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红楼]老太太的别样生活 > [红楼]老太太的别样生活_177

底色 字色 字号

[红楼]老太太的别样生活_177

    贾琏耷拉着脑袋受教,他何时才能长大?
    半下午回到府里,贾琏又活蹦乱跳地去找先生和哥哥们,他今日可是玩了一天,哥哥们还在辛苦地学习,想想他就该偷笑。
    张氏先去了荣安堂见过婆婆,这意思是她从娘家准时回来了,询问了一下晚上的膳食,婆婆可有额外的吩咐?
    红叶摇头:“按照之前的安排就是,只是要饮食均衡,瑚儿珠儿琏儿小孩子肠胃弱,膳食别太重口味。”
    张氏点了点头,红叶又道:“你大哥回来了?可有你舅舅或者表弟他们的消息?”
    “抱歉,母亲,我没问我大哥。”张氏脸色赧然,毕竟大哥当初去西南那边时,她还让贾赦写信给舅舅额外照顾大哥的。
    红叶没放在心上:“没事,我就是想起来问一问,你不必这样惶恐。”
    这会史旻应当带着史鼎去西海沿子那边了,西南军区那边就只有史鼐一人,红楼中史家一门双侯,到底是怎么得来的呢?
    不过张氏离开荣安堂之后,还是赶紧写了封手书,派人送回娘家给大哥了。
    张涛回信也快,说了下他在西南那边与史家的接触,有人在西南军区那边确实给他带来了不少方便,不过他离开西南时,史侯爷已经离开西南地区,他走之前与史鼐道过别,只是一个文臣一个武将,他与史鼐没多少共同话题,两人也只是喝了几杯酒便散了,史鼐也没有让他带书信或者东西回京。
    晚饭后,张氏把这个事情说与婆婆听,红叶听了只是点了下头,史鼐和史鼎与她这个姑母并不亲近,以前还在京中时,贾母也是多为照顾史鼏,毕竟史鼏早早没有了亲娘,甭管原来的大嫂与贾母有多少不睦,大人孩子她还是分得清。
    不过第二日,史鼏亲自送来了父亲给姑母的书信,史旻在西海那边已经安顿下来了,她的劝解他铭记于心,只是呆在京中也无事可做,还不如就用剩下的这把老骨头尽心尽力地为皇上做点事。
    红叶没奈何,两任嫂子都早逝,史旻把所有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像他所说回京他也只是赋闲在家,还不如用剩余的时间继续发光发热,等到为两个儿子谋得一份锦绣前程,他就是立时死了也瞑目了。
    “鼏儿别丧气,你爹呀这是老骥伏枥志在千里。”红叶其实还真不知该如何劝慰史鼏,他虽然已过而立,但是父亲健在,他也是一个需要父亲的人,可是父亲一心在两个弟弟身上,父亲以为他身上有爵位就足够了。
    史鼏摇头笑了一笑:“父亲的心思侄儿知道,姑母不用担心。”只是他也无可奈何,现在二弟已经是四品将军,这个品级比他现在的五品将军还高,想必在西海那边,三弟站稳了脚跟,父亲也该回京才是。
    原本还想说的话被史鼏咽了下去,父亲以往不怎么过问他的子嗣问题,这次的书信却提起了这个问题。
    子嗣的问题,他也是无可奈何,孩子他不来就是不来。罢了,到时候过继就过继吧,二弟和三弟各自膝下都有几个儿子,他只是过继一个儿子在名下,不剥夺他们父子母子之情,想来不会有大的矛盾才是。
    又是过了三日,皇上下旨升张涛为江南巡抚,立时走马上任去江南督查,尤其是江南一带的河堤问题,张涛还一头雾水呢,他记得江南那边的钦差还未归来,皇上这又把他派去江南干什么?
    不得已,张涛只好求助于父亲。
    “爹,这我去了江南,那江南原本的钦差呢?”张涛深感这位置的棘手,之前与他一起派往各地的钦差,也就江南地方的钦差还未归来,皇上为何不直接下命令给那钦差?
