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历史军事 > 诗酒趁年华 > 第77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77节

    范氏暗中对姜戎道:“可惜了姓颜。你看她,每带人还,演武场上,片纸不留,比来的时候还干净。如此整肃,殊为难得。”
    姜戎情知妻子说得不错,却也拗不过这士庶之别,也跟着叹了一回气。颜神佑怎么样,主要还是得看她爹,再看她伯父,最后才是看舅舅。
    范氏见他惆怅,便开解道:“也还要看孩子,孩子若是争气,她父亲又已回头,将来还未可知。到时候,咱们能推一把,还能不推?”
    姜戎才转过了颜色来:“终是家里负了三娘啊!”
    范氏道:“三娘心里明白的。”
    姜戎微微苦笑:“她要是不明白,我反而心里好过些。”
    范氏说话的时候,再没想到,颜神佑很快又干了一件“争气”的事儿。
    ————————————————————————————————
    事情须得从姜宗的婚事说起。
    姜宗的说与米丞相的曾孙,两家连姻,当然是件大事。米丞相如今年纪日薄西日,米家的势头却如日中天。姜戎又在禁卫,颇为得势,姜宗外祖家乃是范家,与米家还有亲戚。
    总之,一句话,豪门联姻。
    自然是来者如织。
    礼物,自然是少不得的。
    颜神佑过来,原是为着吃喜酒的,吃完了表哥的喜酒,又轮到了表姐。姜宗的及笄礼,姜氏就没赶上。颜家全家在孝里,一个人都没来。这回颜神佑到了,就得吃她表姐的喜酒了。
    姜氏这里,大侄子的婚事是头等重要的,将礼物与女儿一起打包递了过来。处理完这一茬儿,才又轮到收拾侄女儿的。好容易东西收拾好了,又遇到一件讨厌的事情——天降大雨。
    这雨呢,如果是在干旱缺水的时候下,就叫甘霖。如果是在不缺水,又在赶路的时候下,就叫霪雨。真是十分讨厌的。
    因是姻亲,连着楚氏、颜孝之等,都要有礼物送到。他们还要送双份的,米丞相与楚氏娘家颇有渊源,那里也得送。于是汇作一处进京。原本想着,三百里的路,有半个月足够了。送到京里,可以先解到颜神佑那里,再点检一下。有坏损的就补上,打包不整齐的再重新打包。
    可没料到路上会下雨,一下还下得特别大,将道路都给冲坏了,路上还冲垮了两座桥。其时的道路,多是夯土而成,雨一大,泡坏了路的事情是经常发生的。这下就坑爹了,颜家的礼物,加起来十几大车,就这么困在了烂泥路上。拉车的马也折了一匹,三辆车的车轴坏了。亏得紧赶慢赶找到了一个驿站,东西才没淋坏多少——也有一箱子绸缎因为包装坏了,被淋湿了。
    与颜家一样感觉坑爹的还有不少人家,哪怕他们家都在京里,可有些稀缺的好货,产地却是在京外的。譬如漆器,就不是京城的最好。京城也不盛产丝绸,更不是珠宝的原产地。有些人家有庄园,有的离京近些,有的离京比颜家的还远!庄子上送的东西,也少有抵达的。这就造成了空档。
    京中也有商人,也有囤货的,可没想到会有这种情况,囤得也不太多。凡畅销的货物,哪可能有多少存货呢?有,也要被抢购光了。要知道,京中权贵那么多,不止是米家要娶亲——旁的还有不少人家也要婚嫁呢。不得不东挪西凑,原要做这个用的,就都挪给了那一个,且对付过了眼前,旁的,等雨停了就能解决了。
    权贵们没这么穷,一下雨就揭不开锅,然而问题就出在太富了。颜氏坞堡是米烂陈仓,京中权贵的仓库里,有的绸缎能放一、二十年,这些陈货,根本没办法在这种场合里用。又有不少饰品,样式也老了,不流行的老东西拿出来,不够寒碜人的。
    就连姜家,给姜宗的嫁妆是准备得差不多了的,可最后还有几件订购的漆器还没有到。蔡氏十分大方,打开了自己的嫁妆:“都是陪嫁的,应该也差不多。我这也是新订的,样式也不老气,给大娘先凑合着使罢。”
    此举得到了全家的一致好评。
    颜神佑听到姜家担心漆器不到,就很快联想到了自家的贺礼。她人在姜家吃喜酒,可连米家那处的贺礼,她都得派人送过去。一想到这里,她就有点坐不住了。
    抽了个空,回了趟自己家,一问,东西果然还没有到。算一算日子,还有十天了。阿圆劝慰道:“小娘子休要着急,家里离京近,太夫人与夫人必会留足了余量,到时候能送得到的。”
    颜神佑道:“不怕一万,就怕万一。我得想想办法。”
    阿圆亦愁:“可咱们要备好几份子礼,这里库里又没有太多的东西,怎么弄?有些越老越好的倒能凑数,可有些个样式就不能陈旧了,送出去反惹人笑。小娘子且休急,不如且等两、三日,若再不到,再作打算。实在不行,说与太夫人,太夫人必会为小娘子筹划的。”这个太夫人,就是蒋氏了。
