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诗酒趁年华 > 第29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297节

    颜肃之道:“那三郎他们?”
    楚氏道:“你先将这件事办完,他们的,再议。冬至日,临安与扬州两处,必得回来的。左右不过这几个月,倒不用很急,”又自言自语地道,“可惜了,新京未建,不够圆满。”
    颜肃之摸摸下巴,接口道:“总要阿娘见到新京城的,阿娘想要什么样的京城?”
    楚氏兴奋头儿过了,已经找回了理智,白他一眼:“京城还能随便造么?”却也说,“比着昂州城建就很好啦,略大些也就够用的了。”
    颜肃之:“嘿嘿。”笑完了,真个派了六郎携带礼物去看望大长公主。
    楚氏道:“回来!”
    “?”
    “六郎是很该去探望于她,却不好是现在!现在去,岂不是有威逼利诱之意?反要弄巧成拙了,不信你去问问丫头,她是要六郎现在去的么?”
    颜肃之摸摸脑袋,不说话了。六郎拿眼睛一瞅他,也不再问,却试探着对他说:“那我去揪八郎读书去,自从见到了宝宝,他倒是会做舅舅,自己反不读书了。”
    颜肃之道:“去罢。”
    ————————————————————————————————
    被提到的大长公主正在跟唐仪瞪眼。
    唐仪一蹦一跳回了家,大长公主正在种菜。这位大妈在把大印交给儿子之后,忽然怀念起少时的生活来了,将自家花园的花拔了一半,种了满园子的萝卜青菜,夏天的时候还种过西瓜。现在到秋天了,西瓜秧都拔了晒成干柴了。唐仪回家的时候,她正在收最后一茬茄子,手里还拖着个竹筐,里面装着半筐圆茄子。
    唐仪见了,忙蹿上去:“阿娘,我来,我来。”
    大长公主一巴掌拍开他:“毛毛躁躁的,我看你就不会!”说着,也不看他,自顾自的摘茄子。
    唐仪涎着脸又凑了上去,大公主终于停了手,左手扶着膝盖慢慢站了起来,左手还握着个地雷一样的大茄子:“说吧,是不是又有什么事情了?”
    难得的,唐仪这个中二病生出了满心的愧疚,张了张口,什么话都没说得出来。大长公主抬抬眼皮,一看他这个样子就猜可能的事情了。把茄子丢到筐子里,拍拍手,捶捶后腰:“你也长大啦,打小就有人说你不务正业,现在看来,你比旁人运气都好太多了。”
    唐仪声音小得像蚊子在哼哼:“那什么,不是命好,投了个好胎,有您这么个好娘么?”
    大长公主摸了摸他的脸,对他说:“得啦,你来做什么的我都知道了。颜二那小子算是有良心了,能等到现在。我自己都出了孝了,怎么能再强求别人?”
    唐仪下巴都要掉下来了,大长公主一脸嫌弃地鄙视他:“你那是什么傻样儿?你外公又不是没当过皇帝!左右不过那一套,哪怕颜二自己不干,底下人也不能让他半道儿撂开手去。你外公那个时候,一个月就等不得了。去吧,谁个最早,谁最讨巧。”
    唐仪期期艾艾地道:“那,那我拿您的印信去了啊。”
    大长公主有些灰心,却也释然:“去吧。哎,你女婿那——”
    唐仪道:“颜二总要与我个说法的。”
    大长公主道:“你小心着点儿,以后可不能这么随便了。”
    唐仪瘪了:“哦。”
    “什么劝进表你也别自己写了,说的好了坏了、轻了重了的,反正你一向也是万事不沾手的,就索性将事情都交给他们去办。究竟办得如何,也赖不到你身处。去吧。”
    唐仪很觉得对不起亲娘,小声道:“阿娘,二郎的事儿,我看颜家近来没合适的小娘子了。有没有的,咱都给他改了姓儿罢。”
    大长公主沉默了一下,道:“随你,也是强求不得。不说这个了,先把根本稳下来才好。你去吧,将这件事办完了再来说。他说什么,你都应了,给什么,你都接了。去吧。”
    唐仪大长公主打发去了相府,迎头撞上了颜肃之,将大长公主的金印扔给颜肃之:“你看着办吧。我算看明白了,我就不宜掺和这些事儿,忒烦。头都要抓秃了,还是想不出词儿来。还是你找个人给写了吧,我娘那里,我糊弄过去啦。”
    颜肃之道:“那你回去跟夫人商议商议,怎么着先把阿萱与我们家大郎的事儿先办了罢。”
    =囗=!“啥?”
