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恣欢 > 第18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8节

    今日,是官员休沐的日子。
    董志和坐在厅堂,面色奇差。
    董夫人、董越卿、董佑卿坐在一旁,神色各异。
    唐徛的事,董夫人听了几句,不可置信,只盼着董志和能亲口否决。
    董越卿是庶出,董家老太爷、老夫人又一向看重嫡庶之别,他从小就养成了对家事不要过分关心的习惯,此刻坐在这里,是因父亲派人唤他前来。
    董佑卿今年十三岁,因是嫡次子,一向很有底气,此刻揣摩双亲神色,眼巴巴地等着父亲开口。
    董志和斟酌再三,把唐徛一事详尽道来,所见到的惨状亦是如实相告,最后,沉声告诫:“别惹他。
    “不然的话,哪一日、哪一个成了活死人,我就算明知是他所为,也抓不到凭据,正如眼前唐徛一事。
    “自然,哪一个若是活腻了,只管去挑衅他,我不拦着,谁步了唐徛后尘,扔到乱葬岗了事。”
    母子三个听到末尾,俱是坐直了身形,神色惊惶。
    同样陷入恐慌的,还有谭振亨与付氏。
    谭庭芝的自尽,已带给他们满心伤痛。
    没错,女儿自甘堕落、败坏门风,可终究是亲骨肉,如何的恨铁不成钢,怎样的责怪,在生死相隔之后,都消散一空,留在心海的,唯有她曾带来的欢声笑语。
    满心悲苦之际,又出了唐徛的事。
    唐徛遭遇的这场劫难,没有谁比他们更清楚原由。
    庭芝的用意很明显:你蒋徽不是对谭家机关算尽么?好,你给谭家什么,谭家都接下、受着。可是,藏在这一场是非之后的人,你敢不敢动?能否仍旧做得天衣无缝?
    唐家二房在官场上,的确不足挂齿,位置却很微妙。但凡出了事,但凡首辅、次辅看到机会,便会出手打压或是帮衬,而唐家长房,必定是明里撇清关系、暗里帮衬首辅。
    而唐家二房出事,若是蒋徽一手引发,在老谋深算活成人精的首辅、次辅面前,没可能做到滴水不漏,仍旧任性妄为,必会引发两位权臣的不悦、恼怒。
    如此一来,在京城的日子,好过不了。
    ——凭谁想,都是这种局面。
    可结果呢?
    唐徛的事,不过一半日,便在官场传扬开来,不乏以讹传讹之辈,针对撞鬼中邪夸大其词,让人大白天听着都心里发毛。
    手段是那样残酷,引发的局面是那般可怖,没留下任何追查的证据……付氏想到了明晃晃的阳光下,蒋徽那如妖似仙的容颜,激灵灵打了个寒颤。
    屋漏偏逢连夜雨:昨夜,谭家长子谭孝文不顾长姐尸骨未寒,匆匆离开家门,半路把随从一个个打发回府,不知只身去了何处。最重要的是,到上午仍未回来。
    “我可什么都干得出来。”——董飞卿语气森寒地说的这句话,在谭振亨心头回响。
    他额头上冷汗涔涔,焦虑地来回踱步,唤管家撒出人手去找。
    想去问问董飞卿,是否知晓他儿子的下落,念头一起便打消:一丝与董飞卿相关的凭据都没有,平白上门询问,定然又是自取其辱。
    伤心、惧怕、烦躁到了极点,他心头无名火起,迁怒到了蒋家、董家头上。
    是他们,养育出了蒋徽、董飞卿这般离经叛道的人,带给了谭家接连不断的灾难。
    董家,他惹不起,收拾蒋家长房,却是不在话下。
    他唤来几名管事,冷声吩咐:“所有与蒋家长房相关的营生,都该出手了。三日内,我要他们倾家荡产!”
    .
    方默如约而至,带来了五十匹绫罗绸缎。
    董飞卿讶然,“唱哪出呢?”
    蒋徽一头雾水。这样的礼品,分量忒重了些。绫罗绸缎少则几两银子一匹,多则十几两一匹——稍稍一算,方默带来的,少说也值二三百两。
    方默笑着解释:“我先前真是要空手上门。
    “今儿一大早去一家讨债,那厮欠我们家小一千两,但眼前实在周转不开,说要么让我三个月之后再来,要么就让我去他开的绸缎庄选些抵债的料子,都不答应的话,他只能当着我的面儿一脖子吊死。
    “我家里现在能周转开了,且有点儿余钱。我去绸缎庄看了看,都是上乘质地,就让他用料子抵债。这些给你们,余下的都送回家里了。
    “要还礼也容易,嫂子得空就给我写个扇面儿——家母读过些诗书,这几年打心底钦佩的才女,只你一个。嗳,这事儿我可跟你说过好几回了。”
    董飞卿、蒋徽释然一笑。
    蒋徽笑道:“这容易。我手头恰好存着两个扇面儿,送长辈应该合适,你选一个就是。”
    方默笑问:“要是我看着都不错,怎么办?”