    颜神佑皱眉道:“她们已经很忙了,表姐的东西还缺着呢。这时候再去打搅,请舅家给我备礼,不止是我的,还有伯父、阿婆的,岂不荒唐?又不是没旁的办法了。且去库里看看罢。”
    姜氏迁走的时候,并不是把所有的东西都带走的,原本也知道,总会有回来的时候,京里倒是还留了些东西了,只是并不十分贵重,属于可带可不带的。阿圆一看,就发了愁了:“要说寻常的礼物,倒也够了。郎君与米家也不算熟识,送这个够了。可太夫人(楚氏)与米家情厚,这就不行。还有娘子送与侄女儿的,总得有个样子。”
    感谢天,感谢地,感谢这年头丝帛也可以当货币!颜神佑赴京,家里给了她许多花用,这里面就包括不少帛。颜神佑感激涕零,急忙开了库,将这些点出来,凑出些当礼物来压压秤。
    不过诚如阿圆所说,大路货的是足够了的。拿些绸缎之类填空,只要礼单上打头的礼物新颖一点、贵重一点就行了。可问题是……太贵重的都跟着姜氏走了呀!
    勉强又选了一对九曲的玉杯,放到给姜宗的那一堆里。颜神佑开始出神了。
    阿圆举着灯,翻了几件金器,叹道:“这些个,都是娘子的旧物了,十年前还行,如今样子都旧了。断没有拿旧的去,等来了新的再去替回来的道理。”
    颜神佑左看右看,灯泡一闪:“有了!”
    阿圆:“?!”
    “唤阿李来吧,叫她找几个会做首饰的匠人。再叫她盘一盘账,看还有多少金银,又有多少花色锦帛?”
    阿圆一合掌,道:“小娘子不说,我险些要急忘了,正该唤了她来。”
    当下冒雨叫来了阿李,阿李听了眼前的情况,忙道:“金也有些,银也有些,锦帛也有些,倒是能凑,只是……恕婢子直言,只怕不够体面了。”
    阿弥陀佛,丙寅之乱才过了三十年,这些人已经开始斗起了富来了。哪怕是给人家的结婚礼物,你要没几样出彩的,都不行。你还不能直接拿钱去砸,但是又得显得自己有钱!简单的说,你不能拿个存折比有几个零,得买颗宝石来比纯度克拉。
    颜神佑耐着性子问:“如今风俗如何?”以前都是姜氏忙这些事情,关键是,当时有东西可送,颜神佑现在看着一个普通仓库,没得准备。
    阿李道:“去年腊月,范司徒做寿,周司空与的是五尺珊瑚树。”
    这个,颜神佑现在绝对没有。
    阿李又说:“米丞相寿辰,范司徒敬与米丞相的,是六扇的云母屏……对面能见人。”
    擦!还是没有!
    颜神佑头痛地道:“我知道了,总是要稀有又贵重呗。我列单子,你们来参详,先将不要紧的都列了来。”
    一时采帛等物都齐备了,阿圆道:“还有呢?”
    颜神佑道:“叫了首饰匠人来,给我做盆景儿罢。”
    宝石盆景嘛~
    反正有金有银,直接送金银又显得有点俗气,不如做成宝石的盆景。东西还是那些东西,收拾一下,好歹不像土大款哇!用次一等的玉石做盆,金银做树干,点缀了宝石做成的花果。
    阿李为难道:“只怕十天不够。”
    颜神佑没好气地道:“我用拼的就成啦,不须全用玉用珠宝雕琢,拿金银倒了范子来铸造嘛,到时候拿宝石一挂就行了。”反正,比直接开支票看样儿就可以了。。
    颜神佑的设计图就是,流水作业就好了,也就花盆儿要现刻,去订几对花盆就行。树干倒个模子铸一下,反正也不高,有个一尺半、两尺就行,有金银就够了。她计划的是,给表姐那里弄两盆葫芦嘛。葫芦是常见的耳坠的样子,也是许多人喜欢的摆设,不少玩器都有葫芦的造型。还有盘腿做成葫芦样的胖娃娃呢。这种东西四处都是,拣差不多的凑一凑就得了。
    往米家就送石榴树好了!倒范铸造,比起找合适的玉石再弄,实在是方便多了。还有树叶之类,都可以后镶上去,完全可以拆开了让不同的匠人去做。再做两盆荷花莲蓬的备用,莲子用珍珠宝石来镶嵌——这是预备着万一姜珍结婚的时候也赶不及,提前预备的。
    阿李听了,舒了一口气:“这个倒好办了,尤其是叶子,熟手的匠人,一人一天能做许多片。婢子这倒去安排。亏得是这样,如今即使家中养了匠人的,为了赶工,也有往外头抢匠人做活计的呢。”
    姜氏的陪嫁里倒是有这样的人手,只是不多,阿李心说,幸亏还没有接什么订单让他们做。
    当下回去急急赶工,终于堪堪在婚礼之前,将东西赶制了出来。坞堡那里,已经急得不行了。
    而蒋氏,也将颜神佑叫了过来:“米家那里,你家不能当作不知,我为你备了些礼物,你也要带着齐先生过去,好生解释。”
    颜神佑笑道:“我已经准备好啦。”
    蒋氏讶然:“你都准备什么啦?”