    “不是得一个一个的来么?我想着,略等一等,还能更壮观些。”
    唐仪道:“不等了不等了!md!我家这大丫头的事儿,能早办不晚办,一等我怕又要有事耽搁了。再将她留在家里,我娘子就快要愁白了头了。”
    叶琛听着这两个不靠谱的货东扯西扯,一个说要盛大一点,一个说没关系。忍不住道:“现在已经七月初了,就算照常准备,也差不多可以了。有空说这个,不如看看旧京百工那里如何了。一应袍服都得做呢!”
    唐仪吓了一跳:“你怎么在这里?”
    叶琛:“……”
    果然是菜鸟新手,居然没有提前做好龙袍等登基。颜肃之原本给自己的时间是三年,自然是不急的,底下人也是人多事杂,居然又弄了个手忙脚乱。颜肃之将大长公主的印借了来,让叶琛去搞劝进文书,再去询问百工等事。
    如是忙乱了几日,颜神佑被关足了四十天的禁闭,她出关了!
    ————————————————————————————————
    颜神佑出关是件可喜可贺的事情,除开接手了昂州府的事情之外,还将这乱七八糟的登基事宜帮她爹给理顺了。她是这些人里对这件事情的惶恐最少的一个,先安排着三请三辞的把戏,从答应登基到真正祭天称帝,有一点时间差也没什么。记到史书里,正好显得没有准备,不过是顺应民心之举。这一点颜神佑是相当明白道理的。
    她同时过问了仪制的事情,提议:“事态紧急,请先建骨干,其余请容后再议。”别想一口吃个胖子啦!
    然后就是请把李彦等人叫了过来,一起商议官制的事情。这个她是已经有定稿了的,拿出来稍作修改就行。又请颜肃之去整理一份名单,比如程妙源这样的人,能请就请,请不来就请他们的子侄,以示教化。
    百工那里,先别管其他的了,将几个重要人物的衣服给做出来就可以了。比如颜肃之的冕服,比如姜氏和楚氏的翟衣。仪仗也只做出登基时要用的大驾就可以了,其他的后面再补!
    反正最后还是要迁都的,建新城也要有新气象,那个到时候再全换新的就是了。
    如此一来,果然是条理分明了。至于分封及授官之事,颜神佑并不多插言,她现在且没有精力管这么多的事情。真有什么不对味儿的事,再反对也还来得及。
    一切都在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没几天,便是她的生日了。人逢喜事精神爽,颜肃之要给闺女好好庆一庆二十岁的整生日。恰逢着颜希真打包了李今从旧京回来,同来的还有旧京诸人的劝进表。李今现在好像拧过了筋来了,也打起精神对颜肃之表示了祝贺。
    颜希真携了许多礼物回来,还要看一看外甥。姜氏笑道:“你们姨甥俩却是一天的生日。”
    久未露面的大长公主也出现了,看着精神还不错,大约是因为正在忙着阿萱与颜希贤最后婚礼的事情,风风火火的,很有几分旧时风采。姜氏仔细,一日未正位,便一日敬她为主。大长公主也算服气了,对楚氏道:“也不怪你们家兴旺。”
    那边颜希真看完了外甥,又看妹子,看便笑了:“又圆润了。”然后笑眯眯看着颜神佑大惊失色地把脸挤瘦一点。
    颜肃之也挺得意,在前面跟老朋友还有女婿玩投壶。
    正和乐间,便有玄衣行色匆匆,进来一礼,向颜肃之汇报:“阮逆与济阳打起来了!”
    北方秋收完了,阮梅权衡了一下拳头的大小,果断去揍济阳王去了。他也是有倚仗的,今年收成还算不错,老天爷终于赏了天下人一碗饭吃。入冬之后,北方的气温就会迅速下降,南方兵不惯冬天作战,颜肃之和郁陶不好来拣漏。
    此时不揍,更待何时?
