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红楼]权后之路 > 第172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72节

    王统领拔出刀来,指着辛秀妍,骂道:“臭娘们,你敬酒不吃吃罚酒!”
    辛秀妍冷笑:“你们有酒吗?一群吃白饭的!”
    王统领就不信拿不住这么个娇美的娘们,冲上几步就想要劫持了她,辛秀妍又是使出“戳蛇剑法”,将王统领的手臂看作是一条蛇,一招快剑刺中了王统领的手腕。
    哐当一声,王统领手中的刀掉在地上,而他手腕被刺穿,鲜血淋漓,顿时嚎陶大喊。那只手算是废了,王统领的属下无不骇然。
    辛秀妍一剑架在王统领脖子上,朗声道:“把东西都放回去,不然,你们统领就人头落地!”
    王统领的人或抬或扛着东西,此时“斗将”中被夺了士气,有人被劫持,只得一袋袋一箱箱放回去。
    辛秀妍让人将王统领绑走,冲着在场的人说:“我很理解大家怕饿肚子的心情,但是抢能解决问题吗?而且是抢同教中人的东西,如此不讲道义,你还对得起白莲教吗?”
    一个王统领属下的头目说:“言统领,既然是同教兄弟,你看着我们饿死也不借粮,你又对得起白莲教吗?”
    辛秀妍说:“你这不是借粮,是抢粮!我们虽然穷,但是你们一来,我们也从牙缝中省出口粮来招待你们,是也不是?”
    这一点却是无法反驳,另一个头目说:“话虽如此,但我们眼见有这顿没下顿,也是不得已。”
    辛秀妍说:“不得已?活在世上受苦受难的人多了,不然大家也不会信了白莲教。你们可还记得信白莲教时希望得到什么?是能吃饱饭,是贪官恶霸不要再欺凌我们,是能种自己的地,老婆孩子热炕头!如果白莲教内也是毫不讲道义,教众互相欺凌,这白莲教中可有你们当初所希望得到的净土?”
    辛秀妍也没有指望自己几句话就能让人向善,不然世间也就没有恶人了,但这是三百多条人命,总不能一言不合就杀了吧。
    辛秀妍道:“我无意为难大家,如今有两条路给你们。一是你们留下来,加入我们,要守我们的军纪。但是加入我们的就和我们原来的兄弟是平等的,他们有饭吃,你们也有饭吃,如果没粮食,就一起挨饿。二是你们自愿离开,以后干什么,我自然不管。看在同教的份上,我可以每人资助三斤糙米。”
    王统领的人交头接耳,有想留下的,有想走的,各占了一半。当下,又清点了人数,分了米给要走的人。
    最后,辛秀妍还放了王统领回去,许长贵等人觉得她太过仁慈,段芝却笑眯眯的。
    许长贵本来就是和段芝相熟的人,所以被点为三连的连长,他不禁问道:“军师,我说的有什么不对吗?”
    段芝笑道:“很对!下回营长要是再这样当滥好人,你可要好好劝劝她。”
    许长贵应了声好,感觉自己责任重大,辛秀妍打发了大伙儿散会。
    辛秀妍又见段芝偷偷瞄她,忍不住说:“你有事?”
    段芝说:“也没什么,就是觉得营长像一个人。”
    辛秀妍暗想:难道他认识原任的亲人吗?
    她不由紧张起来,问:“像谁?”
    “朱元璋。”
    辛秀妍怒道:“哪里像了?我可是标准的美人鹅蛋脸,不是大头方脸!”
    作为一支义军首领,该狠的时候就得狠,但是也不能不讲道义,不然也只是陈友谅之流,即便一时强大,却最终众叛亲离,难成大事。
    段芝暗道:我明明是说这份起家时的脑子和心胸像了,你却只关注脸,终究还是女人。
    段芝却眼波一闪,说:“你知道朱元璋是大头方脸吗?”
    辛秀妍道:“难道还真鞋拔子脸,满脸麻子?明朝十几个皇帝的画像,大头方脸,一脉相承,遗传十分强大。”
    段芝却是大惊:“你见过前明十几个皇帝的画像?”
