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来到隔壁书屋

手机版

隔壁书屋 > 其他小说 > [红楼]权后之路 > 第149节

底色 字色 字号

第149节

    借此良机只怕能一步从参悟小道而飞升成的“人仙”,以功力突破为由升为“地仙”,甚至“神仙”。
    警幻是一个工于心计的女人,本来收二妖为自己跑腿,好让他们分去其中的因果恶业,一切都进行得十分顺利,她自己不触犯天道,只要摘桃子就行了。想想,每天都要笑醒。
    没有想到那时时空撕裂,异界罡气波动冲击,让她位于灌愁海中的小道场引发了十二级的地震。从前她布置的禁制、用怨气练的控制折磨那些天真被骗的小仙的法宝都一时之间失灵了。
    她原是在灵气山洞内练功入定,那地震发生,洞府突然轰塌,她被巨石来回轮击得骨头寸断,重伤残疾。
    并且,那灵洞的入口都被堵了。她如果是凡人,早就死了。
    好在万物有一线生机,那洞里原本栽着一株小灵脉所供养的碧莲。
    警幻拖着残躯,以那株碧莲的莲子和藕为食续下命来。
    她法力均毁,花了三年时间,才扒开了那洞门,断腿未愈,所以是狼狈爬出来的。
    等她爬出来时,太虚幻境早就是残坦废虚了,因为禁制阵法和法宝失灵,那些小仙们早就跑得一个不剩了。
    看着那一切,警幻只觉悲从中来,胸中一口血就喷了出来。
    她身上的灵力连护住心脉、治疗残躯尚且拮据,更无能力去外面骗小仙来灌愁海水了,失掉的人更是没精力寻,便是那一僧一道她也无力联系。
    如此,她便一人在这居住,到底是有女儿心的,治伤之余,将所居方寸之地又布置得像模像样了,这也不用法力。
    却说杨氏怨恨之强,也正暗合她所参悟的小道。她因缘际会飘到太虚幻境,也是天道留警幻一线生机。
    警幻见到杨氏,就像见到大宝贝,她的怨气将有助于她恢复功力,但她面上仍装作是高人,是不沾烟火之气的仙女。
    杨氏痴喃几句,警幻便温和一笑,说:“你来此处与我做伴也好,便是有什么仇怨难处,皆可告知于我,我为你做主。”
    杨氏听了这句,像是见到知己,比之亲母还知心多了,于是落下泪来,心中想起邢岫烟,恨得发狂。
    杨氏听说她是仙子,应当能帮助她接近邢岫烟,报得那不共戴天之仇,心生希望,便一见就生了依赖。
    警幻迎了她进屋,以灌愁海水冲了茶给她,徐徐引导她说出情怨,只会从中再挑拔,加深她的怨恨。
    一听她竟是大周皇后,警幻吃了一惊,于是细细详问,越听越惊,越惊越恨。
    之后一小仙一怨鬼为伴,杨氏天天活在通天覆地的情怨中,而警幻得此大助力,渐渐恢复,之后要重出江湖,又是后话。
    ……
    话说人间正值正月。
    自去年就南下与台湾周氏谈判的金世越和谭谦为首的钦差使团终于在正月初六回到京都。
    他们原想回京都过年,但总是差了一点,腊月二十/八/大雪茫茫,封阻官道,那个年,他们竟然是在洛阳过的。
    好在萧凯的老家在洛阳,萧凯一家人虽都在京都,金世越却是找得到的,毫不客气的进定中侯府借住了。不然他们是要在驿站过年,也实在冷清了一些,洛阳定中侯府是纨绔萧凯的老巢,却是舒适之极。
    也是在洛阳,他们得到当地知府和节度使的除夕盛情招待,得知了邸报。杨怀古一家勾通外敌奸细叛国,圣上废了杨氏,立宸贵妃为后,正月十五佳节,举行封后大典。
    谭谦一听大喜,他原本是清流读书人,但素知小姨子不是池中之物,且邢忠将他当亲子看待,刑忠虽然不通诗书八股,也算弥补了他少年丧父的缺失了。