    张老太爷捋着胡须也是猜不透皇上的意图,父子俩猜度皇上的心思,不多时贾赦派人送来了一张纸条。
    这是红叶在听到皇上下旨张涛任命江南巡抚之后,特意告知贾赦,今年的天气只怕雨水多,尤其是江南一带,雨水再多起来,那可就是灾难。
    张老太爷一看纸条,顿时就明白,皇上这确实是未雨绸缪。
    “老大,这次可是掉脑袋的事情,你去了江南一定要盯紧河堤的事情,否则汛期来了,河堤挡不住洪水,那么你头上的这顶乌纱帽也到头了。”
    事关自己性命,张涛的智商立即恢复正常,“父亲,儿子知道了。不过江南的官员一向沆瀣一气,儿子怕他们联合起来给我使绊子。”
    张老太爷思考了一下说道:“你做好你的本职工作,剩下的我来安排,我必不会叫你有后顾之忧。”
    第三日,张涛带着皇帝的圣旨赶往江南,随行的随从众多,其中有些人是张老爷子从军中调用的,没办法张家暗地里的查探消息的人手哪里够用,而且也不能露出来,于是他就只能去军中借用了。
    ####
    时间跨入二月份,离着三月初九也就不过一个月时间,荣宁两府现在最重要的事情便是贾政的会试。红叶把这段时间准备的最后两套卷子给了贾政,让他在这最后一个月时间做完,掌握好其中的知识点,这次试卷上红叶并未标分数了。
    这是不想给贾政压力,贾政没多想,但是改卷子的张老太爷确实明白的,改了卷子之后,也没说贾政这道题回答得好与坏,只是讲解其中的要点。
    现在张老太爷对教导贾政倒是没有芥蒂了,要知道他女婿可是在他面前拐外抹角说了不少好话,起初他也以为女婿是真的兄弟情深,后来明白,女婿确实希望贾政考中科举之外,未尝没有一分私心,不过这份私心让他觉得啼笑皆非。
    整个二月份,天气时好时坏,刚过下旬,鲖城那边便传来好消息,说卫将军已经擒获胡人大王,不过这位大王年龄太大,当夜死在了鲖城监牢,可把卫将军气坏了,他还想拿这位大王与胡人那边谈判呢。
    现在胡人群龙无首,顾不得这位已逝的大王,几位王子正在争夺王位,要想起这个大王,看来得等新任的胡人蛮王上位之后才会与大凤交涉。
    红叶心道,看来大凤现在兵强马壮,胡人确实不是个问题,但是她一直想不通,为何大凤这边不直接接管了胡人的地盘,草原可是资源丰厚,利用得当,胡人当永远不会是威胁才是。
    看来大凤的皇帝从未没想过把胡人变成自己的百姓,否则何至于让胡人纠缠这么久。她就不信皇帝若真是有心管制胡人,朝野上下会想不出任何的办法。
    大凤和胡人的谈判暂时搁浅,京中这边的重心都在即将到来的科举上面。贾政在做完最后一套试卷,请教张老太爷批改之后,他便不再去,一直呆在家里静养,打算好好地养精蓄锐,争取拿出最好的状态参加三月九日的会试。
    贾赦这几天,每天下班回来都往西院走一趟,看看家里唯一的考生,他这样反而惹的贾政很是紧张,尤其是家里为了他,安安静静的,就连三个孩子都知道谦让他,让贾政哭笑不得。
    八日这天,贾敏和贾希瑶、贾思瑶不约而同回娘家来了,贾思瑶还带着齐越。现在齐越已经十岁了,再过两三年就可以参加童生考试了,而齐帧现在规规矩矩地呆在家里,哪怕手脚恢复了,也不敢做出好了的样子,每天呆在院子里,都快成呆子了。
    红叶看到开心的齐越和日子过得舒坦的贾思瑶,倒也感慨,齐帧这条命留着就是因为她们娘俩,看样子还是值得留的。
    三姐妹只是按照规矩在西院见过贾政一面,也没多说什么,就坐了一会,喝了一杯茶,与王氏说了一会话,她们便回到荣安堂了。
    王氏小心翼翼地看了一眼贾政,多余的话没敢说,在贾政看书之余,她默默地默写经书,祈求贾政这次考试顺利。
    荣府不是他们二房的,王氏现在就希望贾政中了进士,好做个官,然后按部就班地升官,她也好当个官太太,头上有个诰命自然好。
    第二日,贾赦又亲自送了贾政去贡院,有过上次的经历,贾政虽然紧张,但是他现在不说有百分之百的把握,也有一半的把握,是以并未像以前那般紧张。
    “二弟,你别紧张,考试考来考去就考哪些内容,我看你做了那么多试卷,知识点都掌握在心里,考试不会难的。”
    贾赦翻来覆去就是这么几句话,还语无伦次,贾政听得很是无语,不过也没打断大哥说话,毕竟大哥是一番好意。
    马车在贡院门口停下,前后左右都是马车和人群,贾政理了理衣衫,朝贾赦行了一礼:“大哥,不论这次考试如何,我都应该感谢你的。”
    他的科考之路,第一个要感谢的是母亲,第二个是大哥,第三个才是张老太爷,毕竟若是没有大哥,张老太爷认识他是谁啊?