    辛秀妍不禁一惊,说漏嘴了,在现代能看到这种画像容易,在古代,寻常人是很难看到的。
    “呃……好像小时候看过一本野史孤本,里头有前明皇帝的画像。”
    段芝怀疑,辛秀妍忙尿遁。
    ……
    过了三天,一切准备充分,辛秀妍就领着近九百(新加入一百多人)男女老少,有组织、有秩序地往西南出发,拔山过河,一路风雨。四天后,终于抵达了马边附近的张家村。
    张家村原来也算是个大村,有八十来户人家,良田上千亩,附近的山地也不少,只不过差不多都是原来村中的大户的田。现在大户被白莲教灭了,田却留下来了。
    接着,辛秀妍为首的委员会就带领大家进行风风火火的生产活动,种下了最后一季玉米。在十八世纪,玉米早传入了中国,抢来的粮食中有不少玉米。
    播种后,由后勤连的部分人管理着玉米地,而将三个作战连轮流打猎、修建屋舍、防卫的工作。娘子军的妇女加紧缝制冬衣、晒肉干。
    辛秀妍觉得自己不是穿到架空时代,而是穿到五六十年代。这个困难时期的“共/产主义”,还是很有用的,现在的农民,大多数还是很单纯的。
    四川有比别的地方更有优势的地方,有一种古老而独特的制盐方法——井盐。大周也改变了前朝对这方面的严格控制,任民众自行开采,像张家村这种大村原来本就是有人做这个的。只要有盐,在古代即便不与外界往来,这些人还是能活下去。
    辛秀妍的运气还算不错,这样的集体大生产,九百多人在这个冬天都没有挨饿受冻。
    偶尔也遇上过小股的流匪,不过都不是他们的对手,不是被灭,就是被吸收。
    ……
    又是一个年关到了,眼见明日天气暖和,过两日只怕要下大雪。承恩公府忙上忙下,打包着行礼,苏馥儿为了帮邢李氏看管那么多孩子,唯恐没娘的皇子公主被人欺负,如今不得不住在承因公府,这两天林黛玉也来小住。
    苏馥儿忙了好一会儿,包括打包了承恩公府送皇子公主们的年礼,回到一个“儿童乐园”,这是在承恩公府花园工部来新建起的屋宇,地下能烧火,一进来就感到融融暖意。
    黛玉坐在软垫上,几个粉雕玉琢的娃娃睁着一双双水晶葡萄一样的漂亮童真的眼睛看着她。
    一个眉目如画的小女娃说:“林姨妈,看圆圆吗?”
    黛玉却是听懂了小女娃这半句话,小女娃舍不得她。
    她抱着她说:“圆圆回宫后,有你父皇和皇祖父疼爱的。”皇后未归,黛玉身为外命妇却是不好进宫的。
    一个男包子说:“铁柱想父皇!”
    又一个男包子说:“大柱也要父皇……”
    苏馥儿走了过去揽着一双小包子,说:“你们都是圣人的心肝宝贝……”
    圆圆却忽然哭了起来,叫着:“圆圆要母后……姨姨说,母后回来的……”
    林黛玉确实和几个孩子说过,他们母后快要回来了,但是没有想到会陡生变故。
    林黛玉又哄道:“娘娘会回来的,圆圆这么可爱,娘娘怎么舍得不回来呢?”
    铁柱、大柱心有戚戚焉,不禁又看向墙上挂着的一幅画像,是他们父皇画了送来的。孩子水汪汪的眼睛,像是失落委屈的宠物,嘴巴微微扁着,眼泪就瞬间落了下来。
    听父皇说母后美丽无双、母仪天下、胸怀锦绣;听林姨姨说母后惠质兰心、善良宽仁;听苏姨姨说母后聪明绝顶、有情有义;听石姨姨说母后爽朗大方、巾帼须眉。
    每一个孩子的心里都会梦想自己的娘亲是如何天下无双的伟大女性,而三个娃娃的每个亲人口中都满足了他们这种单纯的幻想。
    最大的孩子羽奴也不和苏馥儿的儿子石头玩了,过来抱着铁柱说:“皇后姐姐回来,舞剑!”
    羽奴到底大了一岁,有些记忆,苏馥儿却说:“羽奴,不许和皇子们调皮。”
    羽奴却说:“羽奴要进宫,羽奴要圣人抱抱!”