    ☆、251·女王的训诫
    阮梅和济阳王先干起来了?!
    颜肃之等人实是求之不得!忙得眉毛胡子都皱到一块儿的李彦等人在心理上也觉得轻松了不少。其实论起礼制来,不说李彦霍亥,就是丁号,也能甩开颜神佑几条街。但是因为心里太重视了,反正手忙脚乱了起来。
    尤其是制礼。颜肃之要登基,那一切就要在符合礼的基础上跟前朝有所区别,不由得几位老先生不纠结。这些人是存着辅佐明君治国安天下开万世太平的心的,又岂敢马虎了事?这一紧张,就不免有点焦头烂额之感了。
    最后还是被对这件事情最没有敬意的颜神佑给解决了,快刀斩乱麻,才让老先生们的脑袋冷静了下来。一切这才步入了正轨,就跟颜神佑说的,先把架子搭起来,剩下的慢慢添置就是了。饶是如此,这些人还是紧张得够呛。
    现在对头都在帮忙,真是值得借着颜神佑的生日酒,提前祝阮梅和济阳王把人头打成狗脑袋。
    消息传到后面,颜神佑也觉得可乐:“这一下,胜负难料了。”
    颜希真道:“怎么说?”
    颜神佑道:“原以为济阳能比阮梅多撑一些时候的。”论起持久战来,阮梅那土匪作风是搞不过济阳王的,现在反客为主,论起打仗,那真是胜负难料,保不齐济阳王就要倒个大霉,早早退出比赛。
    说着,悄悄看一眼大长公主,见她面皮一颤,又恢复了平静,心道,到底是亲兄弟,还是会担心的。
    颜希真道:“凭它谁!总强不过咱们去,”又说:“我家里那个倒可能开心,他总想着自己弄死阮梅才好。”
    颜神佑道:“他如今气性还这般大?”
    颜希真笑道:“那又能怎地?正好如今咱们这里没有战事,让他回家领一领庭训,他也就好了。”李今纵钻了牛角尖儿,虞堃一死,他也得拔出头来。何况家里还有两重长辈,他又是个孝顺人,自然是会好很好。
    颜神佑道:“那就好。”
    颜希真许久未见娘家人,十分亲切,又说外甥跟自己是同一天的生日极有缘分,要看上一看。宝宝也给她面子,被她抱着,不哭也不闹,就咬着小胖手眼睛滴溜溜地转,还跟她对了个眼儿。颜希真更乐了:“可比我家那个小时候乖多啦,那个小时候就爱闹。”
    楚氏道:“你怎么这一趟回来反倒疯疯癫癫的了?”
    颜希真就一直笑:“我这不是高兴么?”她哥她弟都要娶媳妇儿了,她妹子也有儿子了,娘家兴旺,由不得不开心。不过经楚氏这么一说,颜希真也收敛了几分,只是悄悄地问颜静娴:“你要怎么办呢?总不好一直这么分着罢?益州已经拿下了,妹夫也该歇一阵儿了。”
    颜静娴道:“离了这里,我就是个废物啦。”她就是不想走,并且看霍白最近的行事,还真是有些阴毒的意思,她还没准备好跟这么个丈夫磨呢。原本以为霍白只是人冷,现在倒品出一点味道来了,她得先缓缓气儿再说。
    再者霍白要镇益州,而益州是旧族势力保存得还算完好的地方,又没什么女官的先例,让她丢了已经做到主官的归义,跑去益州做夫人?颜静娴就觉得不太划算。真不划算,如果霍白没在益州这么搞事,她还要犹豫一下,再难再险,她也想讨个益州的差使过去团聚。现在么……
    她心里更有一事,也是不能远离了昂州的。颜肃之要登基,必然是要大封亲族的,到时候她爹那一摊子事儿要怎么收尾?丁号的突然建议,实在是打破了不少的人的计划。颜静娴原本也想先生个孩子的,现在只得先留下来,她得抠出个准信儿来,才能放心准备后手。
    颜静媛对她的好言相劝,更敲响了她的警钟,这么个姐姐,固然是没有坏心的,只是太糊涂,看不明白情况,不知不觉就会招人厌弃。颜静娴掐掐手指头,觉得需要跟卢慎聊一聊了。也不知道卢慎到现在看没看明白枕边人?颜静娴对这位姐夫是满心的同情,真个一辈子都是操劳的命,只盼着孩子能明白些,可别像了颜静媛才好。
    与颜静娴的满腹心事对比,其余女眷的想法就单纯多了。多可乐呀,俩对手,不用自己这一边儿出手,就先打了个头破血流,真是太开心了。心思再深一些的,就想,一旦颜肃之登基了,自己家里能有什么样的酬劳呢?