    金世越也挺高兴,他身为西宁王府次子,权欲之心不重,又是贪玩,但是不代表权欲心不重的男子会不想入士。
    邢皇后对他有知遇之恩,别人不觉得他能办正经事,独邢皇后觉得他行,心底自然觉得她当皇后更好。
    大家心急回京,正月初三天气大晴,一行人就收拾包袱离开洛阳,到底路上还有许多积雪,快马也足行前后了三日。
    此时,大周年还未过完,未有实事,圣人免朝。但听金世越一行人回来,他们也来不及回府,直接进宫面圣。
    正逢礼部尚书、鸿胪寺卿等汇报封后大典和祭天大典之事,没有别的朝政,徒元义也就亲自抓一抓“婚礼细节”。
    听辛秀妍也说过现代婚礼,当然不能和现代一样,不过徒元义再不懂女人,也是知道婚礼虽然繁琐,但是对女人来说是一辈子一次的事,还是很重要的。
    当下金、谭,还有随行的锦衣卫统领周青一同见圣,皇帝早三天收到八百里传报,谈判简要结果他还是知道的。
    参拜过后,金、谭、周三人见皇帝圣颜和悦,心底也放下心来,于是准备详细汇报去福建的诸事。
    徒元义问道:“南安郡王尚未回来吗?”
    金世越道:“周氏放他回来,还在厦门,他伤势未愈,不适远行,便让他先在那边休养了。”
    徒元义微微冷笑,这个有养敌自重反被咬的霍起让他十分膈应,但是朝中的言论方向却是要把握住的。
    不管怎么说,霍起还是带领福建水师与台湾周氏一战的,就是战败,他也是代表朝廷而战,而南安郡王一脉还是颇有势力的,不能失去人心引来祸患,苦的反而是百姓。
    徒元义道:“朕接到急报,此次和谈,你们倒没有答应给周氏多少好处安抚。”
    金世越二人代表朝廷只答给周氏一万两银子,徒元义记得前生可是总共花了一百二十万两银子和一个“郡主”(探春)和亲才平息此事。
    金世越道:“皇上,他们是狮子大开口了,不过微臣等人也没有答应。至于赎人一事,微臣觉得于朝廷不利。”
    徒元义笑道:“这又如何说?”
    金世越道:“周氏无论如何是属大周藩镇,此事关乎社稷。藩臣‘叩关求赏’,朝廷还遂他心愿,有失朝廷威信,此风决不可长,此其一。”
    徒元义点点了头,问道:“其二呢?”
    金世越道:“其二,周氏无信之徒,若是交了赎金,他们对送还之人下点毒手,朝廷出了钱得不到好,找谁说理去?其三,周氏若一边收钱,一边对降兵以利诱之,将人收为己用,朝廷不是给周氏输血让他养自己的兵对抗朝廷吗?这冤枉钱绝对不能花。”
    金世越虽然纨绔,贪玩会享受,但是小算盘是精得很。
    后一句说到徒元义心坎上了,他不禁点了点头,随即又蹙起眉,说:“但是朝廷不出钱赎为国而战的将士,岂不令人寒心?”
    金世越道:“微臣已经让人在福建沿海发布公告,厚待将士父母妻儿,已派锦衣卫在福建各处召开将士父母妻儿的招待宴席,并且以朝廷的名义厚待抚恤。并且承诺将士父母妻儿,若是被周氏俘虏才不得已投降的将士,若是回归朝廷效命,朝廷会既往不咎,还将发放受难抚恤金。”
    徒元义这时倒来了兴致,笑道:“这倒是实在,也亏你们想得到。”
    谭谦上前,奏道:“圣上明鉴,朝廷暂时无法控制周氏守不守信,钱有时并不能让重利轻义无信之徒按照我们的想法去做,我们只能控制自己怎么做。出同样的钱,是送去喂饱无忠义的周氏更好,还是将钱由朝廷出面直接实实在在地发放到为朝廷而战的将士妻儿手上更得人心?”
    谭谦是寒门之士,是以认为官府办事重在落实至地,这个方法倒是他想出来的。
    徒元义笑道:“这也是一笔不小的数目吧,你们临时哪来那么多钱?”徒元义倒是也在等奏报需要朝廷“赏赐”周氏多少银钱。
