早已冰凉,封常清与高仙芝能守住潼关么?高力士努力压制住内心的惊恐,向李亨与李倓拱手拜别。他本来是要向李亨与李倓道谢的,如今高力士只想快些逃离这座恢弘的宫殿。李倓显露的心机十分可怕,高力士跟在玄宗身边数十载也是个有眼力的人,李倓是高力士第一个错看的人,他这一次错眼,却让自己骑虎难下。李倓的手腕之高令高力士害怕,高力士隐隐觉得,潼关怕是守不住。
    天宝十四年腊月,唐玄宗听信监军宦官的诬告,以“失律丧师”之罪处斩封常清、高仙芝,潼关岌岌可危。
    天宝十五年正月初一,安禄山于洛阳称帝,国号“燕”,改元圣武。
    玄宗处斩封常清与高仙芝后,李倓暗中指点太子李亨上书玄宗调派与杨国忠有隙的哥舒翰将兵前往潼关镇守。玄宗当即下旨,命哥舒翰将军二十万守卫潼关。
    天宝十五年六月,潼关失守,哥舒翰被安禄山俘虏,皇都长安一片震惊。杨国忠的进言让唐军唯一能抓住抵挡叛军的机会错过,二十万大军仓惶出战,被安禄山的狼牙军一击即溃。
    消息很快传至玄宗耳中,震惊朝野。玄宗将奏折重重地掼在兵部尚书的面前,指着跪在地上身子抖如筛糠般的兵部尚书,气得直发抖。
    “堂堂二十万大军居然守不住一个潼关!朕要你们何用!”玄宗怒气腾腾地从皇座上站起,李唐王者此刻也没了主意,只有拿立在阶下的朝臣们撒气。
    李倓立在众臣之中,没有将目光放在站在皇座前生气的帝王,而是盯着对面立在众臣之首拧着眉的杨国忠。
    杨国忠走错了一步满盘皆输。眼下的杨国忠还是相国,但在玄宗的眼里杨国忠恐怕已经不再是那个让他放心的相国了。
    李倓好整以暇地将目光调转到了高力士的身上,前一日在太子宫里这位玄宗的贴身宦官所表现出来的态度李倓全数收在眼里。李倓的筹谋高力士差不多猜到了三四分,李倓也是故意将自己的谋划透露了一些给高力士,李倓的刻意倒是让这位高公公寝食难安了两天。如今朝堂再见,高力士脸色微微泛白,尤其在玄宗震怒时,高力士脸色更加难看。
    注意到有两道视线停留在自己身上,高力士即刻将目光对准了李倓,果然李倓冲着高力士微微点了点头。
    李倓的意思,高力士明白,要拉杨国忠下台只有趁现在,高力士深吸了一口气,往前走了一步,扶着玄宗坐回了龙椅上。
    也就在此时,一直静默立在玉阶下的太子突然走出朝臣之列,跪拜在阶前,向玄宗道:“陛下,哥舒翰将军一向骁勇善战,此次若不是相国大人急急催促,哥舒翰将军也不会贸然出兵,望陛下三思。”
    李亨话音落,李倓勾起嘴角,眼里划过一丝冷漠。李亨虽是太子,却不擅长朝堂之事,命哥舒翰出兵是杨国忠进言,但同意这道旨意的其实是玄宗本人,李亨如此说像是在暗指玄宗决断有错。
    李倓所料不错,高高在上的帝王眼里渐渐浮现一抹怒意,然而李亨终究是太子,玄宗也不好当着朝臣之面指责自己的儿子。何况李亨那话暗中指的是自己,明里挑的是杨国忠,玄宗思量片刻,将目光停在了杨国忠身上。
    杨国忠亦是精明之人,李亨话刚说完,杨国忠便知自己躲也躲不掉,他在等玄宗开口,然而玄宗只是将目光落在杨国忠身上。潼关失守,玄宗需要一个合理又不会让朝臣和百姓们指责他的借口,这个黑锅必须要杨国忠来背,也只能杨国忠来背。
    杨国忠见玄宗看向自己半晌未发话,心里已知晓玄宗是要让他自己领罪。杨国忠心知没有退路,只得硬着头皮上前请罪。
    “臣有罪!”
    李倓闭上眼,绷紧了神。玄宗如何处置杨国忠李倓并不在乎,一切都在按着李倓的计划走着,不偏不倚,接下来,就看已经脱离了自己掌控的安禄山能不能在毫不知情的状况下,重新走入李倓设好的圈套里。
    作者有话要说:  _(:зゝ∠)_我觉得快写成小王爷一人乐的文了,令狐大人完全快被我写成背景板了┭┮﹏┭┮
    ☆、玄宗出逃
    玄宗不会真的处置杨国忠,只是象征性地撤了杨国忠的一些权力,杨国忠依然是相国。但是,明眼的朝臣都看出来了,这个朝堂上不再是杨国忠一人独大。太子李亨的分量渐渐显露,而这位政绩平平的太子突然如此显眼,其后又藏着一个人,这个人是谁,除了李亨与高力士,其他人还未猜到。
    眼下,玄宗已无心处置任何人。安禄山叛军已破潼关,皇都长安危如累卵,朝堂上主战派与主和派争论不休,玄宗脸色不霁,拂袖打断了朝臣们的争吵。
    “够了!”玄宗呵止住了争得面红耳赤的朝臣,乱糟糟的朝堂即刻鸦雀无声。玄宗先是看了一眼杨国忠,然后又看了一眼从入朝开始就一言不发的太子,而后闭上了眼。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