    大柱却争道:“父皇抱大柱!”
    “羽奴也要抱。”
    “铁柱要父皇。”
    三个孩子又争起了徒元义的归属权问题,徒圆圆一哭,三只又只好表示将徒元义让给妹妹/外甥女。
    第211章 二侠找来
    皇后不在宫内, 后宫事务暂由和德公主掌管,好在皇后当初建立了比较科学的预算制度,而此时后宫之中并无敢和公主叫板的宠妃, 所以和德主公主掌管宫务倒还顺利。
    如今年关的节礼往来也按照去年之例, 最大的难处不是不知道怎么做,而是来来往往太多太杂了,和德公主有心帮可怜的皇兄分忧, 近来也忙得起早贪黑。
    知道皇子公主回宫,和德公主也早亲自督促人将甘露殿的帐幔、被褥、床单更换一新,又准备了许多仿着皇后当年设计的图案做的娃娃。
    承恩公夫人带着外孙和外孙女乘着大马车直入太极宫来,一路太监宫女尾随, 奶嬷嬷们抱着孩子到了甘露殿。
    和德公主就带着原来的染房诸婢迎接小主子们,这些婢女也是协助和德公主管理宫务的人,只要皇上还念着皇后, 她们还是有体面在的。
    邢李氏教着几个孩子叫姑姑, 娃娃们应该还有些印象, 软软糯糯地叫了一声, 把和德公主心都化了。
    和德公主抱着几个新的布娃娃给孩子,铁柱看看布娃娃, 问道:“是母后的布娃娃吗?”
    众人听了不禁心中一酸,和德公主说:“为了欢迎你们回宫来,姑姑特意做的。”
    大柱却说:“我们有母后做的布娃娃。”
    邢李氏连忙教育:“铁柱、大柱、圆圆, 这是姑姑的一片心意, 不能没有礼貌, 快说谢谢姑姑。”
    几个孩子这才向和德公主道谢,进了甘露殿。按照徒元义的要求让他们睡在碧纱橱里,帝王寝宫自然是不方便带孩子,不过这甘露殿倒无妨。
    徒元义听了消息,从御书房移驾过来,冬至见过后,过去一个多月了,他竟然觉得孩子们又长大了许多。
    三个小萝卜头一见他进屋来,忙撒着小短腿跑了过去,把外祖母教的请安忘得一干二净。
    “父皇抱抱!”
    “父皇抱大柱!”
    “圆圆要父皇!”
    徒元义难得露出一丝温柔笑意,也亏他气力非常人可及,一下子将三个孩子抱了起来。
    三个娃娃也不嫌挤,咯咯笑着。
    “父皇万岁!”
    “铁柱想父皇!”
    另外两个孩子也忙表达自己的对他的敬仰之情,徒元义将孩子抱到炕上,说:“在外祖母家,有没有调皮?”
    三个孩子口齿尚不是非常清楚,却偏偏叽叽喳喳爱表现,有些事他们是说半句的,很考验徒元义的听力理解,幸好邢李氏还没走,在旁会翻译一下。
    徒元义难得被包子们逗得哈哈大笑,赏了些东西给邢李氏后,邢李氏要带着羽奴出宫,但马屁精羽奴在徒元义和三个包子叙了父子父女情后,就赖着他,抱着他的大腿。
    这让徒元义不禁怀念邢岫烟当初也有这毛病,允他留下来陪皇子们一起玩。
    晚上,徒元义亲自哄孩子们睡觉,孩子们又像他们每晚要问外祖母一样问他。
    铁柱问道:“父皇,母后什么时候回来?”
    徒元义不禁心中一酸,说:“快了,父皇派人去接了。”
    圆圆问道:“母后喜欢圆圆吗?”
    徒元义抚了抚小女娃的头,说:“当然喜欢。”
    另外几个孩子也追问会不会喜欢他们,徒元义耐着性子:“母后很喜欢你们,一定很想你们。”
    ……
    远在川南的辛秀妍正在山寨大厅围着火堆,给几十个孩子讲故事,讲的是她熟悉的《西游记》,小篾片当然不可能将《西游记》背下来,细节描述上当然是用自己的辞句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