    蒋徽爽快地道:“都送令堂就是了。”说着摆一摆手,“得了,你也不用瞧了,一并拿走。”
    方默哈哈大笑,拱了拱手,“先谢过了。这次倒是我占了便宜。”
    才女蒋徽的笔墨,是不少人愿意花费心力寻找、收藏的,自她离京杳无音讯之后,字、画的价格一再上涨,大幅画作,价值千金。
    董飞卿亦如此。
    只是,两人都是宁可卖苦力也不肯变卖笔墨,人们能遍寻到手的,只有他们的旧作。
    至于蒋徽和方默,早在成亲之前就通过董飞卿相识了,都有爽朗、风趣的一面,加上董飞卿的缘故,算得熟稔。
    也正因此,先前出借银两的事情原委,董飞卿没有及时告知蒋徽,不想她迁怒方默。
    方默手头有不少事情,便没久留,叙谈一阵,起身道辞。
    郭妈妈将找出来的扇面儿交给方默的随从。
    董飞卿和蒋徽相形送他。
    到了门外,方默上马,望着站在石阶上的夫妻二人,“看起来,都比以前好了很多。”
    已经成亲的人,过得到底好不好,要看他或她在家里的状态,尤其是夫妻两个站在一起的情形。都是喜怒不形于色的人,若在外面相见,任谁也瞧不出什么。
    夫妻两个都只是一笑。
    方默逸出心安的笑,扬鞭而去。
    郭妈妈却将他那句话听到了心里。
    下午,董飞卿邀请程询在一间茶楼相见,未时出门。
    一起收拾小书房的时候,郭妈妈提起上午生出的疑问:“什么叫好了很多?以前你们过得很不好么?”顿一顿,又道,“听你先前话里的意思,你们手头不是都不缺银钱么?”
    “有积蓄就是过得好?”蒋徽失笑。
    郭妈妈忧心忡忡地追问:“那你们当时到底是怎样的情形?”
    怎样的情形?蒋徽一面整理书架,一面回想。
    重逢之初,面对面定下亲事之前,他与她的情形,可不是不好二字能道尽的。
    第20章 婚前(1)
    020 婚前(1)
    郭妈妈一直眼巴巴地等着。
    “……也没什么,”沉吟多时,蒋徽说,“只是都不大高兴。”
    郭妈妈无奈,“总要有个由头吧?”
    “我不高兴还需要由头?”蒋徽笑道,“他就更别提了,本来就是风一阵雨一阵的。”她摆了摆手,“不说这些了,我忙点儿正事。”
    郭妈妈见她不欲多谈,便不勉强。
    蒋徽在小书房里忙碌了好一阵。
    她亲手做了三个账册,一本留为己用,记录、清算出这几日的进项、开销;一本给刘全,让他管着前面的大事小情和账目;一本给郭妈妈,让她管着内院诸事及账目。
    随后,取出三百两的银票交给刘全,内外收支都走这笔银两的账,每月初向她报账。
    家不论大小,都得有个章程,账目更要清清楚楚。
    刘全和郭妈妈都高高兴兴地领了差事。蒋徽若不正式安排下来,他们平日当差多有不便。
    末了,蒋徽取出一百两的银票,唤友安去换成现银:“十二个五两的银元宝,余下的四十两,三十两换成碎银,十两换成铜钱。”
    友安不明所以,却是二话不说应下,匆匆出门,很快回来交差。
    蒋徽把他和刘全、郭妈妈一起唤到面前,各赏了二十两银子,和声道:“公子拿回了一笔银钱,一半年之内不需担心衣食起居。
    “你们因着公子或我的缘故,比起风光之时,处境可谓一落千丈。
    “家里如今的情形,你们也知道,我们给不起你们以前当差时的月例。
    “如今刚安顿下来,我与公子成婚也没多久,这些银子既是让你们沾沾喜气,亦是请你们体恤,往后家中诸事,你们多费心。门户再小,凡事也不能敷衍。
    “这些银两,是让你们手头有点儿余钱,最起码近期不会过于拮据。往后若遇到难处,只管与我直说。”
    末了,她语气轻快,“今日只管爽快地收下这二十两,到领月例的时候,可不准嫌少。”
    刘全、友安是董飞卿的心腹,不是她的。她对这两个不可或缺的人,理应有个相宜的态度。带上郭妈妈,则是让两个人明白她对奶娘的看重。
    三个人听明白她的用意,俱是会心一笑,痛痛快快地接了银子,行礼道谢。他们对董飞卿或蒋徽,不是寻常的主仆情分,有没有这笔丰厚的赏银,都会如以往一般尽心当差,但是蒋徽这般开诚布公的做派,让他们心里特别受用。
    接下来,蒋徽赏了灶上的两个人各三百文,小厮、小丫鬟各赏了二百文。说白了,是收买人心,也是安抚人心,目的只是让他们尽心当差。
    对这些人,她必须依照现状打赏。出手就是一两个银锞子,那是富贵门庭中的人们的惯例,对如今的她而言,那叫败家。
    董飞卿回来后,听她说了这些事,挺赞成的,转而问她:“打算去看望谁么?”
    蒋徽摇头,“不去。谁都不看。”
    不论与谁,不论情分是否如旧,登门拜访的话,说不定会给对方带来是非困扰。没必要。当然,谁前来家中做客的话,她欢迎之至。
    董飞卿与她的心思相同,颔首一笑,又问:“带你出门玩儿几天?”
    蒋徽欣然点头,“好啊。”
    生长于京城,但她很少有随心所欲游玩的机会。
    董飞卿与她正相反,从小到大,只要有空就四处转,有名、有趣的地方,少有他不知道的。
    “明日先到最热闹的几条街转转,”蒋徽说,“瞧瞧有什么变化。另外,淘换点儿零碎物件儿。”
    董飞卿说好,翌日,他真就随着她在街上转了一整日。
    扰攘的街头,大多数时候,她走在前面,他落后一段,偶尔,走到行人车马较少的路段,两个人会并肩而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