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恣欢 > 第3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37节

    蒋徽郑重地点头, “实话。你别为这种事费神,派人去查的话, 也是平白浪费人手。你要是那么做, 我可就又要跑了啊。”
    “你敢。”唐修衡面色有所缓和, “再跑,我打折你的腿。”
    蒋徽笑起来。
    唐修衡叮嘱道:“往后凡事留心,遇到蹊跷之事,顺藤摸瓜,保不齐就能把那个人揪出来。”
    “记住了。”停一停,蒋徽笑道,“不过,我觉得难,嫁的人不是寻常之辈,程叔父和你又出入我们家门——谁除非真活腻了,才会继续算计我。你就别惦记这事儿了,真的。”说起来,和董飞卿在江南重逢一两日之后,她就感觉得出,潜伏在自己周围的人已经撤离。
    “这都能看得开,真不知道说你什么好。”唐修衡没辙地笑起来,却不能不承认,她说的在理。对她心存杀机的那个人,日后若再对她动手,真要做好事败便会生不如死的准备。
    他偏一偏头,“走着,带你吃饭去。”
    蒋徽笑着说好。
    唐修衡带蒋徽去了状元楼。
    酒楼临街,街上车水马龙,行人络绎不绝,两人在街头转角处下马,信步走去。
    一路上,诸多行人对样貌过于出色的二人瞩目。唐修衡、蒋徽早已习惯了这种情形,闲来分别与薇珑、董飞卿走在街上,亦是如此。
    进到酒楼,掌柜的殷勤地笑着迎上来,行礼道:“雅间已经安排好了,您二位随我来。”继而转身,亲自带路。
    两人颔首一笑。
    上楼期间,在转角处,遇到了几名站在那里谈笑的五城兵马司官员,看到唐修衡,俱是笑着拱手行礼。
    唐修衡拱手还礼,神色淡淡的。他的好脾气、耐心,只给自己在乎的亲朋,对别人,从不是好相与的做派。
    有人留意到蒋徽,略一打量,便现出惊艳之色,却不敢继续凝眸,陪着笑问唐修衡:“这位是——”
    “我妹妹。”唐修衡转身对蒋徽偏一偏头,“走。”
    看着两个人走远,几个人仍是你看我、我看你,神色狐疑:唐家兄弟四个,谁人不知?唐意航什么时候有过妹妹?打小宠着的黎郡主,已经跟他定亲。别的和他常来常往情义匪浅的女孩子……
    有人一拍额头,反应过来,低声道:“蒋徽。只能是蒋徽。”
    其余几人恍悟,沉了片刻,有人喃喃道:“是哪个瞎了心的说小侯爷已经和董探花、蒋才女生分了?——这是生分的样儿?”
    此刻,唐修衡已经与蒋徽在雅间落座,他特地给她点了精蒸鲥鱼、犁片伴蒸果子狸,“做的还成,你尝尝。”
    蒋徽欣然点头。
    菜点好之后,唐修衡要了一壶陈年梨花白,“今儿算是为你接风洗尘,咱哥儿俩喝点儿。”
    “行啊。”蒋徽细细端详着他,片刻后笑了,“真是奇了,你一点儿都没变,样子没变,性子也没变。”她仍是他那个俊美无俦、处处照顾她的哥哥。
    “不止我。”唐修衡笑道,“你见过师父了,他没变吧?再就是师母、黎王妃、黎王爷,都一样。我是年岁摆在这儿,他们可就有点儿神了,一个个的,我瞧着真有些要成仙的架势。”
    蒋徽忍俊不禁,“通透豁达,或是聪明绝顶、机关算尽的人,岁月会格外眷顾些。”
    唐修衡微笑着审视她片刻,“样子没变,但性情变了些,变好了。以往太倔强,拧脾气一上来,我都气得牙根儿痒痒。”
    她离京前,他给她安排人手,不要;给她银钱,也不要。问她去哪儿,说不知道。那时候,他打她一顿的心都有了。
    蒋徽明白他的意思,歉然一笑,“我不能凡事都依仗着你啊。那就太没出息了。”
    唐修衡莞尔,“气归气,也明白。尤其到现在,什么都明白了。”
    阿魏走进来,把一个精致的檀木小匣子交给唐修衡,随即欠一欠身,退出去。
    唐修衡把那个小匣子递给蒋徽,“我说过好几次,你出嫁的时候,一定要好好儿地给你置办嫁妆。可你这丫头忒不像话,成亲前后连句话都没有。昨日的贺礼,是给你和飞卿的,今日的,是给你的。”
    蒋徽接到手里,抚着上面古朴的花纹,“能打开看看么?”