    金世越道:“东拼西凑,福建巡抚等地方官那凑了些,又在钱庄以朝廷名义借了些。”
    徒元义暗想:这纨绔倒是大胆,若是读书人,怎么也要避避嫌,别人参他一个借钦差身份敛财可也够喝一壶了。
    徒元义说:“花了多少钱,你去户部领吧,然后负责将钱还上。你们是怎么谈下来的?只给周氏一万两银子,他们怎么会同意?”
    谭谦说:“我们头一回见时,不欢而散。不过,之后我们底下的事情有条不紊地照做,面上也是气定神闲,是他们沉不住气了,要与我们再谈……”
    第194章 贫寒亲戚
    周氏的代表刚来厦门时, 金世越带他们吃吃喝喝,表示都同是汉家子弟, 炎黄后裔, 本是一家亲。然后, 她吹牛说些大话,展示中原地带的强盛,关中、江南、朔方都得到强君控制。数世勋贵子弟出来的豪强作风就先压了那些在台湾小地方的藩地科举上去的文臣三分,令他们气势未谈先弱。
    但一谈判时,周氏代表团要倚水军胜了霍家水军的余威, 金世越就表示要回老家去抱西宁郡王大哥和外公伊梨将军的大腿, 让台湾一方代表团目瞪口呆。
    说好的温良恭俭让呢?呃, 他不是读书人,是个纨绔。
    第一次谈判不欢而散,事情耽搁着。金世越却明着在厦门斗鸡走狗迷惑台湾的探子, 而谭谦暗里和部分锦衣卫已经开始调查抚恤水军牺牲或被俘虏的将士家属。
    台湾那边又催促代表团赶快和谈到位。
    于是又再一次谈, 金世越当面就问:“你们是不是想造反?”
    这直把台湾周氏的代表团吓了一跳, 有这种谈判代表的吗?根本不按常理出牌。
    周氏代表团成员问他是什么意思, 自称那一战也是误会,但是周氏损失过大, 是朝廷欺负了台湾周氏水军, 不守当初的信约。
    谭谦要君子许多,就和他们说:“要说损失, 当然大周朝廷更大, 再说, 便是误会,也不该如此。一有误会,藩臣就要动武,是何道理?”
    金世越说:“我是自请差事,不过是寻个借口来看看南边风物。皇上觉得南边也没有什么了不得的事,才派我来。如果是皇上如此圣天子也偶尔判断失误,你们竟是想造反,那皇上会改派我王兄来,或者孙原望、王子腾、冯唐、周显川、卢坤过来会更合适。”
    台湾周氏的人不禁吓了一跳,他们不过是一边打一边占便宜,反正朝廷都是这种息事宁人的做事风格。派这些能人来,后面的事如何就不知道了,周氏也许等不到后金拿入关中原,周氏藩镇就被灭了。
    周氏的谈判团成员说:“南安郡王可是还在我们手上。”
    金世越点了点头,说:“那我也明白了,你们真想造反来着,那这个怎么谈哦!我想南安郡王为国捐躯,应当迎进忠烈祠。皇上当世明君,一定会厚厚抚恤霍家,没准封他儿子一个亲王,哎哟这可是大周第一个异性亲王呀,这也是君恩似海了!现在朝廷户部倒也不缺钱,朝廷会支持南安郡王一脉子弟厉兵秣马报这国仇家恨的。”
    台湾周氏以前和霍氏关系是心照不宣,如果真杀了霍起,朝廷像金世越说的那样做,霍氏的人脉中精于练水师的还不少。况且,周氏与大陆往来生意,许多是在霍氏藩镇的覆盖范围,杀了他们的家主,两家如何再做海上生意呀。
    周氏的代表团发回消息去台湾,周氏现任将军可也不想真的现在闹翻,于是就指令前方一定要和谈,并准备放回霍起,不过扣押住了一些俘虏。
    然后,双方讨价还价,台湾周氏开价一百万两,金谭二人就唱起双簧来了。