    颜神佑拿出单子来,请蒋氏代为修改。蒋氏看了,摸摸她的头,道:“已经很好啦。”虽然不似珊瑚那般天然珍贵,但是也差不多了。
    颜神佑道:“既然这样,那我就回去收拾了,到时候送过去。”
    颜神佑又回家去收拾礼物,她将那盆石榴给寄到了楚氏名下,统统算成颜家的了,并不单列着什么大房送的、二房送的。只有给姜家的,才分做两份礼单,一份是母亲这边的,一份才是颜家的。
    到得婚礼前两日,天居然又放晴了,姜家这才放下心来。蒋氏做主,将颜神佑准备的两盆葫芦给姜宗带了过去,上面葫芦五颜六色,一共七只——有一只是真的盘腿的胖娃娃。
    因为是姜家的陪嫁物品,这宝石盆景受到了追捧,然后又变成了一种流行,除了什么百子图之类的,后来结婚的人,都爱弄几盆宝石的葫芦、石榴、莲蓬之类的往新房里摆,求个好兆头。
    颜神佑:……真是万万没想到啊!
    更让她没想到的是,由于她反应快、调度合理,周氏终于下定决心,将自己的想法,当作正式的提案,说给了蒋氏。蒋氏当时,正在点看着给蒋廷尉夫人的寿礼。帮颜神佑准备的东西,颜神佑没用上,正好可挪用一些一部分给姜珍婚礼做准备,一部分图案合适的,就拆作其他交际用品——十分忙碌。
    ☆、66·没那么简单
    贺礼事件得到了解决,颜神佑回来点点仓库,又有点丧气了。姜氏留下来的东西虽然不算太少,却也不甚珍贵,她把能用的给划拉去用了大半。还特别有骨气地拒绝了蒋氏的帮忙,不但如此,连大姜氏、颜氏等人询问需要不需要帮助的时候,她都拒绝了。
    又有郁夫人蔡氏,也是个细心的人,以郁陶如今的地位,米丞相家有喜事,他也是可以有一张请柬的。郁陶平素为人也颇受待见,蔡氏也准备了去喝这场喜酒,而不须太担心被歧视。郁家也受了大雨的部分影响,她就顺便想到了颜神佑,也派人去问了。颜神佑也一样地拒绝了。
    郁夫人还道是她有舅家照看,便也放下此节。等听说传出话儿来,这事儿都是颜神佑自己准备的,蔡夫人便有些愕然:“先前单知她聪明,没想到竟是这般能干么?”
    与她一样惊讶的,还有不少人。连周氏,都因为长久以来的观察,动了正式提案的心思。郁夫人更是动了一下念头,郁家儿孙众多,孙子辈为数不少,内里能有二三有出息的得以娶到世家女,也就算是功德圆满了。想个个都与世家结亲,那是根本不可能的。在此以外,就必须得娶高质量的媳妇儿。
    郁家与颜家,乃是通家之好。蔡氏与楚氏,也是相交多年,细一想颜神佑的亲妈,也是个教养很好的女子。颜肃之虽然中二了一些,底子却不坏,颜启一死,又正常了。蔡氏夫人越想越觉得划算!照常理来看,郁家与颜家,才是真正的门当户对,天作之合。
    只是颜肃之还在孝里,颜神佑今年这才九岁,倒不算太急。郁夫人想的便是,等颜家一出孝,她就火速与颜家商量此事!她的孙子里,与颜神佑年纪相仿的,倒有那么两、三个呢。至于配哪一个,好商量。
    蔡氏将此事说与郁陶,郁陶皱眉道:“照你这般说,孩子自然是不错的。只是,这般由人挑拣,好么?”