    唐修衡颔首,“只是给你做的一枚印章,再就是给你的零花钱。今儿你要是还敢说不要,我可要把你顺着窗户扔街上去。”
    蒋徽笑出声来,“我真不敢。没吃饱就挨罚,那不是跟自己过不去么?”
    唐修衡哈哈大笑。
    和田玉的印章,是他亲手雕篆而成。所谓的零花钱,是一张一万两的银票。
    蒋徽打算今日起就开始用这枚印章,银票过些日子存到银号去。“这零花钱,也忒多了些。”她故意道,“你可别为了给我添体己银子,把自己弄得手头拮据啊。”其实是知道的,他从十多岁就涉足进项长远的营生,素来手头富裕。
    唐修衡顺着她的话说道:“手头拮据了,我就跟皇上哭穷,求他把我去年婉拒的万两黄金赏给我。”
    “皇上一定会担心:给薇珑指的这是个什么人啊?不成,得多赏薇珑一些嫁妆。”
    唐修衡笑得开怀。蒋徽一个好处就在于,性子坦荡磊落,喜欢开玩笑,更开得起玩笑,只要是她心绪愉悦的时候,任谁都会因她笑声不断。
    两名伙计走进来,奉上酒菜,退下之前,给二人斟满酒。
    蒋徽小心翼翼地把匣子照原样合上,放到一旁,“这份儿大礼我收了,也真不敢跟你矫情。”
    唐修衡满意地颔首,“到底是女孩儿,你手里有些银子,我心里踏实。明白这意思吧?到底,你跟飞卿太不着调,真让你们闹腾出心病了。”
    蒋徽端杯敬他,“话都在酒里了。”
    董飞卿在西山盘桓了整日,起先是与叶先生细说自己日后的打算,让先生放心:自己这回是动真格的,不是一时兴起。
    叶先生很是欢喜,把自己得闲写出来的关于开设书院的细致章程拿给他看。
    董飞卿凝神细看,自己存疑或有不同看法的地方,便当即提出来。
    叶先生要的就是他这态度,因而兴致更高。
    午间两人一起用饭,先生把他当亲儿子似的,亲自布菜,又担心自己这儿的饭菜不合他口味,“你们几个,都是馋猫,难伺候得紧。”
    董飞卿笑道:“放心,只要是家常菜,我都觉着特别香。”
    大快朵颐之后,董飞卿道:“陪您去外面走走。”
    叶先生颔首,到了宅门外,行走在如画春景之中,她问飞卿:“以前的事,都放下了?”
    董飞卿笑说:“放下了。”
    “那么,董家呢?”
    董飞卿笑意不减,“也放下了。放不下的话,不会着手准备长居京城。”
    “这样我就放心了。”叶先生点到为止,说起旁的事情,“京城的几个书院山长,陆续给我送来了不少话本子,这些解语最在行。回去的时候,你带上,让她得闲就看看。”
    董飞卿有些意外,“她最在行?何以见得?”
    叶先生没辙地斜睇他一眼,“解语写过的一个话本子,如今可是脍炙人口,多少人自己动笔誊录成册。再就是说书的、唱戏的,都基于自己的行当酌情改动、填充些内容,地方上我不知道,京城最好的几个戏班子,可都是隔三差五就唱那出戏——看戏的喜欢,点的人多。”
    “是么?”董飞卿更为意外。他知道蒋徽有才,也听说过她写话本子的事儿,却不知道,这样受人追捧。“话本子里写的是什么事儿?”他问。
    叶先生懒得搭理他,“不告诉你。想知道的话,自己去看。”
    董飞卿点头,“一定。”
    见他是这态度,叶先生便又加一句:“反正不是那些风花雪月、伤春悲秋的闺中事。”
    “我知道。”
    “你知道?”