    金世越哀叹道:“皇上说了,台湾周氏为大周海疆屏障,应是国之柱石,当无不臣之心,定是有什么误会。我听是这样,才想捞个功劳,兄长又极力保荐,才领了这份美差。这谭小兄弟是今年刚刚考上进士,本来是在翰林院当庶吉士,从前在乡时尚未婚配且长得不错,当了皇上的襟兄弟。皇上也是照顾自家亲戚,让他捞个功劳派他当个逼使,只做成了回去就好升官。但你们竟是不想让我们做成这事的。”
    台湾一方忙说没有这事,又称想朝廷给点赏赐,大家也好准备回家过年了。
    谭谦说:“皇上派我们过来时,没有提及赏赐,只说是来调解个误会,户部也没有拨银两给我们。再说,雷霆雨露皆是君恩,孔曰成人,孟曰取义……”
    谭谦引经据典当唐僧感化他们,这个素来君子讷于言而敏于行的读书人,这时候口若悬河,滔滔不绝。这其实也都是两人这一个月在厦门做了许多工作,倒是安心下来了,于是揣摩君心结合实际定好方向,拟好谈判时的策略。谭谦虽是读书人,但是他是崇尚经世致用的人,不然前周目也不会成为兵相,乃至首辅。
    于是最后讨价还价,从一百万两谈成了一万两,至于周氏提出和亲,金世越说:“你们想要公主下嫁,但是圣上没有适婚的女儿,况且,我们两个像是能给公主做主的人吗?你们倒是可以看看霍起有没有妹妹合适的,他不是还在你们手上吗?霍起自个儿愿意,皇上也自会给个恩典。”
    如此,台湾周氏的人虽然气恼,可是再拖下去,双方撕破脸,周氏现在也无力进攻大陆,周氏也不想,只好揠旗息鼓,以待来日。
    徒元义听说这些前因后果,不禁感叹:弱国无外交,弱国朝廷是连藩镇都要欺凌。今生能达到这样的效果,除了金世越和谭谦确实有些本事,办事比前生去的人务实滑头之外,也是今生去的人对朝廷对他更有信心。不过,徒元义心里清楚若是别的大臣去谈,未必这么不讲“朝廷体面,好意思“赏赐”一万两。
    徒元义赏御宴,他们出宫前又赏了个好摆件给金世越,却没赏谭谦玩意儿。
    他们离开两仪殿前,徒元义笑呵呵地说:“谭卿喜事盈门,朕赏什么你怕也是瞧不上了。”
    谭谦不知何事,他自然不会因为皇帝不赏东西给他而生怨,只道:“微臣惶恐。”
    徒元义笑道:“你得惶恐好久,朕也一直惶恐着。幽兰县君和皇后一般,听说有了身孕,正在娘家住着,你快去瞧瞧她吧。”
    谭谦大喜,胸膛起伏,脸都涨红了,恨不得飞身出宫。
    谭谦在邢府下了马,两个贴身小厮也一同下马,一个小厮接过了马匹,一个去敲侧大门。
    门房一开门看是谭谦不禁大喜:“大姑爷回来了!快请进!快请进!”
    然后,门内的小厮一见来拜见,又有人飞奔回去秉告,邢忠正接待了几个乡绅和京都大商人的拜见,正月里来拜见,倒都送上了厚礼。他是内务府织造本就有些实权的,京都商人本就有往来,而他虽然婉拒了几个乡绅虽有投奔依附之意,但接见一下这些人,表达出邢家的和气仁善,给皇后博个好名声。最重要的是,左右今天下午正有空,他又不爱读书,陈彦倒也陪着。
    正与人在花厅说话吃茶,时有马屁之声,邢忠也很高兴,但也是克制自己不要吹牛,对于马屁哈哈一笑。
    忽有小厮来报:“大姑爷回来了!正来拜见老爷!”
    “快快迎进来!”邢忠忙道。
    陈彦心底一琢磨,谭谦回来,那么台湾的事是暂时了结了。
    谭谦进来单膝行礼:“小婿拜见岳父!”
    邢忠忙扶了人起来,谭谦才向陈彦躬身揖礼:“陈叔父好。”
    陈彦见他精神焕发,显然南下一趟,差事办得不错,笑道:“载厚才回来,我们一早盼着你回来过年的。”
    谭谦道:“途至洛阳,大雪封路,才拖至现在。”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推荐本书加入书签

设置

字体样式
字体大小