    蔡氏轻啐一声:“你倒学会了!那不得看对上的是谁么?一家有女百家求,求的是好女。若是换个人家,赵家那样的,排成行叫我来挑,我都不稀罕挑!”郁陶秒懂!不就是看买方市场还是卖方市场嘛。条件越好的,越早会被人盯上,也就越有条件挑选别人。反之,不想降低档次,就只好被挑。
    郁陶拍板:“等他们回京,就去商议。好有二年了,明年他们也就回来了,颜家大郎身有爵位,京中也当赐宅了。”
    蔡氏道:“他们原来的宅子不是赐与太子舅家了么?”
    郁陶笑道:“我这便奏与圣上,先看着为他家挑个宅子就是了。我与他父亲原是旧交,为他们说说话,也是应该的。”
    太子舅子水家,草根得一塌糊涂,就因为生了个标致的女儿,这才发的家。说起来,比颜启这样的还令人不齿。颜启再浑,也是自己拼杀出来的前程,水家就不行了。住处,当然也是比较差的。可谁叫有个太子外甥呢?还让他们在普通住宅居里住着,就不行了。
    皇帝不是没想到留着颜家的宅子,等守完孝之后换个牌子,继续给颜孝之用。反正有那个爵位在,住这个宅子也住得起。可是,颜孝之在楚氏的示意下,一意地辞了,死活不肯住这儿。
    这也挺好理解的,各有各的圈子,在住宅上都体现得很明白。比如颜启,虽然同在高档住宅区,颜府周围就是暴发户的天堂。跟两条街的世家聚居区,完全不是一个风格的。楚氏压根儿不想继续住在这里,干脆就辞了。到时候另赐宅,大约就是女儿颜氏的婆家那个街区了。
    那个街区的住户们虽然不是世家,但是有不少前朝时发家的,暴发户的气息已经淡了很多了。
    水贵人因自己娘家条件不好,便请皇帝赐宅,她还就看上骠骑府了——这地方周围都是达官贵人呐!显得有档次。实在也是世家聚居区她是插不进脚的,刚提议,就被皇帝给否了。
    照皇帝年轻时的脾气,还能支持大舅子小舅子们住进去。现在,他就不会这么做了。水贵人退而求其次,看上了骠骑府占地广,又是住家刚搬走的,看起来比较齐整。皇帝不得不答应了这个要求,太子舅家太寒碜了,确实不太像话。且水贵人在他这里一向柔顺听话,身为太子的生母,没有封后她也不闹,皇帝认为,需要给予一定的补偿。
    郁陶也抓住了这个机会,请皇帝考虑一下,是不是给颜家准备一处新宅子。皇帝一想,也对,颜家更是不可或缺的,便命人去找宅子。
    这里面可操作的空间就大了。颜家不是因为失势而败走,要置换宅子,要么换个同街区更大了(这个很难),要么就往更好一点的街区找。果然在清远侯府所在的街区里又寻了一处府邸,先圈出来,准备等这场大雨停了,相关的事情准备好了之后,再修葺一下,当作赐宅,发给颜孝之。
    郁陶也不写信向颜孝之卖好,只是默默跟皇帝进言而已。
    ————————————————————————————————
    颜神佑不知道,自己现在已经算是抢手货了。她对着仓库默默地发了一回呆,看着里面顶多勉强凑出姜珍的结婚贺礼,旁的可就难了。其他的不说,这赵家,好像快要出孝了,赵忠又要起复。关系好不好的另说,至少得表示表示。还有郁家,那也是通家之好,人情来往也不少。如果她只是她自己,那就没关系,自有长辈操心。可一旦后援没来,她就得自己想办法了。
    要想靠一个儿媳妇带剩下的陪嫁来支撑全家族在京城的人情往来,想也不可能嘛!阿李手下掌管的那些产业,多半是些租子之类的,交租一年通常交个一两次,上一次都已经送到坞堡跟姜氏合完账了,总不好预支吧?颜神佑已经把阿李这里能抽得动的流动资金抽了一部分了,再抽下去,就是杀鸡取卵了。
    颜神佑很犯愁,只盼着这场雨是真的停了,然后路能早点修好!让坞堡的东西能早点到!想了一想,她转身去小书房,写了一封信,装到竹筒里,封上火漆,准备派人送回坞堡。里面汇报了自己近期的行为,以及,请示下一步该怎么做。
    送信,总比运送十几车的货物方便多了。
    写好了信,又看了一回部曲们,见他们情绪比较稳定,颜神佑才放心地往姜家去。路上,阿圆一直喜盈盈的,很有些欲言又止的样子。颜神佑挑一挑眉,微侧了一下脸,问道:“你笑什么?”
    阿圆清清嗓子,才笑道:“是小娘子的好事呢?”
    颜神佑:=囗=!!!这台词风格不对啊!
    阿圆笑道:“大家都在说小娘子好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