    说罢贾政下了车,提着考篮,里面是这九天时间,他赖以生存的物品,在门口经过事情的检查,他才被放进去。
    这边贾赦和车夫看不到贾政人了,贾赦这才吩咐车夫往刑部去。
    而荣府这边,一家人送走贾赦和贾政,便各自做事去了,王氏心绪难安,毕竟这是关系到男人一辈子的大事,也关系到她这个妻子未来的前程,她回到西院就有些坐不住,坐不住怎么办?抄写佛经!既能练字,又能平复心情。
    不过大概半个时辰之后,娘家王家来人,告知王氏,她大嫂有孕四月在身。
    王氏还被吓了一跳,四个月的身孕,怎么现在才检查出来?仔细问了来报喜的婆子,原来是她大嫂这胎有些古怪,每个月月事还会来,虽然量少,但是也成功欺骗了王大太太,而且她又不是什么精贵人,谁没事找大夫看诊,直到今日发觉腹部鼓起了一团,这才找大夫诊断,大夫告诉她有孕,她自己还吓一跳。
    王氏打发着报喜的婆子,又让丫鬟去荣禧堂,向张氏要礼单,她自己也翻找二房的私库,挑挑拣拣选了两样出来。
    张氏那边很快就罗列了一份礼单出来,并从库房挑选出来送至西院,王氏看了礼单也一一检查过,大嫂没偏心,混合着自己的礼物,这才打发婆子一并送至娘家。
    红叶知道后,心下一顿,王仁已经出生了,那么这个就是王熙凤了。她的目光落在王氏身上,看来贾元春也不远了。
    不过她很肯定王氏现在并未有孕,当然再等一两个月,那可就未必了。
    王氏觉得婆婆看她的眼神有些奇怪,略微一想,不免心下惴惴不安,莫非婆婆从她大嫂有孕想到她了吗?荣府出孝也有半年了,贾政虽然这几个月因为科考,那方面需求有些少,但是每个月总有那么两三次,奈何她就是没怀上。
    要不要找副药易孕的药?王氏一脸严肃地思考着,不过红叶可不是猜不透她的心思。
    张氏心下有些黯然,每个女人都想多生几个孩子,她抚摸了一下自己腹部,想到怀贾琏的那几个月,她状态很差,要不是太医医术高明,她只怕很难在生产时平安,已经有两个儿子了,还是不要再冒险了。
    王氏回到西院与心腹商量,心腹立即毛遂自荐,她绝对为太太找一副好药,很快就见效那种。
    这个心腹就是周瑞家的,因为王氏在荣府并未掌权,是以王氏的陪嫁都好好地呆着王氏身边服侍着。
    王氏犹豫了一下摇头:“算了,婆婆说过药不能多吃,是药三分毒,何况还是易孕的药物,只怕副作用更多。”
    周瑞家的立即闭口不言,要是因为她建言搞坏了太太身体,只怕太太第一个容不下她。
    这样想着,这几天贾政考试,她心下难以平静,是以王氏直接跑到荣府的,还是找的医书。
    这些书籍都是当年老祖宗随从太/祖打天下四处搜来的,贾源不懂这些书籍的珍贵,但是贾源的妻子是书香门第出来的,她嫁入贾家之后,就令人重整,交代儿子孙子,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哪怕自己学不会,但是有这些书籍在,子孙后代不愁。
    还别说这些书籍包罗万象,挺丰富的,王氏在按照条目翻找,终于在一处角落找到了医书的分类,数量不多,只有十几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