    董飞卿笃定地颔首一笑。不解风情的蒋徽,就算想写寻常闺秀情愫,怕是都写不出。
    “那孩子,一直有点儿男孩子性情。”叶先生心情不错,便愿意与他多说些蒋徽的事,“十来岁左右,写过一些诗词,有婉约的,有洒脱的,我和程夫人都觉得文采斐然。结果呢,到她十三四岁,就再不肯写诗词。我不明白,问她为何。她便说,回头看看那些诗词,太矫情了,受不了。”
    董飞卿轻轻地笑起来。
    叶先生也笑,只是有些无奈,“随后便迷上了制艺。程阁老最在行,她得空就去请教,阁老也打心底愿意教她。解语的几篇文章,他看过之后,称赞有加。这可不是我捧自己的小徒弟,她涉猎又学精的,有不少都是我不在行的。”
    董飞卿总不好帮着她夸蒋徽,就道:“制艺写得出彩了,她就改去写话本子了吧?”
    “可不就是。”叶先生眉眼间都是笑。
    折回到宅院,董飞卿信步走到放在院落东侧的躺椅前,慵懒地躺上去,“您去歇歇,我在这儿打个盹儿。”
    叶先生微笑,唤小丫鬟给他备好果馔、清茶。
    她没有睡午觉的习惯,在室内找出提过的那些话本子,亲自放进书箱。忙完这些,走到厅堂门外,看着那大猫一般入睡的年轻人,生出诸多感慨。
    之前她问他,是不是把董家也放下了,是因知晓一些外人所不知的是非。
    晚辈对亲事不满,与长辈抗争,又是在这样开化的世风之下,真不是罕见之事。
    罕见的是闹到董飞卿和董家这情形。
    在他自断前程之后,她痛心不已,程夫人前来时,不免多问几句,这才知道,董家与飞卿,真是一点点的亲情也无。
    面对飞卿的抗争,董家认定他是受首辅影响之故,故意给家门添堵。与陈家的亲事不成,往后董家就再别想为他做主婚事,到最终他迎娶的,必是首辅认可的女子。
    这样的子孙,不肯给家门带来一点好处的子孙,要不要两可。
    董老太爷、董志和震怒之下,把飞卿关到了祠堂,放话说:要么按照长辈的安排行事,要么就饿死在列祖列宗面前。
    只是他们没料到,飞卿只容忍了他们三日,便命亲信把董家护卫全部收拾服帖,为他打开祠堂的门。
    三日之间,已足够他确定长辈是下定了处死自己的决心,也已足够他彻底心寒。
    在他看来是小打小闹的举措,却让董家的人生出了畏惧之心,不知如何是好。
    随后,飞卿找辙放弃官职。
    董家顺势把他逐出家门。
    得知原委之后,她就想,那样的一个家,离开了也好。
    就像蒋徽背离家门时,她也是这想法。
    两个孩子都是万里挑一的出色,家门却是门风不正,不少事情已到了令人不齿的地步。
    却也想见的到,作为受伤最重的孩子,必定会落下心结。
    可是还好,他们都是坚韧的孩子。还好,他们结伴回来,已经释怀。
    董飞卿回到家中,问过郭妈妈,得知蒋徽用过饭就去了小书房。
    他过去寻她。
    蒋徽正边打算盘边记账,留意到他进门,忙里偷闲地问:“吃过饭没有?”
    “吃过了。”董飞卿走到她近前,“又忙什么呢?”
    “算算需要多少本钱。”蒋徽拨动算珠的手停下,把算盘推到一旁,“我要开个香露铺子,从今日起,就慢慢筹备着。”
    “嗯?”董飞卿没料到。
    “下午,跟修衡哥在街上转了转。”蒋徽跟他解释,“相熟的那间香露铺子居然不见了,我就多打听了几句。
    “要知道,那间铺子,婶婶和黎王妃都常年光顾,里面的香露、香料、香球在京城都是独一家的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