    大长公主是最无所谓的一个,她俩孙女都有着落了,孙子也跟六郎关系挺不错。错眼不见的,阿茵又跟八郎堆一块儿不知道叽喳些什么,六郎背着个手,蹲地旁边听着。其实也没说什么,不过是八郎说他外甥可逗了,一戳一哼唧,阿茵说:“我家二郎也是这样的,现在还在哼呢。”
    八郎道:“我家宝宝哼的大声。”
    阿茵道:“二郎比他在几个月,哼的声音一定更大。”
    八郎不肯服气了,连哼唧都要比一比,小腰一叉:“那抱过来戳一戳比一比!”
    六郎:……
    六郎面无表情地一手一个将人拎起:“你们真是太闲了!都给我写功课去!”两个不务正业的小混蛋。
    两个人被他揪着,直呼救命。这一回,连楚氏也绷不住了,还给他们说情:“今天饶了他们这一回吧。”
    八郎乖觉,晓得她说话管用,正要卖个萌跟她道谢,就听楚氏接着说:“明天加倍。”
    八郎一张小脸就垮了下来,阿茵正要迈出的步子又缩了回来,两个小货看起来怪可怜的。又被女人们戏笑了一回。
    ————————————————————————————————
    生日酒上,女眷们的想法也并不错,颜肃之要称帝了,就不能只是准备他的那套行头和礼仪,还有一干人等的安排。这个时候,除了他自己还有他亲妈,旁人谁都得担心自己的位置。有的时候,亲爹都得想想自己会被放在哪里。至于原配没有当成皇后、原配儿子没当成太子的,那也不是没有。就更不要说其他人了。
    俗话说得好,创业难,守成更难。这守成,头一条就是利益的分配,一个搞不好,之前打下的天下也要丢掉。
    所以颜肃之特别着急,就盼着闺女早点出关,好给主持官制的设定。颜肃之敏锐地感觉到,颜神佑之前提出的官制,才符合他现在最需要的一种朝廷形态。有了官,就要管事(虚衔除外),这就涉及到分蛋糕的问题了。同时,除了官,还有爵,定几级爵,又给这些有爵的人什么样的权利(最好不给,只发点钱养着)。这些都是大问题。
    所以颜神佑一出关,就被颜肃之揪了去,告诉她:“这些你都想一想,除了官制,何人宜做何官,你也标一下,咱们参详参详。”
    颜神佑:“……”这事儿到底还是落到她头上了。
    想了一想,颜神佑对颜肃之道:“那将六郎也给我吧。”
    颜肃之没好气地道:“这是自然的,他也要再多学一些东西了,”然后又想起一事来,搓了搓手,跟颜神佑道,“山小子也歇够了吧?他也得动一动了。”
    颜神佑就问道:“荆州还是益州?”
    颜肃之苦着脸道:“先去荆州吧,益州那里,让霍白折腾好了。荆州离雍州也近,唉,霍白真是个不让人省心的,我原本看着他还好的,谁知道这小子心狠性子凉。”
    天下老板都这个样儿,死龟毛死龟毛的,手下人太正直了,他嫌人家不会变通,太圆滑了,他又要嫌人家不够老实。霍白出了拿益州的主意的时候,颜肃之可是犹豫一下就点头答应了的。拿下益州之后,这又开始觉得人家霍白的心地不够端正了。真是太难伺候了!
    颜神佑道:“益州旧族没经过大变,总要有那么一遭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